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的幽默

发布时间:2017-02-0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里根的幽默篇一:作为幽默还有哪些目的

作为幽默还有哪些目的?请举例说明。

幽默是指某事物所具有的荒谬荒唐的、出人意料的、而就表现方式上又是含蓄或令人回味深长的特征。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比如相声《逗你玩》中刚开始小偷教小孩说自己名叫“逗你玩”的过程呈现得很平淡、最多叫人觉得有些不知所以然,只是最后衣服被小偷偷走了才让我们觉得荒唐,而他的表演跟让人苦笑不止。除了这个之外,幽默的目的还有很多,比如说拒绝、反驳、不满、掩饰、解围、刁难。

用幽默的方式拒绝别人,有时可以故作神秘、深沉,然后突然点破,让对方在毫无准备的大笑中失望。这样的拒绝,在达到拒绝目的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愉快地接受。例如: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因为每四年才有一个闰年,所以等他过第十八个生日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在他过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告诉他,他们集了两万法郎,准备为他立一座纪念碑。罗西尼听完后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

罗西尼本不同意朋友们的做法,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于是提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含蓄地拒绝了朋友们的要求,又不会伤害朋友的好意。

幽默的目的还可以用来反驳,这样既避免了正面冲突,有给人一种幽默诙谐的感觉。周恩来是一位博学多谋、辩才杰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长期对外交际中,周恩来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险为夷,深受众人的敬佩。— 次,他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 “ 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 ?” 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 “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 ” 对方又问: “ 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 ?” 他又微笑道: “ 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 ” 寥寥数语,使对方哑口无言。正是这种幽默的方式反驳别人,很好的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幽默的方式来解围是最好的方法。里根被称为是最具幽默的总统,记得有一次里根总统在一次白宫钢琴演奏会上发表讲话时,夫人南希不 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到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了惊叫声。 但南希却灵活地爬了起来,在二百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了自 己的位置上。这时,里根便在他的讲话中插了一句: “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情况下, 你才应该这样表演。”正是这种幽默的方式既替妻子解了围,也保住了面子,所以幽默的方式来解围很有意义。

里根的幽默篇二:幽默逻辑

先说说我自己经常使用的一些幽默技巧。幽默效果一般离不开这样一些基本要素:出乎意料、间接、曲解、错置、比照和双关等。这些要素只要运用任何一条就能制造出幽默效果来。下面介绍的一些技巧实质上都是围绕这些基本要素来制造幽默的。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

1. 一段式

基本形式:事实,奇。

一段式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既可以是你自己说出的一段陈述,也可以是谈话对方的一个问题,等等),你用一个不常见或不合理的理由以制造出幽默效果(奇)。这里利用的是曲解的幽默要素。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总统里根的经典即兴幽默:

一次,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在200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活:“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这样表演。”

这里,里根根据“南希不小心跌落”的事实,进行了曲解(奇)——“用来获得掌声的表演”,从而制造出幽默的效果。

再举一个我自己最近的例子:

上上个周末我约一个金发MM出去,我们去了一家酒吧喝免费的shot。那里的电视在报道世界杯,当时的画面是一群南非的清洁工正在清理草皮。于是我随口就对她说:“嘿,他们正在清理场地。你知道,那些牙齿可不好找的。”

她先是没反应过来,然后哈哈大笑。

在这里,我先陈述了一个事实——清洁工正在清理草皮,然后用一个几不合理的理由进行补充——他们在找球员掉下的牙。这就制造出了幽默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还使用了“间接”技巧,因为我没有直接说“他们在找球员比赛时被打掉的牙”,而是进行了省略和隐藏——“那些牙齿可不好找的”,这样就增强了幽默的层次。关于这个技巧,以后还会谈到。

可见,一段式的笑点在随后的“曲解”部分,但一开始的“事实”部分却是前提,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一个幽默感很强的人,他可以在任何情境中、根据任何事实随心所欲地制造曲解,这需要放松的心态和很好的想象力。随便再举个例子:

MM:“你这身衣服是新买的?”

