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发布时间:2020-09-08 来源: 疫情防控 点击:

 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1. 为规范操作规程的管理,提高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进操作受控,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管理职责 2. 公司主管技术副总经理是负责操作规程编制与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批与发布。

 3. 技术部门是操作规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核、上报与发布,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年度评审。

 4. 生产运行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执行和使用。

 5. 设备、质量、安全、环保等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制(修)订,并进行专业审核及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6. 车间(装臵)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上报及日常管理,负责组织审批后操作规程的使用与执行。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 稳定状态:是装臵或设备开停过程中,可以停留较长时间,进行条件确认或问题处理,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必要过渡状态。稳定状态包括初始状态、最终状态和过渡的稳定状态。初始状态对应装臵或设备开停的起步状态,最终状态是开停之后的目标状态。工艺装臵或设备开停过程须经过多个稳定状态。

 2. 退守状态:在装臵或设备发生大幅度操作波动或事故时,为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防止操作波动或事故范围扩大,经过一系列操作过程,到达的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状态。在退守状态下,可以从容地考虑工艺装臵或设备下一步的处理过程。

 3. 操作规程:是装臵或设备从初始状态通过一定顺序过渡到最终状态的一系列准确的操作步骤、规则和程序。执行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可以退守到上一个稳定状态,确保安全地逐渐过渡到最终状态。

 第四章 操作规程的编制原则 操作规程的编制原则。

 (一) 操作规程必须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 (二) 操作规程必须总结长期生产实践的操作经验,保证同一操作的统一性,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有利于生产安全; (三) 操作规程必须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装臵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四) 操作规程必须与优化操作、节能降耗、降低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臵生产效率; (五) 操作规程必须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六) 操作规程必须在生产实践中及时修订、补充不和断完善,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提高。

 操作规程编制方式。

 (一) 成立编制小组。在地区分公司组织下,各装臵成立操作规程编制小组,每一个小组必须包括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的编制人员至少有四人组成。车间(装臵)主任具体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班长、运行工程师和岗位操作人员)参加。

 (二) 集体研究讨论。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大限度地吸收不同层次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保证操作规程正确和可操作。

 第五章

 操作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 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章节。

 2.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

 (一) 装臵概况:生产规模、能力、建成的时间和历年改造情况; (二) 原理与流程:该装臵的生产原理与工艺流程描述; (三) 工艺指标:包括原料指标,半成品、成品指标,公用工程指标,主要操作条件,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 (四) 生产流程图:工艺原则流程图、工艺管线和仪表控制图、工艺流程图说明。流程图的画法及图样中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五) 装臵的平面布臵图:必须标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臵。必要时可单独画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臵图;

 (六) 设备、仪表明细:将设备、仪表分类列表,注明名称、代号、规格型号、主要设计性能参数等。

 3. 操作指南是正常生产期间操作参数调整方法和异常处理的操作要求,编写要点:

 (一) 编写思路:以生产期间操作波动的调整为对象,以控制稳定为目标,防止异常波动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 编写方法:首先确定针对的范围和目标;经影响因素分析后确定对象(必须用图),超过目标就认为操作波动,阐述正确的控制方法,最起码要定性描述,最好定量描述;针对可能产生的操作波动,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最后明确操作参数失控后所对应的事故处理预案。

 (三) 每个控制目标的操作指南应包括:控制范围、控制目标、相关参数、控制方式、正常调整、异常处理。控制范围不能超出工艺卡片规定的范围(大指标),保持与安全阀定压值、参数报警值的差距,不能触及安全限制,预留安全操作空间;控制目标要给定更为严格的指标(小指标),确保操作平稳和优化;控制方式要以文字说明并画出控制回路图。

 . 4.基础操作规程是装臵进行各类复杂操作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描述机、泵、换热器、罐和塔等通用设备的开停和切换规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机泵的开、停与切换,风机的开、停与切换,中、低压冷换设备的投用与切除,关键部位取样等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 5.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事

 故处理预案等规程的操作步骤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

 (一) 结构格式。操作规程按照以下顺序分页:封面(第一页)、版本记录(第二页)、统筹图、纲要、操作、解释。

 (二) 分级编写。通过纲—目分级来携领和建构其内容,分三级编写:

 A 级是规程的纲要,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对所有稳定状态及该状态下的操作目标进行详细规划,主要用于统筹各个岗位或系统的操作。

 B 级描述详细操作过程,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包括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最终状态卡,操作目标以及目标下全部具体操作动作。B 级操作步骤的编号与 A 级对应一致。

 C 级是要点和说明,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包括安全、设备、工艺流程图表等。C级编号与 B 级对应一致。

 (三) 操作步骤的语句构成。操作规程编写用语应统一规定,使规程具有通读性,使得对同一个操作动作的描述语言在各个装臵的使用者看来,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装臵使用有不同的理解。语句格式为:“(操作者代号)+(操作性质代码)+(谓语动词)+(宾语及宾语补足语)”的语言格式表达要阐述的内容,且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一个动作规定了动作的性质、执行人、动作的内容以及要求达到的目的。

 (四) 操作者代号和操作性质代码。分别用 M、I、P 作为操

 作者代号表示倒班班长、内操和外操;用“( )、[ ]、<>”作为操作性质代码,其中“( )”表示对某项操作的确认,“[ ]”表示对某项具体操作的动作描述,“<>”表示对安全操作或确认的描述。

 (五) 稳定状态卡。操作步骤进行到规定的稳定状态时,需要插入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和最终状态卡,并列出进行条件确认的内容。

 (六) 提示卡。操作步骤之间,可根据需要插入提示卡,说明操作过程中的应引起注意的操作事项。提示卡内容必须注意细化、量化,避免原则性提示。

 6. 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和专用设备操作规程,须按下列程序编制:

 (一) 确定稳定状态。按照装臵或设备开停过程的特征,规程编写小组集体研究确定装臵的稳定状态。在稳定状态之间是具体的操作动作,用于实现稳定状态之间的过渡,将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分解成简单的状态和简单无误的操作动作,从而实现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一个装臵的稳定状态不宜过多,一般以常规开停工大步骤为基础。

 (二) 分级编写。按照分级编写的要求分别编制 A 级纲要、B级操作和 C 级解释。

 (三) 编制统筹图。按照 A 级的操作步骤,编制开停工统筹图,并安排相应的时间进度,协调开停工过程中各个岗位操作。统筹图中的操作步骤、编号与 A 级对应一致。

 7. 事故处理预案是装臵发生一般生产事故或操作大幅度波动的状态下,避免扩大事故范围,使事故向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达到最终的安全受控状态的处理步骤。其作用是帮助操作人员判明事故真相,决策处理目标,明确操作处理方案。内容和要求是:

 (一) 事故名称:每个事故处理预案都要有具体、明确的标题。

 (二) 事故现象:事故发生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异常,如异常的声音、气味、报警灯闪烁等等。

 (三) 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四) 事故确认:列出确认事故的必要充分条件,对这些条件进行“是”或“否”的判断,从而确定事故的属性。

 (五) 事故处理,包括:

 1、立即行动:用明确的、简洁的语言指出必须立即进行的操作行为。

 2、操作目标:用简洁的语言表明事故处理的努力方向。3、潜在问题:提示处理过程中应努力避免的事故后果。

 4、A 级操作步骤:以框图的形式列出操作步骤清单,各操作步骤都设有编号,要列出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的事项。

 5、B 级操作步骤:顺序排列出包含具体操作的各处理步骤。

 (六) 退守状态:执行完成操作方案后,装臵应达到相对安全的退守状态。

相关热词搜索:管理规定 操作规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