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以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展、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 以色列是“一带一路”沿线一个重要的节点国家,是世界最具创新性国家之一。中国的创新驱动需求与以色列创新发展优势形成互补。中以建交以来,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机制已初步建立,在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研究合作、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也面临整体合作框架有待完善、服务“一带一路”人才支撑不足、政产学研合作力量割裂、创新创业教育合作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中以高等教育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建议制定交流合作总体规划,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以色列;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4-0049-04
收稿日期:2017-05-2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重大课题“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规划研究”(2013JKZ004)
作者简介:贾秀险(1984-),女,河北保定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以色列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连接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以色列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百分之一,但教育科技实力位居世界前列,诺贝尔奖获得者、科研质量和人均新创企业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在最具创新性国家中排名第三。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创新驱动需求与以色列的发达科技和创新发展优势形成互补。时值中以建交25周年,两国宣布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重点合作领域,中以迎来新一轮合作时机。中以合作应发挥以色列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科技引领优势,特别是挖掘作为高科技智力源头的高等教育潜力,通过提高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水平,为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一、中以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展
(一)共建合作交流机制
近年来,两国先后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色列教育部教育合作协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合作协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谅解备忘录》等,30多所中国大学与7所以色列大学①签订合作交流协议;成立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签署《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关于组建7+7研究性大学联盟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共建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成立中以学术校友联盟,举办大学校长论坛,合办全球创新创业会议,中以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机制初步建立。
(二)开展人员合作交流
以色列每年有多达350个涵盖多学科的本科、研究生和短期夏季课程的奖学金向中国学生开放[1]。奖学金主要涵盖生物、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和考古学等以色列高校的优势专业[2]。近年来,中国学生到以色列留学的热情不断升温。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宣布,以色列将在五年内增加在以就读的中国学生人数,从当前的800人增加到3 000人[3]。同时,中国对以色列留学生的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强。2014年,以色列来华留学生共437人,学历留学生66人,非学历留学生371人[4]。据不完全统计,以色列在中国的各类留学人员中自费留学生占90%以上,主要学习汉语、经济、贸易、中医、法律等专业[5]。中以双方留学生规模偏小,中国处于逆差劣势,亟需要加强双方人员合作交流。
(三)推进专门人才培养
随着以色列兴起“中国热”和“汉语热”,以色列教育部将中文列入大学和中小学课程,成立汉语教学专家工作委员会。高校学习汉语的注册人数仅次于英语,汉语已跃居为第二外语,被列入以色列入学考试的外语之一。据了解,目前以色列包括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巴伊兰大学在内的开设有汉语课程的大学,占以色列大学总数的57%;在校注册学习汉语的人数占大学选修汉语总人数的68%[6]。这些学校还开设了中国历史、军事、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课程,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体系和短期培训班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外交、军事、经济和社会文化人才。一些私立学院和以色列海外办学项目中也涉及中国元素课程。在中国,开设希伯来语的大学也越来越多,如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但以色列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专门领域的课程则涉及甚少。
(四)加强研究合作创新
中以大学互设和合作设立研究中心和研究院,旨在加强研究合作创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有以色列国别研究中心7个①,高校研究联盟1个②,以色列设立的中国国别研究中心不多,但部分高校设有东亚研究中心,对中国的研究逐渐加强,如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洛乌·弗雷伯格东亚研究中心;中以合作设立的研究创新中心有6个③,部分研究中心有企业力量的参与;此外,中以合作设立了4个④以企业或其他机构为主要力量的创新中心,设立主体未包含高校,但部分高校参与了研究项目的开展。一些其他民间学术机构⑤也运用新媒体开展人文交流。中以双方还投入了大量科研基金来支持合作研究项目,由以色列8所研究型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及研究所承担,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负责审核。
(五)共建合作办学机构
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筹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标志着两国合作办学进入新的阶段。此外,双方开办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特拉维夫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希伯来大学孔子学院(希伯来大学-北京大学),大大推动了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和以色列的汉学研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