我:“当然啦。别人送我的衣服往往都不合身,只好自己买了。”

再比如:

我:“你的包挺好看的。”

MM:“是吗?谢谢。”

我:“不客气。你知道,我心情好的时候总喜欢说些甜言蜜语。”

2. 二段式

基本形式:事实,

里根的幽默

正,奇。

二段式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既可以是你自己说出的一段陈述,也可以是谈话对方的一个问题,等等),你先给出一个常见的合理的理由对之进行补充或解释(正),却又接着说出一个不常见或不合常理的理由以制造出幽默效果(奇)。“正”是为了比照而用的,而“奇”则是为了制造出乎意料。可见,二段式技巧用到了比照和出乎意料的幽默元素。可见,二段式比一段式多了“正”的铺垫和比照部分。还是举一举具体实例吧。

整个冬天我都一直留着长发,后来天气暖和了便剪短了头发。没过两天就碰到一个认识的MM,她问我:“咦,你剪头发了,看上去精神多了。”

我说:“是啊。你知道,春天来了,天气变热了??”

说到这里,我故意停顿一下,然后说:“春心也开始荡漾了,所以就想臭美一下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剪头发是个事实,接着我用“春天来了,天气变热了”作为一个常见的合理解释(正),然后再用“春心荡漾”给出一个不常见的理由(奇),从而制造出比照和出乎意料。

3. 三段式

基本形式:事实,正,正,奇。

三段式结构跟二段式类似,只是多了一层“正”的铺垫部分而已,其目的是制造出更强的比照和出乎意料效果。关于三段式技巧,我曾经翻译过John Kinde的一篇文章《三段规则——来自喜剧界的幽默技巧》,那里也有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去我的那篇译文里看一下),不过下面我再举一个我的实战例子吧。

有一次去了一个聚会,在打开一个组合后,我对那些陌生人说:“其实,我现在觉得认识新朋友的时候,我很厌烦老是重复着说那些套话。”

我停顿了一下。看着他们中套的眼神,然后说:“比如,初次见面的时候,每个人都总是这样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里人? 以及,你是单身吗?”

说完之后,他们都笑了,效果相当的好。我给他们留下了比较自信诙谐的印象,而且制造了轻松的气氛。

这个例子中,我先引出一个事实或一个情境——陌生人在初次见面时常见的问话。然后,我用“你叫什么名字?”和“你是哪里人?”做两层正面铺垫,再用“你是单身吗”抖出出乎意料的笑点。

幽默创作中有个有用的技巧,叫“三段规则”(rule-of-three)。举个例子,我在我的电话自动答录机上的话:“抱歉我无法接听电话。我要么是正在给成千上万的人鼓劲,要么是正在

温弗里的电视节目中??,要么是在睡午觉。请给我留言,当我醒来时我会回你电话的。”

下面是三段规则的作用机制:

笑点(funny line)有时像是火车脱轨。你知道火车(你的思维火车)曾在何处、你认为你知道它去往何方,但接着在它出轨时你就大吃一惊。当你脚踩香蕉皮滑倒时亦是如此。正是出其不意和扭转构建了张力,从而制造和放大了幽默。

三段规则的结构设置了一种模式(pattern ),这种模式有如火车脱轨。在对口相声中你也会看到类似原理。三段规则使用了同样的结构。在三段中的前两段设置了模式(“直进”线),而第三段则打破了这个模式(曲线/扭曲/脱轨器)。打破模式增强了张力,并创造出惊异,通常就制造了笑点。你可以使用的模式应有尽有:

同类/同类/异类(T恤上列出世界名城:巴黎/东京/法戈)。

意料中的特质/意料中的特质/出乎意料的特质(她端庄,她婀娜,她是个男的)。

讨人爱的/讨人爱的/讨人厌的(拉斯维加斯婚礼礼包内含你之一切所需:音乐、鲜花、离婚协议)。

平常的/平常的/荒谬的(我到拉斯维加斯去看表演、吃自助餐、和问候我的钱)。

极致/极致/平庸(对着千人演讲、在温弗里的电视节目中、睡午觉)。

韵律/韵律/韵律(押韵设置了一种模式,能够伪装或将一种特殊的扭曲添加到第三段的包袱中)。 下例是我为Johnny

Carson的50岁庆生会的创作,其中用到了曾使他闻名于世的“先回答再提问”的汽车的典故“那答案就是??描绘了Suzie Smith的三样东西。而那问题就是??什么是拔其萃(Nifty),什么是不浪费(Thrifty ),以及什么是五十岁(Fifty)。”此例同时也用到了这样的分类:好的东西/好的东西/不是那么好的东西(人都不想变老)。我也可以采用有智慧(Shifty )这个词,但在设定模式上效果还是会差些。

