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与特征 联合国的 NGO 是指,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志愿性公民组织。
我国政府管理角度看,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资源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
名异而质同的若干概念 第三部门 非营利组织 公共社会组织 志愿者组织 草根组织 民间组织 人民团体 中介组织 社会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一般特性 1. 非政府组织具有正规性(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需要获得合法的组织身份)
2. 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分配;组织终止时禁止资产私分)
3. 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性(非政府支配;非政党支配;非宗教支配)
4. 非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社会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服务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开透明的组织)
5. 非政府组织具有志愿性(组织成员的使命感是组织的精神支柱;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组织的关键资源)
第二节 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分 类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 ICNPO 分为 12 个大类 文化与娱乐 教育与研究 卫生 社会服务 环境 发展与住房 法律与政治 慈善与志愿行为鼓动 国际性活动 宗教活动与组织 企业与专业协会,学会 其他组织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类参考 美国的分类:
互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成员提供活动 公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
日本的分类 公益法人 社会福利法人 学校法人 宗教法人 医疗法人 特殊法人 公益信托基金 共同组合 市民团体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分类 社会发展 家庭及儿童服务 康复服务 安老服务 过犯及释囚服务 学龄儿童及青年服务 长期病患者服务 其他对象服务 辅导服务 台湾的分类 台湾的非政府组织称为人民团体。(职业团体,社会团体,政治团体)
国内的主要分类探索 实证角度的分类 来自政府的分类: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各类公益性基金会 学界的分类:
根据其法律地位分为法人团体和非法人团体 根据组织使命分为公益性团体和互益性团体 根据便于管理的需要分为行业组织,学术组织,慈善组织,社区和农村基层服务组织 社
会公益组织 公民权益保护组织 非营利性咨询服务组织 同人团体 国外海外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 规范角度的分类 清华大学的分类:
第一类是会员制组织。对于会员制组织,根据它们所体现的公益属性的类型,将其划分为互益性组织与公益性组织。互益性组织,按照它们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进一步分为经济性团体和社会性团体;公益性组织,按照其会员的成分,将其区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
第二类是非会员制组织。依据组织的活动类型,将非会员制组织区分为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按照其运作资金的性质和类型,进一步将运作型组织区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资助型基金会;对于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则根据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或所有制,区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分类:
NGO 分为互益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互益性组织分为经济性互益组织和社会性互益组织, 公益性组织分为会员制公益组织和非会员制公益组织,其中会员制公益组织组织分为团体会员组织和个人会员组织,非会员制公益组织分为实体型组织和基金会组织。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元 2.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3.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4.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5.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6.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使者 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需要注意的消极因素 1. 以个别利益挤压公共利益 2. 以错误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 3. 成为消极政治势力的工具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动力因素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然性 寓于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必然性 人的属性中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动物性特性; 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不在于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因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人的社会活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交往的活动。它改变着周围的物质世界,也在改变着人类自身,是人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劳动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本质属性,而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既区别了人与动物,又把不同组合的人群区别开来。
交往,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人是追求交往和组织性生活的。人渴望交往与寻求归属和交往的本质。原因有五 1. 人是情感动物 2. 人是脆弱动物 3. 人是惧怕孤独的动物
4. 人天生具有自尊倾向 5. 人有理想 寓于正确利益观念中的必然性 非政府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公益或者互益性的利他。
