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从伊拉克抽身_美国打伊拉克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美军撤离伊拉克应看作是一种加强国际安全的战略,草率行事的结果将是留下一个衰败的国家和一个烂摊子,并且会对该地区以及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灾难性后果”――基辛格
  在美国华盛顿,关于从伊拉克撤军还是缩减美军的驻扎规模的争论十分激烈。2005年11月,美资深议员、美国国会国防政策方面的民主党发言人约翰?莫沙呼吁美军立即从伊拉克撤军。莫沙说,“我们的部队已经成为伊拉克反叛力量的主要攻击目标,我们已经成为暴力的催化剂。”
  美国国内关于撤军的辩论中,双方意见不同的地方在于撤军的速度和程度,以及是否应该制订用来指导撤军行动的时间表或策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认为,美军撤离伊拉克应看作一种加强国际安全的战略,草率行事的结果将是留下一个衰败的国家和一个烂摊子,并且会对该地区以及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灾难性后果。
  
  撤军“多米诺”缘于局势改善
  
  2005年岁末,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连连造访伊拉克。
  在伊拉克,拉姆斯菲尔德和佩斯都表示要将驻伊美军从目前的16万减至13.8万。其实,据美国公布的数据是,在2005年美军驻伊人数基本控制在13.8万,只有在发生重大政治事件之前,人数才会升至16万。
  在新年到来之际,驻伊盟军掀起了新一轮的撤军高潮――2005年12月27日,波兰宣布2006年3月将撤出600名士兵;同一天,乌克兰国防部宣布已撤出驻扎在伊拉克的全部士兵;与乌克兰同样“决绝”的还有保加利亚,也在2005年年底全部撤出驻伊拉克的军队。到目前为止,在伊驻扎的国家数量已从2003年伊战时的38国减至24国。
  英国也萌生退意。布莱尔访问伊拉克时称,英军6个月内分阶段从伊拉克撤离。
  “综合来说,各国撤军的原因有两条,”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殷罡研究员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一种是人数少的小国合约结束后撤离,一种由于国内的原因,比如政权更迭。”乌克兰和保加利亚撤军的原因可归入后者。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早在竞选期间就许下撤军诺言;保加利亚社会党2005年7月赢得选举后也承诺顺应民意,从伊拉克撤回全部军队。
  波兰则是另一种情况。波兰总理马尔钦凯维奇在宣布撤军计划同时,还表示为支持“伊拉克社会民主化进程”,余下的驻伊军队撤离期限延长至2006年底。马尔钦凯维奇解释说,“2005年10月全民公决以及12月15日的议会大选进展顺利,伊拉克局势已渐渐稳定。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下,伊拉克将建立一个可全面控制这个国家的新政府。”
  马尔钦凯维奇的话用来解释英国的撤军动机同样适用。由于英军驻扎的伊南部地区是什叶派的传统地盘,治安良好,重建工作相对而言也比较顺利,英国撤军自然也是理所应当。英国《泰晤士报》此前就有消息称,伊拉克南部的英军控制区内,一半地区的千余名英军士兵已全部撤回基地内,不再执行巡逻任务。
  
  全部撤出条件不成熟
  
  正如殷罡所说:“伊拉克境内局势的改善才是各国撤军的主要原因。”
  美国五角大楼2005年9月向参议院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北部库尔德地区、中幼发拉底河以及南部地区生活的3/4的伊拉克人认为很安全。而在一向不太平静的“逊尼三角区”,现在也有一半的伊拉克人感觉有安全感。尽管进程缓慢,伊拉克局势的改善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美国国内外反战呼声,加之美国议会中期选举,布什面临巨大压力,更有统计显示,美军驻扎伊拉克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伊拉克人民的反感,一部分袭击就是直冲美军来的。看看美国《新闻周刊》12月初的一组简单统计:从巴格达国际机场到驻伊联军驻扎的“绿区”这条不足10公里的路上,2005年4月美军防卫期间,袭击27起,伤亡37人;10月伊拉克安全力量接管后,袭击锐减为8起,仅有1人受伤。
  在这种情况下,布什政府仍然没有大规模撤军,一部分自然是出于利益需要,但不能忽略的一点则是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如果美军全盘撤军,最担心的恐怕还是伊拉克人。美国总统驻伊拉克特使扎勒米?哈利勒扎德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个中缘由:“在伊拉克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匆忙撤出,伊拉克的民主进程可能前功尽弃。而且,什叶派和逊尼派一旦开战,战争烽火将很快蔓延到境外。想想看,伊朗支持什叶派,而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又将是逊尼派的强大后盾。这样,地区性战争终不可避免。”
  
