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初探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本文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特点,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材缺乏、实践练习不足以及与毕业论文写作结合不够等问题,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效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改革;对分课堂;草业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275-02
  科技论文写作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从文献中获取知识的科学技能,并熟练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为后续毕业要求的文献综述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准备。在高校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对于改善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高逻辑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法已有情况
  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主要讲解科技论文各部分、图表制作、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等。课程考核要求每位学生撰写自命题论文或综述,最终以学生考勤10%、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成绩20%以及课程大论文70%作为总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缺乏,专业契合不足。目前,草业科学专业向本科生开设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生在上课之前对于教学目的和内容不能主动了解,仅能从课程名称认为这样的课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无味,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专业论文的写作相对欠缺。同时,由于教材专业性不够,这门实用工具课在教授过程中脱离实际,学生在练习科技论文写作时与本专业结合较少,纸上谈兵,缺乏实际联系。
  2.理论讲授,缺乏实践练习。科技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者对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后的归纳总结,阐明问题的本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了概念性的知识。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实践操作。
  3.与毕业论文写作结合不够。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及时反馈,这导致教师不能实际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值以及对本门课程的学习难点,不能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与往届指导毕业论文的导师们交流过程中发现,该门课程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帮助作用较小,没有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二、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改革
  1.转变教学模式,拓展实践环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交互式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式课堂教学和讨论式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本次课改通过转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对分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授课之前,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即将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和之前上过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并且正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前收集学生们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普遍会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准备教学材料,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介绍学术论文以及学位论文写作要点,通过具体案例(毕业论文)的分析及评价,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之前收集到的较为广泛的问题进一步筛选。后期针对筛选后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解和实践指导,提出有效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方法(图1)。课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毕业论文各模块的写作练习、数据处理练习、图表描述练习、文献检索和引用练习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论文语言科学化以及论文结构逻辑化的能力。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调研学生对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对他们完成毕业论文、培养科研写作意识的帮助。此外,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调研本门课程对于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能力的提高情况,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获得他们对教学改革后本门课程的信息反馈,为下一轮教学实践做准备。
  2.调整教学内容,紧靠专业要求。在固定课时的情况下,根据前期的调查,汇总整理学生对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精简,增加课堂互动以及课后实践写作环节。并且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著作,并结合我校草业科学专业草原学、饲草学以及草业系统学相关知识,对教学课件进行完善,从而使理论讲授部分内容丰富、增加本科专业性。
  3.转变教学理念,善用现代教学工具。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传统教育结合形成“互联网+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在课改后的教学过程中增加网络课程如慕课、网易公开课等的介绍,拓展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除了板书和多媒体配合外,充分利用现在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以及丰富的“教学APP”等,在教学中给同学们介绍文献查阅的途径和网址、介绍多种制图软件以及数据处理软件。课后利用“QQ”、“微信”、电子邮件等进行在线答疑、课后讨论、课外资料共享等,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
  4.制定考评标准,调整考核方式。结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针对本门课程最终的课程大论文,制定一套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在原有的考核方式(考勤10%、平时成绩20%以及课程大论文70%进行考核)基础上进行调整。由于课程内容以及授课方式的调整,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以及课下对本门课的参与度,因此应该将平时成绩增加为40%,由于平时成绩会部分体现学生的考勤,因此,考勤占的比例进一步减小至5%。课程大论文的成绩由考评标准以及最终的论文查重率确定,占课程总成绩的55%。
  三、教学反馈与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主要由从学生成绩、学生能力的提升、同行授课专家听课反馈以及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反馈这四方面体现。笔者发现,课改之后,不论是汉语言班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民语言班学生,课程论文的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接受课改教育的学生纷纷表示,从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论文结构组织能力,对他们毕业论文的撰写有很大的帮助。同行授课專家听课的反馈意见表示,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改革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效果活跃,其中汉语言班级课堂氛围提升更为明显。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论文写作技巧,并且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得以运用,得到了多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充分认可,据相关指导老师的反馈,民语言班级由于语文写作水平基础薄弱,之前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语言组织、逻辑结构不清、内容混乱等问题,但经过课改之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培训后,民语言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能力显著提高。另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力的引导。许多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或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在经过本次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培训后,主动撰写并发表了科技论文。
  四、结语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与时俱进,要保持先进的理念,教学内容要更加实用,教学方法要更加创新,考核模式要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国强.《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9).
  [2]付艳萍,王秀芳.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移动信息,2016,(8):00138-00139.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4]沈向阳,陆铭君.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1):192-192.
  [5]井长青.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9):14-15.

相关热词搜索:教改 初探 论文写作 课程 科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