在奉行利己主义的同时关系公益,并感到必须不断地互相协力去实现公益,这就是维克托尔所谓的“正确理解的利益” 贝拉,马德森所著《心灵的习性》 显示告诉人们:个人的自我是在通过公共对话组织起来的社会生活中,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的。这种必要的对话,只有通过某种共同体才能得以维持。而这个过程所体现的就是“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实质,因为只有当人们自愿而不是被迫承担公共义务的时候,才能感受无私带来的真正快乐。
寓于公民社会本质中的必然性 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本质是一个国家的民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自由组织方式,广泛参与到公共问题的解决当中去。公民社会的反面就叫“子民社会” 1. 子民社会的王权或者统治权力是通过世袭或者争斗或指定接班的方式获得,公民社会中政府是经过公民的决定和遵从公民的意志产生运行的 2. 子民社会的民众对于王权或者国家专权只有义务没有权力,是权力与义务的失衡,而公民社会的民众相对于宪政国家而言是既有义务也行使权利,是权力和义务的对等 3. 子民社会中附庸性的民间小社会无处不受制于专制性的全能国家权力,两者势若水火,而公民社会中追求自治的民间大社会,却能够与民主法治的有限政府,在管理与服务功能上互为补充,互为支持,互为依赖。
非政府组织的趋势是:从一般趣味爱好的组织走向社会信念组织,从随意组织走向更加规范的组织,从少量组织发展到更加普遍的组织,从个别利益关怀的组织发展到更加具有利益关怀的组织,从经济权益诉求组织发展到社会权益诉求的组织。
寓于多元治理结构要求中的必然性 行政改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方向是从政府一元管理,走向由政府主导下,由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共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能力促进性国家 1,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向民间提供公共服务转型 2,从国家直接拨款支持向国家间接支出转型 3,从劳动力非商品化向商品化转型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合理性 政府与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从而为政府干预寻找理由 政府失灵:从政府机构和官员能力局限造成的公共政策的低效甚至失效,从政府及其官员人性和道德局限造成的公共权力寻租和腐败方面,揭示了政府管理的先天不足。从而为市场主义寻找依据。
伯顿韦斯布罗德:任何个人都有对于共同消费物品和私人消费物品的选择,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正是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对非营利部门的功能需求,这是非营利部门存在的主要原因。
不满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有几种不同形式替代性选择
移民,形成较低层次的政府 有助于私人市场 有助于非营利组织 合约失灵理论 汉斯曼提出合约失灵理论 即如果生产者没有遵守协议,可以获得赔偿。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上述条件完全成立,如较低的交易成本等,但是在有些领域,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营利性企业很可能利用自己在信息不对称中所占的优势地位欺骗消费者,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导致合约失灵。
非分配理论: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组织的活动如有有剩余,必须用于组织使命规定的事业,用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方管理理论 第三方管理理论(萨拉蒙)又称为志愿失灵理论 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 1,慈善资源的供给不足 2,慈善实施的局限 3,慈善捐助者干预 4,慈善的业余性 政府—NGO 关系理论 吉德伦,克莱默和萨拉蒙提出的。福利服务中两个关键要素:1 服务的资金安排和授权 2 服务的实际实施。
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的四种关系模式 1 政府支配模式 2 第三部门支配模式 3 两者并存模式 4 合作模式 三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罗伯特伍思努提出的理论(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
两维度四组合的理论 现代国家政府:以强制求公益 传统国家权力:以强制求私益 NGO 组织:以志愿求公益
企业商业组织:以志愿求私益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合法性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自由结社的社会组织形态,不仅具有外在的工具价值,即人们可以通过组织的集体行动,来实现个人行动难以实现的公共目的,而且具有自在的人文价值,本身就是人权追求的重要目标。
国际法与地区性盟约对于结社的保护。各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第三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
第一节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起源
达米尔基金会始终为麻风病人服务的机构。
亨利杜南与《日内瓦公约》 艾格兰泰恩杰布《儿童权利公约》 “无国界医生”“乐施会”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慈善家之一。
第二节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17 世纪-20 世纪 40 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成熟和垄断阶段)
1 致力于扶贫济困 2 致力于维护生存权 3 致力于战争人道救援 4 致力于慈善基金的建立 5 致力于慈善和人道传播 特征
1. 民间组织的地域有限 2. 民间组织的活动领域有限 3. 民间组织的意识比较朴素 4. 民间团体活动的影响有限 国际间的扩张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1. 非政府组织开始涉足国际事务 2. 各种社团在战后重建中应运而生 3. 人权非政府组织展开工作 4. 保护和平的非政府组织不断壮大 5. 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崭露头角 6. 研究性非政府组织开始形成并发挥作用 特征 1,其活动领域以国际性议题为主 2,其活动方式以国际合作为主 3,其发展已经受到自觉意识的主导 4,其影响已经由地域扩展到全球 全球普遍发展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1. 导致 NGO 全球发展的时代因素(全球化付 NGO 全球发展的影响,世界性公共行政改革的影响,发达国家 NGO 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2. 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3. “全球结社革命”的时代到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里都有非政府部门,第三部门在不同国家间发展是不平衡的,第三部门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第三部门资金来看各占比不同)
