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山东人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笑话山东人篇一:笑话

1

有个人长的像洋葱,走着走着就哭了

2

有两个人掉到陷阱里了

死的人叫死人,活人叫什么

答:叫救命

3

布和纸怕什么

布怕一万,纸怕万一

4

有一个胖子.从高楼跳下,结果变成了.死胖子

5

老师:怎么减少白色污染

同学:把饭盒做成蓝色的

6

一天,有只公鹿越跑越快,结果它变成高速公鹿了

7

小姐:现在生意不好做呀

老大:为什么

小姐:禽流感

8

老虎皮、象皮、狮子皮哪一个最不好

答:象皮.因为橡皮擦(差)

9

问:3个头一只脚是什么动物

答:3个头一只脚的怪物

10

棉花糖:好累哦.我觉得我整个人都软下来了

11

一天小黄鸭它过马路时被车撞了一下

大叫'呱'

从此它就变成了小黄瓜

12

小明:阿康,鲨鱼吃了绿豆,它变成什么

阿康:不知道

小明:笨.绿豆沙(绿豆鲨)

13

象问骆驼:你的咪咪怎么长在背上

骆驼:死远点,我不和鸡鸡长在脸上的东西讲话

象看着蛇说:那也比脸长在鸡鸡上的强.

14

如何让饮料变大杯

念大悲咒

母亲说:“今天能完成的事,不要留到明天。” 儿子道:“好吧,把刚才的蛋糕给我,我今天

都吃光了吧。”

“妈妈,人真的是由猴子变的吗?” “是的。” “哦,怪不得猴子越来越少了。” 吃饭时,儿子老是不肯坐下。妈妈奇怪地问;“你今天怎么啦,干嘛站着吃饭?” 儿子:“今天上语文课,老师说‘坐吃山空??’”

毛毛的父亲从不让孩子在吃饭时说话。一次吃饭时,父亲见到毛毛很想说话的样子,便对他说:“孩子,你想说什么?” “爸爸,苍蝇好吃吗?”毛毛问。“不!”父亲说,“你干嘛问这个?”“刚才您碟子里有一只,您把它咽下去了。”

爸爸问妈妈:“今天的馒头怎么这么黑?” 小不戒抢答:“这是昨天夜里做的呀!”“晚饭时,妈妈准备了一盘香喷喷的鸡蛋。见小明吃得香,爸爸决定考考他,说:‘哪些动物会下蛋?’小明回答:

‘鸡下蛋,鸭下蛋,鹅下蛋。’爸爸说:‘想一想,还有吗?’小明想了一会儿又说:‘还有妈妈。’妈妈一听,刚

要发火,被爸爸拦住了。只听小明接着说:‘你们不是骂我笨蛋吗?我是妈妈生下来的,这不正好说明妈妈会下蛋吗?’”

一天晚上,儿子说:“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记住‘公鸡’这个词,就问大家:‘长着两只脚,每天早上叫我们起床而且非得把我们叫醒的动物是什么?’没想到有个小朋友回答:‘妈妈。’”

某县新调来一个知县,是山东人。师爷是浙江绍兴人人。一天,知县叫师爷买两根挂蚊帐的竹竿来,师爷把竹竿听成了“猪肝”。他一路小跑,来到一家肉铺,对肉铺老板说:“我们县官大老爷新上任,要买两个猪肝,你可得挑好了!”

肉铺老板很聪明立刻明白师爷是把“竹竿”听成了“猪肝”了。他不但卖给师爷两个猪肝,还奉送他一副猪耳朵。

师爷拎着猪肝和猪耳朵一边往回走,一边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副猪耳朵,他不知道,就让我拿回家喝酒去吧。”于是用纸一包,塞进了口袋里。

师爷兴冲冲地回到衙门,笑哈哈地对知县说:“老爷,猪肝已经买来了!”知县一看,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喝道:“你的耳朵呢?”

师爷一听“耳朵”两个字,吓坏了,心想:“这位知县可真厉害,他怎么知道我藏起了一副耳朵呢?”便慌忙回答:“耳朵......在......我口袋里。”说着便把两只耳朵献了上去。同桌感冒流鼻涕,但他忘记带手帕了,就不断把鼻涕用力吸入鼻子里。在黑板上写字的 语文老师突然转过身来大嚷:“够了!给我停止! 吵死了!”全班一片安静。老师又 说:“到底是谁上课时偷吃面条还这么大声?”

