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发布时间:2020-10-06 来源: 疫情防控 点击:
ICS 13.100 G 09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3261—2018
氯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etailed rule for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for and elimination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trade hidden risks of work safety accidents
2018-06-01 发布 2018-07-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4.1 健全机构 ...................................................................... 2 4.2 完善制度 ...................................................................... 2 4.3 组织培训 ...................................................................... 2 4.4 全员参与 ...................................................................... 3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 3 5.1 隐患分级 ...................................................................... 3 5.2 隐患分类 ...................................................................... 4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 5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 5 6.2 制定排查计划 .................................................................. 5 6.3 隐患排查 ...................................................................... 5 6.4 隐患治理 ...................................................................... 6 7 文件管理 .......................................................................... 8 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 8 9 持续改进 .......................................................................... 8 9.1 评审 .......................................................................... 8 9.2 更新 .......................................................................... 8 9.3 沟通 .......................................................................... 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 ........................................... 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 12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隐患整改通知单 ................................................. 1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台账 ......................................... 14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 15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重大隐患档案记录表 ............................................. 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信发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良、王强、邓磊、田成军、孙凯。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要求,结合山东省氯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氯碱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各类安全措施有效全面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氯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氯碱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氯碱生产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3010—2017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
(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等。
3.2 隐患排查 3.2.1
综合性检查 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3.2.2
专业检查 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3.2.3
季节性检查 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3.2.4
日常检查 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3.2.5
节假日检查 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3.2.6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4 基本要求 4.1 健全机构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2 完善制度 企业应根据实际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每一个人员、岗位都有排查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建立能够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制度内容包括,成立机构、培训教育、隐患排查、隐患治理、档案管理等方面。
4.3 组织培训 企业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4.4 全员参与 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落实,使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5.1 隐患分级
企业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事故隐患的定义,按事故隐患风险程度(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隐患分级认定。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1.1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1.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要把握“危害较大”和“整改难度较大”两个要点。化工企业的现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1)相关人员资格、持证方面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2)安全防护距离方面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为两套及以上甲、乙类及剧毒化学品生产装置服务的中心控制室、区域控制室与甲、乙类生产、存储设施的安全距离不足,或未采取必要的抗爆措施; ——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品以及二级以上(或高毒)毒性物质的车间、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品的车间、仓库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的; ——甲、乙类及剧毒化学品的生产、仓储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交通要道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的; (3)安全控制措施及应急设施方面。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剧毒气体、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4)区域规划及厂内布置方面 ——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5)生产、储存装置设计、运行方面 ——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液氯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
(6)检测报警、电气防爆方面 ——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设置数量、能力低于标准要求的1/2的; ——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且未采取通风、隔离等临时防范措施的; (7)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方面 ——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5.2 隐患分类
