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征文(2020)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精准扶贫征文 (精选多篇)
精准扶贫征文 — 用爱与责任托起教师梦 1 1
精准扶贫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全民小康路上的先锋保障。这项措施犹如暖人的春风,抚慰贫者;犹如绵绵的细雨,沐浴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慷慨誓言,这是党和人民对全国 人民的勇敢担当,这是沉甸甸责任背后的炽热情怀。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担当,在全民共奔小康的路上,我们责无旁贷。在教育的战线上,攻坚扶贫,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不让每一个学子失学,就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携手并肩,扶贫助学,我们一直在路上。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棵幼小的禾苗,他需要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润,需要风雨的洗礼,苦难的磨炼,更需要成长路上教师们爱的陪伴,学生总是时时牵动我的心,这也许是自己长期担任班主任的原因,总是把学生挂在嘴边。
班里有一个同学,家里特别困难。组长赵老师多次走访他家。还清楚的记得,我们第一次去他家的情形。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他的父亲在学校旁边的村子租了一间简易的民房。屋内有些潮湿,光线也比较暗,简陋的几件东西仅可供生活必须之用。两张低矮狭窄的小床放在靠墙两侧,被褥也很单薄,衣物也只是凌乱地堆积在一角,连一个收纳的简易衣柜也没有。父母都穿着极旧的早过了时节的衣服,衣服洗得发白,也显得短小,看到这些我瞬间有泪在眼眶打转。现在就在我身边还有这般贫困的家庭,平日总想着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好了许多,
贫穷的生活,好像早已从此不再,没想到我的学生一家现在就生活在贫困线_上。他的父母五十多岁,淳朴善良,勤劳节俭,脸上的道道皱纹写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的父亲在一-家砖厂打工,每天工作任务重,时间长,收入也较低。看着其父有些弯曲的脊背,我清楚地知道那是生活的重压所累。母亲因长期身体有病, 仅能自理,而无能力出门打工挣钱,最多身体稍好时给孩子做点饭,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得由其父或孩子来做。
在家访回来的路上,秋风瑟瑟地刮着,卷起的枯叶在风中不停地打着转儿,翻转飘荡,继而又折转跌落在坚硬的地面,这一如我此时的心情,起伏波动,跌至低谷,心酸难过而又悲伤沉重。同时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看来平日对他的关注还是不够,对他的帮扶还过于肤浅,要让这孩子开朗快乐起来,我需要多想办法,好好努力。
我的内心强烈的要求自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对他的多方面的帮扶助学计划陆续展开。为了让他用心学习,我在班上采取“一对一”帮扶结对,让他与班上认真负责,学习优秀的学习委员结为对子,并特意与学习委员商量对他的帮扶措施。主动帮他辅导功课,每日督 促他完成按时作业,在生活方面也多多.关心他。起初他不怎配合,我就与他真诚谈心,让他感受到班级同学的真心温暖。慢慢地我发现他开始改变,上 课开始抬起头来,听讲也专注了,有时也会小心地举起手来,我就借机及时地表扬鼓励,同学们也会把掌声送给他,看到他脸上的羞涩表情,我知道他的内心将会慢慢打开,开始慢慢地走进这个集体。
学期末他们被评为优秀帮扶对子,上台领奖的时候,他流出了眼泪,有些哽咽地说谢谢大家,这是他第一次上台领奖。为了让他能够看书阅读,在阅读中找到力量,我常常会他一些书籍,每本书上都会写上几句寄语,以此鼓励。有时还.会与他交流书中内容,适时地引导教育他。有次他读高尔基的《童年》时,对我说原来阿廖沙的童年比他还要可怜呀,我说小时后受些苦并不是坏事,相反会让人学习坚强。之后我给他讲了高尔基的故事,这部自传小说就是他曾经的生活遭遇。他在经历一番苦难的磨炼后成了著名的作家,这就是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与改变,强者战胜挫折,弱者败给生活。他听完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了,走时不忘给我说了句谢谢,还鞠了一躬,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发现那天的阳光正好,暖暖地洒在桌前,也在他瘦小的 身上欢快地跳跃着。初一研学旅行,他说家里经济紧张不想去,班长知道后就发动大家募捐集资,我说老师也不能少,就带头捐钱。那天同学们见他没带什么,都主动给他塞吃的东西,他把一颗糖塞给我,糖含在嘴中,我的心里甜甜的。
通过此次家访活动,不仅丰富了资助政策宣传的渠道及形式,让资助政策宣传深入学生家庭,更真实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水平,确保”精准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凝聚鲁山县磙子营第十三小学正能量,我校将继续推进“万师访万家”行动,让每一个学生家庭感受教育的温暖,不忘初心,始终在路上前行!
