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 演讲稿 点击:

 《助推》读后感

  新北区安家小学

  孔静华 《助推》,是 2017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行为经济学大师理查德·塞勒的“接地气”之作。全书由 17 篇主题迥异、有趣的小文章构成,深入浅出地对经济学中种种“反常现象”娓娓道来。

 反常现象(anomalies),指的是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和预测不一致的现象,但在现实经济中普遍存在。比如与囚徒博弈不一致的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与利己主义不一致的利他主义,与无差异曲线分析不一致的损失规避等等。塞勒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书中对于这些反常现象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博弈论、金融学、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等等跨学科知识信手拈来。超出主流经济学严谨的数学模型预期的,与其说是经济学问题,倒更像是社会心理学问题。社会心理影响社会选择,进而影响社会经济走向。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研究时更需要多学科交叉,多角度思考。

 目前的主流经济学运用严谨的数学模型固然能精确地计算、预测出种种经济运营的结果,但最后的事实却并不尽如人意,不然便不会有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的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发生了。

 主流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并不尽善尽美,追根溯源,它的基础之一——“理性人”假设并不牢固。这从“赢家诅咒”的赌徒心态,一些企业家承担公共责任的公益善举等等并非那么“理性”、利己的行为中可见一斑。归根到底,人性是复杂的,有限理性的,“经济人”的身份之外,我们同时也是有着丰富感情的社会人。后来的行为经济学看到了这一点,指出“决定人们决策的不仅仅是经济理性,更重要的还有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中既包含理性,也包含许多非理性的,或者利己但不理性的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无法用数字来表达,也不能包括在数学模型中。数学模型中用随机变量来代表这些无法衡量与无法预测的因素,实际上否认了这些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观察现实和实验经济学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运用行为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就要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人类行为的实验出发,在人们真实决策心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心理对于经济决策的重大影响,比如倾向避

 害甚于趋利的“禀赋效应”,“跨期选择”时的不理性,“心理账户”与短视、缺乏耐心等。《助推》的副标题是“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针对这些心理上的“弱点”,作者提出了旨在帮助人们克服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的直觉思维的不足,做出更好的消费决策的建议,以及政府该如何作为以引导人们作出这种决策,使国民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实际上,看上去不起眼的社会情形也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助推无处不在,尽管我们看不见。出于人们的思维惰性合理设置“默认选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管是好的选择体系还是糟糕的选择体系,它们都是无处不在和不可避免的,并且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决定。

 在给政府管理者的建议中,塞勒提出了“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libertarian paternalism)的概念,即在不牺牲人们自由选择权的前提下运用助推的方式来引导大家克服偏见与谬误,并建议把助推作为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以外的第三条道路。“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自身并不矛盾,选择设计者可以在保持选择自由的同时助推人们到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方向上去。例如,政府颁布法令禁止人们食用垃圾食品不算助推,把低价新鲜的蔬果便捷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主动地选择健康食品,这才是应有的“助推”。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总结的那样,这本书涉及了诸多领域,包括储蓄、社会保障、记账市场、环境政策、医疗保健、婚姻等领域。然而实际上,助推潜在的应用范围要远远超过我们谈到的上述领域。“我们的一个最大的愿望是对选择体系和助推力的理解能够使人们创造性地思考出提高人们在其他领域的生活水平的方法。这些领城中有许多仅仅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工作场所、公司董事会、大学、宗教组织、俱乐部甚至家庭,都可以用到并且受益于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至于个人层面,书中“探索如何更好地省钱、投资和借贷”,帮助人们克服直觉思维“今朝有酒今朝醉”而养老问题堪忧的短视,对于个人理财亦十分有借鉴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行为经济学并非对于主流经济学的否定,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发展和扬弃。而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政府管理者,“助推”都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有益的决策,非常推荐每一个人都对它进行学习、了解和运用。

相关热词搜索:读后感 助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