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之处阅经典,以读促写述文字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于“微”之处阅经典,以读促写述文字
------
“ 读 写联动 ” 系列 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 “ 读写 联动 ” 背景剖析研究
(一)
基于微课教学的现状
在近期大热的微课比赛中,不少比赛要求以一个知识点切入,通过阅读课 文的关键段落,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来进行描写,从而设计一个“读写联动” 的微视频。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带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对微课的设计不再是流 于形式的 40 分钟知识,而是将一个知识点进行条分缕析,进而学以致用。在阅 读习作课例分享中,不少教师提出了习作要求学生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理 性与感性的融合,即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这样一来传统的课堂形式 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习作要求,亟需运用微课这一新的课程资源呈现方式弥补这 一教学短板。
(二)
基于新一轮课改的实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1 2 课标中 要求在“相似语境”中唤醒儿童的写作欲望,同时能捕捉课文中的鲜明特征,让 儿童阅读、揣摩、体验、发现,让习作知识在阅读情境中渗透到儿童的言语世界。
(三)
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对习作本身存在极强的抵触心理,每次与习作相关的课程,孩子们往 往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不强。而对于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他们的好奇心 与学习能力强烈,充满了兴趣。将微课同语文读写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 )[M]. 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 ,2011 2
2
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的欲望,生动形象地归纳习作方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
二、 “ 读写 联动 ” 信息解读研究
(一)
微课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 5-8 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 进行要有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3 微课相对于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方式更 具综合性,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课堂辅助教学手段。
(二)
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以服务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系列化微视频教学,一门微课程由不 少于 3 个微视频构成。完整的微视频和微课程应包括微教案、微练习、学习任务 单等附件材料(如图 1 所示)。
图 图 1 1 微课程的资源结构 (三)读写联动
读写联动指的是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 让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读写结合中读是基本,写是表达,是运用,是对读 的补充,是对读的提升。从读到写,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这是语文学习的规 律(如图 2 所示)。读写结合正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原则之一。4
3 石开红 . 微课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J]. 速读旬刊 , 2016⑶ 4 李小娟 . 语文教学读写联动新模式 [J]. 辅导员(教学版)
.2012 ,( 5 )
3
图 图 2 2 语文教学读写联动新模式 三、 “ 读写 联动 ” 内容设计研究
“读写联动”微课程,是按课程的因素整体设计下的引领着学生阅读经典课 文的系列读写实践。围绕着“状物”、“叙事”、“写人”这三方面而展开的,结合 课文具体段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沿着课文的内容线索,自己学会仿写、创 写。“读写联动”微课程,以极具特色的选文阅读为基准,再通过具体剖析展开 阅读实践,持续推进课文的学习。
本次“读写联动”微课程选取以下三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分别为《荷花》、 《麦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通过从“状物、叙事、写人”三个角度 出发,以三、四、五年级为选择依据,从学生的能力、兴趣出发,构建自主学习 框架(如图 3 所示)。
图 图 3 3 读写联动微课程自主学习框架 (一)状物篇
1. 导图化深度阅读,夯实文学素养。
在状物篇的读写习作中,笔者建立起“联结式”习作。将作家资料、前后事 件、自身感受与生活实际联结成一个整体,建立导图化的主题习作学习。在对其 学习中,孩子们运用自己的反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用关键词、阅读地图、推论I 表达手法,修
辞,描写方式分享独特的阅
读感受与体验
学以致用,以 了
读促写
4
情节梯、文学知识表达树等图形让自己的阅读认识和阅读思维有可观化的呈现。
由书汲人,借助原文情境、问题等具体性内容的设计,将学生所要学习的重难点 内容,也是他们的兴趣点融于“情景式”的阅读课,从而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的微课设计为例,笔者在对 其设计中就先设计出相应的微课导图表,进行多元化的构思(如表 1 所示)。
表 表 1 “状物篇"《荷花》导图表 学科语文微课主题《荷花》 时长 6 分 05 秒类别 阅读 课本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单元 第一单元学习领域 阅读 教学内容 读写联动。《荷花》一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经典读写结 合例文。文中的观察、描写、叙事,以及富有童趣的情感表 达,给初学写作的孩子以多方面的启示。本课读写联动的训 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 力,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为以后学习类同结构的篇章打下基础。