5.2.1 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5.2.2 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包括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设备设施完好性,有无跑冒滴漏现象,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联锁自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备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设备设施润滑、腐蚀防护状况,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运行参数等; ——场所环境;包括安全警示,安全告知,安全距离,通风隔离检测的安全设施等;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包括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 ——消防及应急设施;包括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应急设施是否齐全完好等; ——供配电设施;包括供配电设施的完好,防雷防静电,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关键装置的供电等;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完好性,维护保养情况等; ——辅助动力系统;包括辅助动力系统的完好性,有无跑冒滴漏现象,定期维护保养情况,运行参数是否正常等; ——现场其他方面。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6.1.1 基本要求 企业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C)。
6.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企业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管控措施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
——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名称; ——排查内容; ——排查标准; ——排查方法:
——组织级别
6.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企业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
——基础管理名称; ——排查内容; ——排查标准; ——排查方法。
6.2 制定排查计划 企业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和生产工艺特点制定排查计划。至少包括:
——排查时间; ——排查类型; ——排查范围; ——组织级别。
6.3 隐患排查 6.3.1 排查类型 企业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等。
6.3.2 排查要求 企业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6.3.3 组织级别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6.3.4 排查周期 企业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
企业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
——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2 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1 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班组人员对负责的风险点至少每周组织一次定期隐患排查; ——生产车间对负责的风险点至少每月组织一次定期隐患排查; ——公司对车间及班组负责的风险点每月组织一次抽查; ——职能部门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生产现场进行各自相关的专业检查。电气、仪表每月至少一次对生产现场进行各自相关的专业检查; ——公司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公司检查是由厂长组织生技科、设备科、安监科等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重大活动或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当获知其他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类比事故隐患专项排查。
6.3.5 确定排查项目 企业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编制隐患排查表。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
6.3.6 组织实施 企业应根据制定的隐患排查计划,对照隐患排查清单,采取相应的排查方式,按照风险分级管控级别,组织相关部门,以隐患排查表内容,逐项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内容在隐患排查表上标示、描述、评估,并登记上报。
6.4 隐患治理 6.4.1 隐患治理要求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公司治理等。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6.4.2 隐患治理流程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参见附录D)、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隐患整改完成后,整理信息归档建立隐患整改治理台账(参见附录E、F)。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治理期限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下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6.4.3 一般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6.4.4 重大隐患治理 6.4.4.1 隐患评估 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6.4.4.2 治理方案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6.4.4.3 治理实施 6.4.4.3.1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现场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6.4.4.3.2 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本单位负责人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从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6.4.4.3.3 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时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企业应当自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之日起 15 日内,将《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报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6.4.4.3.4 上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由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6.4.4.3.5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恢复生产书面申请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整改情况和相应的评估或评价报告。
6.4.5 隐患治理验收 企业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建立重大隐患档案登记表(参加附录G)。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
7 文件管理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计划;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隐患排查表; ——隐患整改通知;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
9.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
9.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企业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公司对消除事故隐患奖励实行“基数奖励”的原则,发动各车间人员积极查找、报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使隐患排查治理有效实施,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确保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1、对未根据隐患排查治理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的单位考核安全管理分1分。
2、对风险点管控措施排查不全面、彻底的单位考核安全管理分0.5分。
3、各车间将每月检查、整改情况(包括公司、科室检查和车间自查)在本月28日下午下班前上报安监科,对不能按时上报的单位考核安全管理分0.5分。
4、公司、科室将按计划对各车间进行检查,每发现一条一般隐患,考核责任单位0.02分,每发现一条重大隐患,考核责任单位0.5分。
