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中国企业嬗变:企业如何应对危机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对于这场全球金融风暴,中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已经在未雨绸缪,早早应对。 四成出口企业转产 珠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玩具生产加工基地。有着“中国玩具之都”之称的广东东莞地区,共有玩具生产企业700余家,玩具加工业一直是这里的重要产业。可在今年,停产、半停产现象如同瘟疫一般席卷整个广东玩具产业。据东莞当地一家合资公司负责人王可介绍,仅东莞至少已有一半以上以出口为主的玩具加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走进东莞,昔日工厂云集、机器声隆隆的壮观场面已不复存在,原本布局紧凑的玩具生产基地,因一家家工厂的关门停产而显得零星分散。
“今年的生意普遍不好做。”几乎每家被采访的企业都有同样的感触。其实早在去年,许多东莞老板就已预料到2008年会不太好过,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
“一件出厂价150元的玩具,现在连5元钱都赚不到。”王可说。据了解,今年玩具原料价格上涨10%,工人工资上涨了20%―30%,煤从800、900元/吨涨到了1600元/吨,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令今年贴牌代工的利润空间只剩下2%。
“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元、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以出口为主的玩具订单量骤减。还有一种情况是,好不容易完工了,外商却因汇率变动而恶意悔单,就像王可的工厂一样,几万个玩具积压在仓库,导致几十万元流动资金被占用,资金链断裂。”广东省商务厅工业处一位负责人电话中告诉记者。
“赚不到钱,就只好停产。要么小一点的企业选择转产。”上述广东商务厅人士说,目前在珠三角,对于一些纺织企业和玩具企业来说,美国金融风暴是“雪上加霜”,而不仅仅是晴天霹雳。
一家经常往返于东莞和广州两地的一家贸易中介老板向记者反映,美国金融风暴对于珠三角出口企业的影响,可能一些大企业受此影响较大,小企业则是“船小好掉头”,今年已经陆续转做内销而减少了冲击。
上述采访的那家贸易中介老板则向记者表示,美国金融风暴对珠三角企业的影响,也是分出口国家和分行业的,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受影响。具体来说,货品主要出口美国的企业会受到最大影响,而从行业上说,纺织品行业和玩具行业的出口企业受此影响也最大。“整体上说,今年的生意比去年难做多了,利润起码减少了三成左右。”这位贸易中介老板表示。
大企业开始“瘦身”
与珠三角相比,对于这场爆发于大洋彼岸美国的金融风暴,长三角的一些大企业的反应则有些“大幅度”。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近来不少长三角企业非常有默契地纷纷“瘦身”。以大型国有企业上海电气总公司为例,这家企业从之前上百个行业、20多万名员工缩减到目前的82个行业,11.5万名员工。该集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从2004年开始,该集团每年剥离100家企业。今年力度更大,预计有282家企业将被剥离,其中主营业务之外的企业占到90%以上。
据了解,和上海电气一样做“瘦身运动”的长三角企业不在少数。“2004年我们集团网站的介绍是:‘一家集专业机械、教育、金融等多元投资的全国无区域性集团’。而如今,网站上已经看不到‘教育’和‘金融’两个词。”浙江一家民营大企业集团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事实上,远不止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省的企业也在努力剔除效益不佳的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全国很多大企业都在进行“瘦身”。“而引致长三角企业纷纷‘瘦身’的原因既与宏观经济有联系,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余晖认为,众多企业当下选择“瘦身”,一方面是国际经济走势和国内宏观调控在起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需要。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市场竞争也较充分,企业走多元化道路,很难保证每个行业都做得很好。余晖预计,企业“瘦身度严冬”这一浪潮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出现。
国内所有企业或将面临“寒冬”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6万家中小企业破产。业内人士表示,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范围内,华尔街金融危机已开始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在“瘦身”的同时更是加强了“健体”。
事实上,从珠三角和长三角一些企业的身上,尽管还不像目前国外的实体经济衰退的迹象那么明显,但是在国内,从经济的中观和微观角度,一些中小企业乃至大企业都明显感觉到冬天正在来临。特别是一些餐馆的老板向记者反映营业额明显在下降,而往年已是婚宴预订旺季的“金九银十”,预订情况也不理想。
“金融风暴影响还将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远不止外贸出口企业,也不止某个行业,可能所有行业都无法幸免。”余晖说。
政府应运用财政政策应对
“可以预见的是,次贷危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导致外需的萎缩,而国际流动性的紧缩不可避免地会缩减国内投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1998年后,外需和投资的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的引擎,而在不少专家看来,随着资源价格高企和金融震荡的来临,这条路已经行不通。
贺强认为,虽然仍要继续坚持宽松的财政政策,但不应再重复1998年的历史,通过大规模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经济发展。他说,目前在国民经济增长模式中,投资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投资的增速过快不仅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不利于经济平稳有效增长。
“而现状显然不容乐观。从统计数据来看,投资仍然是推动中国GDP增长的主要动力。2007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在50%左右,居民消费占比为35%,而且还在逐年下降,而美国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高达70%以上,远高于中国水平。”贺强告诉记者,“当务之急在于,应该扩大有关民生的财政支出,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这也是中国财政改革的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说,“中国必须尽快实现转变增长和发展模式,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尽快完成从投资转向消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转变。”贾康说,由于中国对美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出的问题有限,危机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过大冲击。但危机引致的全球经济放缓,却可能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刺激消费,在我国被提上日程。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到,要进一步刺激消费。
那么我国在刺激消费上可能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政策调整对2009年中国经济至为关键。”他认为,如果宏观政策不做调整,2009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下滑至7.5%。因此,政府应考虑一个“内需改革与消费振兴”计划。(高杨)
(摘自10月31日《人民政协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嬗变 中国企业 应对 应对危机:中国企业嬗变 企业如何应对危机 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