4. 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政权性质 法律制度 发展程度 社会异质化程度 宗教慈善传统)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事务参与
国际非政府组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非营利,非暴力,非政党,非经政府间的协议而设立,以及不刻意干涉某国的内政。
具有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 1. 一般咨商地位 2.专门咨商地位 3.注册咨商地位 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事务参与机制 第四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轨迹
跌宕起伏时期:行业协会 互助与慈善组织 学术性组织 政治性组织 救治性组织 娱乐性组织 会党 低迷中断时期 引导发展时期 三个增长波 第一个增长波(1976 年文革结束-1989 年之间)
第二个增长波(1991-1996 年之间)
1995 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有众多人员直接面对 NGO,参加 NGO,了解 NGO。世界妇女大会成为了一种适逢其时的催化剂。
第三个增长波(1997 年之后)
第二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与管理现状
境外在我国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类型有 4 种:国际非政府组织 跨国非政府组织 中介非政府
组织 对华非政府组织(资助型 合作型 网络型 本土型 互益型)
非政府组织的能力与作用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得到增强,社会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凤毛麟角到群雄并起 2. 由单打独奏到沟通联合:合作形式(同行之间,跨领域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 民间 NGO与有官方与背景的 NGO 开展合作)
3. 由随意而为到战略行动 4. 社会作用和影响逐渐扩大 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制度(特点和原则)
1. 双重约束:对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注册管理及日常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月舞主管单位双重责任体制。
2. 分级管理:对非政府组织按照其开展活动的范围和级别,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原则 3. 限制竞争:为了避免非政府组织之间开展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非政府组织。
4. 适度优惠:1999 年 8 月份颁布的《公益事业捐赠发》,是第一部直接规范捐赠行为,涉及有关优惠政策的社会捐赠法规。
上述内容构成了我国现行有关非政府组织法规体系的基本内容。双重管理,非竞争性原则等,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不够充分 2,角色功能混乱 3,行为不够规范(产权不清 被迫登记)
4,自身能力欠缺 5,结构不够合理(1.与政府有联系的组织强,纯粹的民间组织弱 2.城市的非政府组织强,而农村的弱 3.东部的民间组织强,中西部的民间组织弱 4.行业协会性质强,基金会,公益性以及学术性组织弱)四强四弱 非政府组织管理中的问题 1. 在管理的微观层面过分偏重控制(以控制和约束为主的特点)
2. 管理中的定性与分类存在不确定性。现行的主要法规将我国称为“民间组织”的 NGO 分为三大类别(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经济会)体现群众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的同时,没没有强调社会团体的非政府性。产生以下问题 自相矛盾 定位模糊不清 直接对民间组织的分类带了困难 3. 管理中存在人治对法治的干扰(缺乏管理民间组织的一般性规律 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法规 中国政府对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管理方面,规制也极度缺乏)
4. 因为双重约束导致多头管理的弊端。
第三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创新与发展
管理观念变革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1. 调整思维理念(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合作伙伴 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
2. 务实开放合作(对境外来华非政府组织作用的估计 对境外在我国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原则)
管理制度创新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1. 实行科学分类 (活动性质 利益导向 法律地位)
2. 改进登记方法
3. 排除准入障碍:放宽准入条件 简化登记程序 减少审批关卡
4. 创新管理体制 5.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等级评估制度 建立退出机制 建立个人责任追究制度 管理行为改进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1. 实现政社分开:坚决杜绝现职党政机关干部兼任非政府组织的领导职务 民间组织的人财物和办公场所要与政府部门脱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 减少人治色彩 3. 依法进行监督:严格信息披露规定 严格重大活动报告规定 实施现场检查措施 促使建立诚信自律制度。
第五章
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 第一节
登记管理概说
登记管理的制度设计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类型:预防制管理 追惩制管理 非政府组织登记方式:注册登记制 审批登记制 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形式:法人非政府组织 非法人非政府组织 登记管理的一般原则 1,自由注册原则 2,简便快捷原则 3,最少限制原则 4,无歧视原则 5,信息透明原则 6,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登记管理的机构设置 1,业务部门分散登记管理 2,法院的登记管理 3,统一机构的登记管理 4,双重机构登记管理 第二节
设立,变更与注销的一般规范
非政府组织的设立登记主要包括:遵守成立的法律规范,满足相关条件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经过法定的登记程序 非政府组织的设立登记 1. 法律法规依据 2. 登记的要求 1. 申请材料的准备 1. 非政府组织发起人或筹备组织的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2. 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批或审查文件 3. 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 4. 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5. (非政府组织的章程草案:重要)等。