黄先生热爱革命,为纪念红军,给儿子取名为'军', 一天送儿子上课,见公交 8路进站, 于是冲儿子大喊:黄军快跑,八路来了!~~~

一女奇丑,嫁不出去,希望被拐卖。终于梦想成真,却半月卖不出去。绑匪将其送回,她坚决不下车,绑匪咬牙一跺脚:走,车不要了!!!

一先生感冒去医院挂吊针,护士小姐很麻利的给这位先生插上针挂好盐水,1个多小时过去了,盐水瓶的水打完了,护士过来马上又换上一瓶。这先生不解,问护士小姐说:“小姐,处方单上不是只开了一瓶吗?护士小姐指着打完盐水的空瓶盖说,先生您运气真好,这瓶中奖了,在来一瓶~!

学校的男女厕所相连。一女生去厕所忘记带卫生纸,正在难堪时隔壁男卫生间传来卫生纸,女生花容失色,大声地问“谁”,隔壁男生低沉有力地答:“雷锋”

题目:一边...........一边............ ..

小朋友写: 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 老师评语: 他到底要脱还是要穿啊~~ 前两天和LP去买衣服,挑了两件,我在试衣间里试穿,就听LP在外面和老板娘讲价:一

件38、一件58,两件一共100块好了,把零头抹了就行。老板娘说,不行,我们这是特价的,一分钱也不便宜,100块卖不着! 最后我出来交钱,老板收钱,96??

甲:你知道上帝住在哪儿吗?乙:住厕所。甲:为什么?乙:因为每天早晨我听见爸爸在敲厕所门的时候总是说:‘上帝啊,你怎么还在里面?’

一日,某男酒醉夜归,躺下没多久,就感觉脸上有热流淌过,继而有舌在唇边舔舐。某男不禁心头一热,想:“老婆今夜怎会如此温存?”

第二天,某男酒醒,抬头一望,他睡在自家猪圈里,身边躺着一头老母猪。

晚上,张宏坡在家看《动物世界》的电视节目,看到大象很惊恐。 张宏坡便问儿子说:“大象体格那么大,它怕什么呢?” 儿子说:“大象怕媳妇。”

儿子战战兢兢地回到家:“爸,今天考试只得了60分”。爸爸很生气:“下次再考低了,就别叫我爸!” 第二天儿子回来了:“对不起,哥!”

孩子:“妈妈,您给我5毛钱吧,我要给一个大街上大喊大叫的人。”

妈妈:“唉,肯定是个既可怜又叫人同情的人。孩子,你真有同情心,给,去吧” 然后他就去买了一个冰淇淋

甲鱼对老鼠说:“我在一家五星级饭店上班!”“瞎扯” “真的,刚才他们又把我的洗澡水拿去做汤了。”

病人:“医生,你把剪刀留在我肚子里了。”“没关系,我还有一把。”

法官:你为什么要印假钞?被告无辜地说:因为我不会印真钞。

老师:“彼得,你知道老鼠能活多少年吗?”彼得:“这个就要看猫的心思了。”袋鼠对狗说:“我可以把手机放在我的袋子里,而你只能把手机挂在屁屁上!”女:“你跟我说话怎么老嚼着糖?”男:“不嚼糖哪来那么多甜言蜜语?”

小明吃面条,吃着吃着,从喉咙里拖出一根:“哈哈,会动的面条!” 这时,爸爸在旁边严肃地说:“蛔虫有什么好玩的,赶快吃饭!”

一只狗去山里创业,农夫给了它一把镰刀,木匠给了它一把锤子。狗来到山里突然遇到一只老虎,吓得它赶忙把镰刀锤子举了起来,老虎见了哈哈大笑说:“哟,小样儿,还是个党员哩!”

1螳螂在向蚂蚱炫耀自己的手:看我的手里拿着刀多漂亮!一会公鸡把螳螂吃掉了。蚂蚱骄傲地说:叫你拿刀,不知道在严打吗?

