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11-01 来源: 事迹材料 点击:
再学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我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小时候听长辈们讲过关于延安的许多故事,也听母亲唱过延安的民歌,过去对延安的印象:黄土高原,风沙很大,满天黄土,老农身披羊皮袄、头戴羊角金,人民生活很艰苦……。后来上班后坐火车多次经过延安,透过车窗,也初略的感受到延安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对延安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名城,我还是一知半解的,心里也一直充满了向往,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真正的走进延安,融入延安,彻底的了解延安精精神,感受延安风土民情。****,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单位组织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踏上了飞往延安的飞机。晚上九点半,到达了梦寐以求的革命圣地——延安。在这片热土地上,将开启为期一周的党性教育活动。
满心激动、热血沸腾,七天的时间掐指而过,但是七天的所见所闻感悟颇深,让我终生难忘。记得到延安的第一堂课是延安大学政治学院高九江教授给我们讲解的《梁家河的初心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教授结合自己知青经历,全面又细致的讲解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梁家河的初心形成过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新时代的贯彻执行等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这一初心的的真正含义,也明白了梁家河“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一初心的真正内涵,也领悟到作为一名高校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1000 多幅沧桑的历史图片、800 多件革命文物、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让我的思绪从百年前的延安街景走到革命的红色,从烽火的岁月走到现今的现代化进程。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一件件当时红军用过的步枪、大刀、长矛、手榴弹、土地雷、土炮、干粮袋、饮水壶、背包、草鞋,为了打破日军和国民党政府对延安经济封锁,我党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用的纺车、织布机、农耕工具,以及大生产播种、收获的蜡像场景等等,仿佛跟随着历史的足迹,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战火硝烟,听到了战火炮声、战士们呐喊声、战场冲锋号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和革命先辈们当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革命和生产的高昂革命斗志。面对一张张充满故事的图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历史文物,他们所呈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和永放光芒的“延
安精神”,使我久久肃立,思绪万千,此刻的我仿佛真正体会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也真正感知到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延安知青馆、延安学习书院、西北局革命纪念馆、抗大纪念馆、“四八”烈士陵园、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和宝塔山,通过现场聆听了讲解员翔实而生动的解说,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对延安的认识是多么的粗浅和简单,也真正感知到延安的历史是那么的悠久丰富,延安的精神是那么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参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地方,让我更是思绪万千。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无不生动地再现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在这一孔孔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在梁家河,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知青们当年的住所、铁业社、沼气池等遗址,一路上,听着、看着、想着,热泪盈眶的感受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艰苦的岁月,习总书记来到这个偏僻的陕北山村,经历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五关”:
跳蚤关、饮食观、生活观、劳动观、思想观,带领群众打坝、挖井、种菜,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习总书记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经过刻苦钻研,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更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习总书记卖掉中央奖给他的三轮摩托车,换成手扶拖拉机、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使用。反思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像习总书记那样以人民为中心、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情怀呢? 在观看大型红色实景剧《延安保育院》时,我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大公无私的精神也让我一次次的感动流泪……
延安的十三年是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十三年,“延安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劳模精神”等共同凝聚成以那个时代延安同志们的精神为精髓的“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年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作为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自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把延安精神和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事。
再学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走入革命圣地延安,怀着对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感受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 13年峥嵘的红色岁月和辉煌的革命历史。聆听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王志博士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和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高九江教授的“梁家河的初心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专题报告;参观了革命旧址、纪念馆;瞻仰了“四•八”烈士陵园,在宝塔山下,重温了入党誓言。通过培训学习,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思想上坚定了理想信念,对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党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理解和认识,增加了工作的内在动力。
一、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内涵 一周的培训,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艰苦卓绝的延安时期,培育、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时代精神,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未来,作为精神食粮,将永远激励我们。
二、重温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不屈的信念,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是让我们重温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今天,面对新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党的永远不变信念和宗旨,明确党员的责任和理想,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不懈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传承延安精神。
三、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历史缔造者,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坚强后盾。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重温延安时期的伟大历史,深刻意识到共产党人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应该把为人民服务内化为党性修养,落实在行动上,贯穿于工作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好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每个共产党员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作为一名高校党员干部,有责任与义务,将延安精神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目前,学校进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阶段,我们要主动认识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深刻认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责任,担当起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重任,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
作为科研处负责人,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规划,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汇聚各方力量,整体推进硕士点建设工作;积极谋划高级别项目和横向课题,促进成果转化,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弘扬延安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激励我们工作的永恒动力,对我们今
后的人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在本职岗位上将延安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让延安精神常驻心中,“存之于心,见之于行”,为学校、为祖国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