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05 来源: 思想汇报 点击: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持低不高 原因的 的 调 调

 查

 报

 告 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我目睹了多年以来区教育历经的多次改革,从我区城乡教育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农村教育质量总体保持低调。对此,我查阅了多年来学生考试及知识掌握情况资料,走访群众及对农村学校政策、学生现状的了解,课任教师交流及群众反映,现将各种情况综合归纳,对比分析,总结出农村学校远不及城市学校的诸多因素。

 调查时间:2013 年 10 月

 调查范围:商州区农村小学教师、杨斜镇小学 调查对象:(1)15 位有经验的教师,12 位教学能手 (2)50 名学习困难小学生 一年级 5 名

  二年级 9 名

 三年级 3 名

  四年级 15 名

 五年级 8 名

  六年级 10 名 (3)翻阅资料。

 调查方式:抽样谈话法 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

 农村教育由于地理位置远离城市,以各乡镇学校教学管理为中心,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始终制约着教育发展: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作生活条件差;在师资配置上与城镇相差悬殊,究其原因,一是主管部门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源大量不足;二是农村教育工作者从整体素质要落后于城镇。

 农村教育在国家教育环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致使许多农村的学校,教师配置人员紧缺,大部分学校无专职艺术类教师,人员配置中心小学教师按编制是 1.8 人/年级,联办小学和初小不到 1.3 人/年级。大多数初小出现复式班,甚至一人一校,课程任务相当重,劳动强度超负荷,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许多学校三、四年级复式教学,教师要代两个年级的主课(语、数)和所有的副课,相应地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辅导,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纸上谈兵。面对如此的教育现状,致使许多有才华、有经验的教学能手,像一只只鸟飞出了山沟沟,留下的队伍也就可想而知了,农村教师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家住城区,赴山区任教,跋山涉水,背井离乡,从整个心理上讲,始终是一种动态倾向,不能做到死心塌地,视岗为己任。

 山区教师的严重不足,势必会聘请代理教师,而其来何大多是本村在家待业的农村妇女或初中毕业生。这些人一是文化素质不高,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缺乏教育策略及知识结构,不能讲普通话,影响教学水平。二是其对代理教学并没从根本上认识,由于代理教师工资待遇与一般打工者相比,酬金仅 400 元/月,实在相差甚远,故导致这些代理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仅仅是狭义上的“照本宣科,管住孩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勤不出力,换句话说,明则是教书育人的导师,实则是“班级保姆”,这难道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背井离乡的城区教师从繁华的都市来到穷山恶水的山区,山大沟深,办学条件差,物质上,买菜交通不便,粗茶淡饭,生活极其简朴,有时甚至忍饥挨饿地维持工作,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简单,上课,吃饭,睡觉三点一线,千篇一律,磨损了激情,与当地环境亦是“水土不服”,多

 病多假,异地教师尚且如此;二是当地教师,受家庭影响更是校家合一。

 在农村任教的教师随机抽查,发现有 70﹪的家庭是一头沉,特别是教师,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每逢农忙时节只能顾此失彼,凡遇农村红白喜事也是主人礼桌上的“必请之客”。种种现实说明了农村教师人力资源问题严重。农村教师队伍配置极不合理。据调查,有一个边远山区乡镇,教育教学质量的确名列全区前茅,但付出的努力是难以想象的。从小学到初中,教师的平均年龄在 45 岁以上、50 岁以上的教师占到三分之一。有一所一至四年级的小学,只有教师 5 人,55 岁以上教师 4 人,最年轻的 48 岁;有一所完全小学,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有教师 12 人,45岁以上教师占 80%,就连镇初中年龄大的在三分之二。虽然近年来有特岗教师、振兴计划教师调来,条件差,留不住,不少人调往城市,还有比较年轻的教师骨干通过招考进入城区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多是年轻人,老教师没有机会,但凭什么出成绩呢?凭的是良心、凭的是敬业精神。这样的教师配置,调走的走,进来的教师年轻,不安心,谈什么均衡发展。教师队伍配置问题也直接导致家长择校、学生进城、乡下学生严重辍学问题。

 教学条件差也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均衡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学校面貌从大的方面的确得到了改善,但学生的活动器械、学习场所始终没有大的改变,即使有也因缺乏专门教育人才发挥不了作用;灶房不够,为了一切满足学生只能从学生着想,教师的吃住,办公条件不够乐观。

