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国旗下演讲稿:铭记历史,勿忘国耻5分钟

发布时间:2020-08-27 来源: 思想汇报 点击:

 优秀国旗下演讲稿: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5 5 分钟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12 月 13 日上午 9 时 58 分,南京全城的交通信号灯同时变红,车辆全部停驶,行人驻足。上午 10 时,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全城鸣笛向死难者致哀。10 时 01 分,南京城的上空响起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全部停驶鸣笛致哀,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和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纷纷脱帽,就地低头默哀 1 分钟。1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同胞惨遭杀戮,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

 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愿和平鸽每天飞翔在自由的蓝天愿中华名族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定西市第一中学)

  篇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为警示师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同时也为增强学生风险和忧患认识,熟知紧急避险时疏散的程序和路线,提高师生密度疏散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上午 9 时 18 分,在刺耳的防空预警警报声中,我校“9.18”应急安全疏散演练正式开始。全校师生安全、有序、快速地从教学楼中撤离到综合楼前的安全地带,整个演练过程有序、高效,圆满的结束了本次演练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警报拉响, 悲音撕裂长空。长达十多分钟的防空警报是对抗日英烈的哀悼,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控诉,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千万万个死难同胞那不屈的呐喊。

  今天,我想提醒你们,虽然伤痛远去了!苦难远去了!但我们要永记历史,勿忘国耻。

  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老师们,同学们,请你们记住: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今天,我们的心感慨难平,热度奔涌。同学们,切莫以为只有生在乱世,在战场上拼杀,为国捐躯才是爱国。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我们要把自己的理想与我们的民族相融,

  同学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1931 年 9 月 18 日。

  请抬起你的手掌贴近胸膛,此刻,你能感受到,在其中跳跃着的,是我们坚强的心,颤抖着的,是我们民族的自尊。

  老师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听到了吗,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 嘶哑的警钟提醒着我们:九一八,一个中华民族的受难日啊!

  同学们,童年时代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没有过天真的遐想?今天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不觉得无比幸福吗?请你们记住:这幸福来自于一个不羁的灵魂--中国。

  记住中国,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屈原《橘颂》的音韵,唱您历史的恢宏,岁月的辉煌;我们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记住中国,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以鲁迅的一声《呐喊》,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同学们,为了祖国辉煌壮丽的未来,让我们做高山的攀登者,去饱览险峰的雄姿吧;让我们做浪尖的弄潮者,去领略大海的气魄吧;让我们做时代音符的弹奏者,去奏响祖国激昂时代的最强音吧!

  篇三

  历史不容忘记,国耻更应铭记!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法西斯侵略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了 14 年之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 3500 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 余亿美元,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在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祖国的胸脯,其中有几年在上海这个“国中之国”中,也看到英国,美国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现在,每当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就会联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句古训。

  日本侵略中国的国耻像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也在我们这些少年人心灵里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却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国,终于让我们见证了它挣断身上屈辱的锁链,铁骨

 铮铮地站起来了!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们有必要再次缅怀历史,铭记历史。中国能发展到现在所经历的苦难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至少也有所耳闻的,我们一个个小小的人组成了大大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多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日本国内总有一股势力不甘心接受发动侵略战争失败的结果,竭力美化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刻意否认日本侵略罪行,肆意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尤其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质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参拜靖国神 x,解禁集体自卫权,谋划修改战后宪法,企图窃取中国固有领土钓鱼 x。种种做法令人愤慨。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时刻警惕日本帝国主义的抬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是要加深中日两国的仇恨,也不是宣扬中日对立。而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让一代代后来人都能铭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斗争,深切缅怀先烈和死难同胞,树立爱国的志向,增长报国的本领。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家,更爱我历经万千磨难走到今天的祖国,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篇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的目的什么呢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赋予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我们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过去,把握现在,以史为鉴,鞭策和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我来自江苏南京,相信大家听到这里再想想主题就知道我为何在这里演讲了。

  可大家知道吗:就在 77 年前的今天,也就是 1937 年 12 月 13 日,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南京,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如果以秒来计算,那么,每隔 12 秒就有一个生命死于日本人的屠刀下。他们采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日本侵略者把杀人当作竞赛活动,居然搞杀人比赛,称胜利者为“勇士”,以在规定时间内砍下多少中国人的人头为荣;在日军 731 部队的实验室里,日本侵略者把中国普通百姓用来进行化学和细菌实验,那一张张被细菌毒害而扭曲变形的脸,保持着各种痛苦的表情;万人坑下,尸骨累累,那一个个孕妇,被刺刀活活刺开肚皮,挑出婴儿;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其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对遇难者毁尸灭迹。南京的文化珍品、物资财富也遭到了大掠夺。他们杀烧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

 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沦陷和毁灭。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南京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被集体屠杀的中国人达 19 万以上,被零散屠杀的中国人超过 15 万,总计 30 万人以上。

  30 万鲜活的灵魂,美丽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灭了!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这是一段血泪史,是一段苦难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杀一晃已经过去 76 年了。时光虽逝,历史的烙印却深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沉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永远难以忘记历史留给我们血的教训。我们中华儿女应该时刻告诫自己“勿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每当我们在各种场合上,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火一样冉冉升起时,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涌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也无比神圣的感情。不论我们走向何方,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国,是和我们血与肉相连,荣与辱相通的!祖国光荣,则我们光荣,祖国耻辱,则我们耻辱!国家把每年的 12 月 13 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每年的 12 月 13 日,南京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此悼

 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警报提醒着每一位中国人,绝不能忘记国家和南京这座城市,曾经遭受的耻辱!