2.章程的内容要求
1. 非政府组织的名称和要求
2. 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3.会员资格及其权利和义务
4.组织管理制度和执行机构的产生程序
5.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6.章程的修改程序
7.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8.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3.登记的一般限制 活动内容的限制 个人不能有额外的经济利益 特定的活动范围的要求 成立的必要性要求 资金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范围 宗旨变更 法人变更
非政府组织的注销登记 自愿解散 1,因非政府组织的目的达到,事业完成或无法完成而解散。
2,因非政府组织章程所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而解散 3,因非政府组织内部管理机构的决议而解散 4,社会团体法人因会员不足法定人数而解散 5,法人破产 强制解散(非自愿解散)
第三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 1,关于社会团体的登记的范围。
下列不属于社会团体的登记范围 1.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 2. 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准,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团体 3.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活动的团体 2,成立社会团体应具备的条件:
1. 有 50 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 30 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少于 50 个 2. 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3. 有固定的住所 4.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5. 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 10 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 3 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 6. 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3,社会团体成立登记的程序 4,社会团体变更与注销登记程序 5,公告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行业角度,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划分为:教育类 卫生类 文化类 体育类 科技类 民政事业类 劳动事业类 社会中介服务类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 1,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
2,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 5,有必要的场所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程序 设立登记程序 1,登记申请书 2,拟定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3,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4,场所使用权证明 5,验资报告 6,章程草案 变更登记的程序 注销登记程序 公告 基金会的登记管理 登记管理责任范围 1,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2,拟由非内地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 3,原始基金超过 2000 万元,发起人想国务院民政部提出设立申请的非公募基金会 4,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内地设立的代表机构。
基金会的设立登记 国内基金会的设立登记 境外在华代表机构的设立登记 基金会的变更与注销登记 第四节
国外分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印度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分为 5 类 1.依据 1860 年《社团登记法》登记为社团 2.依据各邦的《公益信托法》登记为公益信托 3.依据 1956《印度公司法》登记为公司 4.1904 年《合作社法》登记为合作社 5.1926 年《工会法》登记为工会 社团类非政府组织 公益信托类非政府组织 非营利公司类非政府组织 合作社类非政府组织 工会类非政府组织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登记与认可制度 登记基本步骤 登记制度的改革 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主要形式包括:正式登记的非政府组织,不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慈善信托组织 有担保的有限公司。
第六章
对政府组织的税赋管理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税赋优惠的基本问题
税赋优惠的原因 目的方面的原因 成本方面的原因 公平方面的原因 税赋优惠管理的原则 1. 区分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2. 区分公益组织和非公益组织 3. 区分免税经济活动和应税经济活动(宗旨检验法 比例检验法)
4. 强调税赋的公平和公正 5. 严格对公益组织的税收管理 税赋优惠的说种和标准 对非政府组织的税赋优惠 企业所得税 营业税和增值税 关税 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 耕地占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契税 对捐赠者的税赋优惠 捐赠的税收优惠标准 实物捐赠 递延抵扣 税赋优惠的管理要件 1. 统一捐赠收据 2. 统一纳税申报制表 3. 采用相应的会计标准 4. 实行记录和存档制度 5. 提供规范的年度报告 6. 通过公告披露运营信息 第二节
中国有关政府组织的税赋管理
对非政府组织的税赋优惠 1. 所得税优惠规定 2. 营业税优惠规定 3. 增值税优惠规定 4. 契税优惠规定 5. 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优惠规定 6. 耕地占用税优惠规定 7. 房产税优惠规定 8. 车船使用税优惠规定 9. 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规定 对相应捐赠者的税赋优惠 对企业向非政府组织捐赠的税赋优惠 对个人向非政府组织捐赠的税赋优惠 有资格成为捐赠者兑现应税扣除的社会团体 对社团的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确认 1. 申请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者的条件 2. 申请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者需要提交的资料 3. 保证捐赠公益用途并规范捐赠票据管理 4. 捐赠者税前扣除申报时须提交的资料 5. 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 针对非政府组织的税赋管理环节 1. 税务登记 2. 账簿与凭证管理 3. 纳税申报 4. 税款征收的处罚性条款 5. 税务检查