小乌龟见一只蜗牛练长跑问:你在干什么,慢吞吞的?蜗牛:我在练长跑,乌龟鄙视的说:上来吧,我带你。乌龟背上有只蚯蚓看到蜗牛说:坐稳点,老快了!

“爸爸,有人把我们的车偷走了。”“你认得那人的模样了吗?”“没留意看,但我把车号记住了!”

天空中呼啸地飞过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小鸟看到后很惊奇,小鸟:“妈妈,那只鸟怎么飞得那么快?”鸟妈妈:“你在屁股上放把火试试。”

两名山友一同去登山,其中一位不慎跌下山谷??另一个喊道:“你受伤了吗?”只听见深渊传来回声:“不知道呀,我还在往下掉??”

有两只小鸟看见一个猎人正在瞄准它们,一只说,你保护现场我去叫警察!

一农民到某汽车销售中心,只见他掏出2000元人民币往桌子上一拍:“给我来辆桑塔纳。”营业员大惊:“你的钱不够啊!”农民不解:“外面不是写着‘桑塔纳2000’吗?”营业员:“哦??那您出门往右拐,那家公司的奔驰才600!”

“谁喜欢音乐,向前走三步!”班长发出命令。六名士兵走了出来。“很好,现在请你们把这架钢琴抬到三楼会议厅去。”

老师:“有一种东西,浑身长满漂亮的羽毛,每天早晨叫你早起,它是什么?”孩子:“是鸡毛掸子!”

一个同学上课睡着了,怎么摇都摇不醒,老师就说了一句什么话,这位同学就醒了?~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某天你站在公交站台上哈哈大笑,引得路人像看稀有动物似的看你。其中一人问你为什么傻笑,你强忍住笑,得意的说:我把买票的耍了,买了票没有上车。

阿呆:“我要的拉面怎么还不上?等了半天了!”伙计:“别急别急,师傅正在拉呢!” 说着大师傅端着热面来了,极热情的说:“这是我刚才拉的!还冒热气呢!请吃请吃!”

三只老鼠在吹牛,甲说我拿鼠药当糖吃,乙说我拿鼠夹当蹦级,丙说时间不早啦我该回家与猫同枕共欢了。

蜘蛛想娶苍蝇为妻。苍蝇不答应,嫌蜘蛛没能耐。蜘蛛却说好歹我有个网站呀!

一个白人妈妈给小孩喝母奶,正好旁边黑人妈妈也在喂奶,白人小孩哭了,妈妈问怎么了,他说:我也要喝巧克力口味的!

做饭时,一只螃蟹顶出锅盖,对你说:"我热!",答曰: 想红就忍着 ......

一群萤火虫在空中飞,其中有一只不发光!另一只很好奇地问他:“哥门,你怎么不发光啊?” 不发光的萤火虫回答道:“哎,哥们上月忘交电费了!”

下辈子要做一颗牙齿,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有人疼

笑话山东人篇二:笑话

1、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 ??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 ??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 ??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 ??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 ??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

只吃一吨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

问:“能来多少人?好作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他把“顿”写

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

齐。”

更好

有一个新来中国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来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外国人说:“很好。”

仆人说:“因为我父亲死了。”

外国人说:“更好。”

数字信

有一人爱酒如命。一天,他接到外甥一封来信,打开信一看,全是阿

拉伯数字:

“99:

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

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不解其意,便去请教数学老师,那老师看了看,

译了出来:

“舅舅:

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

酒杀死。一点酒也不要吃。”

这是外甥巧借谐音数字,规劝舅舅戒酒,巧妙之极。

笑话山东人篇三: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

山东,有个文化故乡叫方言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除了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语言文字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了。方言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名片”,它储存了你所有的信息和秘密。

喜欢说“俺”的山东人,是一个最为迷恋方言的群体。山东话不浪漫,不抒情,不忧郁,没情调,缺点很多。在这个普通话流行的时代,为什么山东人那么迷恋山东话啊? 乡音无改鬓毛衰