  我们年复一年隆重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而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虽然战争好象离我们已很遥远,但历史却让我们铭记--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国破家亡!请大家记住,爱国主义永远是民族精神不灭的灵魂。

  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爱国心的源泉。今天,我们小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岁月里,我们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人,因为我们生活在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日子里,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日子。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把十三多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今天的祖国培育你们健康成长,教会你们知识,锻炼你们的能力;明日的祖国需要你们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本领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没人敢欺负的强国。

 同学们,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蓦然回首,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铭记国耻;放眼远望,让我们畅想,让我们继续开创。同学们,新世纪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要让历史重演!让这句话记在我们的心里,永不忘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篇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在古老的亚洲土地上,有一只雄狮,他很强大,他不会起凌弱小,安心的守护自己的领地,他有一个狼崽邻居,别看他小,他的野心大,他不安分于他的小小一遇,他望着雄狮的领地,心里痒痒的,小小的眼睛里包含着无限凶狠与贪 x,后来呀,雄狮睡了,这指狼崽长大,长成了一头强大的狼,它来到雄狮的领地占领大半,把雄狮咬的伤痕累累。

  是的这头雄狮是中国,那匹狼是日本法西斯,日木不安于现状,他要征服亚洲,称霸世界,于是使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它的到来使脆弱的中国有是霜上加霜,那哭声,喊声,令人心碎。

  最残忍的是日本侵略南京大屠杀诞生了。我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一位母亲,头仰苍天,泪水顺着面颊向下滚,怀里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那婴的身上被穿了那么多的洞,而母亲的痛,如挖心掏肺一般,她紧咬嘴唇,眼睛的圆圆的,心里点燃了火焰山,炎浆咕哝,咕哝冒着小泡,那嘴唇还微的颤抖,他大叫一声,这声音可以听说那火焰山已爆发,仇恨,屈辱,伤心,涌上了心头。这包含一种力量。但是,她的叫感使日军,发现了他。留利的将子子膛上膛,用子弹将她射死,她利了下来,她的嘴唇露出了微笑。

  是啊!日军无恶不作,将美丽的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死了也好,也是一种解脱,与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如来的痛快。我最喜欢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隔军长冲锋在前在前,拿着一挺冲锋枪,嘴里高

 喊:“杀啊!杀啊!”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而战士们深受鼓舞,

  靠近了敌军,将士们挥着大刀,砍的敌人鬼哭狼嚎,屁滚屁流而去,有的忘了带帽子。送她们的是一阵爽朗的笑。

  我们的武器是步枪,连冲锋枪都是宝贝,而日本人有大炮,有迫击炮,有个种重机枪。而我们把他们赶出了中国的土地,用一块血肉又重新的建造了一个十分新的万里长城。我脑子里浮出了一个画面,敢死队战士夹着炸药包,匍匐前进,不顾子弹扫射,即使是胳膊中了子弹,流出的血浸润了大地,也不惧,向前爬,一颗子弹打在了战士的头上,他停止了,手里仍紧紧的握着炸药包,下一个人,冲上前来,取下炸药包,向前爬,到了装甲车下面,他高喊:“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他点燃了导火线,哧哧哧,指着轰的一声,它与装甲车同归与尽。战友们乘胜追击,在浓烟滚滚中,日军逃跑了。将日军的旗投入火中让他化为死灰。

  在强大的日本祖国,为了自己的民族,他们刨头颅洒热血,顽强的斗争,不牺自己的生命,打出了一片新天地,真正的做到了以血救国。

  这断头男儿的志气,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那殉难的老百姓的冤屈,比天广,比地阔,比海蓝。那 x 日的罪恶,比天远,比地辽,比海咸。这段历史将永远刻在每个人心里,日本的罪恶,怎么也无法补好,烈士的灵魂将永远安息,让后人传诵。而我们国家的耻辱,永不忘记,将她记在史书上,让世界谴责它的暴行。

  古老的雄狮醒了,熊咆哮,重震神威,抖抖毛发,最后,狼夹着

 尾巴,舔着伤口,又重新回去了。

  这段屈辱与历史雄狮记着,风不能让它风化,雨不能让它褪色,雪也不可能掩盖他,雷电不能毁坏它。

相关热词搜索:国旗 铭记 演讲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