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改革思考
发布时间:2020-10-23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金融学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金融学》作为经济类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然而当前的《金融学》存在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滞后、课程体系构建有待完善、考核体系和考核方式有待科学设置等问题。教学内容无法更好适应金融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丰富的多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补充更新《金融学》教学内容、合理构建《金融学》课程体系和科学完善《金融学》考评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1《金融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2019 年 9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从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等方面为新时期的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建议。意见的出台客观要求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教师:一方面要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的质量管理,合理安排课堂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例,给予学生学习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大的空间性。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学习并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内容,合理选择运用线下、线上和线下线上混合的教学方式以打造“金课”。《金融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具有金融理论与金融行业社会发展现实应用紧密结合的突出特点。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金融业近年来呈现出开放性、国际性、市场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金融环境的变化客观要求《金融学》教学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
以便培养时代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金融学》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当前《金融学》教学采用的主要仍是传统的授课方法,即“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电子课件 PPT、教案和课堂板书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以单向传递为主,即从教师输出到学生接收。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仅限于教师的课堂理论知识提问、教师情景化的案例设问和学生对书本不懂问题的询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现实金融现象和金融产品的拓展与深究,无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金融情景假设,无法调动学生兴趣点和积极性,也无法增加课堂的创新性,从而优化授课效果。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忙于对书本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死记硬背,缺乏思考。
《金融学》作为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教学方式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缺乏金融实操环节,难以利用金融案例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最终会降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滞后
《金融学》主要从金融市场、金融中介、金融产品、货币的创造、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等内容来阐述。《金融学》课程教材版次众多,尤以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版本使用面最广和学生受众群体最多。以黄达主编的教材为例,虽然历经多次再版,教材的内容仍相对陈旧滞后。货币形态方面,教材仅限于阐述传统纸质货币和铸币,而
近年来新型货币形态发展迅速。金融中介和融资模式方面,教材主要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和间接融资模式来阐述,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金融市场的融资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发达国家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模式,而且金融中介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货币政策的调控方面,教材内容仅限于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调控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然而近年来央行使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频次和力度已经超过传统三大调控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2.3 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待完善
当前的《金融学》课程教材大多侧重宏观金融方向,以金融发展、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和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为主体内容。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金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成熟。微观金融的发展近年来方兴未艾。当前的教材体系由于内容的限制显得顾此失彼,并未在宏观与微观之间找到相对的平衡。同时《金融学》涵盖的内容广泛,课程内容与《宏观经济学》、《投资学》和《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教师无法明确掌握各门课程的开设学期和内容重点,对于相关的重复内容,可能一带而过或耗费过多时间“烫剩饭”,带来的结果是占用课时,不利于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提高。
2.4 考核体系和考核方式有待科学设置
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式对于公平公正检测学生的学业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当前《金融学》与其他的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一样。学生的最终成绩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加权之和来构成。平时成绩的
权重大约为 30%,期末卷面成绩的权重大约为 70%。平时成绩通过学生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来决定,学生之间平时成绩的差别较小,区分度不大。期末成绩由于所占比重较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课堂睡觉、玩手机,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通宵熬夜复习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突击式的学习和复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熟记和理解。
3《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探讨
3.1 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运用,教师可以积极尝试“互联网+”的线上教学方式辅助传统的线下教学,最终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MOOC 等平台上传电子课件、经典金融案例和重要的金融课外阅读知识和最新的金融资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传各章节的测试习题,形成习题库,每个章节学习结束,使用线上平台进行章节测试。教师可以建立课程学习交流群如QQ群或微信群,方便学生对不解的问题进行线上询问。对于现实应用较强的金融知识,要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教学,利用手机网上银行、支付宝、微信钱包和京东金融等 APP 使用较少的资金去购买活期的金融产品。对于权益类和衍生类金融工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股票模拟大赛和期权期货模拟投资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定期邀请银行和证券工作人员到学校讲座,增加学生对现实金融行业岗位的认识。或组织学生利用
寒暑假去金融企业实习,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3.2 补充更新《金融学》教学内容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学》的教学不仅要教授传统的金融知识和理论。同时应该积极顺应金融行业社会现实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捕捉新的金融现象,阐述背后的金融机理。如货币形态的讲解,不仅要讲授传统货币形态,也要把比特币、Facebook 的加密货币 Libra 和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等新型的货币形态加以补充更新;如金融中介的讲解,不仅要讲授传统的银行和证券类中介机构,也应该把诸如提供花呗和借呗的支付宝、支持打白条的京东金融、以陆金所和拍拍贷等为代表的众多 P2P 网络借贷平台和以水滴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融资中介加以更新补充;如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不仅要讲解央行传统的三大调控工具,而且要补充 SLO( Short-termLiquidityOperations )
短 期 流 动 性 便 利 、 SLF( StandingLendingFacility )
常 备 借 贷 便 利 、 MLF ( Medi -um-termLendingFacility)中期借贷便利和 TLF (TemporaryLendingFacility)临时流动性便利等新型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教师同时应该对补充的金融新工具出现的原因及优点与传统金融工具加以比较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
3.3 合理构建《金融学》课程体系
《金融学》作为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的内容宽泛。系部要整合教师资源定期进行研讨。对于多学科交叉重复出现的知识点,根据其自身内容的重要性和章节衔接的连贯性,做出适当划分以避免知
识点的多次重复讲解,提高课时的利用效率。《金融学》的课程框架不仅要重点讲授宏观金融中的金融发展、货币政策和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等,也要适度兼顾微观金融新的发展方向如行为金融学、保险、证券投资基金和区块链金融等。只有宏观与微观的平衡兼顾才能形成更为合理的金融学课程体系。
3.4 科学完善金融学考评制度
《金融学》的考评制度要改变以往期末成绩占比过大的问题,增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使平时成绩的内容分配更为合理,包括章节测验、金融案例小组汇报、课堂考勤、课后作业等环节。期末试卷的内容设置和难易程度要科学合理。不仅要丰富考试题型,从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和现实金融案例分析题等多角度多维度去考察学生的金融知识架构和金融素养,而且要合理分配基础题和难度系数相对较高题目的数量与分值。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的综合从而较好的评判学生《金融学》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素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化《金融学》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要优化补充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金融实操能力,以不断适应不断国际化、市场化、开放性的金融环境,增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旭霞.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9
(9):129-131.
[2]牛佳.浅谈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4):131-132.
[3]纪鹭.浅谈如何深化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9(29):174.
[4]杨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2):71-73.
[5]曾力.《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9(19):172-173.
[6]王球琳,付磊,等.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9):34-35.
作者:王小康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