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和一支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成为世界上拥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最多的国家。然而,分布如此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决择,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减少已使多数乡级农技站陷于瘫痪,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正处在改革的十字路口。本文试图在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理状
  
  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总量增长较快
  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不包括创收,仅包括事业费与专项推广经费等)在80年代后期下降后有一较大幅度的增长,由1986年的年投资11.4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47.6亿元(现价),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仍增长将达60%,年平均增长达4.8%。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增长未能有效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经费,而是被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的更快增长所抵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由1986年的38万人增加到1995年的67.5万人,增长将近一倍,年平均增长达5.8%,快于年技术推广经费总额的增长。说明在现有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下,增加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只是壮大了推广队伍,增加了就业人数。
  2.人均总经费严重不足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增加较快,但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快的增长,人均总经费则在扣除物价上涨后呈现负增长,由1986年的年人均2,800元下降到1995年的2,500元,年平均下降0.9%(图1)。
  需要指出的是,在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增长中,工资增长所占比例较大,使得推广投资中约有三分之二被用来发工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均活动经费(推广经费)急剧下降。以1985年不变价计算,由1986年的1,167元/年/人下降到1995年的894元/年/人,年平均下降0.6%;推广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由1986年的60%下降1995年的35%,下降了25个百分点。



  3.推广人员相对收入水平下降
  由于经费不足,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水平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远低于农口与非农口国家机关(表1),且差距仍在扩大,由80年代中期的占非农口国家机关和农口国家机关的90%与87%分别下降到1995年的83%与79%。换句话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平均工资由1985年分别比非农口与农口国家机关职工平均工资低10%与13%下降到1995年的低17%与21%。
  
  二?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国际比较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始终未能回升到80年代中期水平


  为了研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变化,在此以推广投资强度指标来衡量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变化。同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一样,在此定义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为农业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变化见图2。
  由图2看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在1986~1990年持续下降,到1990年达到最低,仅达到0.35%,以后虽有所上升,但仍未能赶上1986年水平,1995年仍未达0.40%。
  2.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低


  表2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由表2看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平均或者低收入国家,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均远高于中国。在国际上,各发达国家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少,农业生产规模大,且均有较高的科技素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许多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是由私人的行业公司承担,这些投资均未包括在统计范围之内,即使如此,其农业技术推广强度也高于中国。
  
  三、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减少对推广活动的影:微观资料分析
  


  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大幅度减少
  为了验证近年来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变化对基层单位的影响,我们于1997年6—7月份对黑龙江、河南、四川、浙江四个省22个县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了调查。表3显示出所调查县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实际投入经费的变化。由表3看出,自1985年以来,四个省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实际投入的经费均在下降,四省平均下降了51?4%,平均年下降7.0%。其中政府投资下降了51.1%,平均年下降6.9%,表明我国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减少在基层单位更为明显。
  2.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受到冲击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减少已经影响到全国正常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多数乡级农业技术部门形同虚设。据我们对浙江、四川、河南与黑龙江四省22个县的调查发现,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近十多年来受到较大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与推广人员处在艰难的生存线上。表4显示出四个省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评价。由表4看出,四个省中有两个省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认为我国90年代中期的乡村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比80年代更差,所有四个省的多数农业科研人员都认为90年代中期的村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比80年代差。表明8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涣散的现象较为突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3.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收入低于其他行业


  由于受政府投资减少的影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增长远低于物价的上涨,预期收入与农业部门及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均在下降(见表5)。其中收入的增长1996年仅比1985年增长239.5%,远低于全国消费价格总指数328.0%及零售价格总指数295.0%的水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预期收入水平与同行业相比,认为收入较高的由1985年的9.84%下降到1996年的5.3%,下降了4.6个百分点;而认为较低的则由1985年的26.2%上升到1996年的60.5%,上升了34.3个百分点。预期收入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认为收入较高的由1985年的16.4%下降到1996年的15.8%,下降了不到1个百分点;而认为较低的则由1985年的23%上升到1996年的61.8%,上升了38.9个百分点。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在认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预期收入水平比其他行业较高一栏中,1990年比1985年低,而1996年又比1990年高。这一数字与同期我国的经济形势相符合。据作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认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要比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高,尽管回答技术推广人员收入比其他行业较入较高的技术推广人员不是太多。
  4.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在过去10年内增加约四分之一
  尽管被调查的农业科技推广站的推广经费下降了5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却增加了50%,22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由1985年的910人增加到1995年的1,312人,增加了401人。
  5.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投入推广工作时间减少
  推广经费少的直接影响是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时间减少了,由1985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85.4%下降到1996年的76.0%,而从事行政与创收工作的时间明显增加,分别由1985年的10.9%与1.6%上升到1996年的11.8%与10.5%。
  6.推广人员不再安心本职工作
  政府对农业推广投入的减少除影响推广人员投入推广工作的时间外,许多推广人员不再安心本职工作。四省22个县76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有65%的技术推广人员认为之所以能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另有17%的推广人员不打算继续从事农业推广工作。
  7.农业技术推广速度下降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下降的直接经济影响是农业技术推广速度下降。在回答有关与前五年相比,你认为良种技术、栽培技术、植保技术、土肥技术与农机技术的推广速度是提高还是降低时,虽然多数人仍然认为比前五年加快,但该比例有所降低,而回答速度减慢的人则均增加(图3)。其中认为栽培技术与土肥技术推广变慢的人数比例增加最为明显,分别由1990与1985年的19%与20%增加到36%与33%;认为良种技术推广速度下降的人最少,仅由15%变为19%。表明良种技术的推广仍是90年代中期最受农民欢迎的技术之一。
  
