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更新政府管理观念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加快更新政府管理观念,完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

 (一)加快更新政府管理观念 (1)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密不可分,因为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反映着政府职能结构的变化。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是公共财政的首要目标和工作核心。公共财政出现的前提是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以政权组织的角色,依据政权力量,在全社会进行以市场失效为范围的,以执行国家的公共管理者职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需要为目的的一种政府分配行为。我国目前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中还带有明显的“建设财政”的特点,目前我国的公共支出格局还带有很浓厚的“建设财政”的特点,公共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过高,用于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支出偏低。因此,必须加大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比重。

 (2)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到公共管理的转变 毫无疑问,政府对社会发展负有主要责任。但是进入公共管理时代,政府只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社会组织与更大范围的公众参与一起构成公共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公共管理主体。

 (3)探索在公共领域使用各种手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并等于说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全部包揽。国际经验证明,由政府包揽的公共服务容易产生财政危机和公共服务效率低下。20 世纪后期西方公共服务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必须打破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发挥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途经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开展公共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估。

 (4)以社会事业为依托,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要强化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仅仅依靠发展社会事业是不够的,必须以社会事业为依托,通过公众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及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改革的目标是要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生活的能力,改

 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不仅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完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 (1)促进公共资源资本化和社会化,使每个社会成员各尽其所 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之所以出现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有二,其一是公共资源投入不足,其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资源投入不足是一个公共资源配置数量问题;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则是一个体制问题。公共资源投入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认识不清晰,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没有能够使经济发展成果及时转化为公共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公共资源的全面认识,没有建立起有效动员公共资源的机制;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则是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体制的力量,没有处理好效益与公平的关系,没有把制度因素也作为一种发展动力。国际经验表明,相对公平的发展是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资源相对不足,这是我国公共资源投入和配置中的根本问题。但是,我国现有社会发展问题又不完全是资源不足造成的,有一些是由于资源的配置或认识不到位造成的。从国际比较角度来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对 2000 年对全球 191 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进行了排序,我国被排在第 144 位,我国慈善捐赠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0.045%(美国占 6%以上),从事社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的拥有量不及发展中国平均水平的 1/5,我国志愿服务参与率按目前 4000 万人计算,为 3%,美国为 44%。

 (2)完善分配体制,动员社会各方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改革发展基础上的,建立和谐社会,就要完善和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利益关系。公共资源基本来源于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以及其他形式的慈善活动。目前我国正在形成三个层次的财富分配体制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收入分配改革应当成为新时期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收入分配的深层次改革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发展,特别是有利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健全公共服务的决策机制和公共政策评估机制

 政策评估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政府决策的基本标准应当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了保证公共政策的预期目标与效果统一,必须健全决策程序,完善决策机制,强化决策责任。

 (1)综合决策和执行机制:政府和公众的参与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综合决策是一种通过政府和公众参与决策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政策手段。强调政府和公众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和政府发展政策对于公共服务的作用的实质是:通过政府对于主要公共服务内容规定、标准制定和执行要求的提出,来实现社会公平。公众参与目的是作为公共服务的受益者和需求者,他们的参与有利于政府政策更有的放矢。从决策目标来看,就是如何在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目标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协调;从决策行为来说就是如何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所以,综合决策需要各个利益群体的参与。

 (2)社会影响评估机制:在政策制定程序上确保社会公平与公正 政府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问题的社会影响评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开展“社会评估”,内容应该是有选择的、战略性的,以关键性问题入手。特别是项目所波及的就业容量、收入分配、社会和谐等,恰恰是我国现阶段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共同性的问题,是宏观政策在微观项目上的体现,可以作为我国项目“社会评估”的重点。

 (3)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必须加强改革协调和营造有利于全面推进改革的氛围。当前,随着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正处于一个历史新起点上。无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都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使得新阶段的改革更具深刻性和复杂性。从改革的主要任务来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各级政府职能的实质性转变、事业单位改革等任务相当迫切,相当艰巨。为此,需要建立中央层面高层次、有权威的改革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改革,以此来营造全面推进改革的氛围,实现新阶段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观念 加快 更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