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的行业不对称性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从我国近十几年所发生的通货膨胀数据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上涨的反应时间和幅度并不相同,通过食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出和农产品价格向实际价值回归这四个方面对食品价格上涨快于工业等其他行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通货膨胀;价格弹性;价值回归
  [中图分类号]F82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100-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2005年、2007年以及2011年分别发生过三次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这三次较大的物价上涨时期的不同行业的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后发现,不同行业的价格上涨时间和幅度并不相同,总体来说表现出三个特征:第一,在时间的起涨点上,当物价指数大幅上扬的时候,食品(第一产业)价格上涨的起涨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小幅领先于工业(第二产业)等其他行业价格指数的起涨点,也就是说,与工业等非食品行业价格指数相比,食品价格总会领先一步上涨。第二,食品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曲线在上下波动过程中,无论上涨还是下跌的斜率都要大于工业等非食品行业价格指数的斜率。第三,食品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曲线一直处于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曲线上方,这表明在整个通货膨胀期,食品价格的涨幅一直位于各个行业的涨幅前列。对此,国内的学者对这种现象也提出过各种解释,但绝大部分都只是从微观的角度去寻找原因进行解释,从经济学理论上系统地进行分析较为少见。而且对于物价整体上涨的研究较多,对于为何食品价格上涨的起涨点总是先于总价格上涨的起涨点以及波动斜率相对较大的问题,基本上是空白。对此,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不同行业的上涨特征和幅度并不相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食品价格的上涨快于工业等其他行业的原因分析
  (一)食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所谓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即e?d=ΔQΔP ΔPQ,公式中e?d为需求价格弹性,Q为需求量,ΔQ为需求量的变动量,ΔP为价格的变动量。食品由于商品本身的特殊性,人们每天需要的数量较为固定,无论其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对食品的需求量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动。食品具有刚性需求的特征,在经济学中表现为价格需求弹性小。
  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可知,当各种不同原因造成投放于市场的货币过多时,市场中的流通货币相应增多,而在这个时点上的商品供给增长幅度就会小于流通货币增长的幅度,造成过多的货币去追逐较少的商品,供求平衡被打破,供小于求,商品价格上涨,形成通货膨胀。但在上涨初期,由于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造成价格普遍上涨时各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和供求的动态均衡过程也不相同。
  通胀初期,当食品价格上涨时,由于它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食品的需求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价格上升,销量基本不变,供应方的销售额上升,则食品的价格上涨就会被确认,食品价格上涨的供求动态均衡在第一轮中就形成。而当其他非食品商品的价格上涨时,由于这些商品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价格上涨带来的是短期的需求量大幅下降,反而造成销售额的下降,供应方只有调低价格来保持原有的销售额,宣告此类商品价格上涨的供求动态均衡第一轮失败。由于经济学中的弹性系数分析只是对短期的供求变化作出反应,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中存在着过多的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本上升的推动,人们对某些商品的短期不购买积压到一定程度,也会反弹为实际购买力。所以其价格上涨的供求动态均衡会在后几轮中成立,但时间上会滞后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食品价格指数的上涨会领先于总价格指数的上涨。
  而且食品的供求动态均衡在第一轮就获得确定,非食品商品的供求动态均衡在后几轮才能获得确定,那么食品的每一轮上涨的时间周期要小于非食品商品,所以上涨起来在同样的时间内,食品的上涨幅度就会大一些,价格指数曲线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食品上涨的斜率较大。而在价格指数的短期波动期间,当食品价格短期下调,由于它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食品的需求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价格下降,销量基本不变,供应方的销售额减少,则供应方为了保持原来的销售额,会继续下调价格。而当其他非食品商品的价格下跌时,由于这些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价格下跌带来的是短期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反而造成销售额的增长,供应方就会乐观对待未来的情况,停止下调价格甚至试探性地上调价格,结果就形成了食品价格指数在波动时下降的斜率也高于总价格指数。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其他产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历史上一直低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由农业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农产品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来进行生产,是众多形态的生命体及动植物本身。生命运动是各领域中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运动。现在人类在工业等非农业领域不断有新发现、新技术。但在生命领域里,研究和控制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前进步伐相对缓慢。这也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最根本原因。
  而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所反映的是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也就是其价值量的差距。在商品等价交换的背景下,如果用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产品去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的产品,所需要的产品数量会不断增多。举例来说,假如整个社会上只有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生产部门,1000单位的工业品和1000单位的农产品是整个社会所需要交换的总量,而且这些工业品和农产品具有相同的劳动耗费量,那么一个单位工业品的价值量此时等于一个单位农产品的价值量,也就是说,一个单位工业品可以等价交换到一个单位农产品。如果保持这两部门的劳动量投入不变,几年后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到原来的1.5倍,那么需要交换的工业品产量的增加多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相对于工业品来说农产品变贵了,由一个单位农产品换一个单位工业品变成了一个单位农产品换4/3个单位工业品。
  由于现代社会使用纸币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在纸币的情况下,按照前例的假设,把1000单位金换成1000单位纸币,则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前的交换情况表示为:
  1000单位农产品?1000单位纸币?1000单位工业品
  这时每1单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都等于1单位纸币。当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原来的1.5倍,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原来的2倍,此时金货币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到原来的两倍,那么市场中流通所需金货币量为2000单位,假如又发生了通货膨胀,2000单位金的纸币价格变为6000单位,则交换情况表示为:
  1500单位农产品?6000单位纸币?2000单位工业品
  由此可以算出,每1单位工业品的价格为3单位纸币,每1单位农产品的价格为4单位纸币,当物价上涨时,农产品上涨了3倍,工业品只上涨了2倍。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不论是在物物交换情况下,还是在金货币或者纸币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的情况下,只要农产品(食品)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慢于工业品的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上涨总是较快的,这是等价交换的客观要求。
  (三)农产品的总产出增长率大幅落后于其他产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1978年到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5919元,二者分别增长了55.6倍和44.3倍,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后,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幅提升。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以一个高速稳定的增长率不断攀升,各类商品的供给也大幅增加,从而对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加以支撑。但从商品供给增幅的结构上去分析,不同种类的商品供给的增加幅度却不尽相同。1978—2010年,农业的生产总值增长了39.4倍,工业的生产总值增长了107.5倍,服务业生产总值增长了198.4倍。在人们对所有商品的需求量大增的背景下,工业和服务业等非食品行业的供给大幅增加,因此使得不断增加的需求能够得到支撑和满足,因此价格变动并不大,农业由于总供给增幅较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需求,价格自然不断上涨。

相关热词搜索:通货膨胀 我国 行业 不对称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