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08-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1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国教育信息化历程应回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早在1979年5月,邓小平在谈到从美国购买先进科技产品发展电化教育时就指出,原确立的电化教育的方针不变,购买的电视设备要以彩色电视为主,要覆盖全国。1983年,邓小平为当时的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表明了他对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与战略期望。就学校现代化教学装备与教学手段问题,他还特意提出,不仅大学,中小学也要积极应用现代化装备,“没有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研究手段,教育、教学是上不去的”。
  1984年2月16日,这一天,邓小平来到上海展览馆观看科技展,观看了儿童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及获奖儿童的表演。表演结束后,邓小平兴致很高,对大家说:“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做起。”当时计算机还是不太熟悉的名词,大家对信息化时代即将到来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紧迫感还不强。这句话引起全民对计算机教育的关注。相同的是,或许出于迟来的同样认识,时隔多年后,2016年,美国也推出向“娃娃”普及计算机教育的计划,拟投入超过42亿美元普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每周一次的周末广播讲话中说:“在新的经济形态中,计算机科学不是可选技能,因此我制订了一项计划,以确保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学习计算机科学。”
  1984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中小学进行计算机教育试点工作。6月,教育部拨款20万元,购置300台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装备30所小学作为试验点。也就是在这一年,计算机课程首次进入上海的高中课堂,翌年成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为解决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电化和信息化教学师资队伍培训工作也在同期展开,至1986年,仅高校通过各种形式脱产进修一年以上的教师就超过10万人。
  为了发展信息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三步走”战略,要在21世纪前十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2001年前,全国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2005年前,全国初中普及计算机课;2010年前,全国小学普及计算机课。
  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初期,就显示出电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特征。或者说,教育信息化发展带动了电化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化教育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电化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设施数量和覆盖规模有很大增长,但在技术和设施构成、应用形式上未有大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电化教育逐步开始向信息化教育转型。1986年6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工作的通知》,教育频道1986年10月1日开播。1987年10月1日,国家教委宣布成立中国教育电视台。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电化教学,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互联网进入中国,推动电化教育迅速向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教育过渡。
  1994年,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组建了我国第一批网上大学。在这一过程中,电化教育设施形式与信息化设施也开始融合,在教学中长期沿用的“三机一幕”逐渐退出大面积使用,逐步被数字化投影、计算机、网络设施取代。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更为广泛的重点关注领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晰。为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进行了提前部署。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列入在这一计划中。2013年,中国明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0年6月5日,国务院召开会议;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并专设教育信息化一章,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十个重大发展项目之一,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初步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核心理念,形成从顶层设计到重点工作的推进思路[1]。
  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之后,教育部于2012年正式颁布第一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行了系统部署,制訂了“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目标[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
  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教育信息化政策方面的主导性计划。
  到2012年,全国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约为300万,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400万。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校基本普及,100%的高中、95%的初中、50%的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1]。随着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成效,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深入融入、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多个领域。如今中小学已统统配置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育信息化设施日益普及,“数字校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校的标准形态。数字化移动终端设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信息化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整合,依托网络化形成的教育教学系统与信息化教学方法相结合,信息化以全新的姿态推动着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信息化深刻改变着教学形态,传统观念正被信息化理念打破,以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新的装备管理机制加速形成,建立了一支具有信息化技能的人才队伍,使我国信息化教育处于全球前沿行列。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2]。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所做的重大部署,集中反映了以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思路。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