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导向企业的口号_口号的诞生与导向:豫商向上生长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引言】   一个声音,一句话,在河南上空经久飘荡。   “用发展赢得尊重”,这是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执政河南至为经典、传诵最广的一句话。   历史与现实两徘徊、资本与实业两彷徨。
  对接与扬弃,突破与作为,豫商群体何以持续?
  
  这是一道思考题:河南如何用发展赢得尊重?
  “新豫商新形象,首先要打造若干个强势品牌。”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说。
  “没有龙头企业”是河南的尴尬,这个经济总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五位的经济大省,没有年产值3000亿元的产业,也没有年销售超过300亿元的企业。洛阳石油化工总厂(已纳入中国石化((600028行情,股吧))旗下)、安钢、双汇、平煤集团、中国一拖、永煤集团等巨无霸,其销售收入仅仅超过百亿,且这个百亿俱乐部的会员目前只有14家。
  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发展规划处调研员王晓光指出,规模小、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就差,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就相对减弱。
  上世纪末“野太阳”陨落的过程还赫然在目。当年作为中原商业一大标志的郑州亚细亚,在崛起之后不久迅速颓败。在丹尼斯百货总经理蔡英德看来,其失败是必然的,“因为百货业并不适合连锁经营”;外人认为是资金链断裂所致;当年曾担任亚细亚顾问的河南省财经学院史璞教授则说,“随着快速扩张,亚细亚的管理也出现了问题”,他说当时也许今天还是郑州总部办公室一个打扫卫生的人,明天就成了亚细亚南方某公司的总经理了。
  体质羸弱、难抗风险;急速成长,快速衰败。这是豫商的独有宿命?
  新经济魅惑 剥掉“农业”那层皮?
  新经济、博“快钱”的影响与冲击无所不在。
  “据我所知,现在很多河南企业家确实都想由原来的初级产业转向新型产业。这些企业家都在四处打听有没有好的发展方向,在股市开始转牛之后,很多企业都拿出大量自有资金炒股。”宛西制药董事长孙耀志告诉本报记者,他当时也已打算拿出3000多万元进军股市,“后来想想这样钱来得太快、太顺利,结果必然就是不再专注做企业。”
  也许是开封九建九淹的沉痛历史已经刻入他们的骨髓和血液,使得眼前的暴利对一部分人而言,比之宏大的事业理想更能遮蔽双目。
  “一个地方的企业群体,之所以能够称得上商帮,必然是受历史沿革影响。”豫籍在京资深策划人士张中锋指出,“基于共同的地域资源以及有共同的群体性特征,地域资源提供了产业发展所需的材料以及人力。”
  史璞教授坚持认为,能够代表豫商的,还是像三全、思念这样“立足河南的农业资源、人力资源”的企业。
  “很多企业家可能都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总认为涉农产业很土,想搞时尚,而恰恰所谓的时尚行业可能会成为河南发展的阻力。”张中锋说,现代农业会是河南发展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规模化生产而不失控
  豫商如何掌控成长?
  前几年,金色世纪商旅网董事长李梓正就去读了一个MBA班,而促使他这么做的动力是公司的扩大,“从5个人到500多人,期间存在太多管理挑战,所以学习变得很重要。”
  对河南企业有着近30年研究经验的史璞教授认为,河南企业会碰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在未来规模化生产中不失控”。对于大部分河南企业来说,从创业走向到守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所能采用的解决方法都不一样,“要把企业做好就必须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
  记者在河南商界密集采访期间,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河南企业目前仍实行的是“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老板特别重要,一把手最关键,不管智囊团怎么样,采纳与否是领导人的事情。”兴泰科技董事长刘晓真从民族性方面说明了集中决策的必然性,“在中国,民主决策的基础并不存在。本土公司的管理,总得有一个人说话算数、拍板决策。”
  尽管允许有不同意见,但“公司内决策基本都听我的”。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公司内老员工差不多都是跟着创始人一路走来,有着高度统一的价值观。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刘晓真认为,“未来假如发生剧烈变动,首先这些年跟随我走过来的人会觉得不适应”。刘晓真今年62岁,双汇的万隆已过70岁,如今“新豫商”代表企业创始人中很大一部分面临权力交接。
  “我在一线工作的时间还有3年,我的脑子还能做些战略设计。”在剩下的3年中,刘晓真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很多制度固定下来”。尽管他相信,黄鼠狼不可能生老鼠,一代不如一代。大部分河南企业已经在刻意地培养接班人,“年轻人能力不赖,对公司的把握也比较到位。
  
   豫菜之于豫商昨天今天和明天
  概述起来,河南商界终端产品为辅,中间件产品为主,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多数河南商人不愿主动曝光自己,说他们“内敛”也好、低调也罢,这种意愿和人们认知中叱诧风云的商家名流形象有着太大差距。
  很多人试图解释个中原因,说是洛河文化厚重使然,又或者是“中庸”思想的作用。
  河南地处中原,在文化上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也有很强的吸纳能力,为何在学习了其他区域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之外,没能打破自身心理上的阴影与自卑?
  或许在无意识状态下,豫商依然需要在从商和寻求普遍尊重方面谋得平衡。历史上的豫商几乎不以商事留名,又在历史进程中失去了商界正统传人的心理预期。走过上下5000多年,豫商的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赚钱、造福一方,为入仕做准备”。
  希望这也只是所谓的假设、猜测。也幸好已然有人突破了这种想法,有的企业家说,这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非常不错,倘若要当官、为出名,这件事情恐怕就干不成了。
  
  (本文摘自2007年9月3日《中国经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导向 口号 向上 口号的诞生与导向:豫商向上生长 口号的诞生与导向 销售队名和口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