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水兴经济带:能源化工二重奏] 内蒙古双欣能源化工总部经济项目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05年,毕(节)――水(城)――兴(义)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启动,拉开贵州西部能源经济带建设的序幕。   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自治州地处贵州西部,是我省相对落后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造成这一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但是这一地区北连四川工业基地攀枝花,南接广西,西邻云南,东达安顺、贵阳,是我国西南交通集散地。毕水兴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打通贯穿贵州西部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为毕水兴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化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传统产业呈现“老树新芽”
  
  毕节、六盘水、黔西南是我省能源资源,尤其是优质煤的主要产区。截至2004年末,全省煤炭累计探明资源量587.29亿吨。其中,六盘水市166.22亿吨、毕节地区274.11亿吨、黔西南自治州61.76亿吨,三个地区的煤炭资源量约占全省的85.49%。
  长期以来,这三个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基本形成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的支柱型产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优质煤炭资源的支撑下,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盘江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奠定了贵州主要能源基地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西电东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让该经济带煤炭工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是基础薄弱。企业分散经营,规模小,设备小,集约化不高,造成煤炭生产率不高,基本以生产原煤和提供原材料为主,严重制约着毕水兴地区能源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许多无证无照生产的小煤窑,洗煤厂,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最为严重的是,长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得这些地区的能源浪费异常严重。
  因此,毕水兴传统工业已经站在“不得不变”的风口浪尖上。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节能优先、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要求指导下,毕水兴地区大力发展“西电东送”、“煤电一体化”工程,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作为“西电东送”工程之一的纳雍发电二厂,于2002年开工建设,投资20多亿元,2006年全部建成投产。2007年,位于盘县响水河畔的盘南发电厂四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成为贵州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这是“西电东送”工程的又一大项目。
  同时,为了贯彻“节能优先”的方针,该地区在有资源条件的地方,积极鼓励发展煤矸石、煤泥和煤层气等发电。到2010年,力争形成煤矸石、煤泥、瓦斯综合利用发电的装机容量50万千瓦,年发电32.5亿千瓦时。
  加快企业重组,创建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是传统工业的必由之路。2005年5月,水城钢铁公司与首都钢铁公司正式重组,开始一体化联营。
  总之,传统工业需要新的血液注入,而延伸产业链、发展多元产品是其出路,在原来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传统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化工产业蓬勃发展
  
  如果说传统煤炭生产是毕水兴的基础,那么以煤为基础的化学工业就是毕水兴经济发展新鲜的血液。据《贵州煤化工业发展规划》指出,“炼焦是传统化工的代表,气化是现代化工的主体,液化是煤化工的发展方向”,这基本上为这三个地区的煤化工发展指明了方向。
  毕水兴地区大力度取缔传统土法炼焦,同时发展现代化工业。通过不断进行先进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实施节能降耗、增加品种和企业信息化改造等,企业的工艺技艺和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煤化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5年,这一地区煤化工行业总资产4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9亿元;与2000年相比,资产净增14.4亿元,销售收入增长281%,工业增加值增长167%。
  按照《我省煤化工发展规划》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将重点发展以下煤化工区,基本形成贵州西部地区四大煤化工业群。
  六盘水―威赫煤化工区。以煤焦化、能源化工产品为主导产品,“十一五”期间,依托水钢、盘江煤电、水矿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及盘县、水城、威宁、赫章等地优质焦煤,实施煤电化一体化,建设新型煤焦化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机械化焦炭规模控制在1200万吨/年左右;实现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焦油回收集中分离、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托六枝、普定等地优质煤炭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有实力的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煤电化一体化,提高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和煤炭附加值,着力建设六枝煤电化冶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区;加大煤层气研究力度,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启动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示范项目,提高煤层气利用率。到2010年,基本搭建六盘水-威赫煤化工区的基础框架。
  毕节新型能源化工区。以煤基醇醚燃料、煤基合成油为主导产品,“十一五”至今后一个时期,积极发展煤气化技术,以煤基甲醇及醇醚燃料为产业链,重点发展清洁车用和民用燃料,实施煤电化一体化,建设以清洁燃料为主的毕节煤化工基地;依托织金、纳雍、金沙等地的优质煤炭资源,积极开展煤基合成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促进煤电化一体化,建设以新型能源为主的织金煤化工基地,实现新型能源化工发展的重大突破。到2010年,基本搭建毕节新型能源化工区的基础框架。
  织金磷煤化工区。围绕开发利用织金磷资源中多种伴生矿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力度,创造条件建设煤、电、磷及稀土回收综合利用等多产品共生耦合的多联产系统,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织金循环经济生态型磷煤化电工业区”打下基础。
  黔西南煤化工区。以化肥、聚氯乙烯为主导产品,“十一五”期间,依托兴义、安龙煤炭资源和现有化工企业,加快建设安龙重化工基地电石、聚氯乙烯工程,实施电石渣制水泥、热电联产等多联产、一体化项目,继续实施现有化肥企业合成氨及尿素装置技术改造,发挥规模效益,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安(龙)兴(义)循环经济重化工基地;依托盘南、普安煤炭资源,加大煤炭勘探深度,进一步开展煤质分析评价,积极跟踪国内、国际先进的煤化工技术,为下一步启动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和煤基合成油建设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处理好几个平衡问题
  
  无论是传统的煤电工业生产,还是新兴的煤炭化工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据2005年国家发改委焦炭行业准入公告指出,在整个贵州西部煤化工区,只有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焦炭行业列为准入名单。面对这个发展与环境的悖论,看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则,并非如此。
  在毕水兴的发展中,要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这是毕水兴能源化工走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真实写照。
  毕水兴地处贵州西部,是我省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发展是第一要务”。与此同时,在煤化工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集中度过低,大量无证无照的非法小煤矿存在,造成煤炭资源开采不完全,浪费严重;同时科技力量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开采区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大部分煤化工企业“三废”排放未达标,环保欠账多,资源能源利用率不高,加上一些小土焦、改良焦仍在运行,焦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煤气、焦油等没有回收利用。这些造成当地的环境破坏严重。已经成为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民生问题。工业化往往带来的是农民失业失地,农民减收。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当地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工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这个最大的本就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发展工业不能使人民致富,就失去了最本来的意义。
  最后协调产业结构,搞好各产业之间的平衡,建立一批循环经济生态基地。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协调发展。毕水兴在大力发展化工产业的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对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能源 化工 经济 毕水兴经济带:能源化工二重奏 毕水兴经济带 缓解毕水兴经济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