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28 来源: 事迹材料 点击:
x xx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xx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旅游资源以类型全、品位高、功能齐、特色浓和原始性、神秘性、多样性为特色而著称于世。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热的兴起,这里已成为独具魅力的西部藏区旅游中心和感受青藏风情、体验藏族文化的黄金热线,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奠定了 xx 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xx 旅游业发展历程 xx 旅游业起步较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丰富和全面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九五”期间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旅游业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层次的认识,赋予有形的理念,逐步提升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重要地位,被公认为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和新型支柱产业。
回顾 xx 旅游业的进程,有明显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19xx 年至 19xx 年,这一阶段 xx 的旅游处于自然发展和认识的萌芽时期,对发展旅游业从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体现在工作和行动上,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不断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19xx 年成立了 xx 州外事侨务旅游局,引起了全州上下对旅游业的重视和关注;第二阶段:自1997 年至 20xx 年,这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的结构的调整,xx 的旅游业扬起了风帆,进入了全面开放开发阶段,确立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成立了旅游领导小组,将旅游
业确定为 xx 的五大优势资源,把旅游业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召开了三次全州旅游工作会议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xx、xx 等地学习考察,总结经验,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颁布了《xx 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编制了《xx 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增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第三阶段,从 20xx 年 10 月至 20xx 年 8 月,第四次全州旅游工作会议(即腊子口全州旅游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州委、州政府为实施追赶战略,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大调整,把旅游业摆在突出位置,优先发展,提出了 xx 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总体要求,并出台了《关于 xx 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实强化了州旅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这一阶段,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州上下齐心合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树立了 xx 旅游业发展新的里程碑。第四阶段,即 20xx年 9 月至今,这一阶段 xx 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宣传促销成效显著,行业管理不断提高,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产业地位日趋显著。
二、xx 旅游业发展现状 这些年来,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思路清晰,任务明确,全州上下齐心协力,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动力,以效益为核心,倾尽全力推产业,突出特色创品牌,全民参与促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的推进了旅游经济的快
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产生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旅游业已形成共识。20xx 年 10 月,在腊子口全州旅游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决定把旅游业作为全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出了“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 xx 州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目标管理的工作新格局。四年多来,州县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来培育,增强了开拓创新的意识,加大了投入和开发建设力度。
与此同时,全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深入贯彻实施《关于全州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xx 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在《意见》出台和《条例》审议通过以来,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意见》和《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增强了各级领导重视发展旅游经济的意识,把旅游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决策部署;“旅游经济”、“旅游兴州”、“一业兴、百业旺”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大办旅游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二是州上委托兰州大学、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编制了高起点、高水准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xx 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XX-
2xx5)》,各县市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全部完成,《xx 县冶力关景区修建性详规》、《夏河县拉卜楞景区建设性详规》、《卓尼县洮河风情线及大峪沟景区修建性详规》、《迭部县腊子口景区建设性详规》、碌曲则岔石林、郎木寺、玛曲贡塞尔卡木道、合作南山-当周沟、卓尼大峪沟等景区的修建性详规也相继编制完成。目前,全州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性详规已基本编制完成。这些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可具体操作的蓝本。三是不断加大投入,增加扶持力度。20xx年至 20xx 年,州县市财政为旅游开发共投入资金 1.24 亿元;全州先后引进旅游开发项目 21 个,引进资金达 3.654 亿元;全州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共计 101 个,总投资约 3.426亿元,建成和续建的旅游道路建设项目 24 条,总投资 1.287 亿元。
(二)旅游经济的增长势头越来越好。20xx 年至 20xx 年这五年,全州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653.06 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9.3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1.52 亿元。五年三项指标年均增长 20.21%、33.1%、48.37%。20XX 年实现了旅游业“一年迈大步”的奋斗目标,20XX 年实现了旅游业“三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20xx 年全州共接待游客 188.82 万人次,是 20xx 年的 2.3 倍,旅游综合收入 3.7 亿元,是 20xx 年的 6.77 倍。五年来,旅游经济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是带动了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州共有各
