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研究性教学实践及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研究性教学是世界上不少大学都非常关注的事情,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在详细介绍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研究性教学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细节的基础上,对如何借鉴别人的做法作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英国 研究性教学 北安普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14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性教学成为世界不少大学的追求,并付之实施。比如,美国的研究性教学强调基于问题教学和基于项目教学,学生则基于问题和项目学习;法国则已经在初中、大学预备班和高中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日本也有以综合活动课程的形式开展研究性教学和学习;德国亦开展了课题教学和学习。[1]我国已有不少学者研究研究性教学的相关问题,也有学校开始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改革。但国内的研究性教学要么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要么只是散点式运作,还没有形成以“点”带“面”的规模,总体效果还未明显凸显。
  2013年笔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进修,亲身参与北安普顿大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性教学有一些现实的体会和认识,以下是本次实践调查的结果。
  一、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一)研究性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作
  已有的研究表明,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需要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2],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在学生人数相对教师而言明显过多的情况下,一门课完全由一个老师承担开展研究性教学不够现实。同时,研究性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环境,需要有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人员的思想碰撞。因此,必然要求同一门课程尽量由多个老师承担,组建一个互补的教学团队,以达到“1+1>2”的增值效果。基于以上考虑,北安普顿大学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教学团队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通常,每门课都有一个课程组长(简称module leader),有3个左右的成员(简称module tutor),课程组长是该门课的主要负责人、主讲人和评价者,讲授一般都由组长进行,讨论的主持则根据seminar的场数,由组长和团队成员分别进行,有时也一起开展,2个或3个老师同时参加同一场讨论(seminar),互相补充,共同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原因和答案。在教学团队的合作中,团队成员通常只是辅助角色。由于北安普顿大学每门课每周的学习都严格区分为讲授部分(lecture)和讨论部分(seminar或workshop),作为辅助角色的其他团队教师,一般只参与讨论部分的教学活动,且每次讨论的主题均由教学团队的组长确定,其他老师主要负责组织和引导。如此,既可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又可保证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达到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目的。
  (二)研究性教学的组织与评价
  由于研究性教学本质上是将科学研究的思想和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强调要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因此,对学生科学研究思维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训练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北安普顿大学在课程的组织和评价上都尽量考虑这一因素。首先,在每门课程的组织上,会花不少课时教授学生如何做科学研究。比如,在笔者参与的一门课程“小企业中的问题”(issues in small business)中,1学期12周的课程里,有整整4周即1个月的时间是专门用来培训学生如何搭建论文的框架、如何提出自己的选题、如何按照规范的格式写出科研文章的。笔者参加的另外3门课亦同样安排了3-4周左右的时间来训练这方面的能力。其次,在每周的课程开始前,老师会提前告知该周讨论课的讨论主题,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间记入学时),就给定的主题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以备在讨论课上相互探讨。如果事先不准备,不查阅资料,在讨论时将无话可说,或者提不出特别有意义的观点,将会影响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这使得学生不得不去大量阅读,从而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并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深度,学到不少知识,甚至有些学生能就某个选题写出非常漂亮的研究综述。最后,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几乎所有课程都会要求写一篇与课程相关的小论文或大论文,作为成绩评定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校对论文的要求十分严格,至少在格式上必须遵循一个“哈佛样式”( Harvard style),查重率不能超过30%,且文章必须要有规范的文献综述。这些,都是对学生科学研究思维的训练和开发。
  (三)研究性教学的课堂设计与组织
  研究性教学开展最关键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用什么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的提问,鼓励学生多提问,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辩论、展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都是十分有效的研究性教学方式。这能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沉闷,创造一个开放的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
  北安普顿大学每门课程的设计与组织均围绕研究性教学最核心的因素“创新”而展开。正如前文提到的,北安普顿大学每门课程的教学严格区分为讲授部分(lecture)和讨论部分(seminar或workshop),讲授部分一般每周1学时,选同一门课的学生都一起参加讲授部分的学习,讨论部分一般1-2学时,选同一门课的学生会被分成多个小组在不同的教室和时间开展讨论,一般每个小组20人左右,人多的大课,有时讨论组多达7-8个,在具体讨论时,每个小组还会被分成4人左右的多个更小的组,以保证讨论效果。在讲授时,老师会将相关主题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方法、意义、流派等基础理论梳理一遍,并介绍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介绍这些时,会在ppt中以学术的格式严格标出该观点或理论是哪个作者在哪一年提出的,以时刻提醒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课程论文及其他研究活动中体现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同时,老师也会提出自己对这些基础理论的看法,并请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切磋,欢迎批判。当然,在讲授中,老师也会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们在接下来的讨论课中讨论。可见,即使是讲授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都是围绕研究性教学最核心的目标“创新”而展开的。

相关热词搜索:英国 研究性 教学实践 思考 大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