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1周年·学新中国《国史》党政党建党课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 事迹材料 点击:

 壮丽 1 71 年奋斗新时代红色党政建国 1 71 周年

  同志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1 周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71 周年,从 1949 年成立以来,中国已经走过了 71 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 71 年,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 71 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71 年,是我们中国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71 年。

 今天我们的学习包括 6 6 个部分:

 一、 国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历史量最好的教科书,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学习国史的重要意义 意义一: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意义二:是加强人民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意义三:是继承优良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需要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略

  二、 新中国 1 71 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一个时期

 (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 第二个时期

 (1950年至1952年)巩固政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西藏解放 第三个时期

 (1949 年至 1966 年)过渡时期——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四个时期

 (1956 年至 1966 年)社会主义探索——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整风运动、大跃进运动、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五个时期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全国动乱、摧毁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 第六个时期

 (1976 年至 1978 年)真理大讨论——两年徘徊期、拨乱反正

 第七个时期

 (1978 年 12 月 18 日开始)改革开放——农村和城镇的改革、创建经济特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两制、国民经济三步走、政治风波 第八个时期

 (1989 年至 1992 年)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邓小平南巡、现代化建设、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 第九个时期

 (2002 年至 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抗击非典、废除农业税、构建和谐社会、北京奥运会、 第十个时期

 (2012 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

 第一个时期

 (9 1949 年 年 9 9 月 月 1 21 日至 1 10 0 月 月 1 1 日)新中国成立

 9 1949 年 年 9 9 月 月 9 29 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9 1949 年 年 9 9 月 月 0 30 日下午三点,会议开始,先以整个名单付表决的方法,一致通过已经协商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共 180人;然后,以无记名联记投票的方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会议主席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其他 56 人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9 1949 年 年 0 10 月 月 1 1 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第二个时期

 ( 1950 年至 1952 年)巩固政权 ——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西藏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中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中国工农业生产1952 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前,各解放区就分期分批组织了土地改革。这次为了加强对土地改革的领导,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从中央和地方抽调大批干部组织了土改工作队。1950 年 6 月 28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历史经验,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从 1950 年冬季开始,一场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有领导、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了。

 抗美援朝

 1950 年 10 月 19 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经过近三年的搏杀,1953 年 7 月 27 日,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此时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同年 9 月 12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三反五反”

 1951 年 12 月 1 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西藏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为维护民族团结,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1951 年 5 月 23 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又

 称《十七条协议》)。《协议》签订后,解放军开始进入西藏,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生产,开展贸易。

 从 1949 年 5 月开始的中国新解放区的剿匪斗争基本结束,在大陆范围内平息了匪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个时期

 (9 1949 年至 6 1966 年)过渡时期 ——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大改造

 1952 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在过渡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

 •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

 • 到 1956 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一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 年 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 1957 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依靠中国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同样取得了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了起来。从 1953 年到1956 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 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 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

 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

 第四个时期

 (6 1956 年至 6 1966 年)社会主义探索 —— 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整风运动、大跃进运动、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从 1965 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中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 6 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 71 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 7 年的 4.9 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毛泽东在 1957 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时期内中共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957 年的经济工作,由于认真执行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是中国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这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开

 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中国共产党提出批评建议,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从 1958 年底到 1959 年 7 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

 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中国国民经济在 1959 年到 1961 年发生严重困难,中国遭到重大损失。

 这十年中的一切成就,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集体领导下取得的,但是一些相关问题中共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

 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962 年 1 月召开的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此外,还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的措施,从 1962 年到 1966 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第五个时期

 ( 1966 年至 1976 年)文革时期 —— 全国动乱、摧毁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

 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

 文革的第一个阶段

 1966 年 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 8 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这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对所谓“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对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错误的改组,成立了所谓“中央文革小组”并让它掌握了中央的很大部分权力。毛泽东的“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被鼓吹到了狂热的程度。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主要利用所谓“中央文革小组”的名义,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文革的第二个阶段 1971 年至 1971 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

 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1972 年,在批判林彪的过程中,周恩来正确地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这是 1967 年 2 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人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毛泽东却错误地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中共“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王洪文当上了中共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

 文革时期中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第六个时期

 (6 1976 年至 8 1978 年)真理大讨论 —— 两年徘徊期、拨乱反正

 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1978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以毛泽东为核心,邓小平是其重要成员),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 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拨乱反正基本完成的基础上,1982 年 9 月召开了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确定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随后又提出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

 第七个时期

 (8 1978 年 年 2 12 月 月 8 18 日开始)改革开放 —— 农村和城镇的改革、创建经济特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两制、国民经济三步走、政治风波

 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中共中央尊重群众愿望,积极支持试验,在中国推开。废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适应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中共十二届三中