为什么是三段呢?因为这是久经验证的喜剧的真理。是节奏产生了效果。这是幽默结构中的音乐部分。实验一下,你就会发现它的真效的??三段序列几乎总是比两段或四段序列更有效。

使用三段技巧吧,它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你的幽默工具箱中的一部分的。你会发现你自己在变得风趣起来,你会更好地跟你的听众互动起来,只要再过十五年你就会一夜成名起来。

4. 跳出落回(反二段式)

基本结构:事实,奇,正。

这个可以看成是反序的“二段式”,即对于一个刚说出的事实,先说一句不着边的话跳离这个话题(出乎意料),然后再回到跟那个事实相关的话题上,作为对那句出乎意料的话的解释和补充,用来增强幽默回味。

举个最简单常见的小例子:

MM:“谢谢”。

我:“你说什么?”

MM:“谢谢。”

我:“其实我听清楚了,我只是喜欢听你再说一遍。”

这里,MM说“谢谢”(事实),而我先用“你说什么”来跳离,诱使她再说一遍“谢谢”。这样我便用“喜欢听你再说一遍”做幽默的解释。

再比如说,

MM:“你请我吃饭吧。”

我(盯着她的脸仔细地看):“你脸上的皮肤真好,一点痘痘都没有。”

MM:“?? ”

我:“不过不奇怪,因为你的脸皮太厚,痘痘很难长出来。”

5. 符号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总是习惯于将各种人、各种事物按照各种关系进行分门别类,于是就有了stereo type。虽然我个人很不喜欢stereo type,因为这往往会导致诸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狭隘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地域攻击等等,但有的时候还是可以用作幽默的一种技巧的——当然,有时需要慎用,以免冒犯那些不够自信的人。

符号化就是用一种代表性的符号去替代某个人或事物,以达到幽默效果。这里利用的是“间接”的幽默要素。举个最近的例子吧:

那天世界杯小组赛中德国队4:1大胜澳大利亚队。第二天我碰到一个德国朋友(他平时很喜欢开玩笑,幽默感也比较强),我便对他表示祝贺。他说:“没什么,我们只是尴尬了一下那些袋鼠们。”

这里,他就使用了符号化的技巧——用袋鼠来替代澳大利亚队员。如果他直接说澳大利亚队,那就平淡如水了。

再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跟几个老外谈论良品,他们后来还为某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打破话题纠扰,我插了一句:“行了。我看我们最好还是请教XXX吧。”他们一愣。其中一个哥们就问:“为什么找他啊?”过了一小会儿,另一哥们突然笑了:“哦,XXX刚从哥伦比亚回来。”

这里我就用“良品”跟“哥伦比亚”进行了符号化连接,制造出“间接”的幽默要素。

符号化的另外的常见形式就是比拟和比喻,这当然也就是幽默的技巧。在很多语言中都大量地存在比拟和比喻的口语幽默。比如,奥运会期间我们把中国国家队的服装称为“西红柿炒鸡蛋”,再比如日本国旗像女人的xxx等等例子,我不想再展开了,因为只要大家有丰富的想像力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符号和形象比拟。在给人取外号时,使用的也常常是“符号化”的技巧。总之,这方面的技巧和例子很多,大家很容易就能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上找到。

值得指出的是,符号必须本身是有趣的,否则仍然无法制造出幽默效果。这里说的有趣,既可以是天生就是有趣的(比如“袋鼠”、“良品”,以及任何跟性、名人、犯罪、stereotype和其他禁忌等有关的东西),也可以是在当时语境中是有趣的(比如土气的“西红柿炒鸡蛋”在庄重的奥运会仪式中就显得有趣了)。