6. 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 第三节
国外非政府的税收管理
美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税制 1. 免税减税资格的规定 2. 税收优惠的规定 对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税收优惠 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 3. 政策漏洞的堵塞 日本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税制 日本非政府组织的概况 公益法人 特别法人 NPO 法人(非营利)
中间法人(互益)
日本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税制 管理机关 批准方式 报告与检查 针对公益组织的税收优惠 针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 澳大利亚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税制 非政府组织免税资格认定 有关非政府组织税收中存在的问题 非政府组织新税制的内容
第七章
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监督概说 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范围 1. 对设立与解散程序的监督 2. 对减免赋税资格的监督 3. 对组织管理规范性的监督 4. 对经济活动的监督 5. 对政治与宗教活动的监督 6. 对资产管理与使用的监督 (1)对公益组织支出的监督 (2)对非常规交易的监督 (3)对公益组织资产复归的监督 7. 对诚信与透明的监督 (1)组织必须具备内部控制程序,使滥用资金的风险降到最低 (2)无论其他法律有何规定,组织必须在年度报告中公布以合乎规范的格式准备的财务摘要,或者在年度报告中直接公布完整的财务报告 (3)必须按照筹资计划书所承若的意思,或捐助者的意愿来使用捐款 8. 对服务品质的监督 非政府组织的报告制度 1. 区别对待 2. 内容简洁 3. 适度审核 4. 信息披露 5. 隐私保护 6. 对象相关 (1)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2)向政府税务部门报告 (3)向核发执照机构报告
(4)向捐赠者和公众披露信息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1. 业务活动的监督 (1)了解和指导其服务规划 (2)审批重大业务活动 (3)日常活动的监督 (4)特殊活动的审批制度 (5)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评估 2. 年度检查 (1)执行法律和遵守章程的情况 (2)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3)财务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 (4)组织治理机构情况 (5)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情况 (6)其他情况 3. 违规制裁 第二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对社会团体的监督 1. 针对社团的监督职责 (1)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职责:负责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对社会团体实施年度检查;对社会团体违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团体违反条例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2)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职责: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并开展活动;负责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初审;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2. 对社团资产的监督规定 3. 社会团体的年度报告制度 工作报告内容包括:本社会团体遵守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依照条例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的情况,财务管理的情况 4. 对违法违规社团的处罚 警告 限期停止活动 撤销登记 罚款 取缔和没收非法财产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督 1. 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督职责 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职责: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实施年度检查;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单位违反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违反条例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职责;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变革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民办非企业单位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按照章程开展活动;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的初审;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清算事宜 2.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的监督规定 3.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度报告制度 工作报告内容包括:本民办非企业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依照条例履行登记
手续的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的情况;财务管理的情况 4. 对违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处罚 对基金会的监督 1. 针对基金会的监督职责 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职责: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实施年度检查;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照条例及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违法条例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职责:指导,监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公益活动;负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年度检查的初审;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其他执法部门查处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违法行为。
