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当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当代幼儿教育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2-0235-02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他毕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活教育是他教育思想核心部分,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受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在长期致力于中国化新教育探索的基础之上的概括和总结,他试图用它来改变旧教育“教死书,死教书,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
1.活教育的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他必须热爱人类,不论国籍、种族、阶级或宗教。他必须热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他应该以“世界一家”的思想作为人类最终目标。其次,是要做中国人。在世界上还存在各个国家时,做一个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个拥有长期光荣历史的国家,并尽力来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他也必须热爱生长在同一块国土上有着同样命运的同胞们,他们为同一个目标,即为自己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最后,是要做现代中国人。他必须有强壮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的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普遍而抽象的人类情感和认识理性出发,逐层赋予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时代精神和现实需求等涵义,使教育目标逐步具体,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2.活教育的课程论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将书本看作唯一的教育资料,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课程。他明确地指出:“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死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我们活的书,直接的书。”他还说:“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活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是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儿童的生活,其组织形式也必须符合儿童的活动和生活的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惯常按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惯性的“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和儿童文学活动。按“五指活动”的设想,儿童活动代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儿童生活,而以“五指”作比喻,是因为这五种活动犹如一只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联的整体。尽管陈鹤琴先生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知,但他并未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尽管“活的”和“直接的”知识要“大大优于”书本知识,但只要恰当地用作参考资料,“书本是有用的”,问题是不能像通常那样“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
3.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出发点,它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他说:“一切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在强调以‘做’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同时,他也看到了儿童的‘做’往往带有盲目性,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做’的同时,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他还以此总结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活教育’方法论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打破班级、时间、空间、教材的界限,不提倡班级授课制,重视室外活动,提倡‘共同研究学习’。”他由此归纳出了“活教育”的四个教学步骤:实验与观察;阅读与参考;发表与创作;批评与研讨。这几个步骤都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的学习。
二、活教育理论的价值
第一,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并指出了做现代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让这一目的概括而具体,崇高而朴实,为教育指明了方向。
第二,活教育的课程论,认为课程应为目标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强调了课程的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综合性。它是对书本主义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批判,它把学生从狭隘的课堂和书本中引向广阔的生活大舞台。引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
第三,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以及17条教学原则,包含了对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辩证认识。学生的做并非盲目的尝试,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实践,去求进步。老师能做的则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是必要的指导,而非一味的包办代替。这有利于启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活教育理论对当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1.注重培养幼儿做人
活教育理论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蕴涵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理念。陈鹤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与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儿童做人”是相一致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更是人一生中不可忽视的基础教育。所以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幼儿做人就显得尤其重要。当今幼儿园应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所提出的做人教育。应该让幼儿学会做人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康的情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人生的技能。因此,“活教育”目的论的“做人教育”是当今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和理念。
2.注重本土化课程的开发
活教育的课程论是在总结中国传统教育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蕴含了整合教育、开放教育、主题教育、渗透教育的新理念。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课程论中的活课程观、活教育观、活教学观、活学习观是我国幼教深化教改和树立新教育理念的源头。陈鹤琴先生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正确合理的部分,并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他提出的“五指活动”是“活教育”课程论的核心,所强调的大自然、大社会课程观体现了整合化、本土化、生活化、幼儿化、现代化的特点,是当今幼儿园课程观所提倡和追求的理念。所以我们现代幼儿课程开发应在继承原有课程的优势基础上汲取新课程理论的精华,通过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使新的课程理念真正实现本土化直至园本化。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活教育的课程在方法论中又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陈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如果掌握了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儿童在实际活动中了解日常事物的普遍真理,将经验提高到浅显的理论;这对于启发儿童的智力是有帮助的”。他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认为“要照顾到儿童心理发展与能力,不要根据成人的经验,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茫然不知所以地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陈鹤琴提倡的“整个教学法”就体现了“活教育”思想,反对传统教育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和消极制裁的管理方法。同时它的整合教学、游戏教学、小组教学、活动教学、灵活教学的理念,与当今幼儿园所提倡的整合教育、主题教育、区域教育、开放教育的理念异曲同工。所以现代幼儿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在幼儿原有的经验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活教育的课程论中提出了“五指活动”的幼儿课程理论: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和儿童文学活动。陈先生认为五种活动不可偏弃,并提出在实施时采用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而2001年7月,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各领域内容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并从多方面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所以现代幼儿教育也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应过分强调分科或分领域的教育,忽视课程之间的联系,这样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华书店,1949.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4]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2.
[5]程远光.鹤琴“活教育”理论述评及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6]朱秀芳,卢清.试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幼儿课程资源开发的启示[J].现代农业,2009,(5).
[7]苏刚,庄云旭.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8]彭攀.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9]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0]韦禾.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述略[J].教育研究,1987,(6).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