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面对不断升温的“中国热”】 清醒的面对婚外情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基本上是负面的,近些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正面”报道,正在持续增温。是什么原因让全球产生新一轮的“中国热”?在“中国热”的大背景下,中国媒体应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正面”中国的背后看到一份依然存在的“误读”,从而有的放矢地与西方主流社会展开对话。切不可因“忽悠”而“喜闻乐见”。下面从几个方面谈点看法和认识。
一、全球关注中国快速发展产生新一波“中国热”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些重大事件引发西方产生过几次“中国热”。而最新一波“中国热”则发生在2004年下半年,直到今天还在持续升温。这正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奇特的、全球性的舆论和文化现象。
产生新一波“中国热”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长时间快速增长使中国国力迅速增强,同时也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
这一波“中国热”和以往几次“中国热”明显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1 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进行前所未有的密集报道。
从2004年下半年到现在,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密集报道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关注是空前的。
2004年,德国和法国媒体都有大篇幅的关于中国的报道,一半以上为经济报道。
2004年10月23日,加拿大影响力最大的主流报纸《环球邮报》以《中国崛起》为题在周末推出大型报道,共分10组、65个版,气魄宏大,一时洛阳纸贵,不到一天销售一空。著名专栏作家玛格丽特?温特强调“中国世纪”的来临,欧洲时代已告终。
2005年3月7日至13日,英国BBC广播电台举办“中国周”系列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也以《聚集中国》为题将镜头对准中国;美国《新闻周刊》请章子怡登上封面,推出有20多页篇幅的封面文章《中国的世纪》专题,全面分析报道中国的崛起将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的影响;美国《时代》杂志刊出特别报道:《中国的新革命》,也是20来页篇幅,全面解读崛起的中国。在当今世界上,谈论中国成了最流行的话题。
2 西方媒体集体“变脸”,报道“视角”发生变化。
在这一波“中国热”中,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发生许多微妙变化:一是从以时政新闻为主转向以财经新闻报道为主,二是从以负面新闻报道为主转向对中国的赞美和夸大报道。
报道重点从时政新闻转向以经济新闻为主,批评性报道少了,对中国大加赞扬和夸大性的报道多了,中国媒体观察家称西方媒体突然集体“变脸”。
有媒体使用如下语言描述中国:“梦幻般的经济增长速度,日用品可以塞满全世界所有货架,逐步开发自己的高新技术――这一切不只会令西方经济学家惊恐。”有媒体描述中国企业到海外开拓业务使用这样语言:“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来势汹汹。”
在西方媒体上,可以经常读到政界、商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赞美。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约瑟夫?利伯曼在国会演讲中说:“人类历史上首次,一个经济和政治的超级大国在没有战争的硝烟中诞生,这就是亚洲的中国。”
美国时代华纳董事长理查德?D?帕森思说:“历史上很少有哪个社会的经济与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与范围能够与中国媲美。”
美国奥顿商学院教授马歇尔?迈耶说:“这是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只不过它的发展速度更快,势头更猛。这是中国的天定命运。”
3 汉语受到重视,随着孔子学院的推广,出现了全球性的“汉语热”。
在新一波“中国热”中,西方主流社会对汉语有新的认识,对汉语的文化魅力和潜在经济优势倍加推崇。美国一位投资咨询专家2005年7月在新加坡的一次演讲时,对在座200位投资人、经理、学者说:“我能提供的最佳投资建议,是劝告大家让自己的儿孙学习华文,因为那将是他们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语言。”
《美国之音》报道说:“由于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汉语已经成为当今非常热门的外国语言。”甚至有日本媒体评论称:“现在即便丰田都在亏损,与汉字相关的产业却在赚钱。”目前,美国是拥有孔子学院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004年10月23日,加拿大《环球邮报》整个头版分五行刊出20个中文字《雄心勃勃、实力雄厚、烦躁不安、准备迎接、中国世纪》c标题下面写道:假如你不懂这些文字,那么最好开始学习。一个影响深远的全球性变化已经开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别错过了。该报意在提醒读者,中国将改变世界,中文将是未来的语言,要未雨绸缪,勿因文盲而落伍。
西方英文大报在头版用整版篇幅刊出中文字标题是一大编排创意。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也采用同一编排手法,头版报道标题用以下中文字覆盖《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著名记者及中国通纪思道评论称:“如果你看不懂上面的中文标题,你最好开始学中文,因为它是未来的语言。”
二、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发展仍存在严重误读
西方记者来到中国采访,主要是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进行集中采访和报道,他们很少到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采访。他们来去匆匆,未能深入到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看到的只是中国少数最发达的地区最光彩的一面,由此形成对整个中国的观感。他们发出的大量报道有助于世界公众了解中国,但这些报道有许多不准确、不全面之处,有许多误读。
