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培养思想指导下的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实验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验课程改革,提升经管类毕业生的发展空间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首先指出了经管类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分类培养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提出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分类培养;经管类;实验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251-03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素质全面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备受亲睐。进入20世纪,尽管社会对于经管类毕业生的需求量不减,但是经管类专业招生人数的激增致使经管类毕业生的发展空间竞争相对激烈。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学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抽象表达,它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指导管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决定了经管类专业人才必须“知行合一”,而且“行”是经管类专业人才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实验课程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学生们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而传统的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实验课程改革促进经管类专业人才发展空间的提升显得尤其重要。
  一、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经管类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距离跨度较大,即使是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也未必能够很熟练的在实践中解决专业领域内的具体问题。以往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同,一种情况是,有些学校重实践轻理论,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另一种情况较为普遍,唯书、唯理论,没有充分考虑经管类专业的发展规律,造成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这两种教学目标的定位没有真正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高素质应用复合型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但改革的效果却并不如意,尽管学生们理论学习的广度确实有所扩展,实验课程的任务也因此变得繁重,然而这种简单的、拼凑式、静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应有的深度和谨慎,学生们的负担重了,而综合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多数经管类毕业生在校期间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而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能用上的很少,或者是所学的知识中有些还不够深入。这些现象的产生并不仅仅与学生本人的学习习惯和努力程度有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是其重要原因。
  2.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与否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由于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其管理机制的运行没有自然学科那样成熟。自然学科类的实验课程管理制度十分成熟,运行良好,很值得借鉴,但是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实验课程管理制度的借鉴仅仅是简单的模仿,缺乏一定的严谨规范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特点与实验课程管理制度的不相适应,造成实验课程管理的随意性。
  3.教学环境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它要求经管类专业人才必须能够在所学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解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际问题,那么在培养过程中,必须不断充实实验教学的内容,发展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经费是制约师资队伍水平提高的最直接原因,而实验课程重要的意识淡薄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由于实验课程得不到重视,许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操作能力较弱的指导老师承担实验课程教学这一重要的任务。这种机械的、照本宣科似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另外,大多数学校的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周期过长,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设备都存在“超龄”现象,尽管实验室的更新状况不一定非要紧跟企业的发展速度,可是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滞后性和不可持续性是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在现有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管理者对于实验课程重视,改革以往的不合时宜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是推动经管类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分类培养思想指导下的经管类实验课程改革
  (一)分类培养的理念
  按照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通常分为: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而且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划分,学术型人才强调和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强调和偏重于新知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强调和偏重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但是,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新知识的应用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一种新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学术研究必须通过成果的实际应用才能证明其可信度。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复合型人才就是学术与应用的有机统一于人才自身,必须具备从事学术创造性活动能力和应用新知识于实践的能力[1]。提倡培养复合型经管类专业人才是中国教育转型的重大实践,而在实施层面上的简单复合却没有真正体现注重素质的培养和人才的全面发展。
  在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的培养过程中,不少学校仅仅认为学生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技能就是复合型人才了,这种观念十分不合理。笔者认为,在实施层面应该扎实于适应不同社会需求,不能不顾客观教学条件的约束盲目追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据我校统计,经管类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约60%,进入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约10%,继续深造的约30%。在进入企业工作的多数从事应用型的工作岗位;而进入政府及事业单位的一部分从事应用型工作岗位,另一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研究生绝大多数都从事经管类专业内学术研究。本文实验课程中的分类培养思想正是由此而来,通过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让从事应用型工作岗位的经管类专业人才更受欢迎,让继续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经管类专业人才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2~3]。
  (二)分类培养的目标
  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资源并不十分丰富,盲目的追求复合型人才往往只是简单的“糅合”,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做好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发展空间。关于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的定义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分类培养体系的设计,这里有必要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作详细的界定。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领域内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偏重于专业知识在具体工作中的实践和应用的人才;对于学术型人才来说,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的经管类科学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学术研究工具和方法,偏重于科学研究的人才。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在初入校门的一至二年内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的未来发展路径如何,所以在培养计划的设定时应一份主培养方案、两个子方案。主培养方案应该是总纲性的一般方案,规定大学四年的基础性培养方案,主要实施于大学一二年级;子方案较主培养方案更加具体,具有更强的导向性,主要实施于大学三四年级。在大学二年级末,可以由学生的自主选择某一子方案。另外,在大学三年级下仍有一次培养方案调换的机会。这样灵活的设置培养计划,有利于培养不同发展方向的经管类大学生,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那么,经管类实验课程在分类培养体系中是什么样的地位呢?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理论知识服务于实验课程,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是实验课程服务于理论研究。只有科学的认识到实验课程在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强适应能力的经管类专业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指导下 经管 课程改革 类专业 培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