我为精准扶贫献策征文一对上争取是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2 2
全县”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培训会议后,我局于 7 月 16 日下午召开了局党组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全面摸清我局联系重点贫困村贺家坪镇白沙驿村的贫困现状,深入剖析该村致贫原因,准确把握该村脱贫方向,细化精确该村扶贫措施,我局成立了精准扶贫联系点三个工作组,在 7 月 25 日、26 日两天进镇入村与镇村两级干部细致商讨并形成调研方案后,于 7 月 27 日至 29 日,深入到白沙驿村进行了地毯式走访调查。综合全村调研资料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全县县情及我县今年来对上争取工作情况,我简要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我县贫困现状
根据此次调研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贫困户大多数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缺乏资金技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整合和利用。这既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些贫困人口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 根源,在此情况下,教育和医疗的负担对大多数贫困户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导致他们负债累累、生活日趋拮据和艰难,极易陷入贫困——辍学——再贫困、脱贫——重病——又返贫的怪圈。
二、县情决定脱贫必须主要依靠项目支撑和对上争取
我县是集”老、少、山、穷、库”五位一体的山区农业县,是比
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和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县,县级财力十分有限,加之 2014 年以来,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和综合环境总体趋紧,对县级经济发展、财政创收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更增加了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难度。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紧张的财政现状,如果单纯想依靠县级财政来保障扶贫所需各项资金的投入,根本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根据精准扶贫的内涵和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精准扶贫是一件政策依赖性非常强的重点民生工程,如公路硬化、农网改造、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工作的开展,都是精准扶贫迫切需求的项目,其他涉及到教育、环保等尤其是直接关系企业发展的相关重点项目及政策,看似与精准扶贫无关,其实间接对精准扶贫也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教育的发展,更是为了确保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不再出现大面积返贫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搞好我县的精准扶贫,我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对上争取为主要着力点和踏板抓项目、引投资,以项目促建设,以投资促发展,变政策为资金,充分凝聚并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合力,盘活各类"沉睡”资金和资源,以求最高效地将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培养更多技术人才、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达到多管齐下除贫困之病根、去贫困之病灶的效果,从而确保按照提前全省- -年时间的要求,在 2018 年摘掉我县重点贫困县的帽子。
三、针对精准扶贫来讲如何做好对上争取工作
(一)嗅觉灵敏,紧跟紧抓最新政策动态。各争取单位要保持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在做好常规性对上争取工作的同时,时刻跟进并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精准扶贫口径相关的最新信息尤其是倾向性、指导性、鼓励性、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动态,摸清、摸准国家和省级部 门的意图和部署,加强对上的沟通,准确掌握国家在精准扶贫方向上新确定的投资方向、重点投资领域、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安排方向,确保争取项目有的放矢。
(二)开拓思路,打好打巧各类政策牌。各争取单位要抢抓国家、省、市编制“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国务院下半年为"稳增长”即将出台扩投资等- .系列的重大政策机遇,牢固树立”扶贫关键靠项目、项目来源靠争取"的理念,打好国贫县牌、民族牌、武陵山牌、老区牌、生态功能区牌,坚持把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资金作为推动县域扶贫攻坚的突破口。
(三)因地制宜,靶向精确项目策划储备。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以及全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为契机,结合我县各村贫困实际,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有针对性地谋划、编制-批项目, 按照”建设- ~批、 报批-批、储备一批"的项 目储备原则,以项目周期、效益、群众呼声、急迫程度等作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优先次序排序,科学谋划项目,争取一大批扶贫项目挤进国家、省、市级规划尤其是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为后三年政策项目争取奠定基础,同时,认真做好 2016 年的拟争取政策项目策划储备工作。
(四)打造品牌,建成三级扶贫示范点。为了吸引更多利好政策、上级帮扶和社会关注,建议以建成”精准扶贫示范县”为目标,在全县确定一到两个 典型乡镇打造精准扶贫示范镇,在每个乡镇中各确定一到两个典型村打造精准扶贫示范村,统筹全县资源进行相对倾斜的脱贫帮扶,在对上争取时也适当采取项目和政策侧重的方式提高帮扶力度,从而集中精力保证示范点的脱贫效率和脱贫质量,在此基础上,将相关有益经验及时研究总结并宣传推广,确保全县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能够最大程度少走弯路、错路,以最少的资源换取最优的扶贫效果。
