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恋万紫千红,,情系一抹绿色]威刚万紫千红能超频吗?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每天都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每天都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件,可谓纷繁复杂、万紫千红,而如何从这个大世界中找到需要的新闻,探寻到读者关心的“点”,把其中的“新闻”粹取放大,着实需要下一番真功夫。
  
  用慧眼探寻新闻背后故事
  
  2004年7月,乌海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取消了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全面确立了“城市居民”户口,将全市仅有的5万多农民全部转换为“市民”。至从,乌海市从根本上打破已延续多年的城乡二元体制壁垒,彻底拆除了这面让城乡对立的墙体。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事件,作为一个新闻人,该用什么样的笔触、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思维将这个重大社会事件转化为公众能够接受、事件准确播放的新闻作品呢?不求大,不求全,找亮点,找特点。这一事件也引起笔者的深刻思索,为什么这样的事件能够在祖国西部一个小城市实现,而不是在一些沿海发达省区“上演”?究其原因,是别有内涵的。
  为此,在多方探寻和考究之下,笔者将城乡户籍之变作为了一个新闻点,采写了题为《消除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 确立城市居民一个身份 我市5万农民全部变市民》的新闻作品。
  这一作品引起了很大反响,在社会中得到了充分认可,也荣获了第十三届内蒙古新闻奖二等奖。
  多年的新闻采访工作告诉我们,有些事件的新闻价值并不是摆放在我们眼前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识别它、挖掘它。这也如同一块未被处理过的宝石一样,对于不善于考究的人,从外表看只是一块石头而已,极易被舍弃;而对于一些善于挖掘的人,决不会被普通的外表而迷惑,必然会用心去开发、研究、考证它,真正将其光彩夺目的一面展示出来。
  新闻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好的新闻作品不是轻易就能成形的,需要每个新闻工作者独具慧眼,细心思考,去粗取精,方能成得佳品。
  2005年,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乌海市全面关停了2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如果放在全国这个大环境下,这项工作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然而,如果把它置于乌海这个特殊的城市,这个事件就赋予了太多的含义。
  1976年依托海勃湾矿务局、乌达矿务局成立的乌海市,是一座典型的发展较晚的工矿型城市。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因素,使得工业在乌海地区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当时20万吨焦化企业更是部分地区财政收入的“顶梁柱”。
  三天的关停采访之后,笔者以独特的角度写下了《20万吨焦化企业退出我市经济发展舞台》,不仅将这一重大事件准确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企业关停后对乌海地区生态、经济、环境的影响提前告诉了公众,引导大家正确对待这个事件。该作品也荣获了第十四届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
  
  用政治眼光记录时代发展印痕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新闻工作者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素质外,更要懂得用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学会从会议中找新闻、活动中觅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及时、准确、完整地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人民群众当中,把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期待和心声反映出来,为党和政府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第一,学会在共性中找个性。比如,每年年初,各个部门都要例行召开工作会,安排部署全年工作。对此,我们要在准确报道会议内容的同时,要从中寻找一些亮点、重点、难点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所关注的宣传报道焦点。
  第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2009年元宵节,来自全市三区的文艺团体欢聚在乌海市党政大楼前共庆佳节。然而,采访中,笔者发现,有一支队伍与众不同,除年龄偏大外,还拉着一条写有“棚户区搬迁居民感谢党和政府”的横幅。随即,笔者放弃例行的节日报道,而是深入到这支队伍中,问情况、拉家常,通过调查,他们是刚刚迁入新居的棚户区居民,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今天是专为党和政府送锦旗来的。笔者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新闻稿件《一面锦旗连着万千民心》,并刊发在头版重要位置。稿件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好评,认为稿件准确地把党和政府关心、关注民生的实事、好事传递到了人民心中。这篇文章也得到了新闻界的认可,获得了第十八届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
  第三,学会深入基层抓新闻。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好新闻也是离不开政治敏锐性的。要时刻关注党和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和政策,及时掌握来自社会各界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用政治的眼光来寻找新闻、来挖掘新闻。去年年初,中央再次下发1号文件,大力支持和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自主流转。恰好,在一次采访中,笔者在与一个乡镇领导聊天时听到该镇已有一个村实施了土地流转,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笔者抓住这条线索,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连续采写《“转”出富民新通道》《小村里的大变化》等新闻稿件,将这一好政策落实情况反映出来、宣传出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该镇以及乌海市各区正在研究大范围推广这一举措。
  党报作为党的喉舌,记者作为时代见证者,作为社会重要变革或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要学会准确记录时代发展历程,准确记载社会变革,准确记下社会发展点滴,以正确的导向引导人,以优秀的典型带动人,以生动的作品鼓舞人。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只看片面丢失大局,只顾一时笔下痛快而带来影响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群体性事件或有争议的事件时,面对一些复杂的社会事件或突发事件时,面对一些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大众事件时,我们一定要用政治家的眼光看待问题,用辩证科学的角度发现问题,用谨慎积极的笔触反映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大世界中找到小不同,在万紫千红中寻得一抹绿色,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附:获奖作品
  
