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原唱 “涛声依旧”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切实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的重要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但学生的阅读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更是令人担忧。也许大家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孩子们的阅读仍是“涛声依旧”。难道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先天性不爱读书吗?当然不是,肯定是有原因的。那么是哪些原因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结果,我们以后又将如何去面对、补救呢?本文主要叙述了笔者对农村学生阅读现状的再调查与再分析,以及对解决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学生;阅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15―2.5
  
  一、现状与原因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课程标准》还为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给出了建议,推荐了许多优秀书目。
  阅读,对我们语文的学习,对我们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对我们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我们学生的阅读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对灌南县孟兴庄镇中心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反映了以下情况:
  (一)“我很想看书,可又没书可看,我身边只有读来读去的课本!”――“无米之炊”
  “你们喜欢看书吗?都读过哪些书呢?”我以这样的问题调查了很多学生。有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回答的:“我很想看书,可又没书可看,我身边只有读来读去的课本!”农村学生不少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再加上现在很多是留守儿童,一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临走的时候留些钱给老人,留作孩子在家的必要开销。而爷爷、奶奶总是很节约,一点错钱都不愿意花,当然也包括买书。有点钱宁可买点吃的或穿的,家长或孩子都可能不选择买书,在他们的心里觉得吃或穿比书更重要(这也与一些家长的思想觉悟有关)。最近一阶段,我们很多学校都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从领导到老师到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我们班也在行动,我向同学推荐了很多小学生的必读书目,鼓励学生买书。在我的再三动员下,学生也买了不少书,可仍然有不少孩子没买。班级有一名同学叫孙婷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无论我怎么说她始终没买书。我问:“你不愿意看书吗?”她说:“愿意,可爷爷说没钱买。”“就连买本书的钱也没有吗?”“爷爷说爸爸给的那点钱用得差不多了,还要留着买菜等别的用处呢。”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不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书籍,再加上我们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图书室的藏书少,这就造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二)“作业还做不完呢,哪来的时间啊!”――“望梅止渴”
  “你们每天一般能有多少时间用来自由看书呀?”我就这个问题又调查了好多学生。“作业还做不完呢,哪来的时间啊!”这是我调查时听到的一些孩子的怨声。也确实是这样,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摇旗呐喊了很多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几载,可应试教育在很多地方仍然是我行我素,特别是在我们这些教育思想相对滞后的农村,应试教育更是搞得扎扎实实,大搞疲劳战、题海战术,无休止地占用孩子的自由时间。“……学习真是辛苦啊,早上要5:00起床,然后就是洗脸、刷牙、吃饭,匆匆忙忙中就到了5:50了,这就要抓紧时间上学了,如果再迟的话可能就要迟到了,因为我们6:30老师就要进行早坐班了。接下来就是连续上四节课,好累呀,好不容易等到11:00,放学的时间到了,可我还得匆忙骑车回家吃饭,再抓紧上学,因为我们中午12:30老师就在教室午坐班了。到了下午,本该到了放学的时间了,可还要有两节该死的所谓的辅导课,等辅导课结束也差不多天黑了,晚上还要做好多的作业,我真的好累呀,真的想天天是周末……”一位名叫卜小敏的同学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看来我们的学生即使有了书也只能是“望梅止渴”。
  (三)“家里整天哗啦啦的,吵死了,哪有心情看书啊!”――“近墨者黑”
  “我们家里经常有很多人打麻将,整天哗啦啦的,吵死了,哪有心情看书啊!”这是我调查中的又一现象。农村有农忙农闲之分,农闲时,打工的人就外出打工了,没走的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块打打麻将,玩玩扑克,不会像城里或很有修养的人那样看看书、读读报纸、下下棋什么的,这就是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有一次,我在家写作业,爸爸他们在外屋打麻将,因为太吵了影响了我写作业,所以我就叫他们能不能不打。没想到爸爸竟然说‘喊什么喊,出去玩去,别在这碍事!’爸爸的语气很是生硬。我不知道是我的作业重要还是打麻将重要。”这是我了解的一名学生向我诉说的他在家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在农村可能就是这样,学习氛围很差,家长可能不了解书对孩子的重要性,也可能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经常看到家长们不分场合地很随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孩子呢,只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任家长摆布。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影响,受周围大环境的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虽然他们也意识到看书的重要性,可缺乏良好的环境让很多意志力不强的孩子放弃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四)“我才不看书呢,有时间打打游戏也好的。”――没有养成习惯
  “你们每天一般能有多少时间用来自由看书呀?”我以这样的问题进行调查时听到了一个令我很吃惊的回答。“我才不看书呢,有时间打打游戏也好的。”接着我又以“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进行问卷调查,接受问卷的共有45名学生,答案还真是“丰富多彩”。有的说最想睡觉,有的说最想看电视,有的说最想和小伙伴做游戏,还有的说最想上网……其中回答最想看书的仅有十来个人。在我们越来越看重书籍的时候,却才发现书在孩子的心目中竟然是这样一种地位,也让我意识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其实孩子们也知道阅读的重要作用,也知道书籍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优美的风景、浪漫的情节、风趣的语言……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去读。有个叫孟韩的同学在和我谈心的时候说:“老师,我也知道很多书很有意思,但就是不想轻易地把它拿在手中去读,不过有时候决心静下心来读的时候,嘿!几页看过去还就不想去做别的什么事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就是习惯的养成问题。在城里,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书店里到处可以看见在如饥似渴看书的孩子,但农村就不一样了。这当然并不是城里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比农村孩子爱看书。看看农村的很多孩子,从出生后没几个月,父母就出去打工,孩子就跟着爷爷、奶奶过,离开父母的精心教育、培养,从小没有父母引导他们、督促他们怎么去养成习惯。认真想想学生这样的回答也很正常了。
  
