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全集在线阅读1【《星火燎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很少有一部书像这部书这么厚重,全书共收入637篇文章,360万字,沉甸甸的10集。 很少有一部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像这部书这么复杂和绵长,从1956年征文开始,到1982年成书,26个年头里,这部书既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也遭到过“四人帮”的干扰反对。
《星火燎原》,这部记录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光荣斗争史的系列丛书,像一艘巨轮,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航,至今已经远行半个多世纪了。从毛泽东主席到军队普通战士,从国家领导人到全国的老百姓,都曾从这里汲取过精神的营养。
值此庆祝我军建军81周年的时刻,我们把王南方的这篇文章推荐给读者,让我们一起分享《星火燎原》背后的那些感人的故事。
――编者
从《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到《星火燎原》
1956年7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出版一部回忆我军30年斗争史的文集,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总政治部。时任总政副主任的萧华同志批示,由总政宣传部和文化部共同来完成这项工作。于是,宣传部抽调了王彬、黎明、丁芒、邢世操、陈汉民,文化部抽调了王愿坚、李大我、刘亮、张麟、王梦岩,组成编辑部,具体负责人是时任总政宣传部宣传处处长的黄涛。
编辑部刚成立那会儿叫“三十年征文”编辑部,主要由文化部抽调的刘亮和宣传部抽调的王彬两位编辑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这部系列丛书最初总的名字叫《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想每一本起一个名字,第一本的书名就叫《星火燎原》,内容是追溯我军初创时期的武装起义历史。可是,编到第二集以后,就发觉每一集都起个名字很困难,第三集的名字大家七嘴八舌起了二十来个,也没有一个特别贴切的。于是,黄涛向萧华副主任建议,全套书就叫《星火燎原》。“星火燎原”释义有二:一、谓小火花可以引起燎原大火。《尚书?盘庚上》说:“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二、喻微小的事物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这个建议得到了萧华的首肯,于是,《星火燎原》取代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征文活动得到了从元帅、将军到各级官兵以及中央机关、省市负责同志、复员转业军人和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不到一年的时间,应征稿件就达3万余篇,这是组织者始料未及的。
毛泽东主席为《星火燎原》题写书名
确定了《星火燎原》作为书名后,黄涛专门去找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请求他想办法请毛泽东主席题写书名。傅钟就亲自找到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提出这个请求。虽然当时请毛主席题字题词的很多,但是杨尚昆很快就回话说:“主席已经为《星火燎原》题好字了。”当时毛主席写了两幅字,让编辑部自己挑选一幅。这也是毛泽东一生绝无仅有的一次为不是自己著的一部书题写书名。
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为《星火燎原》写了序言,周恩来总理对编辑工作做了具体指示。反映我党地下斗争的《大地春光》,是送刘少奇和彭真审查的,刘少奇为此专门向中央档案馆调阅了档案,对这篇文章做了10多处修改。反映“平江起义”内容的稿件当时缺少详细资料,编辑部只好将平江起义的有关稿件送给彭德怀审查,彭老总审阅了全部稿件,并且详细地回答了编辑部提出的8个具体问题。贺老总则指定一位熟悉红二方面军情况的老同志为《星火燎原》审阅有关红二方面军的稿件。最难考证核对的是有关毛泽东的文章,编辑部对这方面的稿件采取了特别慎重的态度。《浏阳遇险》一文就请示了谢觉哉,谢老批示:“这个故事是毛主席闲谈中告诉我的。”《跟随毛主席长征》一稿送胡乔木审阅,胡乔木认为写得很好,并指定留待《人民日报》“八一”当日刊登。反映中原突围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请邓小平审查的。十大元帅除了林彪外,都为这部书写过文章。邓子恢为写一篇闽西斗争的文章,事先写了提纲,并亲笔画了一幅“闽西地区地形图”送给编辑部征求意见。
《星火燎原》第一集出版后,康生在一个文件上批示:我怀疑《星火燎原》有出版的必要。当时的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副秘书长萧华批示:《星火燎原》继续编辑、继续出版。
