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说语文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王荣生,男,1960年生。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述有: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等,总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21世纪专题教程·语文系列丛书》。
问者: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访谈邀请。当前关于语文知识的类型问题,语文知识的开发方式问题,以及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的关联等问题,成为了语文课程研究的焦点与热点。您对语文学科的许多概念有着清晰的解读,下面就大家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向您请教。请问王老师,您如何界定“语文知识”?语文教师该如何教好语文知识?如何构建“教学用”的“语文知识”体系?
答者:“语文知识”问题,在我国是一个被人为复杂化乃至意识形态化的问题。最近我发表了《完整地理解“语文知识”的问题》一文,陈述了我对“语文知识”问题的理解:
第一,要明确讨论语文知识问题的基本立场。讨论“语文知识”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促使语文课程改革向前推进并使之逐步完善。我们应该看到20世纪我国语文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乃至我国数千年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应该看到21世纪初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我们应该直面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更应该正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缺陷,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严重弊端。
第二,要明确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基本定位。“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基本定位,体现在以下三句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语感养成,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来说,“语文知识”(语识)与“语感”,主要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关联概念:当强调“语文知识”时,我们关注的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当强调“语感”时,我们关注的是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语文知识”与“语感”的关联,通过语文实践,即语文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当强调“语文实践”时,我们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感”养成的途径。
第三,要明确语文知识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语文知识”问题,在语文课程目标层面、语文课程层面、语文教材层面、语文教学层面,有不同的侧重点,因而构成不同的研究内容。目前大家对于“语文知识”问题的关注,主要是在语文课程层面,侧重点是达成目标的课程内容具体构成的问题,也就是应该教什么知识、应该教哪些知识的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研究:第一,对已经纳入语文课程的“学校语文知识”进行考察。第二,研制应该纳入语文课程的“语文知识”。概言之,“语文知识”要除旧纳新。
第四,要明确语文知识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语文知识”除旧纳新,是具体的;除什么旧、纳什么新,需要一项一项地、一个一个地具体研究——在与学术界研究现状的关联中、在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中,在与学生具体情形的关联中,来一项一项、一个一个地具体研究。我不赞同提“语文知识体系”,因为现在研究还很不够,谈论“体系”的物质条件尚不具备。离开了与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离开了与学术界研究进展的不断流通,离开了母语环境下千姿百态的学生具体情况,所谓“体系”,所谓“系统”,很可能是“皇帝的新装”。
问者:王老师,在您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您对语文教材有独到的见解。请问您对新的语文教材有何新的看法?您如何评价新的语文教科书的多元价值?
答者:我国的语文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我提出了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即“定篇”、“样本”、“例文”、“用件”。希望这一研究能为语文教材的编撰和语文教师妥善处理教材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也是最近,我发表了《对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几点建议——兼论语文教科书的功用》一文,从语文教科书评价的角度谈了我的认识:
第一,要明确语文教科书“课本”的功能。“课本”,按现代的理念,是教学中“交际的对象”,它服务于语文教师,面对的则是程度高低不等的一班学生。名副其实的课本,要做到“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促使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从功能的角度看,“课本”是“读本”与“学本”所不能代替的。
第二,要明确语文教科书“课程研制”的责任。尽管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和目标的制订还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但目前的中心任务,无疑应该是标准的实施。实施,意味着要获取成功;而成功的标志,是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何达成目标,则关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问题,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什么”由谁来研究和开发呢?我国“语文”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在语文教师备课工作量过重又普遍难以把握“教什么”的情况下,语文课程研制者和教材编撰者应该承担起课程内容开发的责任。
第三,要明确语文教科书“呈现方式”的教学价值。语文教材编撰的核心,是运用合适的编撰策略实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课程内容教材化,实际上要求语文教科书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要有课程内容,对“一般应该教什么”给出切实的回答。二是要对“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有建设性的回答,使语文课程内容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得以具体地显现。教材内容教学化,实际上要求语文教科书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局部的,要勾勒出一个点的教学的主要步骤。二是完成一个大单位的设计,也就是将一堂课几个点的教学连贯起来。在语文教学内容僵化和随意性过大并存的现实条件下,我国目前所迫切需要的,是“确定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语文教材。就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其教学设计和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应与该教科书的编撰策略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第四,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供选择”商品属性。编撰具有学理依据的、适合于不同情境教师和学生的多样化的教材,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语文教材的“多样化”大致是两类:一是基于不同课程形态的多样化。二是同一种课程形态使用不同的“课程资源”、采用不同的教材编撰策略而形成的“多样化”。语文教科书是供学校和教师选用的一种商品,应该在“多样化”的格局中像对待商品那样对待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只能以供选择的面目出现,其教材品种的开发和编撰质量的提高,应该提供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我主编的“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开始在一些学校试教。试编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1)课程内容的开发,提供比较切实的课程与教学内容。(2)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使语文课程内容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得以具体的显现。(3)教学方案的研制,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师可据以教学的教材设计。希望这一努力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欢迎广大语文教师批评指正。
问者:您认为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该怎么教?文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答者:关于文学教育,我想借用倪文尖博士在“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的“想象与移情”单元说明中的话:
文学教育向来是语文课程的重头戏,可又往往被认定是教育的重灾区;文学作品在语文课本里从来都是大头,可也正是文学作品最让师生们感得“头大”。这是哪门子事?我们认为,根由在:课堂状态的语文学习中,文学,学什么?怎么教?一直悬而未决;作为学校语文知识的“文学”教科书,在知识开发、呈现方式以及编撰策略上,甚至少有自觉、理性而独到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文学教育,阅读,是基础也是关键,而让学生成为会读文学、爱读文学的准高级读者,是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这其中,建构合宜适当的文学的阅读图式,即,掌握各种文学作品的读法,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我们初步的考量,文学的阅读图式不妨分作两大类型来探究:“着眼于主体的阅读图式”,“着眼于对象的阅读图式”。“着眼于对象”的阅读图式,文类或曰体裁是其最基本的方面,不同体式的作品有不同的读法。“着眼于主体的阅读图式”,须要在读者的知识经验、阅读反应与认知边界上着力,须要在使之充分地外显化上钻研,须要在促进主体的“反思性”和“元认知”上下足功夫,才能得到有效的教与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