学习者分 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普遍掌握初步的自我阅读能力,在这一基础 上借助微课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策略 微课研讨,课外练笔 资源类/ 型/ /来源 荷花图片,荷花视频 网络 音频讲解 设计者录入 重点分析 通过微课的课件展示,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芯、 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 认识一池荷花美得像一幅活的画,从而小结写作方法。作者 按照一定的描写顺序,通过闻清香,看荷叶荷花,想象自己 是一朵荷花这样的描写顺序写荷花。在具体描写中,他又是 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 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姿势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
难点分析 学生在微课学习中能够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进行引导: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美丽的花。你能学着叶 圣陶爷爷那样,按照一定的描写顺序(闻、看、想)从不 同方面(香味、颜色、姿态)来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吗?相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也能写出美丽的花儿。
备注
2 2. . 序列化策略跟进,培养读写实力。
在“状物篇”微课教学的脚本化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冗余信息的干扰,避 免语言的繁琐,不要设计与教学无关的知识。在对其脚本的设计中,抓住课文要 素,概括主要内容;抓住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抓住事件,概括心路历程;抓住 观点,概括自我感受。教学课件要突出重点信息,制作过程中要采用字体、字号、 行间距等的规范。因此在微课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框架的讲解与梳理,让学生在 最初就建立对知识的整体的把握。以人教版三年级《荷花》为例,在微课讲解中 出示一定的整体框架学习(如图 4 所示)。
图 图 4 4《荷花》微课整体学习框架 (二)叙事篇 1. 发散化思维构建,提高习作水平。
读写类微课的设计要结合相应的课文背景,尽可能让讲解同真实场景相联系, 让学生知道微课的学习就是一次课堂体验。5 因此笔者在内容设计中,注重学生 思维扩散,延伸课外习作,促进孩子启发式思考。以“叙事篇”为代表的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麦哨》一文(如表 2 所示),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让孩 子从不同词性这一角度去深入剖析课文,在对词义的反复揣摩与替换中,思考与
⑷ 冯尚财 . 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N]. 读与写杂志 .14 卷 01 期 2017.1 活暮观色,艳唯舞沉
6
总结出不同词性的作用。
表 表 2 2 录制微教案脚本(《麦哨》节选)
1 .师:这里出现了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它们? (逐一出示:剥开、抽出、放进、嚼嚼、吮吮)
(1)
请学生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演一演这些动作词。
① 将这些动词的顺序打乱来进行表演,两者进行比较。
思考:为什么不能将顺序打乱进行描写? (因为吃“茅茅针"是先要剥开,然后抽出来,紧接着通过放进嘴巴咀嚼、吮吸, 也就是说,要前面的动作做完了才能接下去的动作,是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出现 的,不能颠倒。)
② 替换动词,比较思考 师:如果我将这些动词替换成别的词语,还可以用什么词替代?(剥开一打开; 抽出——取出;嚼嚼——咬咬;吮吮——吸吸)
如果换成这些词,意思会不会发生变化?那可以换成这些词吗? ③ “剥开"‘表示剥的很小心、仔细,说明很期待,很渴望吃到“茅茅针",而“打 开“就无法表达出这一层意思。同样其余的词也都无法准确地表明出课文所要表 达的情感。
④ 方法小结:所以我们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也可以通过打乱语序、替换字词来体会 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2)
师:那这段话中作者除了大量的动词描写,还出现了哪些词? ① 依次出示叠词:嚼嚼、吮吮形容词:甘甜清凉 ② 遮词比较:将原文中所有的动词、形容词、叠词都遮掉,与原文进行对比朗读, 你有什么感受? (大量的动词、形容词与叠词的运用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 象,突出了乡村孩子吃茅茅针的乐趣,向我们展示了有趣的童年生活。)
2. 师:学习到这里,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内容。
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第 4 与第 6 自然段,我们知道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描写顺序,通 过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有趣的童年活动。
3. 小练笔:
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肯定也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下面请用上动词、叠词、形容词,写写你的童年活动。
7
2. 多元化模式重塑,增强表述能力。
在对读写联动的文章中,以注意拓宽知识面,保持广泛的兴趣为契合点,逐 步引导学生寻找多种渠道总结习作方法。在基础上做到深而有序,宽而不杂。因 而在对应的微课学习中,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如表 3 所示),从整体感知、 深入解析、方法小结、小练笔、阅读质疑等角度展开学习,多元化角度促进学生 的自我表达。
表 表 3 3《麦哨》学习任务单 课 题 麦 哨 时间建议 10 ? 15 分钟 学 习 目 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
2. 通过打乱语序、替换字词等方法,体会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妙处。
3.