其他相关主体的监督 2. 基金会的年度报告制度 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开展募捐,接受捐赠,提供资助等活动的情况;人员和机构的变动情况等。
3. 对违规违法基金会的处罚 取缔和没收非法财产 撤销登记 警告和责令停止活动 赔偿损失 退还非法财产和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
国外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日本对非政治组织的监督 1. 会计制度 2. 事业报告书制度 3. 现场检查制度 4. 相应的处理措施 5. 非刑事性罚款 南非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1. 南非 NGO 的会计准则 2. NGO 的信息披露 3. 对违规的 NGO 的处理 4. 对犯罪行为的处罚 美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1. 政府的监督管理 关于政治限制 关于商业限制 关于税务管理 关于财务审计 2. 同行业监督管理 3. 社会监督管理 新加坡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1. 对 NGO 信息的管理 2. 管理部门现场执法 3. 对 NGO 身份的监督 4. 对 NGO 标识的监督 5. 对滥用社团财产的处罚 6. 对非法社会的惩处 上述四国的监督制度的基本情况来看,明显共性 第一 都有法可循,依法管理 第二 都坚持监督的有限性
第三 都是用监督保证发展。
第八章
对非政府组织的评估
第一节
关于非政府组织评估的基本概念
评估的含义和类型 评估的含义:广义的评估是指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的价值大小或高低进行判断,评价,预测的活动。狭义的评估是指在一定的时限内,尽可能系统地,有目的地对实施过程中或已完成的服务项目,计划政策的设计,实施和结果的相关性,效率,影响进行判定和评价。
特点有:
时限性 系统性 学习性
评估的类型:
前评估 中期评估 后评估 自我评估 外部评估 传统的评估理论 “三 E”评估理论:即指经济 效率与效果。经济是指以最低可能的成本维持既定服务品质的公共服务,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例,效果则是指公共服务实现目标的程度。(注重的是组织或项目产生的效果,自上向下型的评估方式)
“三 D”评估理论:即指诊断,设计与发展。(注重的实施政策,计划或项目的组织能力,自上向下型的评估方式)
“顾客满意度”理论:公共组织的核心是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应是自下而上,面向被服务对象的,即以顾客满意度为焦点。
平衡记分法理论:为了在资金竞争中取得优势,非政府组织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建立一个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共同组成的业绩评价体系。
对非政府组织评估的意义 1. 围绕诚信的评估能够促进组织的责任 2. 围绕绩效的评估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3. 围绕能力的评估能够增强组织的生命力 4. 围绕战略规划的评估能够强化组织的使命感 第二节
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
组织诚信评估指标 诚信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一个号的治理结构是保证非政府组织诚信的根本; 非政府组织的项目与活动必须与组织的目的一致;非政府组织的有关信息必须进行准确的披露,财务必须透明,相关利益群体有权获得有关的信息与财务报告;用于组织自身行政经费的支出不能高于 10%。
1. 登记管理机关的诚信建设是非政府组织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公开,公正和依法行政的原则,按照廉洁,高效,三快一提高的标准)
2. 建立以非政府组织信息披露,诚信守则,遵守章程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自律诚信制度建设。
3. 建立以诚信评估,分类监管为核心的诚信评估制度建设。
组织战略使命评估指标 第一 公益组织的使命是什么 第二 公益组织的客户是谁 第三 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第四 公益组织期望的结果是什么 第五 公益组织的计划是什么 1. 需求评估指标
2. 创新性评估 3. 灵活性评估 组织能力评估指标 1. 共同的价值观 2. 管理技能 3. 组织结构 4. 工作人员与志愿者 5. 信息管理系统 6. 领导的艺术 7. 动员资源 8. 公共关系 从硬指标和软指标两个基本维度入手来对组织的能力实施评估,涉及四个方面 1. 有形硬指标的评估 2. 组织结构的评估 3. 组织资源网络的评估 4. 筹款能力的评估 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 1. NCIB 慈善组织评估指标:董事会治理,目的,方案,信息,财务支持与相关活动,资金使用,年度报告,责任,预算。
2. CBBB 慈善组织评价标准:公共责任,资金使用,劝募和信息材料,筹资的实践,治理。
3. 明尼苏达慈善评论协会标准:公开披露,治理,财务活动,募款。
通用评估框架指标(CAF):
促成要素;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规划,合作伙伴关系与资源,流程与变革管理。
结果要素;顾客或公民导向的结构,员工结果,社会结果,关键绩效结果。
特点:他主要立足于自我评估 通用性 简便易用 强调证据 要求达成一致。
第三节
对非政府 组织评估的方法和程序
非政府组织评估的方法 逻辑框架法(LFA)
LFA 的四个层次。即投入,产出,微观目的和宏观目标。
垂直逻辑关系,LFA 四个层次之间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关系。垂直逻辑关系表明了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而每个层次目标说方向是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设条件所构成,从而形成了水平逻辑关系。
对比法: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综合对比法。
快速乡村评估法(RRA)
1. 采用多学科小组 2. 三角信息 3. 避免主观偏见 4. 直接面向收益群体 参与式评估法(PRA)
采用目标群体参与的方式进一步发展了快速乡村评估法,通过受益者的参与增强了目标群体的能力建设。
原则:参与式评估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过程,参与式评估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参与式评估是寻求多样化,尊重差异的评估。
非政府组织评估的程序
温洛克评估 台湾 NGO 评估:自我评估阶段 书面评估阶段 现场评估阶段 确认分值阶段 申诉阶段 公示阶段 公布最终评估结果。
第九章
非政府组织的治理
第一节
对理事会治理的理解
理事会治理中的相关概念 1. 会员制组织与非会员制组织 (1)成立的基础不同 (2)设立人数以及性质不同 (3)目的及设立方式不同 (4)组织不同 (5)解散的原因不同 (6)监督主体不同 2. 会员大会 3. 理事会 4. 执行委员会 (1)理事会庞大 (2)理事会分散在全国各地 (3)理事会需要定期采取某些行动或经常做出某些决定 5. 咨询委员会 6. 管理团队 理事会治理的意义 1. 建立理事会的目的 2. 理事会的做作用 (1)负责组织使命 (2)负责选聘的执行官 (3)负责保证组织资源 (4)负责对外沟通和宣传 有效理事会的标志 1. 明确的目标和愿景 2. 追求积极的社会效果 3.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4. 高度诚信与负责 5. 有应变和创新能力 6. 有团队协作精神 7. 工作环境愉快友好 第二节
