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巩固提升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20-09-23 来源: 述职报告 点击:

  2020 年农牧业产业 精准扶贫巩固提升行动计划

 2020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如期完成产业扶贫攻坚任务,建立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目标:2020 年,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剩余 5000 名左右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并不断巩固提升已脱贫人口产业发展效果,实现产业扶贫助力消除绝对贫困问题。

 一是自治区投向贫困旗县的农牧业发展资金继续保持在 100 亿元以上,因地制宜指导每个贫困旗县发展 2-3 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有竞争力的扶贫主导产业,贫困旗县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二是每个有意愿的具备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参与 1 个以上产业扶贫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减贫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健全; 三是贫困旗县产业技术指导实现全覆盖,每个贫困嘎查村培养 3-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口掌握 1-2 项实用技术,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和持续稳定增收能力显著提升。

 一、工作内容

 (一)持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以项目为引导,指导旗县精准对接贫困嘎查村、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牧业,不断巩固提升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产业发展效果。, 一是种植业,围绕发展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粳稻、向日葵、杂粮杂豆、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轮作试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向贫困旗县倾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绿色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业,鼓励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农业生产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畅通农产品销路,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减贫带贫关系,实现增产增收。全年 57 个贫困旗县实施轮作面积 390 万亩,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 4500 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 500 亿斤。

 二是畜牧业,围绕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羊绒、马、饲草等产业,以良种补贴、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建设、粮改饲试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项目为支撑,加强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做大做强优势畜牧业,实现增收致富。全年 57个贫困旗县牲畜存栏稳定在 5000 万头只以上。

 三是农畜产品加工业,支持贫困地区依托产地初加工等项目,建设一批马铃薯储

 窖、果蔬储藏库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改善仓储条件,实现错峰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旗县优先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将自治区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 20 个贫困旗县,支持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产能向贫困地区集中集聚,支持 1-2 个乡镇创建产业强镇。支持贫困地区依托特色农畜产品、农事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牧业、观光农牧业等新业态。

 (二)不断提升产业项目精准性。会同自治区扶贫办指导贫困旗县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项目规划》,科学安排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不断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效果。

 一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自主发展模式、务工就业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园区带动模式、龙头带动模式等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二是对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公益就业模式、集体带动模式、资产托管模式、股份合作模式等提高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参与度,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三是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除了民政救助外,还可采取集体带动模式、资产托管模式、股份合作模式等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享受扶贫产业发展成果增收脱贫。

 。

 (三)健全减贫带贫长效机制。

 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坚持扶优、扶强、扶贫的原则,将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

 农牧场和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优先向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通知》,持续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示范评定、融资贷款、保险保费、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对带贫减贫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全年贫困地区新增自治区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 10 家。

 二是完善新型。

 经营主体带贫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牧户”模式,支持贫困旗县培育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一批农资联盟和扶贫车间,采取订单生产、保底收购、托管服务、土地流转、产销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从产业发展中持续稳定获得收益。力争年底,贫困地区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65%以上。

 (四)强化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贫困农牧民科技。

 培训。继续将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向贫困旗县倾斜,培训对象向贫困人口聚焦,围绕贫困人口需求,有针对地设置方案,开展实用技术和能力提升培训。全年,实现项目贫困旗县全覆盖,培训贫困人口 3000 人次。

 二是完善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加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动态管理,完善产业指导员信息卡,推动建立产业指导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指导服务效果。全年,全区产业指导员队伍稳定在1.1 万人以上,人员结构不断优化,每年参加1-2 次的业务培训。

 三是健全产

 业扶贫技术专家组机制。优化技术专家组成员组成,因地制宜选派专家帮助贫困旗县选准选精产业,提出产业发展和风险防范建议,指导当地选择适宜品种,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生产技术指导、质量品质提升等服务。全年,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 2000 期以上,指导贫困农牧民 8 万人次以上。

 四是继续开展农 牧业科技包联工作。落实“摘帽不摘帮扶”要求,保持农牧业科技包联机制,推动各包联单位结合地区实际进一步完善细化工作措施,重点针对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效果,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

 (五)加强农畜产品产销对接。

 一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充分利用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内蒙古味道品牌推介会等平台,设置扶贫专区,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丰富拓展农畜产品销售途径,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超市、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食堂等活动,推动农超、农校、农企精准对接,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