类宾馆 178 家,其中星级宾馆 34 家(三星级 8 家,二星级 14 家,一星级 12 家),旅游定点宾馆 9 家,其它非星级宾馆 135 家。现有国内旅游社 8 家。全州旅游从业人员达 12300 余人。二是促进了信息通讯业的发展。目前全州已有 16 处景区开通了移动电话。三是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合作、夏河、卓尼、迭部等县市开展了民族特色化风貌改造工程,塑造和提升了旅游县城的新形象;xx县在冶力关实施旅游小城镇的“绿、亮、净、美、畅”五大形象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了旅游城镇的品牌形象。四是带动了农牧民群众增收。各县市在近几年培育旅游产业过程中,把旅游开发与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力和扶贫攻坚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宣传鼓励,典型示范,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措施,积极动员景区周围农牧民群众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脱贫致富,成效非常显著。截止 20xx 年底,我州已有“农(牧)家乐”570 家,已具规模的达 240 家,每户年均收入 2.78 万元,最高的年收入超过10 万元;景区乘马服务 123 家,每户年均收入 1.24 万元。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民间手工业者创造了丰厚的利润,洮砚、根雕、牛羊头骨、金银饰品、藏族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旅游市场的开拓能力越来越强。近几年,州县市通过举办旅游艺术节,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制作旅游风光宣传片,与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众多主流媒体合作进行旅游宣传,积极组织旅游大篷车赴省内外进行市场促销,邀请大批旅行
商、摄影家、作家、记者来 xx 采风、踩线,在进入 xx 境内的重要路口和旅游客源地设立大型旅游形象宣传牌,以及连续举办两届“锅庄舞大赛”和在 20xx 年省“两会”期间举办旅游推介会等形式,不断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努力提升“九色 xx 香巴拉”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九色 xx 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已成为全国知名节庆品牌,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xx 万人拔河比赛、正月祈愿大法会、娘乃节、毛兰木大法会等节庆活动已经发展成熟。尤其是今年举办的“高空王子阿迪力横渡冶力关冶木河大峡谷”活动,影响广泛,达到了推介旅游精品、树立旅游新形象的目的。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推介工作,xx 旅游资源和 xx 特色旅游逐步被外界了解和认识,“九色 xx 香巴拉”旅游品牌在省内外已经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影响逐年扩大。
(四)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一是依据《xx 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不断优化旅游环境。二是不断深化旅游行风评议工作和市场秩序大检查。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近五年共举办统计员、景区导游、服务员、部门经理等培训班 28 期,接受培训人员达 21xx 人。四是严格执行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不断推进晋“a”工作。目前,全州有国家 a 级景区 11 处,其中级 3 处级 1 处,aa 级 7 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6 处,省级森林公园 5 处,省级地质公园 3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2 处,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 2 座。为加强景区开发步
伐和科学管理,分别成立了冶力关、腊子口、大峪沟、康多峡等风景管理局。五是出台了《甘肃省‘农(牧)家乐’地方标准》、《xx 州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与纠察办法》、《xx 州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规范性文件。
(五)旅游产品渐趋多样化。围绕树立“九色 xx 香巴拉”、“生态 xx,山青、水清、人亲”、“人文 xx,风动、幡动、心动”等品牌形象,紧抓重点不动摇,不断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包装推出了十大王牌景点和十六个重点旅游景区。先后推出了“休闲xx 二日游与 xx 全境七日游”、“xx 人游 xx”等多条精品线路以及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新品,散客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xx的旅游产品从传统的宗教朝觐旅游、观光旅游向假日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以 xx 冶力关和卓尼大峪沟为中心的生态山水游,以夏河拉卜楞寺和碌曲郎木寺为中心的宗教朝觐游,以玛曲为中心的草原湿地游,以迭部腊子口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各项工作力度的加大,促进了 xx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九色 xx 香巴拉”旅游已引起了国内外新闻界和旅游业界的广泛关注,各种美誉接踵而来。xx 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西部大开发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被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 50 个户外天堂”,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杂志评为“‘梦幻之旅’• 人一生要去的 50 个
地方”。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世界华人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xx 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开发资金不足,资源总体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目前 xx 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专项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旅游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许多景区的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无法带来经济效益。已经开发建设的景区大都存在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等问题。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旅游大州的地位不相适应。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产品开发欠缺,如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目前xx 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生产企业少,批量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缺乏旅游定点商场和较大的专业市场。同时,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特色旅游纪念品,象唐卡、洮砚等价格既高又难以携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在旅游娱乐方面,只有单一的民族歌舞,而这样的民族歌舞,也有向“现代化”发展的倾向,很难与旅游者融为一体,缺乏参与性,难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旅游业缺乏现代营销意识,宣传力度不够。xx 已将
