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发展中力求“快”与“好” 南昌新力公园壹号。周边发展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赣江西岸边高楼林立,秋水广场上泉涌草长,一步一景,城水相依--8年前荒凉的红谷滩上崛起了秀美的花园式生态型新城区,南昌市展现出一江两岸、南北两城的发展新格局。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南昌市城阔了,路畅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江草江花处处鲜”的美丽风景让人眼前一亮。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南昌市经济增长速度排位由“九五”期末的第23位提升到“十五”期末的前5位。南昌市步入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我们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中部崛起首先是城市经济要崛起,要靠工业化、城市化带动现代化。但城市化和工业化绝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只有切切实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很有感触地说。
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南昌市市长李豆罗分析说,南昌市经济基数小、基础差的状况决定了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处于追赶阶段,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即使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喜人,但与沿海发达城市以及中部地区其他一些省会城市相比,仍然有明显差距。从经济总量来说,南昌市的盘子较小,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改变欠发达地区的面貌。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南昌要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要求,南昌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善谋实干。2001年至2005年全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达到53.7%。
之所以能有如此快速增长,两大核心战略的确立和推进至关重要。一是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末,南昌市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4%。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通过“海铁联运”模式打造内陆“无水港”。不沿海、不沿边的南昌抓住铁道部合并福州、南昌两个路局的契机,使铁路成为“通江达海”的便捷通道,把深圳、厦门、宁波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港口功能向内陆转移,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为出口企业开辟了一条高效的物流“黄金通道”,使这座内陆城市短期内迅速成为境内外资金涌流的洼地。
南昌市发改委副主任涂建平介绍说,开放型经济使南昌经济活力四射。今年一季度,外资、外贸、外经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呈现出招商引资质量提升,生产企业出口稳步增长,外经工作各项指标发展势头良好等特点。比如在利用外资方面,全市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12%;实际利用内资91.68亿元,占年计划的30.65%,同比增长45.16%。二是以工业主导为主战略,工业发动机日益强劲。根据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南昌市在“十五”期间作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战略举措。今年一季度,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26.1%。工业已成为南昌最大的产业、最大的税源、最大的就业岗位提供者。“南昌制造”犹如一个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输出澎湃动力。
“同是中部城市,我们的制造业还和基础雄厚的武汉市比不了,但南昌市的工业发展有它自己鲜明的特点。”南昌市经贸委综合处处长何琦告诉记者,“这就是用‘产业集群’来推动。我们制定了发展工业的‘山海计划’,有山也要有大海,山是大企业,更要有如大海一样的众多中小企业做支撑,实施专业化协作,共同形成产业集群。”
据悉,目前南昌已经形成了或正在形成一大批支柱性、战略性的产业项目,如江铃年产30万辆汽车,晶湛、兴昌年产100万片晶元片,奥克斯、东元等年产1000万台空调;以微软、中兴为带动的软件项目等有的已经投产,有的正在顺利建设之中。同时,江铃整车的配套件60%自配、20%在江西省内配套、20%全球采购;统一、娃哈哈、润田等饮料生产企业的包装瓶本地配套率达100%;彩电、显示器、DVD等家电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80%左右,空调零部件配套建设工程全面推进。“通过产业集群的聚集,大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中小企业有了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过去我们没有百亿元企业,‘十五’期间江铃实现了突破,成为南昌市第一家过百亿元的企业。”何琦说。
协调发展是关键
南昌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经济发展“好”的一个重要内涵,是要扎扎实实、稳步协调地发展,这就要求正确把握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的原则。
余欣荣书记说:“什么叫协调发展?从南昌的实际来看,就是要在工业化、城市化中处理好五大关系,包括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的关系、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的关系、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关系、城市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