 二是实施“互联网+ +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强化电商企业与贫困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的产销对接,依托贫困地区农牧产品网络销售“832”平台,畅通农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鼓励贫困地区开展农牧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信息查询、网络营销、服务获取和便捷生活的能力,使手机成为广大贫困户的“新农具”。

 三是加强京蒙协作帮扶。深化与京东、首农的战略合作,运营管理好北

 京市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内蒙古馆,加强京东商城特产馆和建行善融电商平台建设,全年举办1-2 次大型线上推介活动,展示展销贫困旗县优质特色农畜产品。推动首农等京蒙帮扶企业在贫困旗县建设长期采购渠道、设立自营直采基地和委托生产基地,在内蒙古“优产”和北京“高销”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六)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

 一是充分运用 土地确权成果。全面完成农村牧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调金融部门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工作,深化活体牲畜质押贷款业务,加强产业精准扶贫强龙板融资平台建设,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推进农。

 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嘎查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建立健全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通过资产租赁、乡村旅游、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让农牧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收益稳定脱贫。

 三是深入实施壮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落实自治区《关于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精神,每年扶持497 个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指导贫困旗县将自治区安排的农牧业项目,重点向贫困嘎查村倾斜,助力贫困嘎查村发展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

 (七)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做好产业扶贫与

 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实现观念、规划、产业、政策和投入五个有效衔接。

 一是在观念衔接上,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总结“精准”扶贫等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后续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和产业指导,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在内心深处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

 二是在规划衔接上,科学编制“十四五”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继续将贫困地区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以项目为支撑,推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向贫困地区倾斜,把巩固脱贫举措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安排、重点推进。

 三是在产业衔接上,指导贫困旗县加快出台乡村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产业发展中,综合考虑产业选择、资金筹措、技术服务、农牧民培训、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等多方面内容,不断丰富产业形态,推动多元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四是在政策衔接上,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会同相关部门对现有产业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分类确定需要取消的、接续的、完善的或者强化的扶贫政策,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为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提供具体的操作细则。

 五是在投入衔接上,指导贫困旗县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

 多地投入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同时,不断优化调整资金使用方向,推动资金使用从“菜单式”直补向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长效收益转变;从扶贫资金只针对贫困户向既针对贫困户同时也兼顾边缘户转变,推动贫困户和边缘户共同增收致富。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产业扶贫组织领导。认真履行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能,会同有关部门合力推进产业扶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认真落实“每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工作机制。厅党组定期研究产业扶贫,及时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年内组织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推广产业扶贫范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会同产业扶贫成员单位完善联合调研指导机制,对产业扶贫问题多的重点旗县开展调研指导,并通过召开视频会、座谈会、约谈会等形式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落实。

 (二)强化产业扶贫考核力度。继续将产业扶贫纳入贫困旗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巡视巡察、督导检查和审计工作范围,加大产业扶贫在盟市旗县实绩考核中的比重,重点考核政策措施落实、扶贫产业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加大资金使用督导检查力度,对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和有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度等进行重点督导检查,推进

 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真正落实落地。

 (三)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产业扶贫项目支持力度,国家和自治区农牧业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旗县倾斜,推动贫困旗县将产业扶贫基金、金融扶贫资金、涉农涉牧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扶贫,巩固提高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发展成效;着力提升农牧业保险覆盖面,推动农业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贫困旗县全覆盖。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旗县自主开发特色产业险种,拓宽特色产业保险种类,加大贫困旗县保险服务力度。

 (四)有效防范产业扶贫风险。将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提上重要工作日程,指导贫困旗县对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从产业选择、品种选择、市场销售、资源环境、资金安全等方面充分论证评估。评估发现的风险要有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保障贫困村、贫困户扶贫产业发展稳定持续、产业收益稳定持续。

 (五)营造产业扶贫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扶贫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产业扶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广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推介产业扶贫优秀范例,讲好产业扶贫攻坚故事,为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注入精神动力,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广泛组织开展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组织基层扶贫干部、产业发展指导员、带贫经营主体等现场学习观摩产业扶贫典型,交流

 经验、开阔视野,提高服务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农牧业 精准 扶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