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进入紧急状态 [俄华商“倒爷贸易”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自6月29日开始,莫斯科华商最为集中的切尔基佐夫大市场被政府强制关门整顿,广大华商损失惨重,何时重新开业至今仍是未知数。这一事件给在此营生的上万华商造成不安和不便。7月7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切尔基佐夫大市场。
市场已被警方封闭
切尔基佐夫市场位于莫斯科市东部近郊,占地超过20公顷,是莫斯科最大的批发零售市场,也是在俄华人商贩最为集中的市场。这里的商铺基本上由集装箱经简易改造而成,经销商品包括服装、鞋帽及工艺品等,商贩约8万人,以中国人、越南人及中亚人为主。过去几年来,关于市场关闭的传闻屡屡传出,但均未变成事实。
当记者7日下午来到市场外围的街道,已经感受到了异样的气氛,平日人流密集的街道变得格外冷清,稀疏的行人中几乎看不到亚洲面孔。在步行靠近市场时,记者受到了警察的盘查。市场周围到处是警察,整个市场已被警方封闭,通往市场的各个入口均设有铁栅栏,普通车辆及人员一概不得进入。一名警察说,现在市场内没有商贩,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何时开业,可以去问普京或梅德韦杰夫”。
就在距离警察不远处,几个中亚人迎面走来,对记者表示:“想进市场吗,给钱的话我能带你进去。”记者后来才了解到,当天有几十名中国和越南商贩因为违反禁令进入市场,而被警方扣留。”
记者随即联系到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华商,对方告诉记者,市场关闭前曾接到通知,说6月29日市场将因有关部门检查卫生“放假一天”。很多人信以为真,什么也没从市场带出来,有人甚至连证件等重要物品都放在货柜里。现在,由于一个多星期不能进市场,不少华商生活遇到了问题,急于返回。
另外,由于切尔基佐夫市场是数万华商在俄安身立命的依靠,大部分华商面对市场关闭都很着急,但却不知所措。
俄方早已发出信号
市场的突然关闭在华商心中投下了深深的阴影,不过俄方事先已经用行动发出了许多信号。莫斯科曾决定2007年底之前关闭切尔基佐夫市场,为此政府下达有关文件,还通过了限制外国人在俄露天市场从事零售的法律,一度在旅俄华商中引发震动。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一决定未能得到执行。
但警方及有关部门对市场的侵扰却没有中断,查抄货物的情况屡有发生,给华商造成了巨大损失。去年9月11日,警方查封了切尔基佐夫市场的一个大型仓库,里面的货物大概价值20亿美元,大部分属于中国商贩,给他们造成重大损失。
从俄方态度的反复中,隐约能看出各种力量的博弈。而俄总理普京今年亲自表明了对这一市场的否定态度,可以说在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上画上了句号。
据俄媒体报道,在经济及金融危机形势下,俄罗斯政府开始加大对“灰色清关”等经济腐败的打击力度。有分析认为,政府对切尔基佐夫市场的整顿也与此有关。
市场遭整顿这些天来,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如非常忙碌。受华商的委托,她与莫斯科市政府进行了沟通。她告诉记者,俄方已决定在今年年底关闭切尔基佐夫市场。在此之前,市场的营业很可能时断时续。俄方认为,这一市场存在大量问题,灰色清关或走私货物;商品质量不合格,偷税漏税;地下钱庄活跃等。此外,市场还存在非法移民、性犯罪、私建地下加工厂等问题。考虑到种种原因,俄政府认为必须将市场关闭。
经商观念必须改变
面对明确的风险,在俄华商将何去何从?是坚持走“灰色清关”的老路,继续担惊受怕地生存,还是遵循当地法规,探索新路?蔡桂如说,现在到了华商改变在俄经商观念的时候了,“倒爷贸易”应该结束了,“灰关贸易”应该结束了。
其实,对于中俄民间贸易中传统的“灰色清关”、“包机包税”等形式,华商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十多年的操作已经让这些贸易方式形成了巨大惯性,所有人都认为就应该这样做,其简单方便的特点满足了一些资质不高的商贩的口味和要求;另一方面,这种清关方式也有先天不足,其与生俱来的“灰色”基因导致贸易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合法的解决,贸易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蔡桂如表示,华商在国外勇于闯荡、敢于打拼的精神令人钦佩,但不少人仍对“灰色清关”的贸易方式抱有太多侥幸。这种贸易方式可能在特定时期拥有存在空间,但是随着俄国内社会经济形势的改变,其势必遭到淘汰。俄方的一些做法的确存在问题,但最终吃亏的还是华商。华商应走上正规化贸易道路。通过正规公司报关并在俄各机构登记注册以从事贸易活动,即俄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并彻底实行“白色清关”才是今后中俄民间贸易的发展方向。
(摘自7月9日《参考消息》,作者为该报记者。标题有改动)
相关热词搜索:倒爷 华商 何去何从 俄华商“倒爷贸易”何去何从 中俄贸易告别倒爷经济 俄华商屡被封查真相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