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20-11-14 来源: 述职报告 点击:

  搞好考试改革, ,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验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将抓好课程考试改革作为搞好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和突破口。学校教学工作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本课程考试改革中,我们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坚持以提高全面能力为核心,以构建学校特色的考试体系为目标,从而带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使学校的教育向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一步[1] 。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阐述了目前在中国学校教育中考试和教学存在着那些弊端,进而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总的来阐述怎样搞好考试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 考试改革;教学质量;教育

 一、前言 在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因为世界范围的经济、政治、科技的竞争,实际上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要在这场教育的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学校的教育,因为学校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2] 。

 教学质量又是教育的生命,它关系着我们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它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和存亡。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搞好教育改革,搞好教学质量,我们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教育应不再是牺牲,而是在享受成功,老师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要在幸福的收获,而绝不是低效和无效教学常常充斥着那些老师的教育教学生涯。

 搞好考试改革就必须深刻认识推进考试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充分发挥参加考试改革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教学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转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考试反映学风和教风,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考试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把考试改革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就是要从科学的质量观入手,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进而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考试制度的现状 考试,是检查受老师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评价方法,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但是,当前大多数人的评价标准却偏离了考试的激励作用,单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这样的评价标准显然不适合当前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社会的用人标准。目前中国的考试制度只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什么,教什么 现在有不少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即考试大纲,目的是应付考试,大纲上写的要考什么,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什么,利用考试的局限性,将考试目标作为教学目标,钻应对考试的空子,而不去研究如果去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于教学大纲列出的知识、能力内容,有些是要教但不考,有些是要培养但无法考查的,像科学态度、学习兴趣、探究能力等,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提及到。但实际上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但不少教师却将考卷理解为孤立的知识点、能力点,把系统的学科知识变成知识点的教学,又在知识点上提高标准,反复练习,最终形成了所谓“挖洞式”的教学结构。

 课堂上,老师为“必考题”而教,学生为“必考题”而学。一节课的重难点是根据考试的出现而制定的,练习题更是为考试服务,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必须要跟实践相结合的、符合目前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改革内容。

 (二)奖高分,贬低分 每年的招生期间,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都展开了生源大战,其实就是争夺考试高分学生。为了吸引高分学生,各所学校采取了很多优惠措施甚至不惜亏本:免试免费就读,重奖万元以上等等,学校之间“生源大战”的硝烟味很浓烈。而对分数低者,惟恐躲之不及,学校之间像推皮球似的推来推去。“生源大战”的目的只有一个:以学生的高分来证明、标榜自己办学的成功[4] 。学校和老师都把教学目标盯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高分数上,为获得高分数,老师迫于上级压力,只有拔苗助长,要求学生大量做题,反复演练,力求使试卷出现的每一道题都事先做过,把本来是灵活运用、考查能力的题目,变成记忆性题目,由此得到的高分数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制造的虚假现象。面对应试训练下的学生,一位学者忧心忡忡地说,未来“文盲”一是学了知识不会用,二是不会学习。“应试教育”训练了考高分的能手,同时也造就了新时代的“文盲”。

 (三)重短效,轻发展 很多家长在孩子就读中学时已经确定了自己对孩子的终生评价,孩子在中小学考试分数高,家长就相信孩子将来一定有出色,否则,家长就认定孩子没有希望。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只看重学生现在的成绩,而无视学生将来的潜能发展。

  我们这种重短效,轻发展的教育,吞噬的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新奇和兴趣、对事业的激情与主动、对生活的热爱和参与、对命运的思考与主宰,他们微弱的智慧闪光和灵感可能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诺贝尔的种子也许就这样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四)一考定终身 对于很多学生长达 12 年的学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次考试、一张试卷,而在此之前的一切都不重要。在高考前,将高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处分全部取消已成为许多学校不成文的惯例。这当中当然有许多是可以也应该取消的,然而不排除有些行为习惯乃至品行有严重问题的学生也因为高考成绩尚佳而免去处分。所以从各高校中不时传来学生在校严重违纪甚至酿成大祸的消息,而这些从高考分数,从学生档案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所有教学的努力都只是为了高考,而与高考无关甚至关系不大的学习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五)言行不一 在很多次的考试的试卷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标准答案,而除语文的作文外,几乎没有突现学生个性的试题,无论文科或理科题目。有的试卷就连作文也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因为经过很多年中国式教育的训练,学生们心中早已了然于胸,什么样的作文容易得高分,什么样的作文不会出错,什么样的作文绝对不能写等更不用说其他试卷了,从试卷中我们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教学质量也要按照考试的模式来运作的,大大的束缚了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5] 。

 三、造成考试弊端的原因

  由于考试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综合起作用的。它对教育、识才、用才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根据这些功能来教学,这样就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这些功能的存在,造成了考试的很多弊端的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的评定

  考试能够评价、鉴定应试者在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水平和标准。这是进行各种水平考试、资格考试和标准考试的依据。考试之所以具有评定功能,首先是因为考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被测人在知识和能力上是否已经达到了规定的水平。其次是主考者因为通过多次测试,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住标准线,使考试成绩凡是在合格标准线之上的,就能够确定已基本达到规定的知识、能力水平。所以在学校系统中都采用通过中考、高考,划定分数线录取新生。在校生则通过期中考、学期考、毕业考,来确定升留级和毕业。为了适才适用,使之合理流动,各得其所,各扬其长,各尽所能,分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识别其长短所在,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是十分必要的。而考试和考察的评定功能,就是这种分辨、识才、用才的可行方法之一。所以单位用人都比较重视对员工的