 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是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了很大成就。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在兴办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两亿人口的沿海地带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党还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都要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

 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即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

 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 1982 年 年 9 9 月,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会见时,阐述了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3 1983 年 年 6 6 月,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强烈表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他针对分裂中国的图谋,强调不能放弃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经过谈判,1987年 4 月 13 日中葡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 1999 年 12 月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中共十二大以后,中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的问题。在经过两年的谈判后,1984 年 12 月 19 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中共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认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9 年春夏十三大以后,在国际国内的复杂艰难情况下,中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从 1984 年到 1988 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展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大了一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中国共产党决定用一段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以利于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1989 年春夏之交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中共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国家根本利益,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宣告,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三大的决策是正确的,绝不因为发生这场政治风波而动摇。

 第八个时期

 (9 1989 年至 2 1992 年)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 邓小平南巡、现代化建设、香港回归、中共十五 大、

 1989 年 6 月 23 日至 24 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经过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顺利的交接。中共中央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纠正“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加强思

 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在国际局势剧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方针,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自己的事情上,相继作出: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曲折的局势,他提出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邓小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实现了:中美建交,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对许多国家进行了访问,接待了许多国家的领导人。

 1992 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

 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谈话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我们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千万不可丧失时机。

 同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完全赞同邓小平的重要谈话,认为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中共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接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定。

 1992 年 10 月召开了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按照十四大的部署,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一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前达到了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新成就。

 1995 年达到 57600 多亿元,提前 5 年实现了原定 2000 年比 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八五”期间,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 7.7%;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4.5%;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进展,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提出了中国以后15 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同年,邓小平逝世。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和英国王子查尔斯、首相布莱尔等出席仪式。中国政府实现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十五大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为贯彻十五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农业和农村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制定“十五”计划、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九个时期

 (2 2002 年至 2 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抗击非典、废除农业税、构建 和谐社会、北京奥运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003 年 3 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曾庆红为国家副主席,决定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

 2003 年春天中国遭遇一场非典型肺炎疫情重大灾害,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的胜利。7 月 28 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对防治非典工作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进行总结。

  从 2004 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中央明确提出了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当年 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央将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决定。由此,农村税费改革由“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转向逐步降低直至最终取消农业税。2005年又全面取消牧业税,同时加快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步伐,并鼓励

 有条件的省市区自主进行免征农业税的试点。2005 年 12 月 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 2006 年 1 月 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2004 年 9 月,中共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第十个时期

 (2 2012 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

 2012 年 11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71 年砥砺奋进,71 年春华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 71 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1 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1 周年,本报理论版自今日起开设“光辉的历程 深刻的启示——庆祝新中国成立 71 周年”专栏,展示新中国 71 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总结阐发其中蕴含的规律性认识和启示意义。

  三、伟大的奇迹

  伟大的历史创造伟大的奇迹。新中国 71 年,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1 71 年,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植根于新中国前 30 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对

 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充分释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中国速度。201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900309 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站上 90 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等的严重冲击,但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1 71 年,我们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经过 71 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1978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 7.7 亿人,到 2018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下降到 1660 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 2018 年 6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5 亿、1.91 亿、2.3 亿。今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1 71 年,我们创造了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新中国 71 年,是创造科技进步奇迹的 71 年。在这 71 年中,我们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多复变函

 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也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古老的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1 71 年,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一部新中国成长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制度创新史。在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创举,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供学习,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71 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起和谐的党际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崭新道路,等等。新中国 71 年的制度创新,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1 71 年,中国创造的奇迹还有很多。这一个个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

 的面貌,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大景象。

 四、历史的启示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 71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1 71 年来,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71 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提和保证。

 1 71 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悉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1 71 年来,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 5000 多年文明史、近 14 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 1 71 年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有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从新中国 71 年历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五、辉煌 1 71 载

 点赞新中国

  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苦难的根本原因:列强的侵略 近百年来,落后的中国,遭到列强的任意欺凌,山河破碎。人民困苦,侵略者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意烧杀抢掠,给近代中国民众造成深重苦难。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处于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强有力的冲击,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捍卫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1840 年鸦片战争后的 100 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71 年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71 年中国创造的奇迹有很多 这一个个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大景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回望新中国 71 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引导我们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六、国史学习心得

 以史为鉴 不忘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不断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苦难辉煌的历程,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 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果。这种探索和实践向世人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理论决定思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近百年来,这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为中华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制度决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体制,运用什么制度,“鞋子合脚才是好”。有怎样的制度设计,就有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状态。制度的“鞋子”合不合脚,人们穿上就知道。从三十多年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的制度探索与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出乎史

 入乎道 出乎史,入乎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国史之光照亮未来,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热词搜索:国史 党课 党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