理事会结构规则与有关要求
理事会的成立及其内部机构 1. 理事会的成立要求 2. 理事会的产生方式 3. 理事会规模和任期 4. 理事会成员的条件要求 理事会内部机构与分工 1. 理事会的主要角色
(1)理事长 (2)副理事长 (3)理事会秘书 (4)财务主管 (5)常务会或执委会 2.专业委员会的设置 (1)委员会主任必须由理事长任命的理事担任,但委员会成员不限于理事,可以招募志愿者和专家参加委员会工作。
(2)每个委员会必须有组织内的员工参与工作,但执行主任排除在外。
(3)按照工作需要设立专门委员会。
3.专业委员会的类型 4.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5.专业委员会主任的责任 理事会的章程与细则 理事会章程 理事会细则 1. 规定理事会的具体规范 2. 规定理事会岗位责任 3. 规定产生委员会的程序 4. 规定细则修改的程序 利益冲突声明 理事素质,职责与聘用 1. 理事的岗位描述 2. 理事的职责与素质 素质包括:能力 态度 学习 品性 3.理事的招募与聘用 制定招募战略
寻找理事的途径
招募理事的步骤 (1)准备相关文件 (2)对现有理事会成员的评价 (3)组织的目标决定所需要的技能 (4)对所服务区域有所反映 (5)可能成为委员会主任的人 (6)制定有目标的招募计划 (7)理事会构成分析 (8)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募行动 第三节
理事会的治理机制
非政府组织的治理与管理 1. 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 2. 治理与管理的对比 非政府组织各角色相互关系 1. 会员大会的权力 (1)最高决定权
(2)审议权 (3)选举权 (4)罢免权 (5)监督权 2. 理事长职责 3. 理事会理事的职责 4. 执行主任的职责 理事会的决策规范 1. 会议冲突的处理 2. 理事会不同的决策程序 (1)协商一致 (2)简单多数通过 (3)绝对多数通过 3. 理事会不同的决策方式 (1)参与型 (2)专制性 (3)秘密投票型 (4)法定人数型 4. 理事会会议投票规则 (1)不能由其他理事代为投票 (2)理事需要亲自出席会议 (3)理事资格不能交给自己选定的他人 (4)执行主任不应该在理事会议上参加投票 (5)会议中每个议题 第十章
非政府组织战略,营销与公共关系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
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程序 1. 组织准备阶段 (1)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的首要步骤是决定是否有条件进行战略规划 (2)成立战略管理领导机构 (3)聘请专家顾问 (4)召开战略规划动员会 2. 战略分析阶段 组织诊断 环境分析 3. 战略规划阶段 战略规划的结果是形成非政府组织的战略计划,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包括四个方面 战略范围 资源部署 战略计划部署与竞争优势相互协调 最佳协调作用 战略规划阶段主要的工作环节有:信息输入 匹配 决策 4. 战略实施阶段 (1)利益相关者管理 (2)组织职能结构管理 (3)资源管理 5. 战略评估阶段 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1.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的适用前提 使命比较 管理模式比较 组织性质比较 2. 需要转化才能适用的工具 (1)五种竞争力模型,迈克波特 通过供应商,购买者,竞争对手,替代产品,行业潜在进入者这五个因素。
(2)波士顿矩阵: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明星业务。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现金牛业务,以及低增长,弱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
(3)可以直接适用的分析工具 PEST 工具(分析):即在宏观上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SWOT 工具(分析):内部优势 内部劣势 外部环境个机会 外部环境的威胁 麦克米兰矩阵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的营销
营销环境的分析 1. 重温组织的宗旨 2. 市场环境分析:一般环境 市场状态 受益者 竞争者 其他人群 3. 内部条件分析 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 1. 市场细分 (1)相关变量:人口因素 心里因素 行为因素 地理因素 (2)细分步骤:调研 分析 细分 确定 (3)细分要求:可衡量性 可接受性 实效性 差异性 稳定性 2. 目标市场选择 细分市场的目的在于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一般要做出两项决策:一是覆盖多少细分市场;二是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营销 4P 策略的制定 所谓 4P 策略即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策略,它是营销中的核心内容 1. 产品策略 2. 价格策略 3. 渠道策略 4. 促销策略 营销渠道的拓展 1. 文化渠道的营销:营销管理是伴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本身也是文化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存在物。
2. 能力渠道的营销:核心能力的本质在于,它追求的是真正的价值,最终为顾客所认定为价值的价值。
3. 差异化渠道的营销 (1)建立客户档案 (2)提供个性化服务 (3)实施直接营销 (4)形象的差异化 (5)服务的差异化 4. 绿色渠道的营销 (1)绿色营销策略的制定 (2)绿色服务策略
(3)绿色服务策略 (4)绿色营销的分销 5. 信息渠道的传播策略 (1)分析信息营销机会 (2)制定信息营销计划 (3)执行信息营销决策 (4)反馈和控制营销信息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
对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理解 1.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本质 2.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作用 3.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功能 (1)公众导向能力 (2)信息咨询功能 (3)沟通协调功能 (4)传播管理功能 非政府组织的媒体公关 1. 媒体对非政府组织的影响 (1)公关预警作用 (2)传递信息的作用 (3)引导公众情绪的作用 (4)塑造组织形象的作用 2. 非政府组织的媒体公关策略 (1)通过媒体快速传递权威信息 (2)设置舆论焦点以获取民众支持 (3)保持非政府组织正常运转 3. 非政府组织新闻发言人制度 (1)发言人要相对固定和具备公关素养 (2)应制定组织的媒体公关预案和运作流程 (3)确立有效的媒体应对模式 (4)新闻发言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非政府组织公关沟通策略 1. 非政府组织公关沟通渠道 2. 非政府组织公关沟通的策略原则 3. 非政府组织公关沟通个内容和程序 第十一章