方言在山东至今仍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即使离开山东,到外地工作,山东人也仍然说着一口流利的家乡话。从大规模的闯关东开始,山东人把家乡话带到了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话传遍全中国。解放后,一大批山东籍的南下干部乡音未改。直到改革开放了几十年的今天,山东输送到各地的人才也还说着山东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山东人最真实的写照。

每次出差去外地,只要一坐上回山东的飞机火车汽车,整个空间里就充斥着山东话,熟悉而又亲切。不管是否认识,大家都能聊得火热。方言,就是一片流动的山东土地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山东话伴随,我们就感觉脚踩山东的大地,心里就非常踏实,稳定,有一种依赖感。

让我们走进山东人的内心深处,看一看那奇特的心理世界。

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2000多年,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心理趋于超稳定状态,害怕变革与进步。齐鲁文化曾经深刻影响过中国,山东人为此骄傲,并表现出一种“守成”心理。

山东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至今山东仍然是农业大省,即使是山东城市居民,也大多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生活方式,夜晚,老百姓的惟一娱乐就是看电视。

与农业文明相适应,孔老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山东人喜欢稳定,循序渐进。

而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就开始了剧烈的变化,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山东人一方面要去适应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寻求精神的依靠与寄托,山东方言就成为山东人的精神寄托之一。它是山东人的心灵庇护所。

四大板块 南腔北调

一天,我突发奇想:如果我们还处在孔子时代,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不是胶东人和鲁西人在一起交流也需要翻译?

因为山东各地的话有差异,所以也闹出一些笑话。网上就流行着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单位来了日本客人,到济南酒店订餐。单位秘书是胶东人,他把日本人说成是“一波银”,酒店听成是100人来就餐,觉得这是大生意,就把电话打回这个单位,问每个人是什么标准,没想到是办公室主任接的电话,他是淄博人,一听就急了:不是“一北人”,是“二本人”。他把日本人说成是200人了。

在我的感觉中,山东各地市的话都不相同,甚至一个县内的不同乡镇说话也不一样。方言学家钱曾怡、高文达等根据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我觉得惊奇的是,我们老家莱州的方言本来属于东潍小区,但是却又兼备东莱小区的特点,这在整个山东也是一个特例。

有专家从理论高度论述了保护方言的重要性。在自然界里,有一个环环相扣的生物链条,每一个链条都不能缺少,否则会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灭顶之灾。这一链条在文化界同样存在。

专家说: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普通话的很多词汇来源于方言,两者同属一脉,并不对立。方言的使用范围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逐渐缩小,保护方言是加强其内在价值的研究整理,与推广普通话并行不悖。

(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笑话山东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底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每个人都有权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母语来表达思想,创作并传播作品。

山东话形成于龙山文化时期

语言是一种粘合剂,能够神奇地把一群人,一个部落凝聚起来。那么,山东话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专家告诉我,是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距今4000——4600年前。

口语是古代社会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其使用范围远远超过文字符号的运用。大约在200多万年前,人类在获得制造劳动工具能力的同时,产生了最初的语言。口语一直是人际间交流的最重要手段。

而作为一种方言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定居。山东地区进入定居时代当属于龙山文化时期,这一时期已经进入文明的前夜,出现了城堡;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换和贸易已经具备了初步形态。同时,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华夏和东夷两大集团,山东龙山文化就是东夷人创造的,最早的山东话就是东夷话。 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是黑陶。围绕着制作陶器,一个区域的方言逐步形成了。龙山文化区的语言就是龙山人的方言。这说明一个地域的文化不能离开方言而存在。 山东龙山文化包括的范围很广,东到黄海之滨,南至安徽和江苏北部,西到河南,北到河北等地。根据李荣等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介绍,山东100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说的话。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

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包括山东青岛、烟台威海等40个县,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其实不论是官话的3个小区,还是山东方言的四个小区,在考古学上都有对应的成果。龙山文化的类型跟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有着惊人的一致。

济南地区所属的西齐片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以济南为中心的方言是山东方言的代表,跟民族共同语最为接近。西鲁片属于中原官话,这也是孔老夫子说过的话,它的声音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走势。山东方言东潍片是龙山文化姚官庄类型和两城镇类型的分布地。