谈到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关系时,他有两句精彩的概括:一是“富规划、穷建设”,二是“建设要想后,管理要思前”。“规划就是财富,好规划就是大财富。”他分析说,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快速推进到30%―50%的阶段时,最容易以牺牲“好”来实现“快”,其中一个表现便是往往在迅速发展中忽略城市规划,所谓“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而这样做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南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搞建设时要注重实际,不能超越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但做规划一定要围绕百年城市来设计,要把对历史负责、对老百姓负责作为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
基于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南昌市的城市建设不疾不徐,科学发展。在做红谷滩新区规划时,南昌市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的拓展一定要看得长远。他们聘请国际一流专家重新审视大昌北的发展前景,做出了5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规划,昔日的荒滩野外变为南昌新的发展区域,一下子拉开了城市建设的框架。南昌市规划局副局长龙国英告诉记者,尽管南昌目前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和现实需求都还没有达到建设城市地铁的标准,但已在规划中为轨道交通的建设预留了空间,并根据经济节点的需要设计了合理的路线,据此对在建项目进行控制,以避免将来造成浪费。
说到“建设要想后,管理要思前”,李豆罗动了感情:“一些地方动不动就建大广场,为了壮观为了好看,全是水泥地面、石头柱子,太阳一晒骄阳似火,老百姓还怎么逛怎么休闲?再比如建大马路,似乎越宽越好,光考虑车流通行,没想想行人怎么过?绿灯一亮得小步快跑,老人孩子怎么办?所以建设的时候就要想到怎么使用、怎么管理,要以人为本。”
秋水广场正是这种思路的体现。位于赣江西岸的秋水广场与滕王阁隔江而望,面积不大,却很精致,夏夜里江风吹过,喷泉舞动,广场边上一字排开的各式小店门脸整齐别致,或经营冷饮、或卖点小吃,人们在江边走一走,到店里坐一坐,休闲放松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这40个店面是规划时就开辟出来的。“200万元的管理费从哪里来?政府不可能掏这笔钱,规划40个店面拍卖25年经营权,全国招标,一举筹集4200万元,解决了管理经费问题,同时增加了广场服务功能。”李豆罗笑着说。
持续发展是目的
南昌市市委书记余欣荣告诉记者,经济发展“好”的另一层深刻含义,是要正确把握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加快当前的发展,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坚决不干“吃祖宗饭,害子孙业”的蠢事,坚决不干以牺牲长远的“好”换取眼前一时之“快”的“面子工程”。为此,要多做打基础的事,一是要不断打牢产业基础,二是要不断打牢市政基础,三是要不断打牢体制基础,四是要不断打牢环境基础。“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他强调说,“南昌在建将建的任务很重,但财力有限,所以我们在项目的选取上采取‘远焦距、广角镜’的角度,既要解决当前老百姓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同时又为城市增强发展后劲,为未来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着这样的想法,南昌市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求表面上的花架子,而是做了许多“看不见”却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新建8个输变电站,使南昌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少数用电高峰期间不拉闸限电的城市之一;投资近14亿元把老城区排水系统全部改造完毕,实现了“一日暴雨,4小时排完”,根治了城区内涝……
一场雨后的中午,记者来到西湖路,这是过去南昌市积水最严重的街道之一。“那时一下雨,路就没法走了,雨特别大的时候,得撑着小船出行,有人就专门赶这时候做撑船的生意,大家买票坐船出门。”76岁的老太太喻冬梅回忆说,“现在好了,你看今天下的雨不算小,可路面上一点积水都没有,心里面也清清爽爽的。前年下半年改造的,市政工人挖了好深好深的通道,排水管大得能钻进去人,埋得好深好深。”喻大娘激动地比划着说。
虽然招商引资是南昌市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的重要举措,但南昌市的决策者坚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优选项目,变“来者不拒”为“挑商选资”。为了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南昌在招商引资中,只要环保不达标,就坚决拒之门外。仅2005年7月一个月,就拒签了10多个投资大但污染重的工业项目。依托生态良好的山水资源,一批生态产业迅速崛起。江中制药集团在南昌近郊1500亩绿地山林中,兴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药品生产基地―――“江中药谷”。
尽管南昌的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但国家权威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空气质量在全国31个直辖、省会城市中名列第8位。崛起中的南昌,依然是山青、水碧、天蓝。“十五”期间,南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出新高,由2001年的113.63%上升到2005年的173.99%,而工业企业每万元产值耗能由2001年的0.93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0.71吨标煤/万元。
“要把南昌建成一个人民群众向往的城市,一个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体现的城市,一个经得起历史50年、100年检验的城市。”南昌市建设者的誓言和梦想,就像赣江水,充满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7月13日《经济日报》,作者系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南昌 力求 发展 南昌:发展中力求“快”与“好” 如今其中一个发展的更快 南昌青云谱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