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眸看重庆:回眸四十年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编者按: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湖北、新疆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方的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愿此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中央电视台前不久播出了《再说长江》,里面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当提及重庆时,解说词称:“这是每3个月都要更新一版地图的地方。”
  从经济地理来看,重庆处于中国的大西南,从自然地理来看重庆刚好处在中国的交叉线上,是中点。而且重庆有交通之便,铁路方面正在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枢纽之一,9条铁路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其中至少有4条计划建设的高速铁路经过重庆。如果坐火车的话,从重庆到广州5个小时,到上海8个小时,到成都两个小时,到兰州3个小时。
  《对外大传播》: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的时间还不长,在此之前重庆一直是被作为整个巴蜀文化的一部分来宣传的,其实重庆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特色、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这也正是重庆在成为直辖市后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你看来重庆都有哪些区别于其他省份的优势?
  
  周波:对一座城市而言,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它的区位。从区位优势来说,重庆市是“东部的西部、西部的东部”,承东启西。在交通上,重庆拥有水路、航空、铁路、空中索道等多种交通优势,这些是其他省市不一定都有的。因此,重庆是全国唯一拥有如此齐全的交通优势的地方。拿高速公路来说,重庆是南北之间、东西之间的节点,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两条高速路。2006年重庆空港吞吐量达800多万人,增长幅度达到23%。增长幅度可能是全国排位第一的。
  打造西南地区的物流中转站。中央交给重庆的任务是成为西部地区高效、通畅、便捷、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自然人文条件。重庆有广袤的山区,农村人口多。这有别于其他的直辖市,虽然重庆的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是“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格局是不争的事实。
  人文特点。重庆历史上有4次移民,血脉大融合,重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外省市的血统,从生物学上讲就是“杂交”。这使得重庆人有着各个地方的优势,包容性很强,无论你说上海话,还是北京话,在重庆都没有人把你当作外地人。这种血缘上的包容性使得重庆接受新事物快,也乐于使用新技术。
  重庆是座山城,不能骑自行车,只能靠步行。因此,这里的人们说话快,走路快。反映到性格方面,重庆人刚毅、“抱团”,语言耿直。对于任何文化,不管是服饰还是其他文化,总是能很快捕捉到。
  20世纪20年代,外地人来到重庆建立“湖广会馆”、“同乡会”等,但是这些组织很快就消失不见了,为什么?重庆的包容性融入骨髓,所以外地人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在重庆,大家对待操不同口音的人都很宽容。在一个单位里,很少有人说,“这个人说的话我们听不懂,我们不理他。”大家会放慢语调来说,如果你还听不懂,重庆人会憋着普通话和你说。
  《对外大传播》: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作为一个新兴的直辖市,同时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情况下,重庆将如何在继续宣传推广解放碑、长江三峡、大足石刻这三大重庆品牌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品牌,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塑造新重庆的新形象?联想到网上的一条消息,它说,2004年11月,重庆对外宣传正式弃提“火炉”、“雾都”等称谓。目前,重庆想打出去的城市品牌是什么?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转变?
  周波:我到国外去,发现很多老式地图把“重庆”的“庆”拼写成“KING”,其实早就改作“QING”,此重庆非彼重庆。重庆在哪里?在大西南,在长江的上游。重庆毕竟是一座内陆城市,它成为直辖市的时间还太短。北京也曾经被称作“PEKING”,但是北京目前的拼写是“BEIJING”,很快大家就接受了。韩国的首尔也是如此,之所以这么快就能扭转,因为它们是国家的首都,备受大家关注。
  怎么介绍重庆?重庆是抗战的大后方,是“二战”中中国的临时首都,是远东地区反法西斯的指挥部。美国人民对重庆比较熟悉,这根源于飞虎队曾经在这里战斗过。
  三峡中有“两个半峡”在重庆。最近两年,我们注重和湖北联手做三峡的推广工作。之前,国内外很多媒体大肆做“挥别三峡”的选题,其实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也有很多风光可看:乌江画廊、小小三峡……游三峡,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到达湖北的神农架,安徽的……这些和九寨沟一起联合起来,共同打造成大西南旅游的精品项目。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很遗憾的是,目前大足石刻的对外宣传不够,大足石刻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一样,技艺相当高超,甚至不同于其他地区由若干佛像组成,大足石刻所在的大足县有将近两百多处石刻,用一连串的石刻讲述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儒家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朝拜团来访,那些教化故事教导人们向善,远远超越了宗教作用,前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说“(它)具有更广阔的内涵”。
  另外,摩托车也是重庆的一个品牌。中国百分之八十的摩托车产自重庆,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摩托车也产于此。重庆生产的摩托车百分之九十用来出口,经过重庆人的努力,重庆产的摩托在东南亚地区打败了日本产摩托,尤其是越南、柬埔寨、非洲等用摩托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家和地区,一提起“重庆”,大家就很熟悉,很有感情。
  解放碑是我们打造的一个名牌,是重庆中央商务区,那里集中了重庆的贸易,如同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解放碑所在地自古就是繁华的码头,从最早朝天门码头往来的船家交换货物,到后来有人聚集居住,形成了以商贸、经商为重点的一个地区。曾经有人说,重庆的解放碑像日本的银座。当时我还没有去过日本,不敢这样比。等我看到日本的银座之后,我发现重庆的解放碑一点也不比它差。
  解放碑是重庆最发达、最时尚的地方。重庆话中“打眼”,就是形容一个人在路上左看看,右看看。重庆很多人都习惯于周末到解放碑“打望”,也就是南方人口中的“逛街”,不买任何东西,也会去逛逛街,从中吸纳最新的潮流资讯,接受新鲜事物。
  重庆的帅哥靓妹敢穿,敢追新,原先说世界上流行什么东西,不出十天半个月重庆就能刮起同样的潮流风,如今这个节奏更加快了,很可能到了第三天第四天,重庆街头就出现了一模一样的东西。这种敢和国际接轨的精神,说到底也是拼搏精神。
  
