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卡:开了谁的绿灯:绿灯变黄灯瞬间开过去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年初,北京传出计划将暂住证改为N住证的消息。但是,如果不附加公共服务的内容,不简化申请和受理程序,再改也是换汤不换药,甚至只是一种姿态。 广州、东莞、佛山、珠海宣布,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取消暂住证,用居住证代替暂住证,并且外来人口持有居住证一定年限,且符合相关规定后,可在当地落户。多年来受世人所诟病的户籍坚冰是否会随着2010年春天的到来而逐渐融化呢?
无独有偶,号称“首善之都”的北京也不甘落后。北京市综治办副主任苗林2009年12月2日透露,本市正在进行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的调研,力争明年进行立法,在全市推广使用带有电子芯片的居住证。“北漂”一族得知这个消息,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既期待着借此争取落户机会,又担心新一轮的居住证改革又是一纸空文。人们不敢忘记,前几年风头甚盛的北京绿卡是如何变成一张空头支票的。
北京有个绿卡时代
北京绿卡是对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俗称。现今在某媒体工作的梁志坚就是北京绿卡的持有者。梁志坚于1998年离开了已工作六年的单位,从内蒙古一家地级报社辞职来到了北京。由于没有北京市户口,正式的工作关系无法调进单位,他在工作选择上受到限制。在同一单位内部,待遇与正式职工的差别非常大。“比如,单位分房子、升职、评职称、加薪,这些事情都跟我没关系,甚至于单位没法儿给我上保险,我也不能买经济适用房,不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贷款,更甚至于我都没有资格去买一张北京的公交月票。”梁志坚说。
这种情况直到2003年梁志坚拿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才有好转。工作居住证成为了证明他与北京之间的联系的文件。梁志坚回忆说:
“当时的审核不是公安部门,而是市委组织部,办理的条件是先审核单位的资格,再审核个人。也就是说个人条件再优越,如果单位条件不够也不行。当时我在千龙网,是北京市政府新闻网,单位给办理的,很顺利。”
北京市实行工作居住证制度始于1999年的《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暂行办法》(2001年“北京工作寄住证”更名为“北京工作居住证”),这一政策非常严格。文件规定,本市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究开发机构,因发展需要引进本市紧缺的人才时方可办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评定指标。因此,能够拿到绿卡的人非常有限。持有该证的劳动者,不再办理暂住证,在购房、子女入托、人中小学等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
四年以后,办理工作居住证的条件有所放松。《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的若干意见》将有资格办理工作居住证的单位放宽到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外国、外埠在京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等。并且含金量有所提高。
梁志坚就是放开政策后第一批拿到居住证的人之一。他表示,绿卡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一是拿到绿卡,子女人学免交借读费,可以在购买经济适用房、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享受北京市民待遇;二是当时的传闻是办绿卡3年后,可以转北京户口。对于“北漂”一族而言,工作居住证无疑是半个北京人的象征。
即便政策有所放宽,办理绿卡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一。“总量控制”是工作居住证制度的重要原则。根据北京市人事局预测,2003年将有两至三万符合条件、愿意申报的外地人能够获得本市居住工作证。但是当时北京就已有260多万外地人。梁志坚无疑是幸运儿。
“但我拿到后没有用起到任何作用。这种东西就是这样,没有会感到别扭,但有了也未必能用得上。”梁志坚有些无奈地说。
遗留的空头支票
绿卡族对绿卡最重要的期待就是转为北京市户口。但由于种种原因,转户口的概率非常小。“绿卡一年一审,由单位办理。我离开千龙网后,去了一家部委单位,由于工作居住证政策只针对北京市单位,所以绿卡就没有续上。之后又换了几家单位,都不符合相关条件。就没有再办绿卡。据我所知,我们那批最早办下绿卡的,一直每年坚持审核的不是很多,到现在已经过了六七年时间了,也没有转为北京户口。”梁志坚说。
事实上,不管是1999年的政策,还是2003年的政策,都没有规定满三年可以直接转户口,只是规定持有工作居住证满三年,可由用人单位推荐,经主管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批准,可以办理调京手续。绿卡并不是北京户口的“直通车”。
并且,随着配套的社会制度的改革,附加在户籍和绿卡上的利益逐渐减少,有无绿卡似乎已经关系不大。如今即便没有北京市户口,也不影响个人的基本待遇,比如办理社会保险、升职加薪、考执业证书等。绿卡优惠待遇也限于子女入学、申购经济适用房方面。
