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区”的“三级跳”:三级跳加油稿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地质勘探表明,开阳县金中镇是我国优质磷矿的主要产地,五氧化二磷平均含量达到33.73%,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不经处理即可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优质磷矿石基地。   富集的磷矿资源,注定它在金中镇乃至开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58年,开阳磷矿的建矿和开阳磷矿矿务局的成立,拉开了贵州磷化工建设的序幕,并从此结束了中国贫磷的历史。因此,这个不起眼的山区小镇――金中,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开阳特区”。
  1994年,开阳磷矿矿务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1996年1月18日,开阳磷矿矿务局改制为贵州开磷有限责任公司。如今,贵州开磷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集矿业、磷化工、房地产业、贸易物流、精细化工、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不过,磷化工仍然是它的主业。
  开磷集团的兴盛,也给金中镇带来了繁荣。据该镇政府镇长李必勇介绍,全镇有乡镇企业148家,个体工商户1176户,从业人数4994人。其中以磷矿石生产、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19家,规模以上企业10家,年产磷矿石121万吨、磷矿粉23万吨、精选矿11万吨。2007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11亿元,其中以磷矿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总产值9.4亿元,占85%。
  2007年,开阳县财政总收入6.3亿元。其中金中镇的财政总收入为2.4亿元。也就是说,金中镇的财政收入占了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金中镇发展了,金中镇成为了众多企业和客商关注的焦点。但是,金中镇发展的背后将是什么形态?
  该镇党委书记吴永康坦率地分析道,金中磷矿矿区自1958年建矿以来,在五十年的磷矿采掘和多年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无序开采,导致磷矿资源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使金中磷矿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等,所有这些灾害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并日益成为金中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如何化解资源开采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各种矛盾?
  资源开采完了怎么办?
  对于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特区”而言,开阳县乃至贵阳市都在注视着金中,注视着贵州较大的磷矿主产区。
  
  工程治理:力图地方与企业和谐
  
  “作为贵州开磷集团的主矿区,县委提出建设绿色和谐矿区对金中镇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创建生态和谐矿区是结合区域内的企业与生态背景而进行的探索”。金中镇党委书记吴永康告诉记者。
  该镇提出的生态和谐矿区构想,首先是从地企和谐的角度,重新梳理发展思路。
  “加强劳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被金中镇视为实现地企和谐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磷矿区城镇化的发展,部分集体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金中镇提出了“千名农民素质工程”和“进一步加强矿区内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运行思路。
  工程治理,也是金中镇下大力气推进的一项重点工程。金中磷矿区在特殊历史时期,由于矿业秩序混乱,几乎无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导致磷矿资源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随之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洋水河流域最为突出。1995年“6?24”洪灾后,虽逐步进行了一些治理,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极度脆弱,采矿活动仍在延续等原因,导致新的地质灾害不断出现,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必须坚持疏浚与拦堵相结合的原则,对洋水河河道和支流进行治理。”金中镇镇长李必勇说。
  目前,矿区有关企业和开阳县、金中镇共同投入1亿多元进行工程治理,已通过修建挡土墙、拦渣坝,填实地表裂缝,新建排水隧洞和排水渠、抗滑桩、恢复植被等生物修复整治措施,对镇内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修复。
  
  生态搬迁:力图人与自然和谐
  
  近年来,金中镇紧紧围绕县委“三化联动、三业互动、三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结合五大板块布局,与二、三产业联动,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占地少、能耗小、种养一体化、优质高效和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果品及禽畜产品。循环经济生态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兴支柱产业逐步成型。
  在记者的调研中,金中镇创新农民增收机制的做法具有超前性。该镇紧密围绕“生态搬迁”举措,大力实施“农民进企业、农民进城镇”工程,努力走出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路子。一是坚持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养殖、蔬菜种植,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围绕开磷集团合作发展订单农业,让农业进企业。二是按照“山为骨、绿为脉、文为魂”的思路,发展劳务向城镇、企业输送;鼓励有谋生能力的搬迁农民向城镇转移,推动农民进城。
  对于那些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已不适于居住的区域里的村民,金中镇采取的措施是“把人搬出来居住”。
  
  据统计,该镇已投入2.9亿元进行“生态搬迁”工程。目前开磷集团矿区搬出了近1万名职工,而金中镇也有5500人脱离了环境脆弱的区域,有2000多人进入城镇。同时,经过培训后,该镇向有关企业输送了近1000名农民。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金中镇的经济发展不过度依赖于磷矿产业。往最坏处想,即使某一天磷矿资源真的没有了,金中还有其他产业支撑,农民提前找到了生产生活的新出路,不至于陷入被动局面。”金中镇镇长李必勇说。
  按照规划,金中镇构建生态和谐矿区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金中镇推行的生态和谐矿区试点,或许能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一个可贵的范例。
  
  生态修复:力图青山与资源同在
  
  生态修复,是金中镇构建和谐生态矿区的最后“一跳”。
  金中镇镇长李必勇介绍说,生态修复的重点是植被修复。这方面主要是加强地质灾害区域土地管理,创新土地流转、经营、管理新机制,实现搬迁农户土地集中连片规划管理。以25°以上坡耕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为重点,严格按照以营造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原则,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积极引进茶、枣、桃、梨、枇杷、毛竹等优质高产经济林木树种,建设生态林业带。
  因为磷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总有一天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的命运。
  消失不可避免,但却可以使它消失得慢一点资源利用最大化。在金中镇建设生态和谐矿区的战略蓝图中,“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是一个值得彰显的亮点。
  该镇党委书记吴永康介绍,“我们将依托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以开磷集团为主体,建立磷煤化工发展大循环与企业生产小循环体系,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加快大水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使其成为工业产业的创新基地和增长中心。到2012年,建成开磷集团120万吨/年磷酸二铵、配套80万吨/年硫酸装置、30万吨/年磷酸装置、1.53万吨/年氟硅酸钠装置、8万吨/年湿法磷酸净化等循环经济项目。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推动磷矿采掘业向高效、安全、清洁、优质方向发展,避免开采过程中水土流失、塌陷等地质灾害和植被破坏等问题的产生。”
  据了解,该镇还将强力推进磷矿企业的整合,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优质矿产资源的规模化开采,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和利用率,基本实现资源的集中开发与管理,抑制过量过快开采,建立开采量、开采速度与矿产资源价格、开采成本变化的紧密联系机制,以此支持开采决策。同时,鼓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合和循环利用,提高向废矿井的回填率,适度保留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关热词搜索:特区 一个“特区”的“三级跳” 一肖平特区 一个特区的三级跳 试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