  伊政治和安全因素决定撤军时间
  
  2005年12月中,包括2名共和党议员在内的4名美国众议员联名提出议案,要求布什政府在2005年底前公布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而最新公布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也显示,59%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从伊拉克全部或部分撤军。
  布什政府再三表示,制订“时间表”不切实际,撤军需要视伊拉克安全局势、政治进程以及伊安全部队的能力而定。
  美国要完成伊拉克政治、安全、经济三方面的重建,要达到这一目标,美军在伊拉克任务有七:打击恐怖分子,压制抵抗势力;使伊拉克独立完成安全防卫;帮助伊拉克建立民主政府;帮助伊拉克完善政府职能;强化经济,健全法制;增加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支持;提高民众对联军理解的同时,孤立抵抗势力。毋庸置疑,国家安全自是其中重要且基础的一环。建立伊拉克自己的安全力量无疑又是这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详细数字布什2005年12月初曾有披露:“伊拉克军队已在中南部、东南部、西部以及中北部地区执行任务。目前已有多于120个伊拉克作战营参与了打击恐怖主义的战斗,其中约40个营可在行动中起主导作用。”
  尽管伊拉克的安全力量的完善和抵抗武装的消亡仍需一段时间,但从目前的形势看,美军逐步撤离已毫无疑问。不过,撤离后美军自然不会放弃在伊拉克的利益,很有可能将其作为海外军事基地布局的一部分。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2期)
  
  相关链接
  
  伊战打来打去,把输赢都打糊涂了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期刊登安妮?阿普尔鲍姆的一篇文章,认为伊拉克战争非“输”或“赢”的问题,结果可能含糊不明。
  这篇题为《不是“输”或“赢”的问题》的文章摘要如下:
  近几个月以来,讨论伊拉克战争“制胜”策略或“失败”后果成为一种时髦。最近,这类言论呈愈演愈烈之势,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名为《我们在伊拉克制胜国家战略》的文件,大概是他“打败敌人”讲话的后续宣言。
  这些关于输赢胜败的措辞是否用错了地方?一些战争无法以胜败界定。一些战争实现了部分目标,留下许多亟待完成的工作。一些战争并未以美国人从使馆房顶上乘直升机撤离告终,没有攻克柏林的辉煌。一些战争结局含糊不明,譬如朝鲜战争。
  当然,伊拉克和朝鲜是两回事,中东和东亚也是两回事。但是,这两场冲突的结局极可能非常相似。也就是说,结果同样含糊不明。
  美国也许会创造一个积极进取的伊拉克,同时也可能掘下一口全球反美仇恨情绪的“深井”。
  这种结果是否意味着伊拉克战争“失败”?未必。意味着“胜利”?也不准确。美国这个发明了好莱坞式美满结局的国家是否能安于这种结果?难以想像,但也许别无选择。
  (2005年12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
  
  英报:伊战给美带来意外后果
  英国《独立报》网站2005年12月13日发表文章,谈伊拉克战争为美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伊朗出了个内贾德
  美国推翻了令人憎恨的独裁者萨达姆,结果却目睹忠于伊朗的什叶派领导人崛起。
  ★虐囚事件令人作呕
  ★“民主”让激进派获益
  埃及肯定是让布什总统最失望的国家,因为他要求扩大民主的呼吁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在公开敦促埃及老牌领导人穆巴拉克总统放松执政党对政权的控制后,穆斯林兄弟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成了议会选举中的最大赢家。
  (2005年12月16日“人民网”)

相关热词搜索:伊拉克 抽身 美国 美国如何从伊拉克抽身 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 美国伊拉克战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