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健康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既要借鉴国外科学的培养模式,又要找到适合国情的培养之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外师资培养;借鉴与探索
1.研究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信息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步入快车道。高校历来是出人才、出思想、出科研成果的地方。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学术研究人才。而与之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双师型队伍建设却没有明显优势,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实践、实训环节,更注重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既懂理论又有技能、懂专业有知识、会管理善协调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作为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更应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要突出职教特点,发挥职教优势,教师是关键。在师资培养方面,既要汲取国外的先进培养经验,又要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路。
2001年当选的美国总统布什就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国会提交的第一项议案中就提到“政府应着力研究世界级成果、培养世界级人才,要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日、法、德、英等国家制定了各自的人才吸引与培养计划。
应该看到,我国高校基础研究多年来缺少重大的世界级研究成果,在国家级三大奖中一等奖比例偏低,在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几乎无名,这都意味着高校的科技创新还不能令人满意。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认为,国家科技体制的改革,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应当着重解决科教分离的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的培养。
因此,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从战略高度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才培养要适应和满足这一要求则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专门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否则,就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就没有高质量的社会产品,不可会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华民族就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是,懂理论,有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便成为当务之急。
2. 国外师资培养的基本策略
2.1 灵活宽泛的教育模式多渠道培养师资
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基本分为两种:同步培养模式(Concurrent Model)和分步培养模式(Consecutive Model)。前者将学科专业能力培养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放在同一个阶段进行;后者则是在两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侧重于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学生先取得学位然后再接受师范教育。现在比较多的国家倾向于同时采用两种模式,既有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又有其他多种拓展职教师资来源的措施:
1) 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鼓励优秀的非师范生当教师。美国和英国设立多种奖学金,开展“教师第一”计划,选拔优秀毕业生先当两年教师后再进行下一步选择;
2)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把教师资格证而非师范院校毕业证书作为教师聘任的基本条件;允许综合院校毕业生也能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允许其他行业从业者转行当教师,并为这些人提供相应的培训——包括有弹性的培训时间、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对教学有帮助的关键性内容。美、英有为期一年的教育硕士课程,美国有州、学区组织的培训,还有校企合办或委托私人机构提供的培训等;
3) 通过考试考核录用教师并规定试用期。接受调查的25个国家中,其中包括法、德、意、日、韩、希腊、西班牙、以及墨西哥在内的20个国家有教师试用期的规定。试用期比较短的国家是丹麦和匈牙利,为3个月;意大利和西班牙,规定有1年的教学工作经历才能正式成为教师;时间较长的有德国、以色列以及美国的部分州,试用期长达3年。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的任职资格是品格和业务上适合职教工作,具有职业教育学知识并通过相应考试。品格要求没有严重或多次违犯职业教育法及有关规定;业务要求为年满24岁,接受过同专业“双元制”职业培训并通过结业考试,有该职业实践经验;
4)培训其他行业专门人才担任教师
美国最近十年有很多从其他行业吸引专业人才的项目,1998-2003年,通过其他渠道培养的新教师每年有2.5万名。几乎各州现在都有一批类似的师资培训项目,主办方因州而异。有的是州举办的,有的是学区举办的,有的是教师教育学院与学区合办,或者是学区承包给私人机构承办的。这些项目一般是利用暑假提供为期数周的职前教师培训,开学后这些学员开始教学,在教学的同时可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继续参加培训,1-3年以后才能获得正式教师资格。
日本普通高校多数设有培养师资的“教员养成系”。学员的来源多元,普通高校其他系科的毕业生也可以报名参加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
2.2 带薪脱产进修。
职教师资持续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在德国称作第三阶段的师资培训,教师每年至少有5个培训日。德国设有专门的职业教师继续教育机构,教师培训可以由学校派出,也可以由教师个人申请。为便于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学生的实验实习,所有职业学校建有联系密切的实习单位。此外,继续教育在时间和形式方面很灵活,以3~5天短期培训为主。
2.3 竞争性考试及试用期考核
为了保证教师的质量,法、德、意、日、韩、希腊以及墨西哥等国要求,仅仅完成职前教师教育还不够,还必须要通过竞争性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录用。考试包括学科知识测验,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访谈,或者对工作表现和工作经历验进行考察。
美国教育部定期对这些新教师进行监测和专业指导。新教师就职后一般有1~3年不等的试用期。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在每学年末向未达到聘约要求的试用期教师发出书面通报,若在期限内没有令人满意的改进,将遭到正式解聘。被辞退的试用期教师不能要求法律程序的保护。但对于终身聘用的教师,辞退必须有充分的理由。终身教师有权要求法律保护。
2.4 教师的聘用与培养相结合
伴随着严格的聘任、考核制度的实施,各国高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都有了迅速改善,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教师的进修培养仍然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各国都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进修培养的措施,并逐步同教师的聘任工作相结合。其共同特点是制度化、正规化、多样化。美国为了提高教师的水平,将系主任的评价、教师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输入计算机处理储存,作为教师继续受聘或提升的参考。
此外还建立了各类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师资培训中心,不断浓厚学院学术气氛;设立教学、科研奖金和学术休假,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日本教育当局将教师的进修提高和晋升结合,与科研奖励制度、教师考核制度联系起来,为高校师资的进修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如每年派遣教师出国进修或进行学术考察,在科研经费资助和成果的出版等方面提供方便。
3. 国外师资培养经验给我们的启发
3.1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目前,我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广大教学人员绝大多数是由普通高校教师转岗而来,他们从事传统的理论教学很有经验,但与现代化要求较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认真做好这些人员的转岗、轮岗与在岗培训,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自身高等职业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在职人员的培训可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集训、到企业挂职、赴国外学习、鼓励教师兼职创业等多种形式。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