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智慧教育建设方案探索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县域智慧教育建设方案探索 根据国家关于各省市建设“三通两平台”的工作精神和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长远规划,智慧教育的总体运营要求, 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现有资源,让全体师生通过“智慧的信 息化工具和设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创新和创造,实现精 准教学和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为智慧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基 础。
— "智慧教育应用思考 以新一代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利用学校的信息化终 端为抓手,开展日常化教学应用。
精准化教学。以日常教学环节中的作业为依托,学校师 生通过作业终端(平板、 PC 、手机)布置和提交作业,大量 的日常化应用沉积,逐渐形成以个人、班级、学校、区域为 梯形的教学数据库模型,根据应用数据模型,系统平台从多 1 / 7
2 / 7
个维度为教师、学校、家长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测评报告,按 照报告里提示的薄弱环节,教师针对性制作微课、微视频、 推送优质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分助考,大数 据形成后,学校和教育局可根据区域级数据优化教学,促进 教学改革和因材施教。
资源平台的应用。依据省平台的应用部署,推广资源平 台的广泛应用,发动广大教师利用资源平台备授课、录课、 布置作业、实现国家倡导的空间人人通的相关要求,利用信 息化设备和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水平提升。制定完备的老师培训计划及沟通机 制,帮助老师提升对信息化认知和相关工具操作能力;协助 学校管理好校本资源、为教育局的区域化信息化及资源平台 管理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
优质教育成果输出。教育成果包含优质教师空间、终端 应用能手、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应用等;根据建立试 点校、“一校带多校”的规划思路,经过 1-2 年运营,基础 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达到“校校信息化”、“一校一特色”的 较高建设水平。
二、智慧教育应用模块 应用模 块 使用功能 达标要求 直播课 堂 异地网络直播 课堂 1、 试点校校内直播常态化使用; 2、 学校每学期至少完成4次异地同 步教学课程
3 / 7
家校互 通 学校通过微信 公众号即可实 现家校互动 1、 创建了全体教师交流群、班主任 交流群,常态化交流。
2、 每个班级建立班级群并常态化使 用 3、 常态化使用发布作业及班级通知 功能 考阅系 统 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 每学期使用2次考阅系统,建立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平板作 业 作业布置分发 与提交,录制 视频推送,学 情报告的输出 1、 平板班级安装平板端作业包,非 平板班级安装PC端作业包或手机端 作业包; 2、 平板班布置作业不低于 2 次/科/ 周,一学期不少于 30 次/科。非平板 班布置作业不低于 1 次/科/周,一 学期不少于 15 次/科。
录播系 统 课程录制,同 步 1、 录制精品课程不低于 5 个/科/学 期; 2、 录播教室应用日常化,每周至少 使用录播教室上课 1 次; 个人空 间 老师空间:备 课、圈子、在 线答疑 1、 学校教师备课总量不少于40条 x 教师数/学期; 2、 创建班级圈/每班、教研圈 2 个, 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圈子交流主题,每 月至少活动 2 次,圈子主题数不少于 8个/学期,每条主题阅读数不少于成 员数,评论数不少于 10 条。
三、智慧教育推进模式 相关方 工作职责 教育局 1)
负责制定智慧教育项目下的各类信息化产品的应 用考核方案; 2)
组织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并对学校的信息化需求 进行跟踪指导; 3)
根据智慧教育的运营要求,开展现场会、汇报会、 研讨会等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促进各类学校将传统 教学教研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 产品服 务 1)
负责协调教育局考核方、学校应用方等各方关 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4 / 7
2)
制定智慧教育各类软硬件应用的总体规划、方 案,并协调执行; 3)
负责智慧教育项目下的软硬件产品的培训、客户 反馈工作; 4)
统一规划智慧教育项目下的技术、产品、运营、 售后等各项工作; 5)
协助开展各类考核工作的推进,促进产品日常化 应用;
四、工作思路 1 1 、试点先行 确定试点校制定试点方案 组织培训 使用与问题跟踪 日常化应用 考核 每校至少指定一位负责人,负责学校信息化推进工作; 配置全职人员负责培训、答疑和调整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
2 2 、区域推广 路径
策略
5 / 7
用户推 广 以点及面,从试点学校做起,逐步形成每个信息化 产品在每个区县形成了 2-3 个标杆校。
项目推 广 根据学校条件做好平板、直播课堂、家校互通、考 阅系统、平台备课等其他相关产品。
榜样激 励 每个产品打造 1~2 所样板校。
成果展 示 做好 2 个展示平台,一个是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学 校为单位做好省平台运用的数据分析,另一个是应 用展示平台,每个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特色 应用打磨,力争成为区县的标杆校。
考核方 式 各校严格落实考核方案。
各校针对信息化建设特色和成果,每学期末组织一次突 出学校信息化特色的展示会,并作为信息化应用标杆,打造 区域智慧教育名片。
平台支持:为县市两级教育信息化成果建设搭建展示平 台; 政策支持:制定并颁布推动深入开展信息化相关配套建 设文件,明确建设要求、内容、标准及对应的考核办法;同 时出台鼓励和激励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指导支持: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信息化建设的标准 方式及相关内容进行定期指导。
五、量化考核 根据信息化试点科目,开展相关的日常教学活动,同级
6 / 7
学校之间开展排行考评活动,详细考评指标如下:
考核内容 未 完 成 达标 完成 奖励 分 合 计 课堂
应用 试点校校内直播常态化 使用; 0 100 1-20
学校每学期至少完成 4 次异地同步教学课程 0 100 1-20
家校
互通 创建了全体教师交流 群、班主任交流群,常 态化交流。
0 100 1-20
每个班级建立班级群并 常态化使用 0 100 1-20
常态化使用发布作业及 班级通知功能 0 100 1-20
智能
测评 每 统 评 -学期使用 2 次考阅糸 ;,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 彳价体系 0 100 1-20
终端 应用 平 业 PC 业 -板班级安装平板端作 一包,非平板班级安装 :端作业包或手机端作 包; 0 100 1-20
2 少 / 15 -板班布置作业不低于 次/科/周,一学期不 "于 30 次/科。非平板 :布置作业不低于 1 次 科/周,一学期不少于 次/科。
0 100 1-20
空间 应用 学校教师备课总量不少 于40 条 x 教师数/学期; 0 100 1-20
创 圈 确 月 期 少 少 建班级圈/每班、教研 2 个,根据教学实际 1定圈子交流主题,每 至少活动 2 次,圈子 一题数不少于 8 个/学 1, 每条主题阅读数不 "于成员数,评论数不 "于 10条。
0 100 1-20
7 / 7
录播 应用 录制 个/ 科精学期 i 程不低于5
0 100 1-20
录龙 每周 f 教室应用 當打使:日常化, 0 100 1-20
每所 成 4 程; R 学校每学鄭至少完 1次异地同步教学课 0 100 1-20
考核优秀的学校和教师纳入教育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 与个人的的绩效、职称相关;通过年终应用总结,对学校信 息化应用和教师信息化应用给予通报表彰。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