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11-03 来源: 疫情防控 点击:

 3 3 篇 孝老爱亲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女,汉族,出生于 1953 年 6 月,**市**县**镇**村村民。

 35 岁时,**丈夫因心脏病去世,两个孩子还小,公公患脑血管病,婆婆患类风湿病,手指、脚趾严重变形,2 人均生活不能自理,长期需要照顾。**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与婆婆一起生活,一步不离、精心照顾,从未跟老人顶多嘴,红过脸,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给老人洗衣做饭。为了给公婆看病、供孩子上学,她欠了不少债务,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面对如此生活窘境,她不管有多苦多累,总是一个人默默地付出,没有向任何人诉苦、抱怨过。30 年来,**从未放弃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她用那并不厚实的肩膀、强撑起了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家,用执着和坚韧、勤劳与善良度过了一个个难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美德。如今**已年过花甲,他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人的关爱丝毫没有改变。每天清晨 6 点,依旧能看到**为家操劳的身影。

 用孝心和坚强撑起一个家 **,女,汉族,出生于 1953 年 6 月,**县**镇**村村民。

 今年 68 岁的**,是**县**镇**人,每天清晨 6 点,她就开始忙碌了。30 年来,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婆,拉扯两个孩子,她用那并不厚实的肩膀、用一片孝心和一份坚强撑起了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

 以前,**有着七口人的大家庭,后来各种不幸,只剩下她和一双儿女。在她儿子不到 10 岁的时候,年仅 43 岁的爱人因为患有心脏病不幸去世,35 岁的**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失去家庭主心骨对她心理

 造成巨大的打击,可她只把苦水咽到心里,面对一双刚懂事的儿女,她选择了坚强活下去。

 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不好,家里条件也很差,公公婆婆又年迈,公公患有脑血管病,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因为体弱和多年的类风湿病,手指和脚趾关节已严重变形,别说干活,就连照顾自己都是问题,生活不能够自理。为了撑起这个家,刚刚 13 岁的女儿,小学没读完,就回家里务农,这样一来,照顾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全都落在了她和女儿的身上。她家地少,每年收入不多,但也是全家的唯一经济来源,她每年都整出一小块地种杂粮,来解决一家人的糊口问题,家里大小事务就靠她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务农扶持。

 为了给公婆看病、供孩子上学,她欠下了乡亲们不少债务,她在这样的苦日子里煎熬着、打拼着。公婆由于没有走出失去唯一一个儿子的痛苦和疾病的折磨,脾气大变,时刻要求她陪伴在身边。她每天除了按时做饭,还不厌其烦地扶公婆坐起、躺下,坐起、再躺下,天气好的时候,将他们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活到很晚才能休息。俗话说“久病无孝子”,但她不管多苦多累,总是默默地付出,从未向亲戚邻居诉苦、抱怨过。

 屋漏偏逢连阴雨。不幸的是,在爱人去世后的第二、第三个年头,**的公公婆婆也相继因病去世。一次次的打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面对孩子懂事的面孔,她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悲痛,继续为这个家日夜操劳着,她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曾经人口兴旺的大家庭,没有拖累乡里乡亲,更没有放弃供孩子上学的信心和希望。

 失去亲人的巨大打击接踵而来,2014 年,唯一的女儿因脑出血不幸身亡,这让**心力交瘁。2017 年 11 月,她因心脏供血不足和肺栓塞在**心脑血管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医院多次下病危通知,出院后,医生嘱咐她千万不能劳累,要定期检查。至今她仍然在吃药治疗。

 苦尽甘来,30 年过去了,如今儿子儿媳参加了工作,2018 年 10月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孙女。每天清晨,依旧能看到**忙碌的身影,以及时不时传来的爽朗笑声,她对一切都充满信心,继续为这个家操劳着。

 孝老爱亲 个人 典型事迹材料 **,男,汉族,出生于 1979 年 1 月,**市**县**村人,**小学教师。

 从教 23 年的 XXX,年龄较小的时候,他就知道端汤送药,侍奉母亲。在他十五岁时,父亲病危辞世,他就休学照顾母亲,打理果园。2016 年,母亲病情加剧,他四处借钱,带母亲到处寻诊问药,足迹遍及省内许多大医院。2017 年,母亲手术失败,卧床不起,为了方便照顾,他将母亲带至身边,悉心照料,但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可懈怠;母亲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劳。久病的母亲,褥疮严重,他费尽周折打听并买到褥疮垫,在他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褥疮痊愈。母亲卧床数年,他总是这样腾挪翻身、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推出推进、聊天解闷。他从不喊累、不叫苦、不抱怨,他的默默付出,赢得周围人群和社会人士的广泛称赞。闲暇时,他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写出的《果农卖

