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奋进水城】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水城,贵州西部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县城,乌蒙高原上峻奇佳美的胜境,中国凉都六盘水腹地舒适宜居的乐园,以优秀的“水城农民画”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曾经贫穷落后的水城一路高歌猛进,“弯道加速”,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突破。她发展变化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谋划篇:“四立一保”探新路
水城县是一个资源富集区,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西部大开发之初,大部分群众还处于温饱线下,所以被定为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命题成了水城干部群众一起思索的问题。
“水城县资源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突出,极具发展潜力,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只有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乘势而上,才能后发崛起、后来居上。”正如县委书记杨龙政、县长付国祥所言,新一届县委政府准确把握形势,科学分析县情,确立了“四个立足,一个保障” 的科学发展思路,即:立足立体型气候抓农业,立足煤炭资源抓工业,立足精深加工求跨越,立足实施“环境立县”战略保发展,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保障。思路决定出路。正是这条明晰的思路,为水城又好又快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
奋进篇:“五大战略”谱新篇
按照“四立一保”新思路,水城着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民生安县、环境立县、机制理县”“五大战略”,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稳县:优化产业促增收
在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水城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六盘水“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要求,围绕把水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副食品基地目标,扎实抓好五个产业带布局,着力实施好“十个万”工程,不断调整优化一产,完成草地生态畜牧业等产业扶贫开发规划,百车河片区集观光、休闲渡假、娱乐于一体的城郊旅游已具雏形,以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生态家园模式――“美好家园”建设不断促进乡风文明。
与此同时,重点扶持基地生态畜牧业(养牛)、核桃、茶叶、猕猴桃和商品蔬菜产业,坚持从政策、资金、组织、技术给予保障,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目前陡箐、红岩等乡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初见成效,冷坝片区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初步建成,草儿肥、牛羊壮,一派生机。
工业强县:煤电撑起擎天柱
立足地表地下资源富集、区位突出的优势,着力做大做强现有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把煤炭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统筹抓好煤炭生产、安全、建设、征管、加工,建成发耳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加速电力工业发展;主动协调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广泛招商引资,形成了煤炭、电力、铝工业格局。
该县大力发展煤炭及其深加工,2009年原煤产量达到662万吨,洗精煤达120.13万吨,增长89.49%。电力行业稳定增长,完成发电量71.33亿度,增长123.29%。整合矿井建设加快。完成非煤矿山整合工作任务,非煤矿山由229家整合为163家。全县工业总产值达87.98亿元,完成煤焦税费4.7亿元,增长20.51%。
民生安县:共享成果促和谐
――公共建设惠民。
以交通、水利和电网为重点,全面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基本实现了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
交通方面: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的建成,使昔日难越的“天堑”变 “通途”,水城已成为川滇黔贵的“四省立交桥”。水利方面:到目前为止,解决了14.3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电力方面:2009年,解决1237户无电户通电问题,户通电率达100%,农网改造率达79%。此外,煤矿双回路建设进展顺利。
――发展成果共享。
实现“学有所教”。早在2005年,水城县就以“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的气魄,县、乡两级政府举债1.3亿元办教育,使“两基”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创造了“以温饱型经济办小康型教育”的佳话。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控制在4.2%以内,完成各年城镇新增就业任务,并被确定为全国61个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之一。重视“病有所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58%。加强扶贫开发:低收入人口从2006年的22.4万人减少为2009年的16.58万人。此外,全面兑现了干部职工津补贴。
环境立县:文化提升软实力
走进水城这片神奇的热土,烂漫的山花撒满山野,错落的民族建筑俊雅别致,一派青山秀水,一路果蔬飘香,彰显出水城厚重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的水城农民画,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水城的文化名片。每年举办的苗族跳花节、彝族火把节等至今仍保留其原始、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将民族文化成功融入到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中国凉都消夏文化节”等多项文化活动,以特有的文化魅力吸引数百万计的省内外宾朋。
“我们将打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环境,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杨龙政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在他看来,只有以文化的魅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才会向水城聚集。
近年来,水城县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县域特色文化,提升软实力;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双创双建”活动的开展,“整脏治乱”效果明显,第二季度位列全省前茅。这些,为实现环境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制理县:党建之花放奇香
围坐火炉旁,吃着烧洋芋,喝起苞谷酒,拉起家常:最近小孩的成绩怎么样?拆迁款拿到没有?生活上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这并不是普通的朋友聚会,而是县、乡领导与群众交朋友的一个场面,领导干部与普通百姓交朋友,使隔阂小了,渠道通了,问题少了,关系近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县有1500余名党员干部与3000余名农民群众“交友”,协调解决村寨矛盾纠纷2000余件。这是水城县抓党建促和谐保发展的一个有力例证。
制度创新是水城党建工作的重要成果。近年来,水城县的“干群交友制”、“为民服务代办制”、以村(居)民自治为核心的“一机制多内容”等制度创新,让干部“沉下去”,民情“浮起来”, 得以使公信力“升起来”,满意度“高起来”,执行力“强起来”,强化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组织上的保障。
展望篇:“更好更快”写华章
展望未来,水城县为抒写“更好更快”的美丽华章铆足了劲。
“当前,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六盘水纳入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区域试点,为水城带来千载难逢机遇。”县委书记杨龙政表示,“只有立足县情,抓好‘四立一保’,水城才能大开发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水城县将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按照“四立一保”既定思路,更好地依托资源优势,落实五个产业带布局,突出七大特色农业产业,认真做好煤炭开发规划、百车河片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区规划,布局一批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生产型项目和集中发展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更好更快的新跨越。水城县委、政府有决心,全县干部群众有信心!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二十年前唱响的这首希望之歌,正在水城大地上成为现实。那越来越漂亮的房屋,越来越多的牛羊,越来越鼓的钱袋子,越来越好的日子……昭示着水城科学发展美好的明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