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历史复习命题猜压之“两会”特别专题-民生问题

发布时间:2020-11-02 来源: 实习报告 点击:

 2020 两会特别专题 摘要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 2020 年 5 月 21 日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 2020 年 5 月 22 日—28 日在北京召开。

 关键词 5:民生问题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 5 月 23 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到:“今年,实现我们的脱贫目标,还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啊,共同富裕。”

 中考考点链接 考点 1

 农业政策的调整

  考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中考命题猜压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答案:(1)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地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坊市界限,出现商业街;在商业都会出现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形成了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

 (4)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 1957~1978 年间的2.1%提高到了 1979~1984 年间的 4.9%。农民人均收入从 1978 年的人民币 134 元提高到 1983 年的 310 元和 1987 年的 4 633 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其作用。

 材料二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年份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 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 56.2 42.9 0.9 1997 41.9 33.9 24.2 2005 31.0 8.0 61.0 ——改编自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答案:(1)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2)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原因: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3)认识:经济体制改革要以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针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敢于、勇于突破体制束缚,寻求创新等。

相关热词搜索:命题 年中 两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