  坏事变好事,好事传千里
  
  2007年2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大厅中举行的“重庆直辖市十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触目可及的来自重庆方面的工作人员都带着一个小徽章。
  《对外大传播》:在关于重庆外宣的各种报道和材料中我们发现“形象”一词非常醒目。为什么重庆紧紧围绕“形象”做文章?在这种“形象”战略中重庆收获了什么?你心目中的重庆形象是什么样的?
  周波:我们现在正积极征集“重庆的人文精神是什么”,等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后,准备大力推广这一人文精神。
  由市政府牵头的对外活动中,你能看到我们每个人都佩戴“人人重庆”的标志,一方面我们利用视觉识别系统,让这一形象不断在外人的眼中、头脑中强化,利用了CI(视觉识别)这种被广泛运用的国际传播手段,然后从政府这个层面不断推广。
  用形象标识展现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特质,作为省级行政单位,重庆是第一家。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呢?一提到上海人,我们头脑中第一个反应是“精明”。说起山东大汉,那就是“豪爽”的代名词。浙江人嘛,很会做生意。这些都属于人的特质。那说到重庆人呢,我们需要用一个形象标示来展现重庆人的风貌。从2003年底向全球征集方案开始,到2006年1月正式确立“人人重庆”的形象标识,紧接着用两年的时间推广它。之中的反反复复不足为外人道。
  我们说的外宣是“大外宣”的概念。对外说明重庆,不仅要对外国说明重庆,还要对重庆之外的省市说明。道理很简单,在成为直辖市之前,重庆一直被作为四川的一部分宣传。即使是国人,也许知道“重庆”,但是未必了解“直辖市重庆”,这一情况是区别于其他三个直辖市的,很少有人会称呼天津为“天津直辖市”,因为它作为直辖市的时间有五十年了,甚至在此之前就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可重庆呢,周边的省市如云南、贵州知道,越往东走就越少有人了解“重庆直辖市”。
  重庆的外宣工作不好做,和沿海城市频繁的对外活动无法比拟,甚至与同是内陆省的陕西都不好比,陕西有兵马俑,世界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搬出“兵马俑”就能震翻人。老祖宗没有给重庆留这样一碗饭吃啊!
  所以重庆的外宣牢牢抓住几十个国际友好城市,如美国西雅图、日本广岛、韩国的仁川等,以“友城”作为突破口,二次辐射到它们所在的国家。
  为什么我们总是提“凸显形象”,打个比方:婴儿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很模糊。
  对外形象分为: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正面形象指优秀的,值得大肆宣传的内容,负面当然是不好的消息,人的正常心理都是希望只遇到正面的事,少遇到或者最好不要遇到负面的事情。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
  2006年夏天重庆的大旱,这是坏事。有些同志就发愁说“坏事来了”,怕得不得了。有什么好怕的?躲是躲不过去的。能不能从中把握机遇呢?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发生时富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天然气喷至30米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是这一事件让全球知道了开县,现在开县不井喷了,你可以想一想如何开这张牌。如今,“彩虹桥事件”而出名的綦江县的少儿版画和农民版画展已经办到国外去了。西雅图的市民在看到展览后说,没有想到农民也能画出这样的版画,“是哪里的农民?”“綦江县。就是那个垮桥的綦江县。”一问一答间,别人一下就知道了。
  一个地方经常因为历史上的名人和典故而出名,所以对待事故不要背沉重的包袱。有时事故也是品牌形象。我们很多搞宣传的同志总想“遇到好的放大,遇到坏的压下去”,可今天的传媒技术如此发达,怎么可能压得住?但重庆人的团结通过井喷和大旱,通过中央媒体和境外媒体的一些宣传报道也随之“走出去”了,比如受灾群众扶老携幼一起转移,那可是十几万人啊。再比如受灾群众受到免费吃饭、免费住宿的招待,这也是群众自发的。我们做得不够的是“对坏事之后的好事宣传不够”。
  说了这几件事,每一件都让大大小小的领导挠头,无论哪一件都是坏事,有人说:“重庆怎么这么倒霉啊?”可是我做了六年外宣工作,我觉得这些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如何主动引导舆论,这才是考“才艺”。
  《对外大传播》:重庆新形象的树立、重庆外宣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据悉在今年的重庆“两会”期间,汪洋书记曾三次提出要对重庆进行品牌推销,提出,加大“重庆品牌”的推销力度,让重庆在外的形象响亮起来。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在推销“重庆品牌”上外宣办都做了哪些工作?
  周波:打造重庆的品牌形象是通过一连串的形象载体,如工业、教育,等等。无数个品牌最终形成了重庆的品牌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外宣工作者来整合,原先的小打小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重庆”这一品牌,还要有策划,有针对性。
  