精准扶贫征文 3 3
在这个扶贫的时代,我们看到很多第一书记来到农村,都做出了一些成就,都为乡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部分力量,去近期举办的精准扶贫征文中,你写好征文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 3000 字。
林坡村是柳桥镇产业结构调整先行村,同时也是矛盾纠纷较突出、较集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村。在分析各类纠纷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林坡村依托市法院行业优势积极探索运用法治思维建立依法化解基层矛盾机制。
一、林坡村矛盾类型及特点
林坡村距柳桥镇约 5 公里,距东兴区城区约 20 公里。XX 年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8 户,现已全部脱贫。XX 年底,林坡村户籍人口
1449 人。从人口和地域面积上来说,林坡村属中等规模的行政村。人口结构上,5 年来,林坡村共有 89 人迁出且大多迁往城镇,但迁入不到 10 人;自然出生人口自然死亡人口基本持平,总人口呈下降趋势。大量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壮年离家外出,68%的适龄劳动人口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留守在家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由于劳动力缺乏,林坡村荒地增多,粮食作物产量下降。收入来源上,自 XX 年引入第一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规模养殖、集中经营等生产模式逐渐被群众接受。5 年来,林坡村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形式大力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已有养殖合作社、加工厂等 10 家企业。目前,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种植、养殖业为辅,但其他形式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矛盾纠纷上,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承包土地、私人借贷、交易、继承、用水、采光、通行、夫妻、兄弟及邻里打架斗殴、宅基地界址、抚养赡养等问题引发的传统类型纠纷相对减少,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劳动劳务、合同、侵权、项目施工等原因引发的纠纷明显增多。表现为矛盾复杂化,主体多样化,涉群体增多。XX 年以来,林坡村涉群体性事件苗头 4 件,上访 2 件,行政诉讼案件 1 件。
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收集案例等方式进行分析,林坡村的矛盾纠纷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号召和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一大批企业入村落户。林坡村是柳桥镇引进企业的先行村,同时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村。目前,林坡村共有 10 家合伙企业、个体户或合作社,
其中有 6 家是通过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承包村民的土地进行经营生产。然而这 6 家在经营过程中先后都与村民发生过土地流转纠纷。纠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租金没有按时兑付。业主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拖欠租金。二是合同到期后复垦等问题。早年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中,往往未对合同到期后复垦方案作出约定。三是违约用地纠纷。往往出现生产需要擅自扩大用地范围等。
(二)工程施工纠纷。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但重大项目施工往往也成为矛盾纠纷发生点。主要表现为用地补偿标准,占地赔偿纠纷等。而导致纠纷主要原因既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滥用如高价索赔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有征地双方地位的不对等。项目施工争议往往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尤其是外来施工单位和本地群众更易引发补偿数额攀比提价或者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后果。如 XX年,某企业施工需地下铺设管道,村民不同意补偿方案引发纠纷。XX年,该企业施工过程中使用林坡村五组村民集资修建的道路造成损坏,企业和村民就道路赔偿恢复问题发生纠纷。
(三)经济合同纠纷。
合同充分体现了私法自治和契约精神。然而由于农村基层大多数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不高或法律水平所限,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容易产生意见分歧或争议。发生争议后,双方又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合同争议,在“有事找政府”的观念主导下,往往要求村委会或政府“包干”解决。然而在情况复杂、争议冲突极端对立情况下,政府
调解也难以解决。如 XX 年某天然气公司与林坡村 30 余户村民天然气安装合同纠纷几乎导致群体性事件。
(四)劳务、劳动纠纷。
近年来,随着农村企业的增多和农民返乡创业,基层的劳务、劳动纠纷逐年增多。在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和乡土观念“熟人社会”的双重作用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往往欠缺劳动合同意识;劳务承包上,也经常仅存在口头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发生争议后,双方各说各理,难以形成有效证据,争议解决难度较大。如 XX 年林坡村某养殖合作社与村民劳务纠纷,某天然气公司与村民劳务纠纷。
(五)家庭及邻里纠纷。
传统类型的家庭和邻里纠纷依然存在,如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夫妻离婚、兄弟争议等。近年来邻里纠纷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如某村民小组集资修建道路,围绕道路占地,出资份额,道路使用等。