6. 错置

上面的符号化实际上利用的是一种“假借”——借用一种有趣的东西(在这里是“符号”)来制造出幽默效果。而错置实际上也是假借了一种有趣的东西,但不是用来替代某个人或事物,而是把这个有趣的东西放置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这个新环境跟这个借来的东西是不和谐的,从而制造出幽默效果。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借用广告词”手法。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有些相声小品演员或其他搞笑能手将这些广告词在某个情境中说出来,从而制造出喜剧效果。不仅广告词,歌词、流行语等等都可以用来“错置”的。这样的例子大家在网络或电视节目里能经常看到。下面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有一次,一门课程的期末要查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很多人恐怕都知道,对于这类的论文,我们通常都是在网上东copy西paste的,我也不例外。在上交的前一天,老师在课上抽点几个学生上来讲讲各自的论文大概内容。我很不幸地被点到了,于是硬着头皮上台面对全年级一百多人开始谈谈自己的论文。当时我说的一句开场白就把在场所有人都逗笑了。我是这样说的:“很荣幸老师给我机会来讲讲我的论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句常用电视剧用语“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在这里就被“错置”了,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就能恰到好处地制造出幽默效果。

上面说的是词语的错置,其实,具体的人和事物都可以错置,从而达到幽默效果。这个我暂时不详述了,待以后补充吧。

7. 比较

这个是个非常常见的技巧,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并经常运用了。比较分别类比和对比,都能制造出幽默效果。

举个最近的例子:

里根的幽默篇三:幽默的好处

幽默的好处

幽默使人与人积极交往。

幽默能降低紧张,制造轻松的气氛。

幽默能帮助人洞察冲突和情绪困扰的原因。

幽默提供了表达不被社会接受的感情、行为和冲动的孔道。

幽默是用安全而不带威胁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冲突。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谁时时发掘事情有趣的一面,并欣赏主活中轻松的一面,建立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幽默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容易令人想去接近;这样的人,使接近他的人也分享到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的人,更能增添人主的光彩。——波得

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人主中不可缺少的喜剧。正因它的存在,使世界充满了欢乐。

幽默是一种才华,是一种力量,或者说是人类面对共同的生活困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明。它以愉悦的方式表达人的真诚、大方和心灵的善良。它象一压桥梁拉近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弥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奋发向上者和希望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者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每一个希望减轻自己人生重提的人所必需依靠的“拐 杖”。

当作为一名自然人生活在社会中时,你就自觉不自觉地非成为一名社会人不可,这并非决定于你的愿意与否。同化社会或被社会同化。固然,幽默的力量不会使你长 高或减肥,不合帮你付清帐单,也不寺帮你干活,但它的确能帮助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协调同龄或忘年之间的关系。当你希望成为一个能克服障碍、赢得他人喜欢 和信任的人时,千万别忽视这股神奇的力量。

因为,幽默是你进行社交,进行沟通的桥梁。

幽默的特点就是令人发笑,使人快乐、欣悦和愉快,把这一特点运用到社交生活中,会取得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

我们从这个例子中就会体会到幽默社交的功效。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正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有受伤,便插入一句说道:“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这样表演。”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本来是一件令里根很尴尬的事情,在这时如果埋怨或者置之不理都会令人不快,不光是台下的人不快,也包括台上的人。而里根在社交的危难之时,运用幽默化险为 夷,出奇制胜地获得了极佳的效果,显露出他的机智、豁达,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这是运用幽默进行社交的范例。社交,是一个广义概念,凡人与人的交往、联 系,都有社交的成份在里面,无论是朋友、领导、下属、同学、同事、同乡,还是与各行各业的人,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存在如何正确有效地交往的问题。

社交在现代生活中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社交就是人与人的相互交往。社交的成功,就意味着彼此喜欢、彼此信任,并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而要想取得社交的成功,方法、因素固然很多,但幽默的作用却是任何别的方法和因素都无法代替的。