  四,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建议
  
  1.切实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3年7月通过了《农业技术推广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国家的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拨给。然而,该法律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有关方面应建立有效的机制,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落实。
  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所面临的是经营规模极小的千家万户。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十几万个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或协会,但涉及的入会农户仅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几,而且大多为松散型的,辐射力不强,真正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起中介作用的农业级织几乎没有。这决定了要使一项技术推广到农户,单位农产品的农业技术推广费(投资强度)远远大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然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却远远低于工业化发达国家,只是工业化国家的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的60—70%(还没考虑这些国家非政府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而且也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投资强度的水平。
  我国农户的其他特征更说明了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重要性。农户的农业生产不但规模小,而且多种经营,专业化程度低;农民总收入中农业生产收入的比重在显著下降,由1990年的74%下降到1997年的61%(黄季■、罗泽尔,1998),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已不再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积极性的下降,并加大了技术推广的难度和成本;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比发达国家弱,全国农民平均受教育仅6年多,1997年农民家庭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的比重仍高达10%(黄季■、胡瑞法等,2000)。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仅仅提供农业科技信息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试验、示范、进行言传身教的培训,才能使农民真正掌握好农业技术。
  根据国际经验,建议把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从80—90年代的0.4%左右提高到0.8%以上,这种投资强度并不算高。
  2.农业技术推广最终要走产业化的路子,但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还应以国家为主
  在一些私人行业公司不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仍由国家承担。在我国,在短期内尚缺乏较为发达的私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而且,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太小,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高,私人技术推广公司很难快速发展壮大。因此,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还应由国家承担。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承担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并不等于全盘承担,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要根据农业各种技术本身的特性,重点推广企业和私人难以参与的农业技术。许多国家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侧重于农业的产中技术(如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而产前和产后技术则大多数被推向市场。
  3.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
  短期内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条件下,要改变农业科研、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的技术供需脱节现象相当困难。增加推广经费也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没有新的运行机制,可能的结局之一是机构庞大,技术却走不进千家万户。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该有如下几个特征。
  该体系必须是竞争的,不是条块分割的垄断体系;各种技术推广组织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再吃“大锅饭”;竞争使优胜的技术推广组织得到发展,使整个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转向以推广效益为目标,推广服务质量和适用技术为手段,而非接受上级指派推广任务的完成情况为目的;新的体系必须能刺激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技术产业部门不断产生农民生产中急需的,能产生较大效益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业技术供需脱节的问题;该体系必须能使一部分农业技术的推广逐渐走上产业化的路子,但由于相当部分的农业技术本身特征(如公益性、技术产权难以得到保证等),政府的作用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需加强。重点是:
  (1)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引进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为此,建议首先改革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资金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对推广项目进行招标,并实行基金管理制。建立全国性的推广项目基金制,是技术推广引进竞争的关键。
  其次,在技术推广组织内部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实行人员与任务的竞争管理,借“项目”养人。
  第三,打破地区分割,实行推广项目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项目公开招标制,择优录用。
  第四,在各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分别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部,专门从事新技术推广工作,允许他们公平地参加各种各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推广项目招标申请,促进“三农”的联合,促进技术供需双方信息的直接反馈,解决教学、科研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第五,改革现行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分离的体制,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同时鼓励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带着生产上所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走进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合作研究(或教学),也可以与科研与教学部门的研究人员一起共同申请来源于不同渠道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为科研、教育与推广部门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
  第六,积极发展和支持民间和私人(非政府部门)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一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实行有偿服务。
  (2)引导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逐渐实行产业化改革。
  通过建立与农民技术需求直接联系的科技产业,可以使农民农业生产上所需求的各种技术信息迅速反馈到农业科研部门,而科研部门的新的研究成果信息也可以迅速被传递到农民中去从而加速新技术的推广与采用。
  (3)建立全国性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协调领导小组。
  全国性的农村技术创新与推广协调领导小组的任务是,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组织进行协调与领导,协调各部门针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资金投入,主管农业基层项目的审批,确定新技术推广项目,协调不同技术推广组织与技术推广部门的关系等。
  4.加速制定有关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政策
  在科技政策上应注重发展优质型技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将诱导农业技术从数量增加转换为质量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从科技政策上作调整,从原来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逐渐转向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地方农业资源(耕地、劳动力、资金等)秉赋程度差别很大,对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要求相关部门根据各地不同资源状态进行技术的选择与推广,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不同地区应发展适应于当地的不同技术,以便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达到最佳效果。
  开发并推广适合妇女的农业技术。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妇女参与农业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技术的创新也应根据农村的这一发展趋势来进行技术推广,以便满足参与农业生产的妇女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等级标准和市场管理及监督系统,真正做到优质优价,以促进优质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改善产品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Alston.J.M.and P. G. Pardey. 1996. Making Science Par: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R&D Policy.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Press. Washington D.C.
  Evenson, R. W.“Economic Impact Studie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Working paper, Yale University 1997.
  黄季■、胡瑞法、张林秀、Scott Rozelle,2000, 《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黄季■和罗泽尔,1998《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相关热词搜索:技术推广 中国农业 现状及 影响 投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