 果难上难》网上点击量 58 万,偶尔制作小手工艺品,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手工制作艺人。

 他 2014 年荣获**县“师德标兵”称号。

 “XXX 是孝子。”一提到**老师,认识不认识的人,因了这句话,就有了同一的话题,娓娓而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三个字就成了十里八乡臧否儿女的标尺。

 **,男,**市**县**村人,**小学教师。无论是工作,或者家庭,都因他而为人称赞。从教 23 年,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奖励,2014 年获**县“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家庭中,“孝子”是群众的口碑。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并传承着传统孝文化的故事。

 孝敬父母,想他们之想 XXX 自小家贫,兄弟姐妹五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他排行老五,但是用父母的话说“他醒事早”,从小就似乎懂得孝敬父母、爱怜兄姊。小小年纪,遇到节假日,他便帮父母做做家务,或者下地干活。父母从小小的他身上看到了家庭的希望。1995 年父亲病危,老人辛苦一生,噙着泪花,总是不舍:一则老伴常年患病,药不离口;一则小儿尙小,未有家室。重病在身的父亲,总是一万个不放心。此情此景,年仅十五的小 XXX,强打精神,安慰父亲:“爸,你不是常说男大十五脱父子,我都十五啦,你放心养病,还有哥哥姐姐帮衬,我能照顾好你和妈妈的。”回天乏术,抑或一语成谶,父亲还是离他而去,但是小小年纪的他,总归是给了父亲些许的安慰。父亲的辞世,使他承担起他承担不起的重

 担。他唯一的选择便是休学回家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双眼垂泪:“苦了我儿!”家庭的变故并未使他颓废,相反更激发了他的雄心。

 孝敬父母,忧他们之忧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其他人一样靠果园谋生。本就孱弱多病的身体,风里来雨里去,艰辛备至。他揪心母亲,隔三差五总要回家看看母亲。节假日,一头扎进果园帮母亲料理农事。他心里琢磨自己多干一点母亲就可以少干一点,吃苦受累,只要母亲幸福,自己吃点苦受点累,心里也坦然了。然而,天意弄人,2017 年,母亲还是被病魔击倒了,需要手术治疗,难以让人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是,手术失败,母亲无论如何再也站不起来了,余生只能躺在床上。悲痛不已的他,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含着泪把母亲接回家里。本已雪上加霜的他,要工作,要照料母亲,要料理果园,即便钢铁之躯,恐也难以承受,但是他依然艰辛备至的承受着。只要母亲的病痛不再发展,不在遭罪,他就心满意足了。母亲一躺不起,时间一长,身上的褥疮越来越厉害,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到处寻医问药,偏方验方,弄了一大堆,总不见好。母亲疼痛不已,倔强的她,心疼儿子,母亲皱眉咬牙忍者,实在疼痛,轻轻呻吟几声。他到处打听,皇天不负,褥疮垫效果较好,他赶紧上网购买。看着母亲的褥疮一天天好起来,他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当人们称赞他时,他只是附和着笑笑,他心里清楚,只要心里有母亲,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一次他回到家,看到母亲身下的粪便,他心里不是滋味,他默默地给母亲清理干净。他看着母亲的泪花,心里盘算这不是办法。于是她把母亲带到自己身边,只要自己在,就不

 让母亲遭罪。X 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儿子,只有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给奶奶洗袜子。母亲带到学校,方便照顾,但**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可懈怠;母亲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劳。2017 年,天不作美,气候持续高温,健康的人尚且受不了,何况久卧病床的母亲。为了使母亲度过酷暑,四十多天的暑假,偌大的校园除她和母亲一个人也没有,校园静的可怕,但他在孤寂中还是坚持下来。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 X 老师颠覆着人们的“三观”。母亲卧床数年,他总是这样腾挪翻身、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推出推进、聊天解闷。不管任何时候看见,他都是笑呵呵的照料瘫痪的母亲,他明白困难再大,也不能把坏心情带给母亲,一方面影响母亲的病情,一方面自己的辛苦就会前功尽弃。

 孝敬父母,做他们所做 X 老师的故事感染感染着周围的人。就连学校的学生都被感动着,他们用稚嫩的话说:“X 老师真好!”他的言行给学生们演绎着生命至情,小小年纪的学生都知道孝敬老人、尊敬老师、关爱同学,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作中,X 老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是学校后勤主任兼学生食堂管理员,几百号人吃饭丝毫马虎不得。食堂的事情,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虽然众口难调,却也有条有理,师生称心。当人们谈及他的故事,他都谦逊地笑着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父母一生不易,生儿育女,历尽艰辛,为人儿女理当尽心尽力。”“咱是教师,为人师表,学生