5、公司、科室将不定期对车间上报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对查出的隐患不能及时整改、验收的单位,考核安全管理分0.5分。
6、公司将对查出及整改隐患积极的单位,评出前三名分别奖励安全管理分0.5分、0.3分、0.1分。
7、对于重大隐患要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考核安全管理分2分。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单位: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公司专项检查 部门专项检查 公司 检查 部门 联检 每年度 / 公司级 每季度 / 部门级 每季度 / 公司级 每月 / 部门级 1 安全生产目标 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
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
按照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保存有关监测记录资料。
(√)
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
2 组织机构和职责 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
根据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纪要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存。
(√)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
各级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
3 安全投入 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
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
制定并实施包含以下方面的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个体防护装备。3.安全评价、职业危害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7.安全标志及标识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
(√)
缴纳足额的保险费(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
(√)
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
(√)
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定期、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向归口部门汇总,并发布清单。
(√)
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
(√)
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
(√)
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和发布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个体防护装备(具)管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消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
(√)
(√)
基于岗位风险辨识,编制完善、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
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
(√)
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
(√)
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安全生产档案及保存要求等事项。
(√)
对下列主要安全生产资料实行档案管理:主要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隐患管理信息、培训记录、资格资质证书、检查和整改记录、职业健康管理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相关方信息、应急演习信息、事故管理记录、维护和校验记录、技术图纸等。
(√)
(√)
5 教育培训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
(√)
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
(√)
(√)
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
(√)
(√)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并应按规定进行再培训。
(√)
(√)
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
(√)
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
(√)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六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
(√)
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
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
(√)
6 生产设备设施 企业新改扩工程应建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
新、改、扩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根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等规定执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和项目安全验收等审查、批复和备案等程序;按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 106号)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
(√)
建立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
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
(√)
按检维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和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修,检修时要制定检修方案。
(√)
建立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或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的管理制度。
(√)
按规定登记、建档、使用、维护保养和每月自检,按期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
(√)
(√)
压力容器等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气泵、储气罐等)应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注册证件、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年检报告等。
(√)
建立新设备设施验收和旧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的管理制度。
(√)
按规定对新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
7 作业安全 建立至少包括下列危险作业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等:1.危险区域动火作业。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高处作业。4.大型吊装作业。5.临时用电作业。6.其他危险作业。
(√)
企业应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
落实危险作业管理制度,执行审批制度。
(√)
电气、高速运转机械等设备,应实行断电、挂牌、上锁、设监护人、安全控制单制度。
(√)
建立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
(√)
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
(√)
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
(√)
不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
(√)
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
(√)
建立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
对变更的设施进行审批和验收管理,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所产生的隐患进行排查、评估和控制。
(√)
8 隐患排查和治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人员的责任。
(√)
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
(√)
(√)
按照方案进行隐患排查工作。
(√)
(√)
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
(√)
(√)
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和其他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
(√)
(√)
(√)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
(√)
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
(√)
(√)