尝试运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童 年活动。
学 习 内 容 整 体 感 知 思考:课文围绕“麦哨"一共写了哪几件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深 入 解 析 1. 读一读,读准字音。
擎起裹着 嚼嚼肺腑剥开吮吮 2.
出示句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 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 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 1 、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 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 那齐刷刷的麦,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8
(]) 这段话里的动词有:
(2) 这段话里的形容词有:
(3) 这段话里的叠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 法 小 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第 4 与第 6 自然段,我们知道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描写 顺序,通过大量的 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的使用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有趣的童年活动。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肯定也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下面请用上动词、叠词、形容词,写写你的童年活动。
小
练
笔
通过学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阅 读 ( (三 三) ) 写人篇 1. 系统化机制训练,营造读写氛围。
在本期“读写联动”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先确定好所绘的人物,然后仔 细阅读相关章节,揣摩小嘎子与胖墩儿的各方面特点,如外形特点,神情特点, 动作特点,心理特点等,再画一画人物的形象。在所绘的图像面前,都需配一段
9
描述性话语。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可以动用手中的笔来写写嘎子与胖墩儿的第二 次摔跤,创编故事发展。
2 . . 情境化教学指导,调动学习兴趣。
从课文内容上来看,阅读微课要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课文内容的设计中, 尽量采用学生不熟悉的形式。课文变化形式多样,以游戏与探究问题形式的导入 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个性化的阅读录制更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一份与众不同的 阅读微课,能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对《小嘎子和胖 墩儿比赛摔跤》这一课微课设计中,多种情境共同参与,从内容、顺序、方面进 行学习(如表 4 所示)。
表 表 4 4《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微练习 练习 内容 自主探究:课文的第 3 自然段是按照怎样的方法,具体怎样进行描写的? 请你也按照这样的方法仿写第二次摔跤的嘎子的动作和心理。
写人 内容 嘎子 胖墩儿 写人 顺序
写人 方面 语言
动作
心理
自我 评价 同桌评价 老师评价
四、 “ 读写 联动 ” 对比实验研究 (一)实验对象
研究以某小学为例,以四年级一班和三班为实验对象,一班为实验班,三班 为对照班。
(二)
实验步骤
本研究选取“读写联动”这一系列的微课程,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解、阅读与 习作指导、学习任务单等。通过每周上传一两个微课到一班的微信群,让学生在 家长的监督下观看学习,同时,一班与三班还进行常规的语文读写教学。微课实 验结束后,出示相关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微课学习情况。接着将问卷结果进行 分析比较,从而来检验微课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是否有一定的帮助。
(三)
实验结果分析
1. 学习目的的定位
(1)冲破课堂束缚,随时随地展开学习。经过调查发现,课外辅导书在一 班和三班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分别占到 20%和 40%,但在引入微课学习后,我们 可以发现 55.6%的一班学生选择了从微课中寻找复习点(如图 5 所示)。由于学 习者原有知识储备层次不一、学生能力、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一节 40分钟左右的常规语文课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学生能够借助微课根据 自己的复习需要反复观看,加深理解,直至完全弄懂。
图 图 5 5 复习时学生的首选 (2)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点、难点, 学生回家后容易遗忘,教师的讲解难以复现。微课的出现,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 间进行反复观看,加深理解,同时教师的微课通过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上传, 学生能随时对教学视频进行下载与学习。[5]