  德、识、才、绩进行平时考察、年终考试和任期考察,来确定员工中的业绩优秀者给予奖励、晋升,以资鼓励;工作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给予解聘,并对学有所长、学非所用者给予换岗,做到人尽其才[6] 。

 (二)考试的诊断和反 馈 学校考试能够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这就是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考试提供给主考者的信息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每个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等级或分数,与此同时还通过考生解答的试卷或记录材料,记录着每个考生对每一具体问题的见解,从中可以分析得出每个考生对考试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掌握得好,哪些较差,问题出在何处。这些情况反馈给考生本人及其教师,对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和教学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考试之后,教师都要进行试卷分析和教学检查,并将试卷分析情况对学生进行讲评,指出学生学习的优点、缺点、注意事项和努力方向,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指导是非常有效的。

 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通常应用于学校的教与学双方,但在招聘考试中,用人考试方面也有它的特殊作用。比如招聘考试内容的针对性与考试方法的可行性,根据招聘考试实践都在不断反思与调整。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要务,所以用人考试(察)的途径、内涵与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历来是领导管理者经常关注与研究的一个主题。

 (三)考试的预测 主考者通过对被试者的考试,可以在了解被试者的现状的同时,看到被试者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中小学举行才艺竞赛和学科竞赛考试,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早期发现人才苗子,以便因材施教,加以专门培养,给他们吃“小灶”,使之大器早成。人各有长,在人才招聘方面,聘用方通过专门考试,往往可以预测应聘者在哪一方面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和潜力,有特殊培养前途和使用价值,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这在网罗人才方面是有特殊功用的。在人才使用方面,通过实践考试,也可以根据在职人员的现实表现去预测未来的结果。

 (四)考试的导向 人们都说考试是一根“指挥棒”,考试的要求指向那里,教师和学生就会向哪里去努力,以期达到考试的要求,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为此学校对考试要求和命题非常讲究,给中小学生出的试题,必定是中小学教学大纲要求中小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所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都围绕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各省考试办组织主考院校教师按各专业、各年级所开课程的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考试范围比较广,学生必须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才能考出好成绩,取得较高的合格率,所以教师的教和自考生的学都比较注意这个特点,特别注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考试命题 的标准和方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从标准上说,标准过高,就会使老师无所适从,学生望而生畏;标准过低,会使老师降低要求,学生文凭贬值,导致有文凭而没水平。从内容和导向上说,如只出几道重点题,

  学生和老师就会在押重点题上下功夫,忽视知识的全面而系统的掌握;如果试题覆盖面广,并适当突出重点,学生就会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去掌握重点;如果多考记忆性的试题,学生就会在死记硬背上下功夫,如果着重考自考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在弄懂弄通和灵活运用上下功夫。因此考试的命题必须按照考试大纲,坚持标准,扩大试题考查面,注重考查知识的理解及运用,以此作为对助学和自学双方的正确导向,提高 自考 助学的教学质量[7] 。

 (五)考试的激励 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考场是展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功的平台,所以考试如同收获,考试获得优异成绩就意味着教与学取得双丰收。成绩优秀,体现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学生学习的成就,这种“成就欲”能极大地激励考生及其老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这就是考试的激励功能。

 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内驱力。一方面我们要重视这种动力的积极作用,不能忽视它;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考试作为激励学习的唯一方法而滥用,否则,就很可能会出现“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反常现象,或者出现对频繁考试的厌倦心理。用人单位经过对员工的考试,给优秀者以奖金、奖状、奖品,甚至晋级加薪等等,树立先进榜样,也是为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鼓励员工继续努力,鼓励员工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四、搞好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对专业课教师培养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8] 。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质量 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教学角度出发应集中力量专题研究难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调研,学校之间联合,组织相应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小组,一节课、一章内容、一个阶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例如,选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上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将其每次教学的内容制作成录象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学习和同行研究,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9] 。

 (三)

 加强对实验教 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学位条例及教育部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均已得到充分体现。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规律, 就能较好地解决问题。但校领导首先应认识和解决问题, 并组织教学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学习, 反复强调, 提出要求。教学人员特别是教师也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明确实验教学对自己的学习及未来工作的重要意义, 认识提高了, 就会支配行动, 从而产生实际的效果[10] 。

 (四)分级教学,实行选课制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生源的分布越来越广泛,学生之间的分数之差也越来越大,这种分数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能力上的差距;而不同学生对进一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有的要“专生本”,有的想尽快就业。这使得原有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分级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趋势。分级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学生高考的成绩和入校后的摸底考试成绩,结合学生本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分别指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打破自然班,实行选课制。这种方法更适合高职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特别是英语、数学和计算机教学。

 (五)加强对考生的教育,端正考试态度 考风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学风问题。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风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拿文凭,更主要是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专门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列入到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学生入校的《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开始就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考试作风。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对考生进行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形成良好的考试氛围,让考生感受到考试的严肃性[11] 。

 结束语 :

 总之,通过搞好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明确考试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课程考试制度,要从各专业培养目标、各类课程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出发,要有利于实现考试的教育功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考风和学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1)李世敏. 搞好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与职业.2002 年 (2)张春林. 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廊坊市创造学会.2000 年.

 (3)何家军.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研究招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

 (4)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年. (5)赵中建.教育的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年.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M].中国教育报.2001 年. (7)韩广才.我国现行高考考试的问题透视.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0 年.

  (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2006 年. (9)丁建生.学生评教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分析研究.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7 年 (10)黄贤仪.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 年 (11)张海昶.关于考试管理和改革的一点认识.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2006 年

相关热词搜索:搞好 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