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用科学精神自救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演越烈。在激烈的全民应试竞争中,有部分孩子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这场生死较量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历史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历史教学课堂上做起,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抗争意识,进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科学精神;抗争意识;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2-0074-02[作者简介]杨镇陵(1969—),女,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教师,小学高级。
  一、问题的缘起:吴康宁老师的追问引发的思考
  吴康宁老师的一篇教育随笔《你为什么不抗争》,其中开篇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名14岁的初三女生,因为忘记做作业而受到老师劈头盖脸的厉声训斥,没有怎样辩解,没有什么抗争,便在半小时后回到家中痛哭一场,然后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狗从24层楼的窗台上往下纵身一跳——”
  吴老师接着说道:“面对老师的粗暴批评,这名初中女生为什么不替自己进行足够的辩护呢?为什么不同老师进行必要的抗争呢?为什么偏偏要悄无声息地跳楼自杀呢?”
  吴老师认为,让学生学会抗争(当然是合理的抗争)似乎也就不能不成为我们教育必须承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往高处说,学生只有学会抗争,才有可能在其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勇于并善于坚守真理,坚持正义,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有尊严的人,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敢于并善于维护民族利益,伸张国际正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学生只有学会抗争,才有可能更好地明辨真相,敞露自身,排解精神痛苦,避免心灵创伤,才有可能防止或减少悲剧的重演。
  看完这篇文章,笔者掩卷沉思良久。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承担起教育学生学会合理抗争的重任。合理的抗争不是对秩序的破坏,不等于无理造反。合理的抗争其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的过程。合理的抗争更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对旧的、不合理的秩序的否定。翻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要求中学生要“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不仅是研究科学的工作者所要具备的,更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性思想的人应该具有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二、学生心理脆弱的原因分析
  现在的学生遇到问题动辄跳楼,用这种自我毁灭的方式结束花季生命。在痛惜之余,我们不禁追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啦?
  我们看看现在学生的生活:
  在一次对N市十所小学两百多个学生的问询中,90%的学生感到最幸福快乐的事情就是考试得到100分。另外10%的学生说,因为自己几乎每次考试都是100分,所以不会因为这件事有幸福感,考到100分是应该的。
  一位高一学生说,一天上八门课,一门功课大约有40分钟的家庭作业。按照一天只有六门课的作业量计算,一个晚上就要用4个小时做作业。从7点到11点,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更不要说预习和复习了。要想早睡觉,就只有抄作业了。
  再让我们看看教师的工作状况:
  在大多数学校,每次考完试后,学校会把所有老师的名字写在所教班级成绩的后面,在全校大会上依次报老师的名字和所教班级的分数。各班均分相差在1分以上就要找老师谈话。
  透过以上镜头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了属于自己本应该有的生活,学习课本知识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知识转化为素质原本是需要实践历练的,而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所得到锻炼的永远是应试的能力和技巧,他们的素质构成越来越单一化。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几乎都是从老师那儿获得的(知识是膜拜的对象,是权威),谁的知识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听老师的话就能使学习效益最大化,盲目服从也就成了我们教育现状中一种挥之不去的痛。
  放眼社会环境,教育风气越来越接近精英路线。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会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优异。学校为了完成升学指标,也不自觉地把学生变成了谋取名声的工具,于是一台台“升学机器”也就应运而生了。家长和老师的期盼使学生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中。学生被教育要顺从,以致没有了反抗的意识,也没有了辩解的想法和勇气。正是这种顺从心理,导致了学生有想法又不敢反抗的痛苦,个别人最终选择了终生逃避。
  从学生个体的角度讲,如果仅仅以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不是人人都能承担起学习课本知识的重担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从上小学开始,他们的人生就是一个失败的过程。他们一面是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一面是难以舍弃的自尊。面对这样的人生难题,也许死亡就是他们能做出的唯一选择。
  三、培养学生科学自救的意识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抗争意识。当然,抗争意识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导。历史这门学科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历史课堂是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最好阵地。
  (一)面对压力,坚持真理,勇于挑战课本权威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权威。学生学习知识,不应该仅仅为了分数,更要养成一种渴求真理的态度。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二时,笔者让学生在教科书上找茬。结果,有学生就找到了教材中自相矛盾的说法。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教材也不是权威。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告诉学生勇于挑战老师权威。例如:在讲明朝末年思想家李贽的时候,笔者突出了他“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是非标准应该依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挑战学术权威的思想;在讲到亚里士多德的时候,笔者向学生宣扬“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态度。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相关热词搜索:自救 精神 科学 学生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