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月考2
发布时间:2020-08-28 来源: 演讲稿 点击:
二 东电中学高二 2013 年 年 12 月 月 6 日月考政治试题 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
1.“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3.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4.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上述观点 ①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②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
③夸大了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④肯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博客不在多,有激情就行;内容不在深,无堆砌转载就灵。”“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 E-mail、BBS、ICQ 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在网络上的流行,说明(
)。
A.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决定客观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
6.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有意识。这一观点(
)。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否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有意识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 2011 年 8 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图 7 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9.挫折既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又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这种看法 A、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B、正确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说明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D、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 10.“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 年 1 月 1 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
)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②废物向资源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下边的漫画所包含的哲理是
(
)
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
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含的哲理是
(
)
A 、对立统一的关系
B、 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5.下列成语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是 (
)
A、标本兼治
B、釜底抽薪
C、居安思危
D、金无足赤 16.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7.影片《2012》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强烈的感官刺激,冲击人的灵魂,引发人们对世界未来和人类生存的思考,引起社会的反响。这表明,影片《2012》 ①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②是对人类生存状况歪曲的反映 ③推动人类同舟共济价值的传播
④推动了世界气候变化的好转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一。据此回答 18 题。
18.张平宜的行为充分说明 A. 从事教育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C. 价值观是重要的人生向导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19.承办 2014 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A.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 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20. 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 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1.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这启示我们 A. 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B. 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C. 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D. 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2.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把“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作为 5 个副主题之一,决心将自身建设成“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展示和推广平台。城市多元文化能够实现融合的哲学依据是 A.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B. 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3.“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联系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4.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指出,2013 年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下列对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①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②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④ 改革就是要使生产力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2012 年是“云计算”起飞之年,全年全球的“云计算”服务收入超过 1000 亿美元。“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按需为用户
提供服务。该理念表明 ① 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
② 调整事物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 建立系统和要素的有机联系,促进结构优化 ④ 以人的意志为基础建立与事物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II卷 (共 0 50 分)
26. 2011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1 月 28 日—12 月 9 日在南非班德召开。班德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 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10 分) 27.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 年 12 月,中共中央提出善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12 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材料二:某市政府法制办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后召开座谈会,请市民代表对条例的草案发表意见和看法。
材料三:某市区党组织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创建街道社区党建的立体运行体系,通过“分类设岗定责”、“民情日记”等形式,帮助 3000 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 1700 余件社情民意问题。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4 分)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12 分)
29.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新华网联合《半月谈》杂志社开展的调查显示:超过 7 成网友认为,建设美丽中国,倡导生态文明,要靠国家战略与政府主导,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原因。(12 分)
I卷答题卡
题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A A
C C
C C
D D
D D
D D
B B
A A
B B
D D
B B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A A
A A
B B
B B
C C
D D
B B
D D
C C
A A
B B
II卷
26. (0 10 分)
27. (2 12 分)
示例一: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
坚持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示例二: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28. (1 1 )(4 4 分)
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 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26
27
28
29
密
封
线
内
不
能
答
题 考号:
班级:
(2 2 )(2 12 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 分)对根本政治问题和权力的认识,通过广汇民意、广集民智作出决策,着力解决群众的问题,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3 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 分)把群众放在首位、坚持正确权力观、问计于民、帮助再就业等,实践了群众路线,坚持了群众观点,巩固了群众基础。(3 分)
29. (2 12 分)
①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或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3 分)
② 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迫切要求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了物质基础。(3 分)
③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建设美丽中国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3 分)
④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上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的体现,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3 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