  二、具体策略
  
  (一)开源节流――让学生有书
  1.班级建立图书角
  班级建立图书角是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的基础,这学年我们借助新教育实验的春风,积极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为此学校为我们设置了书橱,为了让我们的书橱真正起到作用,我积极筹划,不断地往书橱里充实图书。让学生从家里有选择地带一些图书,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每人购买一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把我们小学生必读书籍和《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基本买齐了。接着我又选出了图书员,制定了图书借阅要求,有规则地进行借阅,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每天的“第四餐”。有同学反映我们班有几个住校的同学竟然在熄灯后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课外书,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空前高涨。
  2.开放图书室
  学校的图书室比我们班级的图书角的图书丰富得多。不但有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书目,还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其他书目,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我们学校每周组织各个班级定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当然,图书的选择都是由我们班级内选出的代表去借阅的,这样会更适合我们学生的口味)。这样一来,我们学生阅读书籍的范围会更加广。
  3.建立“图书漂流”机制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图书数量与我们的实际财力不足的矛盾,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图书漂流”。定时把自己班级图书角里的书与别的班级进行交换,还可以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图书“漂流”,定时交换。这样一来我们学生想借阅的图书就可以实现“取之不尽,看之不竭”了,从根本上解决无书读的难题,现在我们学校已经在尝试着做了。
  4.不拘形式地设置图书放置点
  每个人的性格、习惯可能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这样,有的人可能喜欢那样。看书同样如此,可能有的孩子怕麻烦,就不愿意去借书;也可能有的学生觉得时间有限,不值得再专门跑到指定地点借书。为此,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兴趣爱好就近设置图书的放置点,如走道里、活动室里……。总之,图书放置点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一切应从学生的阅读实际需要出发。
  5.鼓励孩子买书
  当然,这要涉及到钱的问题,这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理解。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看课外书还是有偏见的,甚至有人说孩子这是“不务正业”。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向各位家长介绍读书的意义,纠正家长对孩子读课外书的一些偏见,从而引导家长支持孩子买书、看书。
  (二)标本兼治――让学生爱书
  1.形成读书的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小学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身边有爱看书的父母、同学、老师……,而且他们经常相互间津津有味地聊着在书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作为旁观者的你会无动于衷吗?我想应该不会,就好像我们平日里听人津津有味地对某电视剧高谈阔论时,我想你一定会有想看的欲望。所以营造一个书香班级,形成一个读书氛围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站定期播一些有关读书类的文章,如 “好书推荐”、“读书心得”、等等。还可以通过班级的板报、学校的画廊等阵地来宣传,介绍读书经验,欣赏精彩片段等(板报不能搞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改掉一些不良嗜好,多看书,多与学生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分享心得。当然形成班级的小小读书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个真正的爱学习、爱读书的氛围,这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2.“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要想让人真正爱上某一样东西或某个活动,那就必须让人觉得需要它、离不开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内心对它有所需求,才会不懈地去追求。所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书籍对自己的重要性或者和自己的密切关系,是促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书产生真正的需求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借用班队课、语文兴趣课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第二,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作文竞赛、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体现读书给学生自己带来的收益。第三,定期进行读书笔记的展评活动,通过对比读书笔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让学生上台讲一段话,可以是自己平时的见闻,也可以向大家介绍一本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还可以谈谈读后感,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一来,我想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需求,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紧读书的。
  3.教给方法
  读书的方法肯定很重要,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效率、效果,对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记得我小时候就不大想看书,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因为我看书的速度太慢,同样一本书别人一天能看完,而我一天可能只能看二三十页。所以在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此外,我们老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一定要考虑留一定的时间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循序渐进――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第四餐”
  读书不应该是什么任务,不能让它成为学生的负担,我们应该努力让读书融进孩子的生活,成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第四餐”。所以养成读书习惯和培养读书兴趣非常关键。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我们一些高年级的同学,虽然在老师或家长的努力下,一时间读书兴趣浓厚,似乎觉得很需要它,但如果不能坚持的话就可能会前功尽弃。俗话说“学贵有恒”,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有每天读书的习惯,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三顿饭那样,到了那个时间就想起读书,不读好像就有什么事没做似的,那么,相信孩子们是会受益终身的。
  要想养成习惯,特别是在初期,需要“硬着落”与“软着落”相结合。“硬着落”就是要规定时间,规定篇目等,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按时完成阅读任务。“软着落”当然是循序渐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与家长的紧密配合。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靠学生自愿自觉的意念支配的一种阅读方式,它脱离了老师的直接指导。可见,课外阅读也是和家长的监督密不可分的。家长的监督是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课外阅读是否成功的保证。实际生活中有的孩子在老师安排了课外阅读内容的情况下,在家长面前就说自己读了,家长也就不再问津,可事实并非如此。当然,小学生毕竟是小孩子,他们的课外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是十分差的。在课外阅读时,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找到自信心和提高阅读积极性,需要有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适时的欣赏和监管,当然这就离不开家长们这些“第一任老师”了。有了家长有力的支持,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就会得到有力的保障。
  总之,通过我们的努力,发现我们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足之处,也找到了其中的原因。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关注着我们农村孩子的阅读,关注着我们农村孩子的教育,同时积极地努力摸索着、实践着……。“学贵有恒”,做任何事重在坚持,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我们农村孩子未来的阅读水平不再是“涛声依旧”!
  
  【收稿日期】2010年8月25日
  【作者简介】刘升兵(1982―):男,江苏灌南人,灌南县孟兴庄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涛声 依旧 “涛声依旧”的背后 涛声依旧歌词 涛声依旧简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