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
(√)
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
9 重大危险源监控 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
(√)
按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
(√)
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
按照相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向安监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
(√)
对重大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包括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等)。
(√)
(√)
相关人员应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
(√)
10 职业健康 建立职业健康的管理制度。
(√)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
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存入档案。
(√)
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以书面形式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
对员工及相关方宣传和培训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
(√)
按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
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向原申报主管部门申请变更:(1)新、改、扩建项目。(2)因技术、工艺或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3)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
(√)
11 应急救援 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
按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
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
(√)
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
(√)
(√)
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
(√)
(√)
根据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
定期评审应急预案,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
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 (√)
(√)
按规定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并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
(√)
(√)
应急结束后应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编制应急救援报告。
(√)
(√)
12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
对员工进行有关事故案例的教育。
(√)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表C.1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公司级)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 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 任 单 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目)
标准 管控措施 巡检 定期检查 定期 检查 抽查 设备设施 电仪 安全设施 工艺生产操作 公司 检查 序 号 名称 每两 小时/岗位级 每周/班组级 每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每季度/设备科(部门)
每月/电仪 每季度/安监科(部门)
每季度/生技科(部门)
每季度/公司级 1 设备设施 电解槽 公司级 电解车间 1 槽体、槽垫片周边阀门法管道连接处压力表流量计 1、自动阀气源良好阀门灵活好用
2、法兰垫片无泄漏3、仪表完好指示准确 工程技术 1、设有可燃气体报警仪
2、设有氯气有毒气体报警仪
3、报警仪 DCS 集中监控
4、法兰及垫片符合材质
5、设有氯气气吸收管线
6、设有压力、流量、液位连锁 √ √ √ √ √
√ √ 管理措施 1、每小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每班用测爆仪对电解槽周边管线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3、每次停车对 DCS 连锁保护系统实验
√
培训教育 1.每月月初开展酸碱灼伤氯气中毒急救知识培训。
√
√
个体 1、防护眼镜
√ √
防护 2、滤毒罐 应急处理 1、停车排液清洗、置换处理缺陷
2、设洗眼器、防毒面具
2 氢气排空装置废气吸收装置 氮气流量正常、阻火器正常负压计压力正常 工程技术 1、设有氢气排空补入氮气流量计
2、设有规范排空管线及阻火器 √ √ √
√ √ √ 管理措施 1、每小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阻火器每年停车检查
√
√
√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1、滤毒罐
应急处理
√
3 铜排电缆静电跨接及接地装置 无杂物覆盖、包线无损坏,外观正常 工程技术 1、防爆等级符合标准 √ √ √
√ √
管理措施 1、每小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
培训教育 1.每月月初开展用电安全知识培训
√
个体防护
应急处理 1、停车处理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 任 单 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巡检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抽查 设备设施 电仪 安全设施 工艺生产操作 公司检查 序号 名称 每两小时/岗位级 每周/班组级 每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每季度/设备科(部门)
每月/电仪 每季度/安监科(部门)
每季度/生技科(部门)
每季度/公司级 2 作业活动 电解槽开车 公司级 电解车间 1 电解槽开车准备 1、离子膜泄漏,氯中氢含量超标 2、电解槽泄漏电解液 工程技术 1、法兰螺栓连接正常
2、电解槽软管垫片材质正确
3、设有氯气及可燃气体报警仪 √ √ √ √ √
√ √ 管理措施 1、电解槽无泄漏,加强试漏工作
2、开车前实验连锁是否正常,电解槽泄露实验正常
3、电解液温度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阴极系统气体置换氮中氧含量不能高于标准
√ √
培训教育 1、每月月初组织操作规程学习
√ √
个体防护 1、防护眼镜
2、耐酸碱手套 3、穿绝缘鞋、防静电工作服
√
应急处理 1、设有洗眼器、喷淋装置、二氧化碳灭火器、紧急放空、废气吸收、氯气捕消器
√
2 电解槽送电,提升电流到规1、螺母松动现场电解液氯气工程技术 1、DCS 集中控制及远程监控操作
2、设有连锁保护
3、氯氢压差联锁串级控制
√ √ √ √ √ √
√ √
定值 泄漏
2、压差波动、压力过高 管理措施 1、提升电流时严格检察电解槽及周边管线有无泄漏
2、电解槽出口软管颜色及溢流情况是否正常
3、电解槽氯氢总管压差控制在国标之内
4、提升油压到标准范围
√ √
培训教育 1.每月月初进行酸碱烧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学习。
√ √
个体防护 1、防护眼镜
2、耐酸碱手套 3、穿绝缘鞋、防静电工作服
√ √
应急处理
3 电解槽正常操作(电解槽负荷调整连锁投入)
1、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电压异常2、垫片损坏或泄露、离子膜出现针孔 工程技术 1、设有电解槽连锁保护
2、DCS 集中控制
3、设有氯气及可燃气体报警仪 √ √ √ √ √ √
√ √ 管理措施 1、检查连锁是否投入,连锁按钮是否正常
2、降低油压到标准范围锁定电解槽 3、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槽电压测量。
√ √
√
培训教育
√
√
个体防护
√
应急处理 1、阳极循环泵有 EPS 电源 2、氢气排空、氯气吸收系统
√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管控措施 巡检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抽查 设备设施 电仪 安全设施 工艺生产操作 公司检查 序号 名称 每两小时/岗位级 每周/班组级 每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每季度/设备科(部门)
每月/电仪 每季度/安监科(部门)
每季度/生技科(部门)
每季度/公司级
3 作业活动 电解槽停车 公司级 电解车间 1 锁定电解槽 人员踩空 工程技术 设电解槽连锁保护 √ √ √ √ √
√ √ √ 管理措施 检察螺母锁定位置,调节油压到规定值
√ √
培训教育 每月月初组织操作规程学习
√ √
√
个体防护
应急处理
2 降电流 调节压差 1、压差波动离子膜损坏
2、电解槽 密 封压 力 不足 电 解液泄漏 工程技术 1、DCS 集中控制及远程监控操作
2、设有电解槽连锁保护
3、设有压力、流量、液位连锁 √ √ √ √ √ √
√
管理措施 1、协调后续工序调节好压差 2、检查连锁生效情况
√ √
培训教育 每月月初组织操作规程学习
√ √
√
个体防护 1、防护眼镜
2、耐酸碱手套
√ √
√
应急处理
3 电解槽隔离、排液、清洗 1、压差波动离子膜受损
2、电解液泄漏 工程技术 1、设有阴阳极液排放槽
2、设有氯气吸收系统,氢气排放阻火系统
3、电解槽软管垫片材质正确
√ √ √ √ √ √
√ √ 管理措施 1、隔离电解槽保证电解槽压差
2、检查阴阳极液排放槽液位正常
3、检查氯气吸收装置及氢气排空装置正常
√ √
...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