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非政府组织使命与人员构成 包括有酬员工和志愿者。非政府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以有酬员工为对象。非政府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成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决策层 管理人员 志愿者 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优点与难点在于:既要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又要赋予工作以特殊的意义。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自身特有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素质要求的特殊性
第二 培训过程的特殊性 第三 激励方式的特殊性 第四 绩效评估的特殊性 第五 管理策略的特殊性 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 1. 员工素质模型建构 2. 人力资源配置 3.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员工管理
岗位分析与人员规划 1. 非政府组织岗位分析 2. 非政府组织工作设计 3. 非政府组织人员规划 员工招录与培训 1. 员工招录。非政府组织员工招聘的一般原则有两个:一是要找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好的人 二是要明确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应该具备什么资格和技术? 2. 员工培训。非政府组织员工培训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交流和提升,主要表现为对员工能力的管理。
3. 员工开发。非政府组织员工开发类型包括:个人开发 职业开发和组织开发。
员工薪酬与绩效评估 员工薪酬是指员工因从事组织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的相应报酬。全面薪酬分为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
员工绩效评估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非政府组织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1. 员工绩效评估指标:投入指标 过程活动指标 产出指标 效果指标 2. 绩效评估方法:目标管理法 360 度评估法 3. 员工绩效评估机制 非政府组织劳动关系 1. 非政府组织劳动关系的实质 2. 双方知情权的平等原则 3.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4. 对招录单位行为的限制 5. 保密与竞业限制的规定 6. 双方劳动关系的解除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
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概述 1. 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 2. 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 3. 志愿者管理 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系统 1. 志愿者管理工作规划 2. 志愿者管理模式:
(1)员工式管理模式(重合型管理)
(2)项目式管理模式(独立型管理)
(3)会员式管理模式(交叉型管理)
3. 志愿者管理机制 4. 志愿者管理策略 (1)创造激发志愿者工作动机的环境 (2)给志愿者安排合适的工作 (3)明确志愿者的工作权限 (4)给予适当的培训和指导 (5)对志愿者的工作予以及时反馈 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流程 1. 制定志愿工作计划 2. 志愿者招募与面试 3. 志愿者的培训 4. 志愿工作督导与评估 5. 志愿者激励
内部激励 社会激励 非政府组织志愿者自我激励 第十二章
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
第一节
对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的理解
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特征 资金多源性 没有利润指标 所有权形式特殊 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精细地运用好来自社会的有限资金,确保本组织能够完成非营利性的运作任务。
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目标:就是组织财务目的转变成具体的财务工作要求,是目的既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功能 1. 实践组织宗旨 2. 优化绩效管理 3. 防范财务危机 4. 保证组织廉洁 5. 提高组织公信度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的预算与资金管理
非政府组织预算管理 预算一个组织根据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目标按项目进行规划所提出的资金分配计划和使用方案。预算管理就是组织在一个预算周期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预算编制的方法:递增预算法 项目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 非政府组织资金管理 1. 收支管理 2. 增值管理:1.投资管理 2.流动资产管理 3.固定资产管理 3. 结果管理:
(1)负债管理 (2)结余及基金核算 符合法律规定 符合资金性质规定 符合安全要求与规定 力争获得最大成效 具有良好责任机制 非政府组织财务分析 (1)财务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2)成本分析 (3)效益分析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的会计与审计
非政府组织的会计 会计是一个组织对自身财务进行管理的基本工具。主要作用就是记录,分析,报告和保存一个组织在一段时期内的财务运作情况,特别是资金情况。
非政府组织会计的内涵 财务会计,也叫对外报告会计,是组织为了对出资人,捐助者和其他资金提供者负责而做财务记录和财务报告,同时也向社会公开自身财务状况的财务管理工作。
管理会计,也叫对内报告会计,就是狭义财务管理的资金管理 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 明确会计格式:权责发生制记账式和现金收付制记账式 2. 界定记账科目 3. 执行会计程序 财务记录:主要就是对原始凭证进行日记账,过账,对账和结账的一些列活动。
财务报表 财务报告 非政府组织的审计 内部审计 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的一般步骤 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 第四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的总体要求 1.基本前提:会计格式 记账方式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 2.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实质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可比性 及时性 ...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