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屠格涅夫散文篇一: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出生在俄罗斯南部奥廖尔省姆岑斯克县一座美丽的斯巴斯科耶庄园里,他的母亲是一位拥有万贯家产、几千农奴的女地主,性格怪僻、残酷任性,整个庄园笼罩在她的淫威之下。屠格涅夫从小目睹母亲对农奴的专横和残暴,多次和母亲发生冲突。在青少年时代,他就对野蛮的农奴制产生了憎恨,并发誓要斗争到底。从那时起,人道主义种子就在他的心灵中扎下了根。
1833年8月,年仅15岁的屠格涅夫考入了俄罗斯资历最深的学府——莫斯科大学。这里云集着俄国大批优秀人才,它既是学术殿堂又是新思潮的中心,充满朝气的大学生活开阔了他的视野,浪漫的情怀和青春的梦幻使屠格涅夫迷恋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在大学期间,他写了近百首诗,初步显示出他的文学才华。
1838年屠格涅夫远渡重洋到柏林大学进修古典语文和哲学,1841年,23岁的他重返故乡。在斯巴斯科耶庄园里经历了短暂而不幸的初恋。他爱上了母亲雇佣的姿色姣美,温柔善良的女裁缝阿芙多吉娅。母亲发现后粗暴地拆散了这对恋人,将女裁缝赶出家门。第二年春,阿芙多吉娅生下了屠格涅夫的女儿。屠格涅夫一生对这段恋情怀着怅惘、内疚、痛苦的心绪。屠格涅夫一生中的几次感情经历都是以悲剧告终。最感人的是他与法国著名女歌唱家波丽娜长达数10年的爱情。波丽娜令人惊叹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气质、风韵使屠格涅夫倾倒,两人志趣相投,心心相印。但不幸的是,他们相识时波丽娜已是有夫之妇。 1843年屠格涅夫在《为什么我一再吟咏忧郁的诗句》中表达了自己痛苦的心情:“心儿如此疯狂地驰往她的脚下/犹如海浪漫喧腾着/奔向不可企及的彼岸/这究竟是为什么?”无奈中,屠格涅夫为爱情作出了巨大牺牲。以后他长期离开祖国,旅居法国,追随在波丽娜的左右。随着几十年时光的流逝,这段不现实的爱情逐渐化成真挚的友谊。在作家临终时,波丽娜是守候在他病榻前唯一的亲人。屠格涅夫独身一生,始终未能实现爱情的梦想,这种失意和感伤渗透在作品中,形成了他独有的淡谈的哀愁、悠悠的嗟叹和缠绵悱恻的风格。
1843年对屠格涅夫一生具有重要意义。他结识了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从而坚定了他的反对农奴制的立场和献身进步文学事业的决心。从此他走上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1847年,屠格涅夫陆续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以《猎人笔记》为总题目的特写。作品贯穿反农奴制的主题,体现着作家婉约、细腻的抒情风格。在他生花妙笔的点染下,俄罗斯中部绚烂多姿流光溢彩的自然风光跃然纸上,作品发表后,沙皇借故将他逮捕。在监禁期间,屠格涅夫决不妥协,写出了更加猛烈抨击农奴主专横暴虐的中篇小说《木木》。
监禁期满后,1853年屠格涅夫回到彼得堡,进入了他创作的高峰期。屠格涅夫是一位思想极具敏锐的作家,他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并及时在创作中得以体现。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前后,俄国解放运动进入转折时期。这时平民知识分子取代贵族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屠格涅夫在50年代末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的命运描写上,他于1856年和1859年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罗亭》和《贵族之家》,为衰亡的贵族阶级唱出了一曲挽歌。1860年和1862年,他又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前夜》和《父与子》,其创作从对贵族的描写转向对平民知识分子的描写上。《前夜》是俄国文学第一部描写“新人”的作品。在《父与子》中又再次塑造出以平民知识分子巴札洛夫为代表的新人形象,作品通过父辈与子辈的矛盾,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和贵族阶级的尖锐对立,体现着民
主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在19世纪60至70年代,屠格涅夫又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烟》和《处女地》。作品表达出作家的思想危机和70年代俄国“民粹派”的革命运动。屠格涅夫一生创作的6部长篇小说,犹如艺术的编年史,生动地再现了俄国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从农奴制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变迁。
晚年,侨居国外的屠格涅夫身患脊椎癌。他在病痛的折磨下仍笔耕不辍,完成了艺术精品《散文诗》。其中渗透着他对祖国人民的眷恋,对爱情的歌咏,对人生的感悟和他晚年孤独的伤感。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巴黎。遵照作家的遗嘱,他的遗体运回了俄国,安葬在彼得堡沃尔科夫墓地别林斯基的墓旁,作家终于落叶归根,安息在祖国的大地上。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称屠格涅夫是俄国散文作家中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形式优美,诗意盎然,韵味无穷,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
屠格涅夫散文篇二:散文
散文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中文名称散文诗
外文名称sanwenshi
起 源19世纪
相关作家鲁迅,郭沫若等
目录
1散文诗的分类:
2散文诗的形式
? 散文诗的特点:
?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中国散文诗的起源:
4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1散文诗的分类:
编辑
1、接近散文的散文诗,如叙事体、报告体、情节体、寓言体。[1]
2、接近诗歌的散文诗,主要是抒情的散文诗
2散文诗的形式
编辑
散文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灵活;2、具有浓郁的诗意;3、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4、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2]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互相沟通起来描绘事物。
2、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思维及情感。这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当然必须以基本手法为基础,如结构、选材、立意、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等等。
3、选材: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可以抒写。
4、写法:散文诗的写法非常灵活,可以记叙描写,可以直抒胸怀,可以议论风生;可以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
可以使人尽情发挥。
5、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十分精练,要求以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内涵,进行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散文诗注重联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使文章蕴涵哲理,充满深情,给人以启发和感染;散文诗要求创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拨动心弦。[3] 3中国散文诗的起源:
编辑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是适应现﹑当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
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散文诗”这一体裁名称的出现与外国散文诗的译介相关,最早出现在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1915年7月《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7期登载了刘半农译的屠格涅夫的四首散文诗,总题为《杜瑾讷之名著》,包括《乞食兄弟》、《地胡吞我之妻》、《可畏者愚夫》、《四嫠妇与菜汁》,这是外国散文诗作品的最早译介。很多人在译介活动中受到散文诗潜
移默化的影响,拿起笔来,由译者变成作者,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散文诗作家。如刘半农在《新青年》刊出了他的散文诗处女作《卖萝卜的人》,并在作品前特加了说明性的小序:“这是刘半农作无韵诗的初次试验。”这是他创作散文诗的最早起步。初期的白话诗与散文诗是混淆不清的。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期首次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白话诗9首,其中沈尹默的《鸽子》、《人力车夫》、《月夜》都形似散文诗。中国新诗的第一部年选集《新诗年选》有署名“愚庵”的评语,认为这首诗大约作于1917年的冬天,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第一首散文诗。《年选》附录的《一九一九年诗坛略记》也认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的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严格地说,《月夜》仅仅是一首散文化倾向十分严重的白话新诗,和同时期发表的第一批新诗作品相比没有多大差别。在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口号鼓舞下,最初的白话诗大多散文化倾向突出,几乎所有的散文诗作家都把散文诗视为诗,很多新诗人都把散文诗视为新诗发展的方向,冰心及稍后的穆木天、徐志摩等很多新诗人都是通过写散文诗走上新诗坛的。《月夜》是沈尹默散文诗的尝试之作,发表在《新青年》第5卷第2期(1918年8月15日)上的《三弦》,以其文体的成熟标志着沈尹默散文诗创作进入完全文体自觉状态,也最能代表初期散文诗的较为成熟的文体特性。[4]
4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编辑
1919年夏天,鲁迅创作散文诗《自言自语》一组七题、陆续刊载于1919年8、9月的《国民公报》“新文艺栏”上,《自言自语》在形式上彻底摆脱了诗的句法、文法和韵律,完全以散文行文,自由运用了心理独白、对话、象征、寓言、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这组作品前的小序中注有“未完”,一题数章,连续创作发表,完全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写作系列散(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屠格涅夫散文)文诗,这在散文诗史上以及新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极大地促进了散文诗的繁荣。《自言自语》是更富有诗意和诗的写法的散文诗,大量运用了诗的意象手法,写得含蓄简炼,可以称之为“散文化的诗”。
随着时局的发展,重视文艺社会功能的鲁迅的散文诗创作出现了由“散文化的诗”向“诗化的散文”的大转向,写得更清楚明朗,抒情、议论等散文手法用得更多。《野草》是此间的代表作。鲁迅认为有了小感触,就写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野草》在体裁和题材上都突破了已有散文诗的文体界限。《野草》以前,只有1925年出版的焦菊隐的散文诗集《夜哭》和1926年出版的高长虹的诗与散文诗合集《心的探险》,但是这两部散文诗集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赶不上《野草》,所以《野草》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
从文体分类的严格意义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的《野草》中的作品也并不全是散文诗,有的只能归入散文或杂文。出现这种体裁混乱情况的其他原因是当时中国散文诗的文体正处在草创时期,并没有建立起能够界定什么是纯正散文诗的文体规范,又受到打破“无韵则非诗”的新诗革命激进思潮的影响,才出现了散文诗创作的实用化、
屠格涅夫散文篇三:屠格涅夫
简介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他以写作中多篇和长篇小说为主。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
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屠格涅夫的故事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扶养照顾长大的。于是,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手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程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写篇文章打发心中的寂寥的,没想到得到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名家的话一下子点燃了青年人心中的火焰,使他找回自信,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于是他
一发不可收拾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思想家。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熟知的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这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屠格涅夫的《麻雀》
我打猎归来,沿着花园的林荫路走着。狗跑在我前边。
突然,狗放慢脚步,蹑足潜行,好象嗅到了前边有什么野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了一只嘴边还带黄色、头上生着柔毛的小麻雀,它从巢里跌落下来(风猛烈地吹动着林荫路上的白桦树),呆呆地伏在地上,孤苦无援地张开两只刚刚长出羽毛的小翅膀。
我的狗慢慢地逼近它。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扑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象一颗石子似的落在狗的嘴脸眼前——它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惶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吱吱喳喳叫声,两次向露出牙齿、大张着的狗嘴边跳扑前去。它是猛扑下来救护的,它以自己的躯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可是,由于恐怖,它整个小小的躯体都在颤抖,它那小小的叫声变得粗暴嘶哑了,它吓呆了,它在牺牲自己了!
在它看来,狗该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然而,它还是不愿站定在自己高高的、安全的树上……。一种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使它从那儿扑下身来。我的特列左尔站住了,向后退下来……看来,它也承认了这种力量。
我赶紧叫开受窘的狗——于是,我怀着极恭敬的心情,走开了。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屠格涅夫 散文 屠格涅夫散文特点 屠格涅夫散文诗集
热点文章阅读