  民心工程暖人心,百姓齐颂党恩情。元宵佳节,刚迁入新居不久的采煤沉陷区居民自发来到市行政中心门前,以其独特的形式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好政策――
  
  一面锦旗连着万千民心
  2月9日,元宵佳节。
  乌达区爱民佳苑处处洋溢着喜庆。
  不用招呼,参加秧歌队演出的大爷大娘们早早集合,化好彩妆,穿好行头。不过,今天,大家不是在小区里演出,而是要到相隔几十里外的市行政中心门前“亮相”。
  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年近八旬,最小的也过花甲。
  今天,大家还有一项特殊的使命,就是要把大伙儿为市政府制作的上面写有“民心工程暖人心,百姓齐颂党恩情”的一面锦旗送到市领导手中,亲口向领导们说说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后的心里话
  
  锦旗背后的故事
  与普通住宅小区不同,爱民佳苑是政府专门为采煤沉陷区居民建设的小区;与普通秧歌队不同,爱民佳苑的秧歌队是由采煤沉陷区搬迁入住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
  在这支特殊的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当属牛树霞老大娘了。她虽年已78岁,可一扭起秧歌来,依然精神百倍、神气不减。按她的话说,现在心里可高兴啦!
  1958年,牛大娘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加入到开发建设乌海地区的大军中,从草原钢城包头来到人烟稀少、黄沙漫漫的乌海,一呆就是几十年。
  这几十年中,她把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奉献给了这方土地,也把希望与企盼融入了这片热土。
  这几十年中,她一直住在矿区50平方米的小平房中。七个子女陆续从这里走出去,搬到了城区里的新房子。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老人的生活也越来越不方便,劳累之时总企盼着、梦想着啥时候自己也能住上大楼房,再不用为生火炉、倒脏水而发愁。
  说啥也没想到,在政府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后,牛大娘住上了7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住进楼房可暖和了、可舒坦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牛大娘说出了掏心窝子话。
  今年66岁的胡建明,在教子沟的自建平房里一住也是几十年。由于房子靠近公路,烟尘、粉尘、土尘让老胡的哮喘病痛苦难熬。
  去年年底,作为采煤沉陷区搬迁户中的一员,老胡住进了76平方米的新楼房。没过半个月,他的哮喘病好多了,药也停了,呼吸也顺畅了。更重要的是,让老胡和老伴感到生活省心了。“以前往回拉煤、往外倒灰,往回挑水、往外倒污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身体和精神都来了个大变样。”这是老胡老两口做梦也没想到的。
  其实,在老胡和牛大娘身边,还有许多和他们同样幸福的居民。
  
  民心工程得民心
  我市作为一座依托开发煤炭资源而建设的工矿城市,其先生产、后生活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的房屋大多依矿而建,建筑标准低,设施不配套,许多已超过使用年限,脏、乱、差一直是困扰矿区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2006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引导矿区人口向城区集中,改善人居环境”列为“十一五”期间的重大目标。
  同年,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批准,2007年开始实施。工程总治理面积33.54平方公里,分为乌达、海勃湾两个项目,惠及4307户1.6万人。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棚户区居民搬迁改造项目摆在重要日程,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数次开会研究,几次调整加强领导小组力量,抓前期、促进度,为的只是早日改变矿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这一工程的实施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称赞,更融汇了矿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与渴望。在楼房还未完全竣工时,就有许多矿区居民来到施工现场,看看自己的新家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有2887户采煤沉陷区居民具备了入住条件,许多居民趁着年根儿搬进了新房,企盼着新年多点新变化,生活越过越“牛气”。
  与此同时,惠及5万余户15万余人的棚户区居民搬迁改造项目也在抓紧施工,今年7月前将有7748户进入销售分配阶段。
  这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民之所盼、民之所愿。
  这不,搬入新楼房的采煤沉陷区居民在享受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同时,也把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记在了心头,并落实在了行动上。
  按照大伙儿的话说,政府让咱们住上了宽敞、明亮、暖和的新楼房,作为普通居民,没啥好法子,只能在这个充满喜气与团圆的好日子,用文艺表演的形式展示一下咱采煤沉陷区搬迁居民的新风采,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好政策!

相关热词搜索:万紫千红 一抹 情系 不恋万紫千红 情系一抹绿色 情系番薯 情系番薯写物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