二、“德法互融”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见成效
在充分尊重当地传统道德、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德法互融”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合理健康发展,是林坡村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矛盾的主要模式。
(一)设立依法治村宣传平台,推进共建共治。设立专门的法治宣传栏。设立法制挂图、法律课堂、法治共建和每周说法等板块,通过典型案例,向村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农民夜校”课程,观看《每周说法》视频,在劳动技术培训的同时注重学法用法。
(二)建立案件巡回审判联系点,推进庭审进乡村。与当地所属
的人民法庭联系,建立案件巡回审判联系点,将涉及本村及附近村镇的典型案件在村里进行巡回审判,组织村民旁听庭审的方式,亲身感受法庭庭审,接受法治教育。
(三)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提升纠纷解调能力水平。针对林坡村矛盾纠纷具有典型性,类型化的特点,成立纠纷调解小组,将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书记、老村干部群众代表、网格员组织起来,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按照“一般纠纷村小组网格员调解,典型纠纷调解小组先调解,困难纠纷才到村两委”的原则分工负责。同时,加强调解员的调解能力,由市法院的老法官、专业法官定期进行指导。充分发挥调解案例作用,调解一起宣传一起,促进良好乡风村风建设。
(四)开展典型案例法制讲座,推进法治宣传进村入户。邀请基层法庭法官围绕群众关心的未成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农村老年人诈骗防范、婚姻家庭等法律法规开展法制讲座。同时,市法院机关党委牵头,积极组织市法院的党员法院志愿服务队开展送下乡下村宣传活动。
(五)结合市委德治建设,开展文明村风活动。结合市委提出“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最美家庭”等活动,结合“五清”治理,在林坡村开展“美丽林坡美丽村风”活动,评选最美家庭、好公婆、最美媳妇、爱岗敬业家庭、友爱家庭等。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三、关于化解基层矛盾风险的进一步思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总书记强调始终把解
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可以预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一体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程中,农村基层在维护地方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林坡村的实践表明:
(一)依法、依规、依约比防范更重要,防范比化解更重要。在基层,违法、违规、违约是产生矛盾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下,农村群众平等互助、和睦友爱等传统美德受到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多元观念冲击,在追求个人利益面前,法律不遵守,规定不遵循,约定不履行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的新型矛盾纠纷大多集中在经济方面,正是乡村受多元价值观冲击的深刻体现。依法、依规、依约不仅可以节约在矛盾发生后解决矛盾的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成本,还可以营造遵纪守法,遵规守约,善良风俗的健康社会氛围。“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化解纠纷在于治标,而防范和依法依规依约在于治原。
(二)加强基层党建,强化基层党支部担当作为,树立支部权威至关重要。面对矛盾纠纷,基层党组织推诿塞责,和稀泥,不作为,战斗力不强不能解决问题等,既可能导致矛盾纠纷进一步恶化,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键在党。发生矛盾纠纷等问题正是老百姓需要党组织的时候,此时党支部站出来敢抓敢管,能抓能管,能解决问题就能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三)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基石。群众问题发生在
群众中,解决也要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解决矛盾纠纷也要依靠群众路线。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老百姓最了解,当事人的需要老百姓最知晓,解决问题不能独断,要善于听取群众诉求。尊重老百姓,老百姓就有被尊重的获得感;依靠老百姓,老百姓就有归属感;发动老百姓,老百姓就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林坡村依靠群众调解小组,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就是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四)强化普法宣传,诉调兼用,发挥案例引领是关键。普法宣传任重道远。广大基层地区在法治意识上的相对落后与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相互相关。一面是对某些落后观念、习俗习惯的遵循和保守,一面是对现代法治的向往和追求,两者间存在张力和冲突。普法宣传,既要讲运用法律划清权责避免矛盾发生,又要讲发生矛盾后解决问题有理有据,还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法律手段解决,“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能调解则调解,不能调解则诉讼,强化案例警示教育,达到“解决一件,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
(五)移风易俗,推进法治、德治相结合是可靠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法治”包含了“德治”的要素。推进依法治村也并不是单纯把法律作为村级治理的唯一依据,而是尊重优秀传统道德基础上的法治。古人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荀子也曾说“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价值观多元的今天,更要在广大乡村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传统美德,唱好主旋律,推进德治法治相融合,给乡村以道德滋养和法治正气。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