旅游业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来培育,然而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资源进行种种规划和项目建设方面,整体缺乏营销意识,对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甚少,不能有效掌握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不能很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最终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尚不突出,游客的人均消费却偏低,高端游客比重较小,从游客的消费结构看,目前仍以观光性的经济型游客为主,高消费游客总量偏少,旅游消费水平较低。20xx 年人均消费水平仅为 197 元,比迪庆、丽江、九寨沟分别低 517 元、859元、820 元。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消费水平的问题,实质上反映出xx 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旅游产品、服务质量、营销方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旅游产业创新不足,景点推介尚欠整合。总体看,xx的旅游产品开发还比较粗放,后续产品的开发比较薄弱,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力度有待加大,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且结构松散,整体效益低。在多年的发展中,xx 创建了一些名牌,如拉卜楞寺、郎木寺、冶力关、大峪沟、腊子口等。但是对创建旅游业名牌以及如何利用旅游名牌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从概念上和观念上的认识都还比较肤浅。各县市对旅游产品的推介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把自己拥有的景区景点逐一端出。单一的景点在某个区域内或许就像一颗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放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是很难引起买家的兴趣的。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各县市各吹各打、各景点之间缺乏联系,
有碍 xx 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
四、xx 旅游业整合开发的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整合。在 xx 旅游资源开发合作中,各县市政府要以开放的意识去面对旅游合作,打破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制度障碍,防止条块分割,实现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打造无行政障碍旅游区;各旅游区、景区、景点等应共同编制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避免近距离旅游景区(点)的重复建设和旅游业的恶性竞争;政府应积极引导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进行重组或组合;加快旅游企业制度改革,组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在正确分析评价区域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区域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和开发环境等因素,区别开发条件,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次序,优化开发序列,进而走向整个区域旅游资源经济系统相对均衡发展。
(二)选准特色,构筑 xx 旅游名牌。构筑 xx 旅游名牌,必须突出资源特色,强调精品、名牌意识。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线;名牌,是旅游特色的升华。xx 旅游资源有许多独具特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峡谷群,亚洲最大的天然草原,中国最美的湿地;拥有闻名遐尔的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东方小瑞士”之称的全国魅力名镇 20 强之一的郎木寺;有彪炳史册的革命历史遗址,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这些旅游地的真正卖点和创建名牌的内
核就是“世界之最”。所以,在创建旅游名牌产品时,必须找出具有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效应的核心特色,方能带动其附属特色,促进 xx 旅游业实现质的飞跃。名牌旅游产品的背后应当是一个名牌旅游企业,创建 xx 旅游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还要进行品牌化经营和管理。迈好创建 xx 旅游名牌的关键性第一步,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建设方面走“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和“精品出绝品,精品促普品”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三)共拓市场,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按照价值链的理念,同类旅游地用自己价值链中的强势部分(核心优势)与其它旅游地的强势部分相结合,通过集聚整合产生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则可以突出比较优势,实现旅游要素一体化经营和旅游价值链的重构,通过优势互补与整合作用,产生倍增效应,提升合作区域整体的竞争优势。xx 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既有相似性,又有互补性,互补性的旅游资源可突出各自优势,通过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提升产品的内涵与品位,重构并延长旅游产品的价值链;相似性大的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市场共轭的特征,则可以强强联合,将各自的强势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协调双方的市场份额,明确各自的市场定位,推动共同市场的持续拓展。当然,由于合作各方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整合的过程中,各合作单元需要通过整合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政策,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来建立区域旅游资源利益分享机制,从而协调各方旅游经济
利益的分配。
(四)坚持科教兴旅,人才共育,构建区域旅游网络。旅游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智力支撑,各区域应该加强旅游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高赡远瞩地制定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多形式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切实加强对旅游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积极吸引州内外各类旅游人才的流入,促进xx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是使区域旅游要素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多方位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选择,从而构建完善的区域旅游资源网络体系。所以,xx 应该重视和鼓励有关旅游的科研工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建立起各地方的信息交流制度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设集查询、检索、预订等功能于一身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综合信息。同时实现旅游统计、景区监测、旅行社管理、旅游人才信息等工作的自动化与网络化,真正实现管理的动态化和科学化。
(五)严格保护旅游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树立“环境成本”和“持续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环境建设投入”的现代理念,这样才能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将 xx 旅游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纳入到一条有序和法制的文明旅游发展道路上,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旅游开发目标。必须继续强调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
则,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对自然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形成互动,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