 都看着咱呢。”朴素的语言,折射的是 X 老师的良知,他不仅侍母勤勉,且育人唯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X 老师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何尝不是用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尝不是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国家添砖加瓦? 孝老爱亲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女,汉族,出生于 1944 年 2 月,小学文化程度,**县**镇**村村民。

 1974 年**回到**村,在自己已经生有一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收养了出生不到 70 天生来瘫痪的儿子**,至今已照顾 50 年。**由于生来智障自己无法吃饭,他的一日三餐都靠**亲手喂饭,并且每日给他梳洗,同时,由于**无法移动,大小便无力,**时刻注意定时帮助他上厕所,每月 4 次定期擦拭身体,多年以来,**的胳膊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现在已经可以做简单的动作,同时还能自己简单的进食。1972年**丈夫身患肝癌,患病期间,呕吐不止。她每日为丈夫擦拭身体 2次,定期给他换衣服,丈夫行动不便,她又在床前伺候他大小便,从未让丈夫身着湿衣,丈夫身患重病 5 个多月,她尽心服侍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丈夫去逝后,迫于巨大的经济压力,1991 年**选择了再婚,婚后**又承担起照顾年幼继子的重任,直到其成年结婚,现在的自己面临着年迈且患有腿疾,丈夫生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儿子离异孙子无人照顾的困境,她靠传统手工,供养俩孙子上学,可谓尽心竭力。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小孙子因一场车祸住进了医院,**尽心照

 顾小孙子,钱不够了,她四处奔走筹钱,小孙子哪疼了,她必定第一个冲上前去询问,没日没夜照顾了 2 个多月。这种不是亲人却胜似至亲的爱,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里的楷模,家里的脊梁 **,女,1944 年 2 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镇**村村民,1957年任**市粮村兰家塔村大队长、妇女主任 26 年。2012 年被评为**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牵头计划,成为全村“典范” 担任村大队长、妇女主任期间,**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她牵头计划,逐门逐户走访群众,改变妇女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全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她积极发动全村妇女投身农业生产,为村上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带领妇女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当时村上争取粮食 3000 多公斤,同时,**改变传统种植,带头发展养兔场,为村发展开阔了思路,她积极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身体力行践行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用自己的言行宣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成为全村效仿的榜样。

 一针一线,“穿”出幸福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坚持自力更生,对美好生活充满着无限向往,依靠自己的精致手工,为整个家撑起了一方天地。她擅长传统手工制作,利用农闲时间制作老虎枕头、手工鞋垫、老式布鞋等,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带头剪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传承

 传统艺术,带领村民向美好生活前进,累计制作老虎枕头 3000 余个,老式布鞋 8000 余双,鞋垫 600 余双,依靠制作手工赚钱,建起了自住的 3 间窑洞。与此同时,**主动给村上姐妹们现场指导手工制作及传统剪纸,把自己的手工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村里向上向美的人多了,群众更加坚信依靠自己辛勤劳动能过上好日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彰显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游手好闲、赌博斗殴的不良风气逐渐改善。

 孝老爱亲,赢得人人称颂 1974 年**回到**村,在自己已经生有一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收养了出生 70 天生来瘫痪的儿子**,至今已照顾 50 年。**由于生来智障自己无法吃饭,他的一日三餐都靠**亲手喂饭,并且每日给他梳洗,同时,由于**无法移动,自己无力大小便,张爱珍时刻注意定时帮助他上厕所,每月 4 次定期擦拭身体,多年以来,**的胳膊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现在已经可以做简单的动作,同时还能自己简单的进食。1972年**丈夫身患肝癌,患病期间,呕吐不止。她每日为丈夫擦拭身体 2次,定期给他换衣服,饮食上也尽量顾忌丈夫的口味,丈夫行动不便,她又在床前伺候他大小便,从未让丈夫身着湿衣,丈夫身患重病 5 个多月,她尽心服侍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丈夫去逝后,迫于巨大的经济压力,1991 年**选择了再婚,婚后**又承担起照顾了年幼继子的重任,照顾起居饮食外,直到其成年结婚,现在自己已经年迈且患有腿疾,丈夫因生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儿子离异孙子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她靠传统手工,供养俩个小孙子上学,可谓尽心竭力,但是“福无双

 至祸不单行”,俩年前,小孙子因为一场车祸住进了医院,**在顶着巨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尽心照顾小孙子,钱不够了,她四处奔走筹钱,小孙子哪疼了,她必定第一个冲上前去询问,没日没夜照顾了 2个多月。这种不是亲人却胜似至亲的爱,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一致称赞。

相关热词搜索:事迹材料 典型 孝老爱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