孟毓希(化名)2006年毕业于北京市一所著名高校。毕业后受聘于一家律师事务所。毕业时未能在京落户,他便将户口转回了山东老家。当记者问及没有北京市户口有无不便时,他说:“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基本没有影响。据我了解,如果要在北京办一般的手续,暂住证就可以了,比如买房买车、考驾照、司法考试等。”近年来,随着北京暂住证制度的改革,暂住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当年工作居住证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绿卡附加的利益还是不断地被人提及。因为对绿卡族而言,当年是作为人才而由北京市引进的,在待遇上应当比流动人口更接近市民待遇。因此,绿卡族不懈地争取与北京市市民同等的待遇。
今年1月份正义网发表了《北京“绿卡”族子女高考难题获人大代表关注》一文,再次提及了绿卡族子女的高考问题。
据北京市人事局统计,目前持有北京“绿卡”人员约有5万多人。截至2008年,这些人员户籍分布在河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他们在京共同生活、年龄在16岁至19岁的子女有2723人,其中,16岁705人、17岁863人、18岁727人、19岁428人。对这些孩子的父母而言,子女在京高考成为他们对绿卡最大的期待,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曾经作为半个北京市市民身份象征的绿卡。如今终于成为了一张空头支票,将同那段户籍松动的历史一起,为尘埃所湮没。
真改革还是做姿态?
暂住证、北京绿卡、北京户口已经构成了北京的身份等级制,成为实行差别待遇的凭据。如果2010年北京市实行了暂住证改为居住证,那新的居住证将给流动人口带来什么好处呢?
据北京市综合治理办公室介绍,力争明年开始逐步取消暂住证,由带芯片有服务属性的居住证代替。这种居住证将集纳个人基本情况、住房情况、就业情况、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并附加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吸引流动人口主动办证。对于附加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功能,语焉不详。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目前暂住证登记人口超过800万。我们已经看到,条件更严格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都没能给仅五万的绿卡族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我们很难相信新的居住证会把具有实际利益社会服务,比如申购保障性住房和子女高考等,一下子覆盖到800万人。
或许另一则消息更能说明问题。1月15日,北京律师协会的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要求申请材料中的人事档案存放地必须为北京市所属人才机构指定处:北京市人才交流的中心、北京市司法局律师库、各区县人才交流中心、街道办事处。另外,《北京市司法局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外地律师申请进京变更执业机构也要求提供北京市所属人才机构出具的人事档案关系存放证明。
然而按照北京所属人才机构的存档条件,一般需具有北京户口。这意味着,没有北京户口的人,很难在北京各律师事务所实习,亦不能获得北京律师执业证。而外地律师要进京变更执业机构同样受到档案这一限制。
孟毓希说:“得知律协的规定,我很担心自己申请不到律师执业证。还好,我赶上了末班车。我的一些还在实习期间的同事就惨了,没有户口他们就没法儿将法律职业资格证转为律师执业证。”
北京律协1月15号的新规定,在法律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明显就是地域歧视。对法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非常不利。法律讲求的就是公平正义,没想到在我们的执业领域内还出现这样的事情。”说到这里,孟毓希的语气有些气愤。
如果将限制非京户在法律执业这件事情,看作北京市暂住证和居住证制度改革的注脚,我们真是不看好这一轮的所谓改革。如果不附加公共服务的内容,不简化申请和受理程序,再改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甚至只是一种姿态而已。
“户籍制度改革,这样缩手缩脚地没有意义。对于那些既成事实的,比如在北京工作了多少年的,在北京买房多少年的,已经不可能离开北京的人,就应该索性放开。事实上,户口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完全可以取消了。”梁志坚说。经历过绿卡时代的梁志坚,对这轮暂住证改居住证不抱什么希望。
“我不太看重户口,在北京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你能赚多少钱。现在户口最大的作用就是子女上学。而这个对我而言还言之过早。我还年轻,以后总有办法解决的。”孟毓希说。他的身上,闪现着80后年轻人的自信和洒脱。户籍,不要再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枷锁。
相关热词搜索:开了 绿卡 谁的 北京绿卡:开了谁的绿灯 北京户口绿卡是什么 北京市户口还有绿卡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