  改变原来外宣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
  
  外宣最怕自说自话。2005年6月,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支持下,举办了“魅力重庆网上行――中国网络媒体赴渝采访周活动”,作为庆祝重庆直辖八周年和迎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系列里宣传活动之一。那次活动效果非常好,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一同,形成对重庆的大规模的、大密度的正面舆论宣传态势。
  这样的活动还有哪些?它们在提高外宣有效性,积极探索进入国际主流社会的外宣渠道和方式,展示重庆新形象方面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面对《对外大传播》记者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周波一一作了解答。
  《对外大传播》:说起重庆就不得不提重庆丰富的饮食文化,重庆火锅名满神州,重庆小吃遍布大街小巷,同时重庆又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重庆外宣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为推介重庆服务的?
  周波:改变原来外宣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重庆每年的对外活动原先都是各个单位自己制作宣传品,后来发现使用的数据都不统一,现在所有对外的宣传品都由市委外宣办统一制作,这样既整齐划一,又保证了专业性。
  用外国人的笔和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如在重庆直辖十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CNN的首席记者吉米就向王鸿举市长提问。他曾经去过三次重庆。
  2007年,我们准备借助国新办的平台邀请驻京的西方媒体组成采访团来重庆采访。2006年12月出台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后,我们据此制定了对采访团的接待方法。就是要分别接待,“你想看什么,我们就带你去看什么”,这样减少了我们和境外媒体之间的隔阂。
  另外,由国新办牵头的“中外摄影师快拍48小时”也在今年举办。从外国人的角度去观察重庆的人文风情和自然地貌。
  和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共同举办“易地采访”,组织中央媒体和西方主流媒体在重庆开展为期一周的采访,根据每个媒体自己感兴趣的点,制作10~15分钟的节目。我们还将对这些节目进行评比。
  在重庆有很多外商投资的企业,也有不少外国留学生。我们准备办一场“外国人眼中的重庆”摄影比赛,这些普通外国人和前面提到的外国摄影大师不同,他们在重庆生活、学习、工作,用重庆话说“嘎嘎”(“犄角旮旯”的意思)都知道,他们拍摄的重庆必定是让他们流连忘返的重庆。
  2007年是重庆直辖十周年,也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我们准备和香港的TVB电视台共同举办“渝港十年”的晚会,在内地和香港地区同时播出。通过一台晚会展示两地的交流、合作和发展。
  2004年,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重庆考察,有一天晚上他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便悄悄坐上一辆出租车,逛了逛重庆市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司机向他介绍了路过的每一处景点和特色小吃,就这样开了一路车,刘云山部长听了一个多小时介绍。之后他跟我们说,没有想到重庆出租车司机的素质这么高,对重庆一句不好的话都没有。
  你在任何一个场合遇到重庆人,说他来自四川,他们总会强调“我不是四川人,我是重庆人”。当然这样可能有点夸张,但是这种强烈的突现自我的性格深埋在每个重庆人心里。
  说到重庆的外宣工作,不能不说到我的同事。他们个个不甘落后,想把对外宣传的事情做好,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还是互联网管理,他们知道对外宣传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两次的活动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只能从基础做起。也许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会把框架搭好,为我们的继来者勾画未来的蓝图,真正为家乡的老百姓做一些贡献。经济上讲究可持续发展,对外宣传要跳跃式发展,经济发展和对外宣传相辅相成,先是经济发展让人们重视对外宣传,而对外宣传做得好,又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我常常说,自己要低调,事业要张扬。对区县和市级部门,我也提出“对外宣传要做好服务,不能添乱”。让每个部门觉得需要对外宣传,主动找上门了,要求我们把对外宣传的配套服务做好。这些都不是很高档的、很宏大的目标,但实实在在。
  周波任外宣办主任之前在共青团和宣传部工作过,这两个地方都需要和工作对象打成一片,之前做共青团工作,和现在从事对外宣传工作,接触老外时他从不胆怯,行政命令交不来朋友,只能依靠个性魅力真诚待人,赢得朋友。如今的传媒格局里,想要掩盖什么是不太可能的,其实做错了并不可怕,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嘛,任何事都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下,只有直面媒体,直面公众,坦荡人生,才能赢得人心。
  最后,周波借用了重庆市长王鸿举在重庆直辖十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一句话:“‘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来重庆。如果你去年去过,前年去过,千万不要以为对重庆已经非常熟悉了,今年的重庆是直辖十年了的重庆。”
  
  (稿件反馈请至zhoujin_gongwu@sina.com,欢迎读者与主持人交流。)
  责编:周瑾

相关热词搜索:回眸 看重 十年回眸看重庆 重庆分手两年后的回眸 重庆卫视分手两年回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