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锻铸煤勘主力军】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只不过,它已被演绎成一种新的表述――科技兴局。   2009年8月6日至7日,贵州省煤田地质局第五次科技大会在贵阳小河召开。在一片掌声之中。20名先进科技工作者和4个科技先进单位的代表。走上了颁奖台。同时。26项优质地质报告、9项优秀科研项目以及5项优秀科技论文,也分别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这次会议无疑为50周年局庆增添了许多喜庆色彩。尽管如此,但许多与会者更愿意把这次会议看作是一次科技兴局的誓师大会。
  事实上,继2001年召开第四次科技大会8年之后,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再次召开科技大会,其弦外之音不言而喻。与会者感叹,这不仅仅是一次工作的延续。而最重要的是一次战略方向的重新建构。
  建局50年来。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直高唱科技创新的主旋律并不断实践。但真正把科技兴局作为一项战略方向确定下来,则是最近的事。在深入总结几十年的成败得失、兴衰沉浮之后,2008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提出了“地质立局、科技兴局、人才强局”的战略思想。由此,“科技兴局”成了一个新的热词。
  其实。贵州煤田地质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始终贯穿煤炭资源勘查的全过程。无论是早期的“小发明”,还是后来的技术革新、装备更新,乃至各项科研成果的相继问世,无不是“科技兴局”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而贵州煤田地质勘查行业主力军的地位,也在这一次次的技术创新中得以确立和巩固。
  
  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实力
  
  在中国煤炭博物馆,有一种名叫“无标尺视距仪”的仪器静静地陈列在那里。这是一种应用于地质测量的重要仪器,是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自主创新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背景下,1960年5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七三队和地测大队联合试制成功了“无标尺视距仪”。这种仪器不但测图效率高,减轻了繁重的立尺劳动,而且视距精度和测图质量均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1961年5月,煤炭工业部在全国各省煤炭系统推广使用。从1960年到1982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用这种仪器共测制1:5千地形图约3500平方公里。1990年,它被中国煤炭博物馆正式收藏。
  相较而言,GMRY金刚石钻头的研制成功及推广应用,更具轰动性。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煤田地质钻探主要采用的是普通硬质合金和铁砂、钢粒分层钻进工艺。这种传统的设备及工艺只适宜于地质构造简单的地方开展工作。为了解决硬岩钻进效率问题和扭转效率低、质量差、事故多、成本高的被动局面,1976年至1979年底,贵州省煤田地质局组织力量研制GMKY金刚石钻头,完成了钻头结构设计、高频热压法烧结工艺和工业性试验,先后试制出2个品种、3种规格的GMRY金刚石钻头350个,下井试验320个,获得各种试验数据4016个,累计钻井进尺2668.82米,平均钻进效率比普通钻头提高50%以上,钻头平均寿命达到48 69米,其中4个超过100米。每米金刚石消耗量0.531克拉,费用4.35元,孔内事故率8.4%。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煤炭工业部规定的要求。1985年9月,它在全国煤田地质勘探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得三等奖。
  而GMKY金刚石钻头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它填补了当时国内高频热压法烧结工艺的空白,并由此登上了国际技术交流的舞台。1980年,日本立根钻探公司应邀访华,GMRY金刚石钻头被国家煤炭工业部指定为中方介绍的内容之一。
  此外,一些普通自主研发项目也时常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据了解,在50年的发展中,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先后研制成功T54插齿机、C620型普通机床、六方铣床、牛头刨床、冲床等数十种设备。
  现在看来,这些科研项目或许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但在当时,它们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且提高了贵州煤田地质勘查的科技实力。
  
  技术应用打造勘探名片
  
  2008年3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斥资2000多万元从美国购置一台雪姆大型车载钻机。这是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引进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勘探实力、打造勘探品牌的一个大手笔。
  这种采用空气钻进工艺的大型设备,主要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煤矿瓦斯抽采、地热、水源和煤矿应急救援等钻井工程。令人称奇的是,它不但可以垂直打钻,而且还可以在地下施工时转弯。
  煤层气是煤中重要的伴生矿产资源。贵州省缺油少气,但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995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就对贵州的煤层气资源进行了一次评价。结果发现,贵州省煤层气资源量为31511亿立方米(埋深在2000米以浅),约占全国资源量的10%,居全国第二位,因此有“北有山西,南有贵州”之称。勘查开发贵州省煤层气资源,具有补充省内优质能源供给、防治煤矿瓦斯事故、保护大气环境的“一举三得”之利。2006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将煤层气的勘查开发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经营。显然,雪姆钻机承载了打造勘探品牌的希望。
  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希望。事实上,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历来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而且,每一次努力都为勘探品牌的打造增色不少。其中,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绳索取芯钻进工艺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尤值一提。
  GPS技术最早应用于美国军方。由于它具有全天候、高效率、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优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现在已融入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1990年4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与武汉科技大学合作,利用GPS技术在兴义煤田进行测量,仅21天就完成了800平方公里的测量任务,工效提高了2至3倍,费用节约50%以上,所获数据精度差仅5厘米,达到国内同类成果先进水平,开启了贵州利用GPS技术进行地质勘查的先河。这一成果为国家制定GPS技术地质测量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钻探作为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手段,其工艺水平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地质报告的精准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就引进绳索取芯钻进工艺。经过反复试验,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目前,绳索取芯钻进工艺已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钻探效率,加速了“西电东送”电煤勘探步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毫无疑问,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打造“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勘探队伍品牌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研成果服务政府决策
  
  贵州省的煤炭资源有效保障年限到底是多少年?这个问题曾一度让许多人犯难。不过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按现阶段可供净有效量计算,保障年限为30年;按净有效量计算,保障年限为45年;按准有效量计算,保障年限为111年。
  这些答案来源于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和中国矿业大学最新完成的《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保障能力分析》的研究成果。2009年4月26日,这项研究成果在由贵州省科技厅主持的鉴定会上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
  2006年11月,该项目作为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勘查项目立项实施。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项目课题组对贵州166个勘查区(井田)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认为贵州省煤炭资源满负载量为459.55亿吨,准有效量为431.24亿吨,净有效量为87.12亿吨,现阶段可供净有效量44.67亿吨。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贵州省31处骨干矿井的净有效量可维持40年、省属煤矿的净有效量可维持36年、乡镇煤矿和个体煤矿只可维持11年的结论。对于这项研究成果,鉴定组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项研究成果甫一问世,舆论一片叫好声。事实上,类似的新闻热点在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已多次出现。
  2000年3月,该局完成了《贵州省低硫煤资源研究》,预测全省低硫煤资源量720亿吨,并认为黔北煤田是贵州最有利于低硫煤资源优先开发的地区。这一结论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州煤炭质量的形象,而且对贵州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今,“西电东送”工程火电项目的选址基本上都是沿低硫煤分布区布局。
  2006年,该局又完成了《贵州省化工煤资源地质评价》,评价并提交了全省化工煤资源量210亿吨。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贵州省化工煤基地布局、战略部署和产业规划建议,对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且。经过三次煤炭资源的预测与评价,该局预测贵州煤炭资源总量为2419亿吨。这一数量超过中国长江以南贵州以外所有省份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居全国第五位,为贵州建设南方能源基地的宏伟构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依据。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标志着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产、学、研“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并推动着煤田地质勘查主力军核心争力的培育。
  在很多人心目中,煤田地质勘查单位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单位,深入了解之后,更加深了这样的认识。

相关热词搜索:主力军 科技创新 锻铸煤勘 科技创新锻铸煤勘主力军 科技创新 用科技创新打造一流企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