罗荣桓元帅长期负责军队政治工作,还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所以听取编辑工作情况汇报比较多,做的指示也多。他和编辑部一位编辑长谈过两次,谈的都是党史、军史上许多重要问题。一次谈到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应如何认识,谈到农民武装、俘虏政策、游击战争、士兵委员会、三湾改编等重要问题;一次谈到了五次反“围剿”、宁都会议、抗日先遣队、长征、遵义会议和七大等历史事件。他还谈过哪些文章应该请谁来写。在关于辽沈战役的谈话中,罗帅反复强调了要写毛主席。一九五八年罗帅已身患重病,还亲自用毛笔给编辑部写信,在他逝世前两年还为编辑部审稿。
没有编制的编辑部存在了26年
征文活动开展起来后,编辑部编写、修改稿件的任务日益繁重,有不少稿件只能作为线索,还要重新采写,编辑部几乎忙成了一锅粥。总政宣传处长黄涛完全脱离了宣传处处长的工作,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星火燎原》的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部组织协调借调了各军区的精兵强将参加编辑工作,人数最多时有36个人。
原来设想这项工作是临时性的,最多不过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大家都处在“临时”工作状态,既没有编制,也没有办公室,大家只好四处“打游击”,先后从总政办公大楼搬到广安门,后又搬到西山八大处。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临时工作一干就是26年。
这不寻常的26年,留下了一部辉煌的历史书籍。《星火燎原》先后发行了600多万册,《朱德的扁担》、《一袋干粮》、《一副担架》等36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有10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有1200多篇文章先后被全国94种报刊转载。
《星火燎原》于1958年9月至1963年10月前后出版了8集,其中第5集和第8集因某些特殊原因编好未出版,直到1982年才全部出齐。外文出版社以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13个语种译成7种选本在国外发行。
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星火燎原》选集,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再次出版了《星火燎原?未刊稿》。《星火燎原》成为解放军出版社的一个知名品牌。
小编辑可以直接约老帅写稿
“《星火燎原》编辑部是最‘牛’的编辑部。”50多年后,老编辑王梦岩这样得意地说。那时编辑部有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编辑部”的公章,可以到处约稿、组稿,所到之处都是一路绿灯。编辑们可以直接与高级将领对话,包括去他们的家里采访,就是去元帅的家也没问题,只用自报家门是“三十年编辑部”的就能进去。
老编辑张麟回忆说:“我当时跟聂荣臻元帅约稿,要他写小故事,他说要写历史经验教训。后来我给黄涛汇报,他说不光写小故事,也要写大故事。这件事才算跟聂帅取得一致。”
张麟还记得当年他去张爱萍家约他写《从遵义到大渡河》的情景。张爱萍说要写我就写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表示不写从遵义到大渡河。
张麟就对张爱萍说,别人有单写遵义会议的,也有单写四渡赤水的,你再写一个,文章怎么安排?就这样的语气。
张爱萍有点不高兴:“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们的编辑部怎么框框那么多?要求那么多?还教我们怎么写?”
约稿失败了,张麟回来给黄涛汇报。黄涛很快就定了一条规矩:凡是老帅、老将们的文章,他们怎么写,我们就怎么用。对他们的文章,我们也不要改了,不要给他掐头去尾,重复就重复了。这一决定保证了《星火燎原》有了更多骨干文章,并引起了更多高级将领的关注。
王梦岩介绍说,有一次他去新疆组稿,约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郭鹏写文章,郭司令开始不接受采访,不让王梦岩进办公室。说:“我一天到晚这么忙,哪有时间给你们写这玩意儿。”王梦岩反复地跟秘书讲,也无济于事。他只好打电话给黄涛汇报,说自己完不成任务了。黄涛对王梦岩说:“你让郭司令给萧华打个电话。”这一招果然奏效。郭司令不仅接受了采访,而且每次在吃饭的时候就把王梦岩找去,吃饭聊天两不误,最后谈出兴趣来了。王梦岩他们要回北京,郭鹏硬是不让走,说:“萧华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要完成好,我还有好多事情没说呢。”又把他们留住了。回北京的时候,郭鹏不让王梦岩他们坐火车,安排他们搭专机回来了。
王梦岩还记得,1958年,他去采访谭震林,黄涛先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给王梦岩介绍谭震林的情况,要谈什么内容,哪些深谈,哪些问题怎么问,都做了具体交代。去了以后,谭震林非常高兴,说:“我晚上上床睡觉之前,都要手不释卷地看《星火燎原》。你们做了一件好事呀!”谭震林除了完成自己的写作外,还对整个《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提了很多意见。他说:“从我军历史看,现在四方面军将军最多,红安一个县就出了一百多个将军,你们搞征文,一定要反映四方面军,四方面军不能不写,不能因为有张国焘就不写。”
