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方法的革新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革新,教育的不断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关键。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领域的重点,高等教育的作用在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日益凸显。社会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要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就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现状展开论述,提出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方法革新的相关举措。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高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088-01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高等教育现代化也就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形态的变迁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方法,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方针,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进行教育生产,在文化相互交融的全球化趋势之下进行现代化教育。要加快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发展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多元化文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公平[1]。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产物,是未来社会进行人才竞争的保障,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有力保障。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学领域发生了变革性的突破。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不再像以前一样死板单调,更加有了国际大融合的趋势。“教”与“学”两者之间也在不断地平衡发展。深入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不足
高等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多采取讲授方式进行教学,缺乏相关的教学实验和教学讨论。高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过于死板,教师过于威严,师生之间的沟通也较少。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教学方法有效性过低。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量过低,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启发性。
(二)高校的“大班教学”方式地位稳固
高校中多采取大班教学方式,师生比例悬殊,教学班级规模庞大。而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一名教师的最佳視野范围是28个学生,显然中国高校教学中的师生比例过于悬殊。而教育部规定的1∶18的师生比也鲜少有高校做到,而班级规模过大则导致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教师也很难对学生进行管理[2]。在这种“大班教学”方式的弊端影响之下,很多高校还继续进行扩招,这无疑又拉大了师生比例。在教师队伍的不足之下,繁重的教学任务将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用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大高校也应该对信息化教学方式加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有利于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增加。然而大部分的教师对在网上获取教学资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很多教师安于现状,不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很多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理解不够彻底,对网络促进教学进步的愿望不迫切,变革教学方法的意识淡薄。
三、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学方法革新的方法
(一)多元化教学方针
教师采取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为辅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在进行相关的课程教学前可以事先发放一些调研表让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抒发自己的意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以便后续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以启发式和参与式为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二)缩小师生比例
各大高校在进行学生扩招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缩小学生和教师的数量比例,保证教学质量。教改过程中保证各个层次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禁止大范围的扩招,缩小师生数量比例。还可以扩大小班化教学模式,加快教学改革速度。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对此予以重视,各大高校进行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倡导活动。保证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套服务,加快现代化教学进程。
(三)“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要支持并肯定教师对教学方法革新做出的努力, 并敢于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对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学生要配合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和研究。“以学生为主体 ”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规律,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研究讨论,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四、结论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教学改革受到诸如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和评价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因此,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夏兰.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方法的革新[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7-18.
[2]叶晶.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邓婷婷,邓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学方法的革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5):110-112.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