1 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欧美的媒体前些年经常使用“世界工厂”这个词描述中国,这两年似乎觉得“世界工厂”还不足以表现他们对中国的发展现状的描述,纷纷使用“超级大国”这个词,且具有明显的群体效应。媒体反复引用专家的预测说,中国将在哪年超过德国,哪年越过日本,将会在2040年超过美国这个世界上国民经济最强的国家。这些报道对中国读者来说,听了应该很高兴,也很受鼓舞,但认真一想,他们把中国的经济实力夸大了。而不实事求是的报道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都会带来消极的意义。
2 夸大中国发展对世界资源的需求。有的媒体将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划出一条曲线,计算到哪一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都不够中国购买,认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石油进口日益增加造成的”。有的计算中国人的啤酒消耗量,说到哪一年全世界的啤酒不够中国人喝。有的则称中国的粮食生产不断减少,而且没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已经没有可供开发的土地。
3 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美国《2006年中国军力报告》中,把中国描述成一个热衷于军事准备的国家,声称“中国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已经开始影响地区平衡”。随后,日本也发表“中国军力报告”,媒体报道也跟 着夸大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4 渲染中国经济对美国造成威胁。执美国舆论牛耳的《纽约时报》一个时期以来连续发表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渲染中国的经济能力已对美国造成威胁。2004年12月6日,该报以五个版面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说中国已成为许多产品和服务业的最大制造商和消费市场,使各行各业和各国都感到惊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和水泥的消费国,很快会从黄铜到黄豆的消费上超过美国。中国在移动电话方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很快会在汽车生产上超越德国和日本。
2005年6月26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长篇社论:《中国的优势,美国的劣势》,以“中强美弱”立论,宣扬来自中国的威胁,唤起美国人的危机意识。6月28日,该报在头版位置刊出该报驻香港记者发自广州的分析报道,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凌驾美国,并且潜力无穷,其对美国长期的威胁将远超过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
德国《明镜》周刊2005年8月8日刊出题为《巨人的决斗》的文章,渲染中国已经在各个领域向美国发起挑战。文章说:两国正在争夺就业岗位、能源资源和市场,但更多的是在争夺未来的世界统治权。中国充满自信,美国则疲惫不堪,日益受到自我怀疑的折磨。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方面向美国发起挑战。
实际上,中国从未想到要和美国争霸,也没有这种能力,西方媒体渲染中国经济已经对美国构成威胁是荒谬的。
5 曲解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明里暗里渲染中国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挑战和威胁。英国《独立报》文章说:“中国走向世界势不可挡。在1900~20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在,随着中国逐渐对外开放,市场逐步壮大,现在看来,最终是要中国决定一切。”
“误读”造成的后果让中国人很是不爽。由于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展存在种种误读,加上西方一些政界人士的误导,西方公众对中国的发展存在许多疑问,从而形成一个对中国发展不利的“舆论场”,西方一些人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主张对中国发展采取遏制措施,中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干扰和影响已经很明显:
首先是中国商品出口受阻,中国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和起诉几乎涉及所有出口产品类别。这几年,西方发达国家还采取技术贸易措施阻止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其次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发展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阻碍。如,中国中海油集团原准备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却因非经济因素阻挠最后放弃报价;今年中国铝业收购澳大利亚力必、力拓矿业公司的流产等。
三、中国媒体应与西方主流社会展开对话
全世界关注中国是一件好事,让别人关注总比被人忽视好。我们感谢西方媒体在这一波“中国热”中对中国发展的热情报道,但感到遗憾的是,中国的发展经常被西方误读。在过去,西方人往往认为中国没有采纳西方的意识形态,没有按照西方设计的经济发展道路前进,中国经济发展是不能持久的。西方人士不断发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警告,但事实一再证明他们错了。现在,西方人士对中国发展的另一种误读已严重影响西方公众的情绪。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愿意在别人的误解中过日子。种种误解源于对中国缺乏了解。不了解可以通过对话进行沟通。
在这一波还在不断升温的“中国热”和“汉语热”中,中国的媒体应该成为向西方公众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信息的重要平台和“扬声器”。中国应该提高本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尽早地与西方媒体搭建起对话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信息,与西方主流媒体展开对话,告诉西方公众一个真实的中国。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热 升温 清醒 清醒面对不断升温的“中国热” 中文热 中国色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