日照的两城镇遗址,是在上世纪30年代被发现并由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等发掘的。这一地区的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的胶辽官话,虽然跟东莱片具有共同的特点,但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从方言特点说,姚官庄类型的分布区潍坊、安丘等地代表了典型的东潍方言的特点,如有齿间音、“登东”不分等等;而两城镇类型的分布地日照、临沂则有从胶辽官话向江苏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过渡的特点,其中日照方言跟诸城、五莲相近。 胶东话处于龙山文化杨家圈类型的分布区。东莱片方言区的人们偏居山东半岛东隅,与内陆交往相对较少,其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汉语官话方言中胶辽官话的典型代表,在汉语方言中很受国内外方言学者的注意。胶东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山东人向东北移民的情况在历史上多有记载,胶东方言对辽东方言有重大影响,胶辽官话的形成就是胶东方言向辽东地区延伸的结果。

语言不是一潭死水,方言之间也没有一条界限分明的鸿沟。每一个语系,向内有交叉点,向外则有延接点。不同方言区人们之间要交往,也就避免不了方言间的相互渗透,也就是说,方言特点的过渡在地域上是渐变而不是突变的。

山东方言在交界地区存在着一些过渡性特点,比较典型的地区有临沂和聊城等,还有西齐片的济南、淄博跟东潍片同处山东腹地,两片人民之间交往较多,方言也有某些共同之处。

开放的山东话

语言因为有背后文化的支撑,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员的流动,语言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代表强势文化的语言,会逐步蚕食、同化其他地区的方言。

作为一个古文明中心,山东自古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几次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给山东带来了新鲜的语言元素。从两汉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这一过程大概到宋朝完成,大量山东人南下,把北方话带到南方。而在元朝和明朝末年,由于战争山东人口大量减少,千里无人烟,政府大规模从山西、云南等地向山东移民,这些都使本地方言增加了外来词语,形成极强的语言包容性和融解力。

济南有一句土话,“杠赛唻”,就是极其好、很帅的意思。有人考证,这个“赛”字来源于内蒙古语。济南人还有句俗语叫“出洋咕儿咕儿”,也来源于蒙古族。成吉思汗

时代,蒙古族贵妇人时兴头戴一种镶着红青锦绣和珠金的冠饰,这种冠饰蒙语为

“kükü”,汉语译音为:罟罟、姑姑、故故;《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俚语”载:“元人呼命妇所戴笄曰罟罟,盖虏语也。”其他元明诗文中对此也多有记载。这句话在官话中已经消亡,却在济南土语中保留了下来,而且词义也有了延伸。异于常人的举止、想法或麻烦都称作“咕儿咕儿”。

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济南话也吸收了不少。满语词汇在济南话中就俯拾皆是——关饷(发工资)、磨蹭(拙钝、拖延)、邋遢(原意为“迟慢也”,现在意为不整洁)、撒么(四处看)等。

一位研究蓬莱土话的当地人说,“拿着东西”蓬莱话叫“撼子东西”;形容十分满,液体外溢,固体物已超出一定的限度,叫“浮搂浮搂满”;“昨天”叫“业(夜)里”。他一琢磨发现,“撼子”和英语拿的发音“HAND、HOLD”相似;浮搂和英语满的发音“FULL”相似;业里和英语昨天的发音“YESTERDAY”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历史原因?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蓬莱地处沿海,历史上就比较开放,美国天主教堂很早就在蓬莱设立。也许就是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当地土话引进了一些外来词。

我看遍山东土话,发现各地都把昨天叫“夜来”或者“夜里”,这应该是一句本地话。

山东话自己的特色至今仍然没有改变。山东话里有一个描写动貌的词语,叫“鼓涌”,表示蠕动的样子,动作幅度很小,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动物。这是一句只有山东人能听懂的话。好多外地学者都认为这是个土词,其实,这个词是个古词,是描写“虫行貌”的,在《集韵》中有两处可考。

现代山东话还保留着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和语音,如宋代的“夜来”,明代的“崴拉”、“倒达”、“仰摆”等等,这些话至今仍鲜活地活跃在山东人的口头。 毕竟,山东话在新的时代应该有一种新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山东人 笑话 山东博物馆笑话 安慰人的笑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