还有一次,黄涛安排王梦岩去贺龙元帅家参加贺老总主持的为《星火燎原》写稿的座谈会。那天贺老总谈二方面军情况的时候问贺炳炎、许光达早期斗争情况,他们都表示不知道。当时谢觉哉就坐在贺老总身旁。贺老总对谢老说:“谢老,你要把杨光华给我找到,他知道我们的情况,他当时是省委书记,后来被王明、康生打成特务,在苏联劳教。”谢老果然把杨光华找到了,从地处北冰洋的劳教地把他弄回国,并且平反了。
黄涛说:“编一部书能产生这么大的社会效应是想都没敢想的。”
两任总政治部主任亲自审稿
1958年,《星火燎原》第一集付印前,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让黄涛到他住处汇报了编辑工作情况并看了书的封面,后来在编辑部的书面报告上批示,要少而精。根据这一指示黄涛又修改了全书的编辑计划,篇幅大约减少了一半。
1964年上任的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对编辑工作指示最多,1957年编辑部由征文转到编辑工作时,他召集编辑部全体人员听了汇报,对这部大型丛书的编辑方针、注意事项做了详细指示,有些重要稿件也是经过他终审的。他对书的封面,书里的插画、插图都有具体指示。1962年,萧华身体不好在昆明休养,在病中还听取了一位编辑的汇报。
1960年前后有段时间,总政治部傅钟副主任分管过编辑部的工作,他除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并做指示外,还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给予编辑部积极支持。1960年以后,征文作者受到当时政治风气的影响,来稿的开头都要写几句毛主席指示,结尾说一句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形成了一种套话大话的模式。编辑部正在研究这种稿件如何处理时,看到了中央转发的中宣部《关于毛泽东思想和革命领袖革命事迹宣传中一些问题的检查报告》,报告明确指出:在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中存在简单化、庸俗化的现象。黄涛带领大家原原本本学习了这一文件,并结合学习检查了编辑工作,提出了贯彻执行的措施,最后向总政写了报告。傅钟旗帜鲜明地批示两个字:同意。后来编辑部一直是按照这一指示精神执行的。
亲切关怀《星火燎原》编辑部的还有许多党和国家以及军队的领导人,张云逸、王树声大将曾到编辑部看望过全体同志。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打电话对编辑工作作过指示。1963年10月10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共同接见了编辑部全体人员并合影留念。
中央军委领导为《星火燎原》题词
1982年建军55周年前夕,《星火燎原》1至10集全部出齐,中央军委领导为出齐的《星火燎原》题了词。邓小平的题词是:“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叶剑英的题词是:“革命精神代代传。”徐向前的题词是:“发扬革命精神为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而奋斗!”聂荣臻的题词是:“用我军的光辉历程和革命传统教育全军指战员。”军委和总部领导耿飚、韦国清、李志民、李聚奎、李达等和各军兵种许多老同志出席了出版社召开的座谈会。
叶剑英元帅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说:“《星火燎原》这部书反映了战争年代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反映了我党、我军的优良革命传统。这部书值得向青年们推荐,读了它可以进一步激发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郭沫若用诗人般的语言称赞《星火燎原》“是一条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是雄伟的中国革命史诗”。茅盾则说:“《星火燎原》是历史、又是文学,是一部好书。”
1995年,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于永波在解放军出版社团拜会上,讲到用回忆录对战士进行教育时,就说到自己早年当干事时到连队搞教育,从《星火燎原》选了《一袋干粮》这篇文章给战士们朗读,很多战士听了掉下眼泪来。他还说,这篇文章的梗概直到现在他还记得。
文化部出版事业局在《三十五年来的中国出版事业》报道中称:“《星火燎原》等一批革命回忆录的出版,对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起了积极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星火燎原 鲜为人知 故事 《星火燎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鲜为人知的故事 星火燎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