2. 学习过程的归位
[5] 陆红铃 . 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语文教学通讯• d 刊 : 学术刊 .2016 10
11
经过调查发现,引入微课学习后,一班的学生使用电子工具用于娱乐的人 数大幅减少,用于游戏和动漫的分别从引入前的 49%和 38%减少到 29%和 22%。而 用于学习的从引入前的 13%大幅上升到 49%,可以看到微课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如图 6 所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学习主要建构在移动学 习环境下,它使学生突破传统的学习环境,不再拘泥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再 受到教师、学生的影响,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同时全面、具 体的辅助学习材料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 信心。这种跨越课堂与学校的全新的学习模式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引入后
图 图 6 6 一班学生使用电子工具的前后对比 3. 学习内容的回位
学生的习作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正视差异以及区别对待差异,能不 能将差异当做习作教学的资源来开发。“读写联动”微课程习作教学,就是一种 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微课通过选取习作教学中的一个点进行指导讲解, 能准确定位教学内容,再现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而使学生感悟生活, 感受美好,这样的作文才会拥有童心,才能流露童真,这样的课堂才会童趣满溢。
在实验对比发现,实验班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 微课资源,以点带面,突破思维局限,冲破课堂束缚,自由发挥想象空间,自主 学习习作微课,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如图 7 所示)。习作教学关注学生的想 象空间和幻想能力,借助微课的学习,拓宽学生作文的空间,引导学生在想象的 时空中穿梭驰骋,方可让学生的文章妙趣横生,激情飞扬。■游戏■动漫■学习
习作内容的选择
图 图 7 7 学生习作内容的选择 4. 学习效果的显位
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课堂学习效果的差异导致了学习效果的分化,但并不 是他们最终的结果。作为教育者不要轻易以课堂学习效果来对你的学生下结论。
教育学家布卢姆先生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 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6] 我们的微课 就是课堂效率低下的孩子最佳帮手,也是学有余力学生的营养餐,学生借助微课 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从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分 差来观察有效学习的效果,纵坐标代表平均分,横坐标代表三次习作,分析可见, 实验班级在三次习作学习中成绩优于对照班级(如图 8 所示)。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成绩对比
80
“状物篇”习作 “写人篇”习作 “叙事篇”习作 —实验班级一对照班级 图 图 8 8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 通过对“读写联动”微课程对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影响调查中可以看出:近 [6] 井维华.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评析 [J]. 中国教育学刊 .1999 (3) :39-41 12 一半的学生从刚开始的没兴趣逐渐变得有点兴趣,超过一半的学生从点滴兴趣到 浓厚兴趣(如表 5 所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获得了 学生的认同。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微课学习 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 和体验,自然而然学生的成绩就会进步。
90 85
13
表 表 5 “读写联动”微课程对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影响 项目 兴趣度 百分比 “读写联动”微 课程使我对语 文学科的学习 没兴趣到有点兴趣 4 5% 从点滴兴趣到浓厚兴 趣 5 2%
五、结束语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已经成为微课程发展趋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系列微课程通过网络平台上传与共享,开展共享式学习。对学生来说, 微课能够好地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从而成为传统 课堂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但任何新生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微课程还存 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并结合具体问题及时作 出相应的改进,以促进微课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