心理学家凯瑟林告诉我们:“如果你能使一个人对你有好感,那么,也就可能使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对你有好感。只要你不是到处和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机智、风趣去传播你的信息,那么空间距离就会消失。”

现代幽默理论认为,幽默能在参与者之间产生一种强烈的伙伴感和一致对外的攻击性。幽默能一下子拉近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因为一起笑的人表明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是社交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互相敌视的两个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因幽默而化敌为友,这种事例举不胜举。真正聪明的人,总是依靠幽默使社交变得更顺利,更富人情味。如果你希望有所成 就,希望引人注目,希望社交成功,希望在现代生活中立于成功不败之地,那么,你就应该学会和别人来点幽默,

来点共同的笑。

幽默是极易接近感情的热线,它象春风一样,使愉悦充满人与人的交际场中,并且表达出你的真诚和温情。

幽默是一座桥梁,是沟通人心灵的桥梁。

幽默者最有人情味,与幽默者相处、每个人都会感到快乐。

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美国前总统林肯的容貌很难看,这本来是讨人喜欢的一个障碍。林肯认识到这一点,但并没有回避它,反而利用它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

一次,林肯的政敌说林肯是两面派。林肯以平和的态度说:“现在,让听众来评评看,要是我有另一付面孔的话,我还会戴这付难看的面孔吗?”幽默,显示了林肯对自己的达观态度,体现了他的真诚,赢得了人们的理解,更表露了人们所需要的人性和人情味。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能使激化的矛盾变得缓和,从而避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化解双方的对立情绪,使问题更好地解决。美国作家特鲁讲:“当我们需 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力量具有说服效果,它几乎是一种有效的处方。”他还讲道:“幽默帮助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当你希望成为一个克服障 碍、赢得他人喜欢和信任的人时,千万别忽视这种神秘的力量。”

幽默不仅能克服矛盾的冲突,而且还是心灵沟通的艺术。人们凭借幽默的力量,打碎自己的外壳,主动地与人交往,触摸一颗颗隔膜的心,通过幽默使人们感受到你的坦白、诚恳与善意。

在严肃的交谈和例行公事般的来往中,往往给人一种戴着假面具的感觉,也似乎只能让人了解你的外表,却无法探知你的内心,这样的交流是极难深入下去的,而没有心灵沟通的社交,不能算是成功的社交。

幽默可以让人们看到你的另一面,一个似乎是本质的、人性的、纯朴的一面,这是人性的共同之处。

美国总统里根曾回到他的母校,在毕业典礼上致词时,他嘲笑自己在学校的成绩。他说道:“我返回此地只是为了清理我在学校体育馆里的柜子??但获此殊荣,我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过去总认为只有得到第一名才是荣誉。”这一番展示自己另一面的讲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奥地利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讲过:“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适应的人。”的确,幽默能使我们在社交场合应付自如,用幽默来化解各种各样的危机和困境。

我们都知道邱吉尔那段著名的幽默。

有一次,英国首相、陆军总司令邱吉尔去视察一个部队。天刚下过雨,他在临时搭起的台上演讲完毕下台阶时候,由于路滑不小心摔了一个跟头。士兵们从未见过自 己的总司令摔过跟头,都哈哈大笑起来,陪同的军官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邱吉尔微微一笑说:“这比刚才的一番演说更能鼓舞士兵的斗志”。效果的确如邱吉 尔所戏言的,士兵们对总司令的亲切感、认同感油然而升,必定会更坚定地听从总司令的命令,去英勇战斗。

用幽默,我们可以回答自己不愿听的问题。芬兰一建筑师说话很慢,当记者访问他时,一直担心时间不够。万般无奈只好说:“沙先生,时间不多了,能否请您说快点?”沙先生一听后,慢慢掏出烟斗,点上,能多慢就多慢,懒懒他说:“不行,先生,不过,我可以少说点。” 用幽默化解困境,回答难题,维护自己的利益,捍卫自己的尊严,而又不伤对方的感情,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别的手段难以媲美的。

总之,幽默是社交成功的法宝。运用幽默的力量,我们就能通过成功的社交,走上成功的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里根 幽默 里根幽默集 里根幽默事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