 另外,农村由于地理条件差,经济不发达,人们意识薄弱,支持学校办学的力度不足,形成办学条件差,能力不及,没有先进完善的教学设施,有的教室、师舍也都济济可危的,这儿挂牌“注意倒塌,危险”那儿有撕

 破窗上的塑料纸,不得不在屋内盘旋,教师课余生活无材可用,无招可施,整个校园充满压抑感,年轻教师心神不定,年老教师抱着打不烂的“铁饭碗”保个平安,安全问题致使人心慌慌,对于教学任务及效果可想而知。

 二、

 教育政策指导局限、实施失误

 我国教育现状已有很大改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管理体制及发展策略,就如照葫芦画瓢、摸着石头过河,虽已有很大提高,但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具体情况,我国地大物博,教育事业更是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已经历了八次大规模地教育改革,沿用至今的目标教学也被无声无息地替代,取而代之的新课程改革,目前已全面实施与推广,作为新生事物,要完全熟练掌握,还需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即所谓的过渡期,而对新课标的教学方法,传言道: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年老教师担心郁闷,害怕自己不能胜任,无所适从,有的甚至说:“教了一辈子书了,现在突然不会教了”。这说明对于政策不能强搬硬套,要从根本上体会其精髓,才能学用结合,如行云流水,轻松高效。但据调查,多次的培训,仅局限于型的重涂浓摸,而不能渗透入神。一味要求培训,去听课,就立即付诸实施,自然是王婆卖瓜。

 近期,分别对杨斜、黑山、金陵寺、麻街等乡镇有关课改实施实验情况作了调查,各乡镇都派了年轻、有才能的骨干教师在教师进修学校接受了培训,并在该乡做了多次相关研讨,从表面上看,的确与众不同,很有层次感,后与有关教师、学生交涉,调查统计,坚持课改思路,积极投入的犹如无河波浪,吼声大,效果差,主管部门呼吁大好政策,没很好的做到因地制宜,掀起教育形势的动荡不安,这也是造成质量持低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农村教师角色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先与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在新形势下,也要尽量避免像城镇教师对学生的过分的表扬,因材施教,重政策,更该会学以致用,不能死搬硬套,只做表面工作。

 三、

 教育环境对农村教学的影响

 环境是制约教育的一大核心问题,大好的教育形势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正面临教育的整体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新世纪教育跨越的一个转折点。在农村好政策把握大方向,是个好时机,社会环境及对于提高农村质量很有作用。但在与时俱进的大好形势下,学校环境仍是一潭死水,有风则动,无风则静,当然仅仅 30﹪的如此现状,已影响到整个农村教育的滞留不前。

 教育合力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家庭又是重中之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据调查,现在农村学生家庭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独生子女索取的太多,家长是想也“开放”了,“学习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吃饱穿暖就好,不愁孩子将来有没有出路„„”对学习不重视。二是许多家庭经济来源局限,单靠农作物收成已不能维持生活,致使许多地方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全年不在家,孩子只有丢给年弱体迈的老父、老母。单就课外辅导来说,都是无所适从,更不用说像城市孩子那样,请家教、买学习用书、用电脑了。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些恶习惯,严重影响农村教育质量。三是留守儿童令学校头疼。据调查,有一所学校,有学生 100 多名,留守儿童占到 90%。特别难管。学校的老师哪有上下班,全天管护,为保安全,大小预案一大堆,天天围着学生转,特别辛苦。谁来解决,谁来关心教师的温暖疾苦?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农村教育质量持低不高的事实,说明了农村教

 育质量提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诸多因素的相互制约,将导致这场战斗还得持续很长时间。这些问题一下子不可能解决,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确实要从全国教育改革的大局出发,少说假话、空话,少搞形式主义,深入农村学校了解调研,看看情况怎么样,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二是城乡教师配置不合理、不均衡的现状已不可否认,想什么办法来解决?起码先控制一下,只保城市这个重点,呼市农村学校这块大面的巩固提高,想提高质量,恐怕不行吧。三是重视农村,特别是山区教师的培训。让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角色、适应新形势,提高素质。四是因师资配置不均衡造成农村学生迁徙、辍学的状况有待解决。不然,国家大量财力投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学生少了,留吧留不住,撤吧不行,这是不是浪费财力?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根本上想办法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