老区,怀念与温暖|想念那段温暖的时光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一段传奇化入土壤而滋生。      6月的早晨,太阳已经很烈,亮晃晃照在北京的柏油路上,龙潭湖公园里晨练的老人正在慢慢散去,汽车马达的轰鸣声不知趣地再次闯入人们的生活。
  88岁的刘玉堤生活在距这一切百余米的小院里。不起眼的绿色院门,很难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去猜测一下小院的主人。
  刘玉堤似乎并不在意。从百团大战到抗美援朝的空战,从士兵到战斗英雄再到将军,1990年,戎马半个多世纪的刘玉堤解甲归田,终于过起了他的“平民生活”,在这个小院中享受和平的味道,然而小院外曾经战斗过的老区却不时掀起他心中的涟漪。
  
  红色往事
  
  1938年,刘玉堤15岁,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冀中平原,年少气盛的刘玉堤恰逢贺龙的120师358旅经过家乡。“打鬼子去!”刘玉堤扛起枪,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1940年,刘玉堤所在部队回到晋西北。此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一眼望去,茫茫大山里,除了疲惫的部队,几乎找不到落脚的人家。这时随部队行军害上伤寒的刘玉堤高烧不退,焦急中大山里孤零零的一户人家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5口之家,害伤寒的刘玉堤被立即安排住下,老乡将家里省吃俭用攒下的小米给刘玉堤做了饭。“晋西北那个地方很苦。抗日战争的时候,几乎没有东西吃,吃黑豆、土豆,吃树叶、苦菜,真没办法啊!”刘玉堤回忆道。
  在老乡家一住就是十五六天,在一家人精心的照料下,刘玉堤的身体很快得到恢复,“这一生病,真体验到老百姓好啊!当年八路军在那站得住脚,全靠当地老百姓!”
  在老区有这样一首民谣: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把最后的一碗米交出充军粮,把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把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山东省临沂市妇联的资料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15.5万余名妇女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工作人员;4.2万余名妇女救护我军伤员1.9万余人。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沂蒙妇女几乎承担了全部战争后勤任务,仅乎邑县就有20多万名妇女参加碾军粮……
  美国作家斯坦培克在《愤怒的葡萄》一书中,曾描绘了一个动人的情景:一位少妇在草棚里发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年流浪汉,她用自己的乳汁来挽救他的生命。流浪汉感觉自己进入了天堂,圣母就在自己的身旁。这个情节,不仅感动了美国读者,也感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而作家虚构的这一幕在1941年深秋,在中国山东沂南县岸堤村真实上演,主人公明德英即是后来小说《红嫂》的原型。
  “我们在老区待过,那里作出那么大的贡献,现在忘了人家合适吗?”刘玉堤是个很率直的大个子军人,浓重的河北沧州口音让人很容易联想起一个“义”字。“后来我委托当地政府寻找当年收留我养病的那家人,却怎么也没找到。那家人特别好!”刘玉堤多少有些遗憾。
  
  一段未了情
  
  上世纪40年代,刘玉堤在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自己心目中朝思暮想的革命圣地――延安,他的飞行梦想将在这里启航。“我们到的时候是晚上,感觉自己走入了一座满是高楼大厦的大城市。”山坡上窑洞中发出的灯光让幸福的刘玉堤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可当他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周围只是光秃秃的山和黑漆漆的窑洞,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
  革命老区大多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在战争年代却有力地帮助人民军队对敌作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老区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但这种因政治原因而获得的非常态发展,很快出现回落。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所说,中国改革之后的区域发展,其实是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主体。因老区资源禀赋方面的先天缺陷,同时国家战略尚未进化到均衡发展时期,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竞争中,老区开始处于后发劣势。
  2007年8月16日,身经百战的刘玉堤和辛殿枫、王吉连等9位曾在太行山革命老区战斗过的老将军再次来到山西和顺县。
  和顺,是名将赵奢打败秦军的古战场,在这里刘玉堤先后参加了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也曾在这里养过伤病。“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地方变化怎么不大啊!”在山中默思的刘玉堤迷了路,他对着大山喊了一声:“有人吗?”“哞!――”山里的老牛很认真地做了回答。
  据统计,中国革命老区中仅陕甘宁地区目前人均GDP和财政支出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和69%,城、乡居民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和68%,55%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9个百分点。
  “要想富先修路。修了路当地的特产才能运出去,外面的人才能走进来。”刘玉堤面对曾经的战场表示,“战争年月,他们出粮出兵,作出巨大贡献。现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回报老区。”
  尽管老区中不乏中国重要的能源通道,但铁路和公路网密度均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仍有部分乡村至今未通公路,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物流成本高,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07年,经过刘玉堤的努力,山东朗派集团与晋中泰鑫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对和顺青城镇松垴村、石家庄村、百备村给予了50余万元的支持,村路硬化工程得已通到每户居民家门口。
  对于中国人来说,老区不仅仅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更承载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情感。
  2006年,彭德怀元帅侄女彭钢、贺龙元帅之女贺小明来到重庆,向城口县和秀山老区捐建了两所爱心小学和十个爱心图书室。彭钢表示,希望全社会都关注和支持老区基础教育事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革命老区。
  
  老区慈善场
  
  2008年12月25日,山东沂水县夏蔚镇卫生院里人头攒动,被白内障困扰10年的崔明淑终于等来了“老区光明行”活动派来的医生。“快给我看看吧,我是数着日子等着、盼着你们来啊……”
  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始于1986年,其中老区成为重点。不久,中国公益项目的鼻祖“希望工程”在全国掀起热潮。
  1990年年初,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带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考察组,来到大别山深处的革命老区金寨县,并最终决定:在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援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时隔一年,因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金寨县张湾小学8岁的苏明娟进入《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的镜头。
  在其后,感恩回报意识强烈的公益项目逐渐在老区的土地上开花。“红军小学”、“江西老区儿童关爱行动”等项目,相继在革命老区展开。2010年8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老区基金“红星工程”启动仪式上提出的爱心使命和口号更加明确:感恩老区的奉献,奉献我们的感恩。
  老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饮水思源”这一名词得以实现的最佳选择地区。每每抗战胜利纪念日、红军长征纪念日等等,老区都会成为关键词。
  2006年,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共同在国内发起“革命老区慈善万里行”,这一活动以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整个活动历时3个多月,穿越10个省市,行程8000多公里,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
  时隔5年,中国大地上再次掀起老区慈善热。
  2011年6月8日,“红十字老区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在江西省瑞金市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将覆盖江西、陕西、河北等9个省的革命老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为此次活动投入募集的价值5000余万元款物。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伟表示,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将以切实的行动汇集全社会的爱心,使老区的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救助和关怀,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温暖。
  明星公益项目爱心包裹关爱行动也在2011年首次将百色、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的学生作为关爱的重要对象。仪式启动现场,多家企业和机构认捐了价值163万余元的爱心包裹。
  很难明确统计出2011年有多少爱心倾注在老区,如果从希望工程算起,更是无法一一计算。慈善组织因其专门的体系架构、职能分工和人员配备,在灾害救助、扶贫救助、助医助残、助孤(幼)安老、助学助教等方面在老区发展中表现出巨大潜力和可拓展的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老区 怀念 温暖 老区 怀念与温暖 怀念你胸口 我无法停止对你的思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